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配资 > 国债161708的相关文章

国债161708的相关文章

发布时间:2021-08-26 01:16:17

1. 买电子国债好吗和存银行哪个更好点

国债的利息高点,但是存期长,适合长时间内用不着的资金。存银行选择的存期比较灵活,各有千秋。看你的想法了。

2. 有关国债的论文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以人民币支付的国家公债。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从财政=税收+费用+利用+债务+其他收入这一等式中可以看出,在收支的总体平衡中,是由支出来决定收入的。因为有了支出的需要,才有了对足以支撑这些支出的收入的要求,因而才产生了财政。这是现代国家“以支定收”的基本财政理念。同时,也可以看出 ,收入是随着支出的变动而变动的。在支出一定的情况下,各种收入之间则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一个人在自身收入足以满足生产、生活支出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去借债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只有当以税收为主的其他收入不足以满足国家预算的情况下,才需要发行国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债在财政收入中扮演着一种补充性的角色。所以从根本上说,国债只是赤字的伴生物。因此,只有当税收、利润和费用等既定的收入形式不能满足政府的支出需要时,国债才能作为某种调节器在灵活性上使财政收支的公式得以平衡。由此可以得出国债的基本功能就是弥补财政赤字。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需要满足市场所不能提供的公共需要。如此种类繁多、项目庞杂而经济效益又非常隐性的公共物品决定了政府用来满足这类支出的财政收入就必须具有稳定可靠、数额庞大等特征。与国债相比,税收恰好具有这一特性。税收凭借其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这三大特性稳居财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国债的特征则是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自愿性是建立在群众自愿承受的基础上的。所以其收入的量不是很稳定可靠。有偿性是任何债务本身都具有的一大特征,借债就必须偿还。灵活性则是指国债的确立是以财政收支之间的差额为依据的,既不具有发行时间的连续性,也不具有发行数额的固定性。

国债在财政收入中所承担的角色就决定了国债应有的规模。从理论上讲,一国在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然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也就是说,在这一规模上,国债功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生活的正面积极影响作用最大,相对而言负面的不利作用最小。在现实生活中,决定或影响适度债务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市场健全程度,国债的结构状况、筹资成本与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对国债总量的把握。

因此,国债的法律制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如何通过实体、程序上的各种规定以保证、维持国债的发行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熊比特在1918年发表的《税收国家的危机》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税收国家危机的理论,其基本理念即在于由于国家职权的过度扩张,导致国家的支出大量扩充,无法由常规的税收收入来支应,最终将导致国家过度举债。如何避免这种危机是国债法的根本任务所在。

国债法是调整在国债发行、使用、偿还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就十分重视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政府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但至今,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国债立法,有关国债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是发行一次国债,就对此进行一次的国债立法,在效力层面上也主要集中在法规和规章的层面上。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政府就决定于1950年发行一批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通过《关于发行人民胜利建设公债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债发行的国债立法的开始。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1958年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制定《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成为一个“既无内在,又无外债”的国家,相应的国债立法也就停顿下来。1981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从当年起恢复发行国债。随后从1982年—1991年,国务院先后又发布了当年的国库券条例,在此期间国务院、财政部又先后发布对已发行的国库券进行偿还、付息等的法律规定,以及特种国债等其他国债方面的法律规定。1992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从这次的条例规定中,不再象以往那样是针对某一年发行国库券的规定,而是对国库券的有关内容作出了较为统一的规范。

自1994,我国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就已经超过了50%,而且一直呈攀升之势。,在1997年我国整个国家财政有1/4以上的支出、中央财政有近3/5的支出需要靠发行国债来维持。如果说26.8%的国家财政的债务依存度还没有高到无法承受的地步的话,那么55.6%的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则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5-20%)。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要依赖于发行国债,这不仅与政府活动本身的性质不符,而且照此发展下去,其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调控这种风险,我认为主要的手段应该运用法律进行。法律的完善也就意味着这种风险在社会中可期待地被降低。

通过法律对发行国债的程序的规定以防止国债发行权的滥用。从根本上说说,国债的发行应纳入国家预算的范围之内,由权力机关进行,不应该随意下放。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尽量杜绝在各个方面的漏洞,以保证国债的正常运行并被用于正当的用途。国债,作为财政信用,它以国家为后盾,而国家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才能把这种信用制度强制地、稳定地建立起来,使其来源更具有可靠性,才能使国债的购买和转让者更增强信赖感。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法律环境,要在国债方面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国家信用法律制度。只有通过对国债法的制定才能增强国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预防和解决国债发行和转让中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国债市场的顺利发展,为国债市场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希望采纳

