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选择合理正确的股票投资方法
1、股票投资拨档子操作法:指的是投资人在股票价位高的时候卖出所持有的股票,等到价位下降之后,再补回去同种股票,来赚钱一定的差价。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点内容:
一是在行情上涨一段后卖出予以补进的操作;二是在行情下跌的时候,趁价位尚高的时候卖出,等到价位低的是再进行买进操作;
2、心理价位踏准法:指自己认为某种股票应该达到的某个价位——上升到什么价位,可能下跌的价位是多少,有了这样的心理价位才能在波动的股市中顺势操作,而具体的操作分为3个方面:①对市场信息、企业效益、供求矛盾、形势政策等方面进行由表到里的进行科学的分析;②忌讳贪婪的心理,因为贪婪型的投资者的心理价位会随着股价的上涨而上涨,结果常常被套牢,稳健的投资者达到一定的心理价位之后,就会及时的获利了结;③总结经验,合理地修正心理价位,从而在股市实践中获得盈利。
3、亏损极限法,就是以准备最大限度的亏损来进行投资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就是假设买技能的股票价格跌幅超过一定的百分比,一般是10%左右,无论后市如何都会立即卖出,这样可以将亏损控制在自己设定的极限幅度之内,防止股市出现连续暴跌造成的损失;
4、守株待兔法,指的是在多头市场中可以分散买进几种不同类型的股票,然后等待上涨,适合不善于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散户,但是在使用中要注意两点:①要确定是“牛市”、多头市场才能够使用;②一旦决心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不要为各种股市流言所左右,以免后市出现大涨而错过投资机会;
5、以熊搏牛致胜法,在股价下跌已经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进行分阶段的买进股票,然后静静等待新一轮牛市的到来,在日后牛市到来的时候,进行获利了结;
6、顺势操作法:跟随市场的惯性,寻找大众的口味,买进大家都看好的股票,但是必须要早确认股市涨跌的大趋势,然后才能根据行情的传递带来进行操作;
7、保本投资法,投资前要制定自己的获利卖出点和停止损失点,当股市上涨到获利卖出点的时候,不是将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光,而是卖出其所谓的保本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保护既得的盈利,以不至于将本金亏损掉,在跌势的时候可以保存实力进行后市的操作。
B. 李嘉诚股票
长江实业(00001.HK)、和记黄埔(00013.HK)、长江基建(01038.HK)、香港电灯(00006.HK)、赫斯基能源(加拿大多伦多伦上市代码:HSE)、长江生命科技(00775.HK)、TOM集团(02383.HK)、和记港陆(00715.HK)、和记电讯香港(000215.HK)及英国上市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伦敦证交所另类投资市场上市代码不详)
C. 李嘉诚是炒股高手吗
是炒楼高手,他是由以前帮人粘塑料花出身的
D. 如何买到李嘉诚公司股票
香港股票只有两种方式可以买卖,一种是直接去香港开证券账户,一种是等港股通正式营运,而且一定要"和记黄埔"纳入到沪港通才行,长江实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00031和记黄埔。
E. 李嘉诚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
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 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 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 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 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 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 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F. 李嘉诚怎么花钱
假设你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你也可以过得很好。我帮你把钱分成五份。第一份600元,第二份400元,第三份300元,第四份200元,第五份500元。
第一份,用来做生活费。这么少的生活费,每天只能够分到十几元。早餐一份煮米丝,一个鸡蛋,一杯豆浆。中餐一份快餐,一个水果。晚餐自己开个小灶,煮点饭,加俩菜,睡前一杯奶。这样一月的伙食大概是500-600。不过,如果你还年轻,身体暂时还没有太多问题,这样的食谱,够你数年内不会有健康问题。
第二份,用来交朋友,扩大你的人际圈。这就宽裕了。你的电话费可以用掉100元。每个月可以请客两次,每次150元。请谁呢?记住,请比你有思想的人,比你更有钱的人,和你需要感激的人。
每个月,坚持请客,一年下来,你的朋友圈应该已经为你产生价值了,你的声望、影响力、附加价值正在提升,形象又好,又大方。
第三份,用来学习。每个月可以有50元—100元用来买书。钱不多,买的书就要认真阅读,学会学了就用的精神。每一本书,看完后,就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讲给别人听,与人分享可以提高你的信誉度,并且,提升亲和力。另外的200元存起来,每一年参加一次培训。从不间断。等收入高一些了,或者有额外的积蓄,就参加更高级的培训。参加好的培训,既可以免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学习平时难以领悟的道理。
第四份,用于旅游,一年奖励自己旅游至少一次。生命的成长来自不断地历练。参加那种自由行的旅游,住进青年旅社,地球其实并不大,每年都出门,几年下来,就可以把红旗插到地图上,许多美好的回忆,成为生命的动力,更加有热情和能量,去投入工作。
第五份,用来投资。先存起来,然后可以投资到股市里,也可以用来做进货的本钱,小本生意很安全,开一个淘宝网帐户,去批发点东西来卖,亏了反正也不多,赚呢,既赚了金钱,又赚了自信和胆量,还赚来做事情的阅历。赚的钱多了,就可以开始购买长期的投资计划,使自己提早获得一份长久的保障,保证自己和家人在将来,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一份充足的资金来照顾,生活品质不会下降。
好了,这样熬了一年,第二年如果你还在拿2000元的收入,那就是你的不是了,这么不长进,活着也够丢脸的,看看有什么品牌的豆腐比较硬,买一点来,用头去撞吧。
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一定要兼职赚钱,不要穷,还很有个性,挑三拣四的,这个不愿意做,那个没有兴趣。收入不高,一定要非常勤奋,尽量去找跟销售有关的工作,比如房地产中介,这就是很不错的兼职工作,既可以认识很多有价值的人,又可以锻炼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营销技巧。
