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苏北话怎么讲
兄弟,苏北话也分好多呢啊。且别说地级市之间不同,就连一个县也有好几种方言啊。不过盐城往北的方言比较接近普通话,听起来比较容易懂。特别是徐州话。南通话就比较难懂了,而且方言特多。
② 苏北地区的方言是什么语系里的
苏北方言语系:泛指镇江以西的苏南、全部苏中、苏北的南部地区人们的通用语言。其间由于本人所掌握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的提供基本的发音方式。供大家在人际交往、学习工作中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当然,绝大多数的苏北方言与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一、发音:
(一)声母:1、 H、W不分,接近于吴语语系。
如:黄瓜、黄豆,既用HUANG,也用WANG,用稻谷自酿的酒,写起来是“黄”,读起来HUANG\WANG不分;黄花,(又叫草头),是HUANG、WANG不分;用在姓氏也不分“黄”“王”;“虎”(HU)与FU不分;“户”读“FU”;“沪”读“FU”。
2、 Y、R不分,接近于山东话的发音。
如:光荣的“荣”。光荣读成光YONG。山东人会将“猪肉”读成“猪YOU”、将“人”读成“银”。
3、CH、SH、ZH不带卷舌音。
“颤参”、“三山”、“暂站”不分,“舌头石头”分不清。
4、 Z、J不分。
如:“猪(ZHU)”讲成“JU”;将象棋中的“车(JU)马炮”的“车”读成(ZHU)。
5、 G、J不分。
如:“江(JIANG)”读(GANG)、“龚”(GONG)读(JIONG)。
6、 X与Q
如: 谢谢(XIE-XIE)读QIEQIE或QIAQIA;“像不像”读QIANG-BU-QIANG(二)韵母: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不分,在南方的大多数省份基本上都有类似的情况,尤其江浙沪为典型。
如:1、AN与ANG。“按”、“昂”;BAN与BANG,“半”、“帮”;但QIAN与QIANG就明显不一样。
2、YIN与YING。“音”、“英”。
3、YE与YA “夜”读“YA”。
4、WAN与WANG。“万”、“望”。
5、把“ZHU”读“ZI”。如:“猪”读“ZI”;“圆珠笔”读“圆珠(ZI)笔”。
二、语法:
(一)有倒置现象,接近于河北南部与山东北部。
如:普通话里的“不认识”,变成了“不认得”,倒置过来成了“认不得”,河北南部与山东北部会把“不知道”说成“知不到”。
“ 成”与“不成”一个意思(绝大多数用在回答问题时)。这里的“不成”不是指“不行”,是指“没有”。如,问“某某人有没有到哪里去”,回答“成去”与“不成去”是一个意思。“某某人有没有吃饭”,“成”与“不成”也是一个意思。
三、方言
“过”(音GUO):(一)“过成”,(绝大多数用在提问时):指“有没有”。如“过成吃饭”指“有没有吃饭”,回答时便是前面所提的“成”或“不成”(没有)吃饭。
(二)X不X ,如问“过好”(或过好的),是指“好不好”、“过会”(或过会耶),是指“会不会”。
(三)釜冠(FUGUAN):锅盖。釜之冠,即锅之盖(含有文言文的味道)。
(四)烧箕:做饭时用来淘米的小箩筐。在如东有这样的笑话:如东人讲两种语言,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讲苏北话,百分之五的人讲的类似于吴语,当地人管它叫启海话。某年某月如东县搞围垦,全县的民工到本县最靠东海边地方住下,炊事员到当地的农户家去借淘米的小箩筐(本地人管它叫淘箩),炊事员到一农户家,看见农户家有一小箩筐挂在屋檐下,遂向农妇说“向你家借(一)个淘箩淘米”,那农妇听不懂只说“没有没有”,炊事员气得不得了,没奈何,口中轻轻地骂道“她MA的个骚BI,连个淘箩都不借,挂在屋檐下,还说没有”,那农妇把炊事员说的“骚BI”听成了 “烧箕”,不好意思的高声说道, “借烧箕啊,有的有的”。
③ 苏北话是哪里的方言
应该是属于鲁方方言!!因为在古代苏北大部分是山东地盘!!