3. 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其实不然。国债同样是要进行再投资的。怎么能说是投资下降呢。比如中投的2000亿美圆,也是国债。国债也是一种调控手段,具体要看其投放的方向。由于没有看到你所说的那篇文章的前后问,不要确切的分析它的意思。而且也不知道国债是针对那个阶层发行。是大众,还是银行,还是海外资本。都会造成不一样的影响。如果被海外的热钱追捧了,加人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肯定会造成国内的资金更多,因为国债是到了热钱手里,而钱是变多了的,而且又必须再投资减少利差。这样不是投资更多了吗?鉴于国际市场人民币买入的多了汇率肯定会有一定低走。

其实每篇文章都是有自己的观点,也不一定他的观点就是正确的,由于没有看到全文也不好妄自菲薄的胡乱评价,希望一点意见对你有帮助。

补充:
看了一下原文,个人的理解是国家发行国债后,虽然说短期内降低了消费和投资的活性(因为M2下降了),但是M3增加,长期来看,当债券到期,从M3的国债中释放出比国内经济增长更快的债券收益到M2中,如果国家没有更好的投资来平衡债券利率支出,就会扩大相对的赤字,同样就又得采用后两种财政政策来补。导致流通更多,从而汇率走低。

4. 美国国债违约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如果真违约,不仅令美国国债失去信用,也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众矢之的。美国赖账将导致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发生紊乱,美元会大幅贬值,全球金融、股市随之紊乱,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涨价。整个世界都受不了,也包括美国自己。

如果美债违约,世界经济立即进入大萧条。 如果美国债务上限不增加,美联储不再购买美国债券,那么到期的美债就会被列入垃圾级别。 同时,其它地方债务和企业债务也会降级,导致利息负担更加沉重。 美国财政将被迫削减开支,医疗机构、军工企业等高收入领域将遭到显著的打击。 同时,美国企业债务成本上升,会迫使大量高资产、高负债、低利润的企业亏损或者破产。 另外,债务成本压力将迫使美国资本回流,补充国内企业的资本金。 当经济困难的时候,世界经济的本质就是比谁更烂。 目前欧盟的救市措施,并不是实质上想改变什么,而只是想给自己“粉饰”得好看一些。 既然部分美债成为垃圾,那么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垃圾。 中国外储的现金很少,大多数由债券构成,包括1万亿左右的美债和可能超过4000亿的“两房”债券,还有数目不详的欧洲国家债券。 到时候,这些外储因为债券贬值,直接就会部分或者大部分成为损失。 同时,美债和欧债成为垃圾,就意味着欧美经济立刻进入“冰窖”。 中国已经连续减少的出口,将快速进入完全停滞状态。 同时,中国有8000多亿美元的外债,其中据说超过70%是短期外债。 而一旦美欧经济停摆,国际资本会快速回流。 届时,中国外储遭受巨大损失(尤其是无法变现)、进入中国的巨额国际资本撤离、加上偿还短期外债、另外国内资金也蜂拥外逃,中国的3.2万亿名义外储可以在短时间内流失殆尽。 中国将没有外汇买粮食、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橡胶等等大宗商品;也没有钱购买机械、电子元件、芯片、汽车、飞机、以及其它奢侈消费品等产成品。 没有钱买大宗产品和关键部件,中国社会活动将完全停止。 而中国需求消失,会让大宗商品回到历史低位,靠卖大宗商品富裕的中东和俄罗斯等产油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大宗矿产和粮食生产国,其收入将剧减。 这些国家从中国的进口,也会一夜之间消失。 同时,依赖产品出口中国的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教育出口)等国,大量产能也将闲置,投资将难以回收。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集中地,其金融、IT、消费品、教育文化等等领域也将全面进入神的萎缩状态。 这样的结果是2008年的场景重现,而且比2008年的状况更恶化。 届时,世界范围内的房地产、汽车、奢侈消费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将变得非常不值钱。

5. 现在长期国债的利率是多少,固定吗

5年期新国债利率2.14% 昨日,记账式(十一期)国债利率招投标确定,本期期限为5年的国债发行利率为2.14%。这比目前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率还低11个基点,如果计入利息税的因素,该发行利率则高出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率14个基点。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种倒挂,主要在于当前“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于宽裕,这些过剩的流动性大部分囤积于货币市场。如果中国经济即将触底反弹,当前价格如此高的国债市场将出现较大风险。 本期国债计划招标发行总量为300亿元得到了较为热烈的认购,投标量为550.3亿元实际发行总量为333.5亿元。其中,竞争性中标量为248亿元,基本承销量为52亿元,追加基本承销量达到33.5亿元。 本期国债将于10月20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0月25日发行结束,10月31日起上市交易,交易方式为现券买卖和回购。