衣服啊,鞋子啊,这一年你是得尽量少买了。最好全部通过你的兼职赚的钱去买。当作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额外多赚钱的时候,记得买个礼物给你的爱人,谢谢他/她支持你的财务计划。很坦诚地告诉他/她,为何你那么勤俭,告诉他/她你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到处都有需要帮助的生意人,兼职帮他们做点事情,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口才、和工作能力吧,加上你的理财技巧,第二年,你的收入至少要增加到5000元。最低也应该是3000元,否则你收入的成长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呢。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保持这种平衡,逐渐你就会开始有大量的盈余。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人生计划。身体将越来越好,得到更多的营养和照顾。朋友会越来越多,存储许多有价值的人脉关系,同时,你也有条件参加那些非常高端的培训,使自己各方面的羽翼丰满,思维宽阔,格局广大,性格和谐。而你,也就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各种梦想,购买自己的需要的房子、车子,并且给未来的孩子准备一笔充足的教育基金。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生涯是可以规划的,幸福是可以准备的。现在就可以开始。在你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自己。很多人,都做颠倒了。
穷得时候,不要计较,对别人要好。富的时候,要学会让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对自己更好。穷要把自己贡献出去,尽量让别人利用。富,要把自己收藏好,小心别让别人随便利用。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是很少人能够明白的。
穷的时候,花钱给别人看。富的时候,花钱给自己享受。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时候,就不要摆阔了。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已经回到了宁静。
年轻不是过错,贫穷无需害怕。懂得培养自己,懂得什么是贵重物品,懂得该投资什么,懂得该在哪里节约,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别乱买衣服,少买一点,但是可以买几件很有品味的。少在外面吃饭,要吃就请客,要请,就请比自己更有梦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一旦生活需要的钱已经够了,最大的花费,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梦想,去放开你的翅膀大胆地做梦,去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旅程。
G. 李嘉诚怎么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学的管理学院,管理经济学课后的午休时间,一位在企业里从事营销管理的高管,和我讨论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认为,对股票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着不放,什么时候都要有避险的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倒是赞赏他的风险意识,问题是我们没法预知股票什么时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跑。他告诉我,基于这种风险意识,他认为做股票投资,本质上应该短线为王,长期抓着风险是非常大的。他认为,股票价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说明了股票价格的不稳定,这就是风险。既然没法稳定在一个价格以上,所以必须准备随时抛出,才有可能避开下跌,才有可能保住胜利果实。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价小跌就跑,每跑必亏,小亏积累成大亏。但个性又不服气,屡败屡战。我非常同情他,告诉他我们学习的理论认为,股票不应该这么做,应该是以公司的价值为核心来选择,而且必须持有必要的时间,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这位老兄显然有点生气,认为我真是书呆子,居然相信书中的那些理论条文,他说,我们的授课教授都没有用这种理论赚到钱,还靠讲课赚工资,这种理论能有多大用处?我告诉他应该注意一个现象,就是,那些世界著名金融公司里的员工,好像还都是读这些个理论出身的哦。而且,这些金融方面的理论,还都是来自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哩,不会没有道理吧。 我仍然试图帮他恢复好心情,说既然经过做短线吃亏,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做长线?他好像没兴趣和我讨论下去了:短线都逃不过亏损,长线不是亏得更多?我说理论应该是对的,因为我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五年内只买卖过三次股票,其余时间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动不动。几年总计下来,大约升了四十倍:一个五倍,一个两倍,还有一个四倍。这些倍数的股票可不少哦。动了情绪的他认为我基本上是被骗了,怎么可能抓得了那么久,怎么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诉他,李嘉诚就是这样做股票的。他开始嘲笑我了:李嘉诚是做实业的,做房地产的! 我说李嘉诚真的是做股票赚的大钱,而且李嘉诚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两只: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他持有两只股票的时间相当长,从一发行到现在,好像没怎么动过。我跟他分析: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李嘉诚最清楚这两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和公司内幕,他是最有机会和理由操纵股价的人。但是,除了几次出于其他动机,吃入自家股票以维持市面稳定,好像没有什么其它动作,这是事实吧。另外,我们都没有见过一个人,他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诚一样的身家。如果我们把李嘉诚的角色分成两个,一个是他作为企业家,作为经营者,管理着这两家大企业,但从公开资料看到的结果是,他的这个角色好像并不能让他成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个角色,是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长期持有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让他获利甚丰,并因此成为华人首富。 我总结出,在李嘉诚“做股票”的例子里,股价阴谋论、操作短线论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来炒去,不停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股票的人,都没有李嘉诚做股票的成绩好吧!
