我觉得这跟中国债券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债券市场本来就是一个稳定的投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避险市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股市的收益和风险进一步加大的时候,很多资金都会流入到所谓的债券市场。
关于股票和债券的关系,我想讲一下,当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降低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愿意投资到股票当中,但是情况反过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通过把自己的资金转移到债券里面避险,这是一个所谓的股债再平衡现象,而这个现象也是很多投资的坚信的一个逻辑。
这个新闻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证券的消息,在这个消息里面,我们可以看到2月份的时候,外资已经持续加仓中国债券,同时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亿元,可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夸张的,这也进一步显示出了目前外资的投资态度和投资情绪。很多人这个时候会非常好奇,为什么外资这么青睐中国的债券?这样做是有什么目的吗?
B. 中国连续五个月增持美债 重新成美国最大债权国是什么意思
是的,中国是美国的债主,美国是欠债人。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5月持有美债总额为1.2703万亿美元,高于上月修正后的1.2634万亿美元,持有美债规模与一年前大体持平。
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中国连续减持美债,减持规模总计460亿美元,日本一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但中国3月大幅增持373亿美元美债,再次超过日本;4月中国继续增持美债,规模为24亿美元。
债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金融、工商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C. 中欧天添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怎样
中欧天添为18个月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债券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指数。统计显示,18个月封闭期的债基比一年期及以下封闭期的产品业绩表现更好,而流动性则优于封闭期两年的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运作周期1年及以下的定开债基当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52%;而18个月定开债基平均收益率则高达12.75%。“新基金会通过精选传统到期收益率曲线上的偏离点,来争取个券阿尔法收益。”从中欧基金了解到,新基金将通过久期策略,利用债券的乘骑效应获取收益,同时规避收益率波动风险。此外,中欧天添封闭运作期最高可能达到200%的高杠杆,使其能较大概率获取套息收益。而力争每半年定期进行分红的特点,有助于为投资者锁定收益、落袋为安。
D. 据报道境外机构已连续2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这释放出来什么样的国际信号
根据相关的报道,境外机构已经连续27个月增持了中国的债券,这也表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未来的行情释放出一种信任的态度。争取27个月包括了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12个月。这也侧面反映了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以及发展前景的前瞻。连续增持中国债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目前稳定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各种危机最好的解决方式。在2020年的时候,许多境外机构都选择对中国进行投资,是因为中国在抗疫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因此这也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当中处于一种非常稳定,持续增长的状态。
我国在疫情当中的防控措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做的最好的,这也是许多机构投资者选择增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E. 为什么中国连续五个月增持美债
据美国某通讯社报道,在连续第5个月增持美国国债之后,中国重新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
中美之间强劲的贸易往来提振了中国对美国主权债务的需求,国内的出口商从中受益。美国杰富瑞投资银行集团高级经济学家托马斯·西蒙斯分析认为,未来几个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F. 海航旗下的海越股份连获大股东增持,海航集团债务违约的传闻是否可信
海航集体债务违约的消息当然不能相信。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越股份的大股东已经开始增持公司股票,这是海航集团资金状况良好的表现。
G. 中国为什么还在不断增持美国国债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增与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全球社会。那么,就细细探究为什么中国还在不断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吧!
但是,不买美国国债,能买什么?
1、抄底战略物资?势必炒高价格
以“股神”罗杰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主张,中国应“大胆抄底”,将外汇储备用于在国际市场购买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和投资。然而如此庞大的资金流量,和如此明显的投资意图,势必造成市场价格的哄抬,和国际游资的蜂拥而至,回顾近几年来铁、铝、石油等价格走势的轨迹,便不难明白这一点。此外,对一个国家来说,因为实物需要运输、储存,还会产生损耗和折旧,且流动性极差,因而投资实物的成本非常高。作为游资的代言人,罗杰斯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难理解,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如此冒险,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2、向国际机构注资?恐受到他国抵制
有人提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用于向IMF等国际机构注资,并借机提升中国的发言权。事实上中国也的确有所行动,日前中国外汇管理局表示,中国正“积极考虑”购买至多500亿美元的IMF债券。然而这种注资本身受到相当限制,此次注资受到鼓励,是因为此系4月伦敦G20峰会各国承诺总额5000亿美元增资的一部分,即使如此,BBC财经仍然预计,中国扩大持股和发言权比例的努力,将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顽固抵制,因为中国发言权和控股比例的增加,势必意味着它们发言权和控股比例的下降。
3、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风险太高
有人建议中国将外汇投放在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或直接用于控股,以获得更高回报;一些人进而指出,与其把钱交给美国政府,让他们去股市抄底,还不如自己去抄。这种想法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在金融投资的海洋里,只是个不谙水性的“新兵”,近几年的一系列失败投资证明,在高风险的市场里,中国的胜算并不大。国债是最稳妥的投资,因为国家政权发生无序更迭的几率很小。于是,剩下的选择无非就是买哪个国家的国债。国债的可靠性归根结底取决于发行国的综合实力。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比美国强大吗?