④ 吴媚媚的个人经历
张媚娟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想尽办法要谋活路。9岁的时候,住在她家对面的“笑社”文明戏艺人吴一笑见小姑娘长得可爱,便收她为徒,把她带到上海学唱“文明戏”,也就是滑稽戏的前身,又有点像用方言演的话剧。张媚娟对表演一点都不感兴趣,也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既然有吃有住,就安下心来学演戏了。旧社会做徒弟要吃三年“萝卜干饭”,就是在真正上台之前,先要做师父的“丫头”,吃剩饭剩菜,做各种杂事,甚至帮他倒马桶……然后才慢慢有机会上台演个丫环什么的,其实就是站在那里,不需要什么表演。从那时起,张媚娟就偷偷地学,想好自己以后要演什么角色,就看别人怎么演。15岁那年,因为她漂亮又聪明好学,终于当上了花旦。因为师父姓吴,她也跟着姓吴;因为大家都叫她“小妹子”,所以她的名字就变成了“吴妹妹”——吴媚媚,她原来的名字中正好有个“媚”。
16岁的时候,吴媚媚在《啼笑因缘》中一人扮演两个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卖艺女子——沈凤喜、何丽娜,开始走红了。从此,在她大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亲眼目睹并经历了从文明戏演变到滑稽戏的过程。
1942年,吴媚媚24岁了,在笑笑剧团的《秋海棠》中又同时扮演罗湘绮、梅宝两个角色,这是很考验演技的。后来又在华亭剧团的《小山东到上海》中扮演女主角秀娟,和周柏春“谈情说爱”。那时候,周柏春刚出道不久,而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吴媚媚已经成名,而且结婚生子了,岁数自然也要比周柏春大,所以周柏春和吴媚媚演爱情戏就会脸红,不由自主地会把脸转过去,吴媚媚就把他的脸扳过来。
多少年后,两个老人见面总忘不了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吴媚媚用苏州口音的上海话说:“我一看到周柏春就要和他谈爱情。而且现在我们两个耳朵都不好,在一起讲话真的像在谈爱情一样……”人们一听这话就笑。
滑稽名家姚勇儿是滑稽泰斗姚慕双之子,吴媚媚和姚慕双、周柏春有过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合作,而姚勇儿自己也曾经和吴媚媚共事过。回忆起吴媚媚,姚勇儿也表示,她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表演完全是人物的”,“当年黄佐临排演了《笑着向昨天告别》,正是父亲和周柏春主演,吴媚媚也参与了主演,她的角色完全是从人物出发,这种坚决走人物内心的表演路子,是滑稽演员中不可多得的。也是最值得年轻演员们学习的。”而吴媚媚多年活跃在舞台、银幕、电台等多个领域,也和她扎实的舞台功力密不可分。
1951年,吴媚媚参加了艺锋滑稽剧团,在《红灯花轿》、《结发夫妻》、《毛头姑娘》、《烟花女子告阴状》等近20部大型滑稽戏中演过女主角。1958年后,她又先后进了蜜蜂滑稽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直到1974年退休。在人民艺术剧院的几年间,她和戏剧大师黄佐临有过很多次合作,黄佐临对她的表演称赞有加:“吴媚媚是一个在舞台上自我得意、自在生活、自由发挥、难得的滑稽女天才。”
双字辈滑稽名家童双春,自从1951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就和吴媚媚相识,并有了艺术上的合作,之后,两人又一起进入了上海人艺四团。在童双春眼中,吴媚媚艺术上最大的成绩就是她能够很好地掌握人物性格,每个角色都会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设计很多表演上的东西。而吴媚媚的方言功底也让童双春至今赞叹,她会说苏州话、苏北话、无锡话、山东话、上海话等等七八种方言,而且每一种方言都说得很好,这是滑稽界女演员中少有的,非常了不起。童双春还回忆说,当年在人艺时,黄佐临曾经导演了一部《梁上君子》,吴媚媚担任的是助理导演,这也在滑稽演员中不可多得,“吴媚媚就是我最敬佩的滑稽戏女演员。”
童双春说,自己最后一次和吴媚媚接触是1997年,当时他们拍了一个电视剧叫《步步高》,吴媚媚的表演依然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回忆起生活中的吴媚媚,童双春说,她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对晚辈很提携;自己生活上却很朴素,也不张扬。她平时很爱说话,常常滔滔不绝,但从不说话伤人,是个很和善的前辈艺术家。
吴媚媚戏路很宽广,表演很细腻,塑造了各种喜剧人物形象,儿童、年轻女子、中年妇女、老太太都演过。44岁时,如果说她在《笑着向昨天告别》中扮演祖传中医华祖康善良敦厚的妻子属于比较正常的角色,那么在《阿大阿二》中扮演天真活泼的红领巾,在《王老虎抢亲》中扮演老态龙钟、88岁的天官夫人,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她在《阿混新传》中刻画的那个溺爱孙子阿混(严顺开饰演)到了不分是非地步的“浦东阿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媚媚知名度更高的作品无疑是198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197千赫播出的系列小品《滑稽王小毛》,她在其中扮演的“王妈妈”家喻户晓,被大众由衷地称为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她把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江北老太太刻画得活龙活现,成为她晚年的经典,那一句“小毛唉,乖乖”,迷倒了多少上海滑稽迷啊!他们感叹,像吴媚媚那样从民国一路走来的“老滑稽”,真是有两把刷子!