H. 李嘉诚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香港有这样两个大享,一个连续减持,一个却还在一掷就是10个亿地增持;一个反复示警,一个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唱多。他们就是分别据有香港首富前两把交椅的李嘉诚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资者陷入了不知该听从谁的迷惘。于是,有人忽发奇想:谁赚得多就听谁的,不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吗?
尽管这并不是一场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的比赛,要想知道谁赚得多也并不容易,不过,由于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两种殊途同归的思路,探究一下怎么赚钱至少可以让人们更具体地理解什么才是投资的硬道理。
对中国人寿的不同操作
单单就某一笔投资而言,谁比谁赚的钱多,本应该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当年李嘉诚和李兆基都认购过中国人寿,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过,李嘉诚就在5块多钱的价位抛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赚了约3.7亿,回报率为40%。李兆基则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国人寿今年11月末的收市价42.4元计算,4年回报超过10倍。不过,这里所计算的只是他们在中国人寿H股发行时所认购的份额,加上后来的变量,情况就复杂得多了。其实,李嘉诚还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场外均价3.625 港元购入中国人寿4.284亿股,增仓数量是其后来所减持2.14亿股的一倍。换言之,李嘉诚的减持,实际上不过用相当于其增量部分一半的减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还凭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后来对中国人寿未有其他的动作,那么,李嘉诚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赚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个亿,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继续增持中国人寿。此前是否有过什么动作则从未告人。也就是说,他们在中国人寿上的账还远未到最后清算的时候呢!
一个减仓一个增仓
对某一阶段行情的投资,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难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诚不仅一再说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认为风险已大。出于落袋为安的考虑,从今年8月以来,他与减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减持中资股的做法,并且一动手就是大手笔的连续减持,减持的重点分别为南航、中国远洋、中集海运等H股。据截至12月12日的统计,其套现的资金总额达近88亿港元之多。假如我们的讨论只是就事论事,而不去计较入市的先后和股票的异同,那么,到此为止,吃了个鱼身的李嘉诚赚得踏踏实实,应该是可以没有任何的遗憾的了。
而李兆基则于11月22日还在动用10多亿资金分段入市。李兆基虽然比李嘉诚可能还可以多吃一个鱼头,如果这个鱼头又尖又小,则非但食之无味,而且就怕嘴里还有倒钩。若非李兆基这样胆大,一般的人还真不敢轻易下口。
哪种理念和原则适合自己?
李嘉诚和李兆基都并不是只投资了一个中国人寿,李嘉诚和李兆基的投资也都不是参加一个有起止时间限制的模拟炒股大奖赛,而且,无论是李嘉诚还是李兆基,他们的钱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这一个篮子。问题的实质显然不在于算清楚谁比谁赚多或赚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们的投资理念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而这种意义,对于经验和思路并不相同的人们来说,也不见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诚的原则其实就是以过去的坐标为参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标。对于已经发生的投资来说,长期投资和短线投资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尽管有着时间长度上的区别,但在达到一定心理价位的时候就止赢,那是没有什么分别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巴菲特抛售中国石油不就是对这种李嘉诚原则的一个最好的支持吗?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保持金刚不败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诀。李嘉诚认为股价涨到一定程度会有风险的观点,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于的则是对未来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恒生指数会升至30000点的目标,明年农历年间会升到33000点的水平。目前看来,李兆基似乎过于乐观了一点,港股年内要达到他的目标已是难上加难,就连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将上述两个目标分别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过,富贵险中求,也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这样的趋势A股化下去,那么,只要A股还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会没有前景,谁又能说李兆基的未来不会是一个又大又肥的大鱼头呢?
其实,任何一种投资之道,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区别,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么泾渭分明的比较。对于投资者来说,永远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赚钱就是硬道理。
I. 李嘉诚怎么买股票
跟巴菲特差不多了,人家资金大 人脉广,见识深,他们这些买股票是非常简单的,上市公司的内容搞得清清楚楚,一家公司长远发展到底行不行,感觉行就在股票低点的时候买进去,感觉上市公司快不行了,在相对高点的时候如果持股就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