持有美债,“最不坏”的选择
1、只有美国能消化这么多钱
中国如此惊人的一笔外汇储备,除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负债消费国,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消化,即使中国有意分流外汇投资,也难找到第二个有如此容量的、安全的金融投资市场。事实上,即使做美国“大债主”实际上帮了美国人的忙,美国仍有许多人并不放心,甚至总统奥巴马都免不了要惊呼“再不能借中国人这么多钱”,经济规模和举债规模远不如美国、甚至只是中国一个零头的其它经济体,又如何敢承接这样大的一个“金娃娃”?
2、美国和债主们利益一致
尽管美国素有操纵美元汇率和滥发国债的传统,但作为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政府不得不付出努力,确保美元和美国国债体系的大体稳定,以维系庞大经济、金融机器的运转,在这方面,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债主”们利益是一致的。投入美国国债固然要冒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但不至于如贝尔斯登债券持有者那样血本无归;借钱给美国政府固然要忍受“欠债大爷”的讹诈,但不至于如破产“大限”前的通用或克莱斯勒“债主”那样,面临要么把债券换成一堆废纸般股票、要么干脆连废纸都换不回的无情选择题。
3、中国不能抛售美债
中国一旦大幅抛出美债,势必造成其它债主的恐慌,产生足以压垮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最终吃亏最大的,一是“欠债人”美国,二是“大债主”中国;即使捂着不操作,美国政府依旧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该印钞就印钞,该增发便增发,中国仍无法掌控外汇储备的安全。即使真能抛掉全部美债,但在目前的国际外汇体制下,中国势必无法改变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的现实,结果只能是既做不成债主,又保不住财富。尽管持有美债绝非好的选择,但在目前情势下,却的确是“最不坏的选择”。
最后,如何走出美债困局?
从长远来看,在国际上,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废除美元的一家独大;在国内,改变现有分配模式,实现“藏富于民”,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但这需要时间。从近期看,利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对资金的需求,利用中国经济发展后,中美事实上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之中这些便利条件,充分运用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争取“大债主”应有的利益和保证,是较为现实的。
中美经济目前已经是牢牢捆绑在一起了。中国固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美国同样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大买主。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4285.5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17.7%,而2007年这一数值约为21%。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确保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至于陷入崩溃,同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中国的外币资产将不会像今天那样以美债为绝对大头。但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下,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短期内仍将继续坐稳美国的“头号债主”交椅。
相关图片来自必应网和网络;相关链接:
奢华亚洲:http://www.wha-asia.com/info_view.asp?categroyid=22&type=129&id=3531
H. 什么是债券存续期
存续期是描述现金支付流(如债券、抵押贷款)的主要时间特征方面优于到期期限的概念。
存续期是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敏感度的指标,亦可视为投资人收回其债券投资的资金所需时间的一个指标。 存续期越长,债券价格对利率的变动越敏感。
存续期与债券的年期(maturity)是不同的概念,年期一定程度上亦反映债券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期越长,价格对利率的变 动越敏感。
但由于债券价格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同时受票面利率、付息的频率及年期这些因素所影响,单是年期并不是债券对利率风险敏感度的好指标。
有了这一概念,各种债券和债券组合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便有了一个简单的、可直接相比较的衡量标准。
(8)债券连获18个月增持扩展阅读
附息债券:在债券存续期内,对持有人(投资人)定期支付利息(通常每半年或每年支付一次),按照计息的方式不同,这类债券还可细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两大类。有些附息债券可以根据合约条款推迟支付定期利率,被称为缓息债券。
息票累积债券:债券持有人(投资人)必须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获得本息,存续期没有利息支付。
I. 境外投资者为什么持续增持我国债券
内专家表示,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我国债券,这既是由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也得益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各类境外投资者入市。
报道称,这是对中国近年来持续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提供便利的认可,反映出中国推动金融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中国债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中国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QFII、RQFII、“债券通”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已初显成效,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增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已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J. 我国连续4个月增持美债 超9000亿美元全球居首 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增持国债是什么意思 和我国的通货膨胀有
搜一下:我国连续4个月增持美债
超9000亿美元全球居首
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增持国债是什么意思
和我国的通货膨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