正因为她在舞台上拥有成熟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口碑,她退休后方方面面的片约、剧约不断。1990年代中期,吴媚媚还客串过《新七十二家房客》、电视剧《孽债》等等。电影《阿混新传》中阿混的阿奶、《股疯》中卖茶叶蛋的老太等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股疯》中,吴媚媚和潘虹等人在石库门灶披间里“搞七捻三”,劝一帮吵吵闹闹的人“大家都是邻居,要团结友爱”,最后为了自家两个不争气的后生要拿老头攒下的钱去炒股,气得伸出两根手指,直挺挺朝后一仰晕了过去……感觉她的表演真实又滑稽,为影片增色不少。后来潘虹因《股疯》荣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特地举行答谢宴会,把吴媚媚也请去了。“王小毛”王汝刚说,那次,吴媚媚和程十发、孙道临同席,老太太眉开眼笑,一句方言顺口而出:“今天我轧大道(上档次),做艺术家了。”
王汝刚2007年曾在《新民晚报》上专为他的“王妈妈”写了篇文章,历数她的成就与趣事。那天,他专程去甘泉新村看望90岁的“王妈妈”,“王妈妈”拉着他的手,一口一个“乖乖”,一口一个“小毛”,亲热得来!王汝刚问她过得怎样?她回答:“生活不用愁,天天能喝酒。”问有什么愿望?她说:“不求惊天动地,只想上台演戏。”
吴媚媚非常关心青年演员,她说:“我一直想着要去一次滑稽剧团,给大家讲讲从前的戏。像我们这样的人再不把自己的东西教给他们,以后说带走就带走了。”
2009年的时候,吴媚媚92岁,脑子已经不太清楚,王汝刚又去看她,她居然不认识了。王汝刚就用王小毛的苏北话说:“妈妈哎,我是王小毛!”只见她马上睁开眼睛,就像条件反射,说:“王小毛,你来了?”王汝刚觉得,她已经生活在那种朦胧的世界,但只要拿王小毛的语言和她对话,她马上就会进入角色。
可是,这样一位说起表演的话题就兴奋、靠下意识也能表演的滑稽艺术家,却一直只把演戏作为生存的手段。她不坚持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继承她的事业,但对年轻的滑稽艺人说:“你们要成名,一定要奋斗……”
吴媚媚的追悼会于2012年3月2日下午3:30在龙华殡仪馆举行,由上海滑稽剧团主持。
⑤ 苏北方言里的6633和8833各是什么意思啊
作为苏北人,我居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6在苏北话里面是说这个人比较流氓的意思。
⑥ 江苏方言:苏北口音偏北方话,苏南讲吴侬软语,请问江苏方言南北口音以哪里为界
江苏方言南北口音大致以长江为界。
江北大部分地区(不包括使用北方官话的徐州、宿迁、赣榆等地和使用吴方言的启东、海门、靖江)说的苏北话,是江淮官话的一部分,以扬州为中心(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语),主要分布在连云港、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的大部、宿迁的部分,还包括了长江南岸的南京(不含高淳)、镇江(不含丹阳)。
江南大部分地区(不包括使用江淮官话的南京、镇江地区)说的苏南话,是吴方言的一部分,语言学上归之为吴语太湖片,以苏州为中心和代表,主要分布在苏锡常三市,还包括了高淳、丹阳和长江北岸的启东、海门、靖江。
⑦ 如何快速学会说苏北话要速成的,也要可以听懂
苏北话也有很多种我这里有
泗阳土话
阿飞 发表于2009年03月30日 13:43 阅读(4)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泗阳土话
泗阳土话
第一题.词语解释:
A 格魔跌(意:干什么的)
坑得勒(意:糟了)
刀不孬噢(意:很不错哦)
丁嘎责(意:一点点)
溜门责(意:串门)
歇妹么(意:小妹妹)
打铺排(意:打扑克)
B 歇大姐(意:年青女子)
上该(意:上街)
克(kei)饭 (意:吃饭)
歇锅个(意:小哥哥,年青男子)
海货(意:拉到,算了,有生气意思)
C 下湖(去地里干活)
小妻子(小车子,手推独轮车)
出礼(北方话随份子)
大得(爸爸)
爹得(爷爷)
舅奶奶(姥姥)
舅爹得(姥爷)
带女人,带新娘子、带儿媳仆(男人结婚)
出门(女儿出嫁)
刀吃(吆喝人吃菜)
左不辣则(左撇子)
第二题.短语解释:
用水把杯子逛逛(把杯子冲洗一下)
包子是发肉的(纯肉)
问麦(是的)
溜门子(串门)
大炉妈货(玉米稀饭)
锅腿盖子:膝盖
手直盖子:手指甲
觉直盖子:脚趾甲
头不:头发
衣十:衣服
用动鞋:运动鞋
倒用样欧: 男同学生气
嚼样欧:女同学娇嗔用语
吭得来~=oh my god!
