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股债双杀”为什么近期股市和债市的表现都不太好
就是说股票和债券跌的都很厉害,按规律来讲,股票涨的好,债券应该表现一般,要是债券涨的好,股票表现不怎么好,但是2种表示都差,是很少见的,就叫股债双杀
为了防控风险,国家一定要逼着银行“去杠杆”,简单来说就是控制银行理财的规模。因此,银行不得不把很多“委外”的资金拿回来,这在公募基金那里就表现为大额赎回。比如我们观察到,4月18日,鹏华弘达混合A(003142)的净值大涨98.1%。4月19日,中融新经济混合A(001387)的净值大涨113.7%。公募基金单日净值涨这么多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是由机构的大额赎回造成的,这些机构很有可能就是银行。
为什么大额赎回会造成基金净值大涨呢?
其实,我们在赎回基金的时候是需要缴纳赎回费用的,这个赎回费里的很大一部分会被计入剩余的基金资产。
为什么要有这种设置呢?
大家可以想想,投资者赎回基金的时候,基金经理是不得不卖出资产来满足赎回需求的。这种被迫的卖出很有可能会给所有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补偿其他投资者,赎回费的一部分被计入基金净值,以此作为补偿。如果赎回的金额很大,基金剩余的规模很小,那么计入资产的赎回费相对于剩余的基金资产就会显得很多,基金净值就会出现暴涨。
银行的“委外”资金大部分会投资于债券,同时也会投资一些股票类资产。拿回“委外”资金,相当于银行被迫在资本市场抛售股票和债券,这会对股市和债市产生负面影响。从4月14日到4月24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4%,中证500指数下跌了7.2%。中证500指数用短短7个交易日就抹去了之前近3个月的涨幅。我们再来看看债券的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13日的3.3%上涨到4月24日的3.5%,上涨幅度达到17.7个BP。我们在债券投资的相关课程里说过,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这意味着债券的价格下跌。从总体债券市场来看,中债新综合指数(净价) 从4月13日的100.6,跌到4月24日的98.6,跌幅达到2.0%。
股票和债券同时出现下跌,就叫“股债双杀”。为什么说“股债双杀” 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呢。我们说过,股市在复苏期表现的最好,而债券则在衰退期表现的最好。简单来说,如果经济向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会加速,因此股市会表现的比较好;如果经济下行,则债券会表现的比较好,因为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高下降,更多的人希望用债券来避险,毕竟,债券的收益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好,大家会预期货币政策放松。关于债券的课里我们说过,货币政策放松,比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会利好债券。
因此, 在正常情况下,股票和债券价格往往呈现出“跷跷板”效应。也就是说,如果股市表现的好,债市表现的就一般;如果股市表现的不好,债市表现的往往比较好。因此“股债双杀”这种现象就显得很奇葩。
一般来说,造成“股债双杀”会有两类原因:
第一类是经济进入了滞涨期;
第二类是政策的变化导致机构投资者非理性抛售。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类原因。
为什么滞涨期会引起“股债双杀”呢?我们分析过,滞涨期的定义是经济增长慢,同时通货膨胀率高。这被称作“经济的癌症”,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让央行所有的调控政策都带有“化疗”的特征。也就是说,央行的所有调控政策,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央行为了控制物价,收紧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压低通货膨胀率,但是也会让本就羸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如果央行为了刺激经济,放松货币政策,虽然可以拉动经济,但是也会为高涨的物价火上浇油。
在2010-201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曾经面临过滞涨期的窘境。2009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效应快速褪去之后,经济出现减速。同时,通货膨胀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随后一路上涨到6%左右。央行当时的选择是放弃经济,控制物价,在2010年10月20日开始加息。前后一共加息5次,总共加息幅度为1.25个百分点。连续的加息让经济雪上加霜,经济增长率10%左右滑落到8%以下。不过好在通货膨胀也随之回落了,从6%回落到2%,重新回到警戒线以下。滞涨期就此结束。
我们还由此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在滞涨期,央行会优先控制物价,收紧货币政策。央行的行为会让股票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进一步悲观。同时,货币政策的收紧必然会带来债券市场的调整,由此造成“股债双杀”。从近期的宏观数据看,通货膨胀率并不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排除近期的“股债双杀”是由滞涨期引起的这种可能。
近期“股债双杀”的元凶,其实是银行“去杠杆”造成的机构投资者非理性抛售。在股市里,银行的抛售行为除了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卖出压力以外,还产生了恐慌情绪。这种恐慌情绪诱发了其他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的卖出行为,从而放大了对股市的负面影响。
Ⅱ 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股票与债券都是有价证券, 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 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 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
1、股票只能是股份制企业发行,而债券国家,公共团体,都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 。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经固定,是固定的利息。而股票收入会变动,盈利并不是固定的。
3、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
5、在公司交纳所得税时,公司债券的利息已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除,在所得税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属于净收益的分配,不属于费用,在所得税后列支。
(2)2011年股市债券情况扩展阅读:
债券一般都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与股票相比,债券通常规定有固定的利率。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联系,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此外,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债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Ⅲ 2011年股市趋势是什么
关键词:震荡向上
如何说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环境令股市表现差强人意,那么2011年股市面临的恐怕是更为复杂的环境,行情的演绎或将更为捉摸不定。
内外环境复杂
2010年,股市面临的外部环境是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失业率高企,欧洲则笼罩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云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内需的带动下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但美元贬值带来的本币升值和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增强,政府不得不出手收紧流动性,抵御热钱的冲击。
这种情况在2011年还将延续。市场研究人士认为,由于各主要经济体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所以各方角力、博弈的结果将大大增加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汇率及资本流动引发的紧张局面可能会加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虽然经济仍将保持强劲的复苏势头,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通胀、美元涨跌、政府干预政策等都将给股市带来风险。尤其是要警惕一旦美日欧经济复苏态势稳定,加息预期升温甚至开始加息后,资金出现回流,对新兴市场造成的冲击。
2011年,股市还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内部经济环境。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在稳定中求得较快发展。一方面,将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完成4万亿元投资计划续建、收尾项目的同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将陆续启动,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也将建设。预计消费和投资将继续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与此同时,通胀将成为2011年经济的重要扰动因素。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加上国内成本上升推动的物价上涨,令通胀的控制难度加大,2011年的通胀形势可能相当严峻。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面临CPI统计指标调整、资源税费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外生因素扰动,对2011年通胀形势的预计更加困难。明年夏粮丰收与否将成为物价形势的重要分水岭。发改委已经将2011年的CPI升幅目标上调到4%,也说明了通胀形势的严峻性。一旦通胀出现失控迹象,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判断将随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到来而发生变化。
为应对大量流入的热钱和严峻的通胀形势,明年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在短期内,控制通胀将是政策调控的第一目标,但同时也要兼顾“保增长”目标,所以货币政策将在两个目标之间徘徊,令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
可以说,通胀与政策变数将是扰动2011年的A股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
市场供需均衡
股市已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市场人士认为,整个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变为买方市场,结束了供给的短缺时代。不过,尽管2011年的解禁市值较2010年有所减少,但快节奏的新股发行和严重的超募现象仍对资金面形成较大压力。
银河证券预计,2011年股市融资规模预计将超过8000亿元,其中IPO融资约3000亿到3500亿元,再融资和小盘股可能成为扩容的主力。国盛证券则预计,A股扩容将加快,以进一步吸纳流动性,A股募集资金将超过1.2万亿元,IPO公司家数将超过500家。
而从资金供给情况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预计还将继续,将限制投机和投资进入楼市,而对农产品价格的行政管理措施也将对投机资金构成压力,加上存款利率的涨幅跟不上CPI,所以投机、投资资金,以及居民存款有可能更多地被吸引到股市。华泰联合预计,2011估计约有3400亿元资金由楼市流入股市,另外由于债券收益率较低,由债市流入股市的资金可能也将达到约5300亿元。中金公司则预计,2011年个人投资者、基金、保险及社保基金、券商理财、信托投资和企业年金带来的新增入市资金合计约1.23万亿元。
中金公司预计,从A股IPO、增发配股再融资,以及限售股解禁规模等方面测算,2011年资金需求量约为1.01万亿元,全年资金净供给大概在2200亿元。可比口径下,资金供需程度会好于2010年。
而作为股市基石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市场普遍预期企业盈利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1年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将增长20%左右。
由此可见,对2011年的股市来说,资金面和业绩面也许都不是问题,决定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还是信心。市场人士认为,各种超预期的变化都可能给市场带来风险,比如经济结构转型进展差于预期、对通胀的调控影响到经济增速、货币政策收紧对投资者心理短期造成过大打击等等。
另外,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板在2011年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推出国际版,将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内地证券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既有利于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也有利于减轻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指数震荡向上