6. 请问现在如何理财比较稳健

稳健的产品主要有下面几种
稳健的产品现在用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了,国债与国债逆回购、银行存款,银行稳健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这些产品他们的收益如何?
1、国债与国债逆回购。论稳健,恐怕没有哪种产品比得过国债,同样,以国债衍生出来的国债逆回购同样很安全。根据我国2018年发行的国债来看,储蓄国债三年期产品利率为4%,五年期的为4.27%。
国债逆回购受市场利率影响很大,深沪两市也不一样,期限也以短期产品居多,利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但也会出现利率暴涨的情况,比如说前几个月就出现了7天的国债逆回购利率达16%的情况!
买入十万三年期储蓄国债的话,一年的利息收入为100000*4%=4000元,国债逆回购因为其利率不稳定,在这里希财君就不为大家计算了。
2、银行存款。这里不讨论活期存款,以银行定期利率来看,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在1.9%左右,期限长一点差不多为3%,如果按照1.9%的利率来算,十万块存一年定期的收益为1900元。
3、银行稳健理财。2018年银行理财“量价齐跌”,希财君以前买理财产品还可以不慌不忙慢慢挑选,可是现在有一些产品你不提前准备好根本就买不到,从发售到售罄仅仅十多分钟。根据某网站监测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银行理财的平均利率为4.4%,也就是说十万块买一年的银行理财,产生的收益为4400元。
4、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在近几年慢慢的被大家所熟知,也得益于某宝的推广,因为货币基金投资标的的关系,货币基金也是比较稳健的,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大概在2.6%左右,十万块一年的收益也差不多2600块。

7. 中国三十多万亿的国债

中国3月再次增持美国国债两百三十七亿美元是错误的报道
最近一周, 也不知道源于何处, 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各大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3月再次增持美国国债, 这篇文章的数据说今年三月份中国又增持两百三十七亿美元美国国债,而且是美国财政部5月15日的公报数据,我把美国财政部的公报查阅了一遍, 发现这篇报道的作者不知是不懂还是故意歪曲美国财政部的公报内容。

8. 中国对外国债总额现在有多少

中国债市总体来看2007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总额发行79934.03亿元,逼近8万亿大关,较2006年的58653.34亿元增长36%

中国债市主要分为央票、国债和金融债.
国债中可以分为普通国债及特别国债,依发行方式又可以分为记账式及凭证式,次级交易市场分为银行间及交易所(沪及深),大多数交易量在银行间市场.

初次发行方面,目前已发行国债,2007底累计,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37431.3 亿元,同比增加95.85%
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21849.5 亿元,同比增加234.43%,主要为特别国债发行15502.3 亿元

次级交易方面,07年二级市场现券和回购共成交623799.4655亿元,较06年增长62%。其中现券交易157232亿元,较06年增长53%;回购交易466566亿元,较06年增长65%。其中,银行间市场共成交60.3941万亿元,占比达到96.82%,上海交易所成交1.9832万亿元,深圳交易所成交24.65亿元,两者相加尚不及银行间市场的零头,仅占3.18%
*参考资料小弟我附上人民银行的2007市场运行情况的pdf报告连结网页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提问

9. 关于债券的收益率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利率CPI和GDP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CPI资金充裕程度等影响中国

文章看完了
1. 这里的收益率就是指到期收益率。
2. CPI 上涨,国家要调高利率来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物价进一步上涨,因为利率提高所以国债收益率提高,不然怎么会有人会购买国债呢,存在银行就好了。
3.资金充裕程度文中用的是存贷差增速上升,意思就是存款越来越多贷款越来越少,银行里头钱很多。那么先弄明白国家发放国债的主要目的在于向社会筹集巨额的建设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那么既然现在银行的资金很充裕,那直接使用银行政策性贷款就可以了,对于国债筹资需求便下降了,所以国债的收益率下降,因为国家不需要用高收益率吸引人民购买国债了。

10. 政府偿还国债有哪些资金来源

在财大师那边看到一个关于国债的文章,里面好像有提到过这个,看到楼主问这个问题,又去看了看,还真有!上面说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开源来自于国家税收收入,其解析如下:
解析:政府偿还国债属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与支出主要资金来源相对应,所以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税收收入
大概是对的......吧,我觉得。

阅读全文

与国债161708的相关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