刀绝对欧=我乖 表示崇拜和赞叹
歇年幼滴=小孩子
第三题,拼音辨析:
马应——蚂蚁
歇老冲——老鼠
黄琅子——黄鼠狼
马蜻蜻——蜻蜓
歇手扶责——手扶拖拉机
歇摩得——摩托车
倒运相哦——麻仁的,倒霉相
森人责地——很讨厌的意思
苦八代的——女孩子的骂人话
交以不的——女孩子的骂人话
屁头子——屁股
手着胳——手指
腮旁责——面郏
双眼鼓——双眼皮
迫(pai三声)死得呢——用脚揣死别人
腊参(cen一声)话——女孩子用男孩子骂人时用的语言
歇姑捏 / 歇乌——小姑姑
钢(二声)咚锅责——铝锅
弯弯顺(shong四身)——饺子
树丫不——树岔
过歇礼——男女定亲仪式
洋柿责——西红柿
觉搭车——自行车
觉相喔——死相
及力盖责——脊背
下姑责——下巴
上括责——上颚
头脑瓜责——脑门
捣觉腿——两男孩同床(分睡2头)
栾新娘责——闹洞房的意思
拐锅责——拐角处
粪堆——农村的厕所
虎鱼——抓鱼
敲歇猪——骟猪崽
苦咸跌——形容很咸
第五题,填空:
及利狗责
枯劳盖责
沙玉干责
啼哭了僧跌
卢狗子
僧人子跌
炮铳跌
别车
票片
孬及股责
赖股歪责
扒地虎责
老几嘎责
批勒责
气古歪责
爬列虎责
青拐责
第六题,即兴作文(范文):
昨晚十回家迟了。我抓一把大卢面烧稀饭克(kei),将将冲上面就有一个歇大姐闲(喊)门,开门一看是前庄歇妹么,我问到特格魔跌,特说找你打铺排正好问到你迷天上不上该的,我说我弄饭了。嘴说不及锅屋孜孜叫,我坑得勒锅扑的了。歇妹么说: 刀不孬噢(意:很不错哦)。我说没碍事,你天天来溜门责,锅扑的就海 .拿泥款登独到歪儿;赫撂爵滇;易力抹针;插点享忽得吃;渥扣;赤决趴。
及利狗责 ---禅幼虫
枯劳盖责 --脑门
沙玉干责 --红薯
啼哭了僧跌 -- 浑身毛病
卢狗子 --会汞小大卢子 的 虫
僧人子跌-- 龌龊
炮铳跌 -- 骂人
别车 --不要车个我身上的??
票片 -- 作风有问题
孬及股责 -- 赖皮
赖股歪责 蟾蜍
扒地虎责 鱼
老几嘎责 吓小孩用
批勒责 及个不知道怎说 吃食东则
气古歪责 黑的青蛙
爬列虎责 不知怎说
青拐责 青蛙
loading......
⑧ 方言问题,徐州话与苏北话
徐州实际上是集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口音于一体,刚好在此汇聚所以形成了南北东西分界,实际上徐州方言不能说是苏北方言,因为徐州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可以说他的形成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严格来说实际上和江苏是没有太大的关联。徐州自古是华夏九州之一。方言也是自古就是这样的。这是本人分析。
⑨ 苏北方言:“韭菜炒大葱”上句是什么
这是一句地道的南京话:乖乖侬地咚,韭菜炒大葱。
意思是说:哎呀,搞得不得了,这么厉害啊
⑩ 苏北方言
不是“牛奶”吧!反正我就是“L”和“N”发音不清,不知道那边是不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