处于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市场各方将密切关注外围市场、政策取向、流动性等因素的变化,市场也将随着投资者预期的改变而波动。
由于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股市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全面走牛的可能性也不大,结构分化将比较明显。
从通胀和政策角度判断,全年市场前低后高、震荡向上的概率较大。预计全年上证综指核心运行区间在2600~3600点,沪深300指数的核心运行区间在2800点~4000点,市盈率维持在12~18倍之间。如果按照2011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左右的预期计算,上证综指的高点可能达到3800点或更高,沪深300指数或摸高至4300点。
2011年上半年,政策将主要应对通胀和热钱涌入的压力,货币政策将趋于偏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于经济增长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悲观预期,从而使市场延续震荡格局。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股指或再次下探底部。
进入下半年,如果通胀压力得到缓解,货币政策将随之放松,而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可能出现系统性的上涨机会,或创出年内高点。
操作策略上,上半年以控制仓位、精选个股为主。虽然上半年市场处于相对低位、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但市场会有局部热点出现,比如,上市公司2010年良好业绩出炉、“两会”召开、“十二五”规划出台等,在弱市中会频现结构性的投资机会。而下半年则以提高仓位、增持低估值的周期股为主,抓住市场整体上行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均是助涨助跌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幅度。
四板块有机会
市场目前普遍认为2011年的股市主线将紧密围绕通胀与转型,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即通胀、政策调控、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
板块行情将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一是“收入倍增计划”和通胀预期下的大消费概念。可以在消费普及与升级中寻找投资机会,关注零售、家电、食品饮料、旅游、中药、交通通信、汽车、品牌服装、白酒等板块。
二是以“十二五”规划为主线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方面。随着“十二五”规划在2011年年初出台,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望使新兴产业板块在市场中一枝独秀。分析师普遍认为,固体废料与污水处理、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城市地铁与城际高铁、核能、电动汽车、海洋资源开发等值得重点关注。
三是煤炭、钢铁、有色、金融等行业中具有估值优势的大盘蓝筹股。如果调控政策逐步进入观察期,市场将企稳上行,受政策压制的周期性股票的估值有望修复,出现阶段性投资机会。
四是区域振兴的投资机会,尤其关注西部开发主题。“十二五”期间,区域结构调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包括中西部地区、新疆在内的区域板块可能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2600~3600点预计2011年上证综指核心运行区间,高点可能达到3800点或更高,2010年核心运行区间为2500~3000点
2800~4000点预计2011年沪深300指数的核心运行区间,或颗摸高至4300点。2011年核心运行区间为3100~3600点
12~18倍 预计2011年沪深300股票平均市盈率,目前约为15.73倍
目前为8000亿元预计2011年股市融资规模,其中IPO融资约3000亿到3500亿元。2010年截至12月12日,股市融资规模达9346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高达4685.22亿元
20% 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率,2010年前三季度为38.46%
Ⅳ 股市崩溃对债券有什么影响
这个要看股市崩盘的原因,不能简单用过去的一个实例来说明,也许过去的两个的事件只是一个巧合,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股市崩盘是由于大批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那么债券(国债除外)也会下跌,因为公司到时可能换不起钱。如果股市只是因爆炒而后崩盘,则对债券的影响很小,只有很少的资金会流入债市。
除了这种极端的情况,一般债券跟股市的关系不大,而是跟通胀关系更大。
Ⅳ 请问证券市场的有关数据在哪找如证券规模 上市公司数 市值 债券基金规模 股市开户数等 最好是2011年的
可以去证监会的网站看看。对于个股的资料在各证券公司的行情分析软件里面都可以看到非常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另外,大智慧、东方财富等网站也有很多证券和基金的详细资料。
Ⅵ 2011年,股市暴跌、基市惨淡;不断抄底、不断上套、不断割肉、连债券市场也没能成为避风港!
ni是哪家公司的呢;如何交易哦
Ⅶ 股市里的债券是怎么回事
债券低风险是指持有到期,若没持有到期,可能会赔钱的.
因为债券有期限,所以风险比股票低很多.无论现在升降,你到期一定能拿到收益,只不过是早拿晚拿而已。而股票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升,收益是无准确预期的。
目前有固息、转债债券,国债和企业债。转债风险较固息高,因为有股票因素在里面。
如5年后到期的固债,单利每年7%,那么5年后你一定能收益35%,而你预期3年后用钱,你3年后卖他不一定能拿21%,可能高些,可能低些,你拿的少于21%,那么剩下2年就多于14%。由于3年后该债是2年后到期,如果3年后2年期市场年利率(单利)低于7%,那么你就能拿到比21%要高。
因为3年后2年利率不可能很高,所以你还是不太可能赔钱的。这就是低风险。
Ⅷ 求1990年至2011年中国的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长期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年收益率
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在谈论年收益率时都要具体到哪一个债券或者哪一只股票,不能笼统的说债券或者股票的年收益率是多少。提问者提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科学。
Ⅸ 2015年至今中国股市和债市大致的走势情况如何
下图为2015年1月初至今中国股市上证指数的走势(周K线),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