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涉及“可转债”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证券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证券委1997年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且必须符合一些特别条件:
(1)最近3 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
(2)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
(3)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等等。
这些约束条件使得可转换债券在我国发行数量偏低,直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各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数量仅有30余支。虽然2006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被废止,但随之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办法》中仍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多加限制,所以直到2009年,我国境内的可转换债券也不超过60支,而且多集中在电力、钢铁等企业信用风险小(信用评级都在AA级以上),业绩稳定,并且多数有银行或其它相关机构担保的传统行业。而一些急需资金、发展迅速的企业却由于发行条件高、约束条款多的限制不能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
㈡ 可转换债券的回售条款是什么
回售条款是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提供的一项安全性保障,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价值远低于债券面值时,投资人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要求发行人以面值加计利息补偿金的价格收回可转换公司债券。回售条款赋予了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一种权力,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选择是否行使这种权利,这一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相当于发行公司提前兑付本息。回售作为投资者的权力会增加转债的期权价值。
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价值远低于债券面值时,持有人必定不会执行转换权利,此时投资人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要求发行公司以面额加计利息补偿金的价格收回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行公司通常设置该条款。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是投资者向发行公司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回售实质上是一种卖权,是赋予投资者的一种权利,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选择是否行使这种权利。
㈢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法规有哪些-
㈣ 可转债条款有哪些
(1)到期赎回条款
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到期后五个交易日内,公司将以本次可转债票面面值的114%(含最后一期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
(2)有条件赎回条款
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股期内,当下述两种情形的任意一种出现时,公司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1、在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公司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
如果转让价格的任何调整发生在上述30个交易日,转让价格的调整前的一个交易日计算根据转让价格和收盘价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交易日的转让价格计算根据调整后的转让价格和收盘价。
2、本次发行可转债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
请注意,赎回条款实际上包含三个条件,即到期赎回;强制赎回;余额不足赎回。
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和条件可能因公司而异,但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使定义不同,内容也基本相同,无非就是这三种情况。
赎回条款和余额不足赎回条款很容易理解。关键是强制性赎回条款:
“可转换债券转换期间,如果公司的股票的收盘价在至少20个连续30个交易日不低于130%(包括130%)目前的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公司有权决定赎回全部或部分不可自由兑换的债券在债券的票面价值的价格加上当期的应计利息”
(4)有关可转换债券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修改后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平均交易价格与公司前一个交易日股票平均交易价格之间的较高者。同时,修订后的股份转换价格应不低于公司最新经审计的每股资产净值和股份的票面价值。
如果任何转让价格的调整发生在上述30个交易日,转让价格的调整前的一个交易日计算转让价格和收盘价在调整之前,和调整后的交易日的转让价格计算调整后的转让价格和收盘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可转债
㈤ 可转债交易规则新规
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投资者,不能申购或买入,已持有相关可转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转股、回售或者卖出。
沪深交易所将实施《关于做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投资者,不能申购或者买入可转换债券,已持有相关可转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转股、回售或者卖出。
为了不影响投资者的正常投资,各投资者应赶紧在理解相关风险的基础上,及时签署风险揭示书。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必须在本周内签署风险揭示书,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投资者进行可转债将受到影响。
(5)有关可转换债券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证监会10月23日就《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管理办法》着重解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适应、交易制度缺乏制衡、发行人与投资者权责不对等、
日常监测不完备、受托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完善交易转让、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可转债持有人权益保护、赎回与回售条款等各项制度,防范交易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
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声,表示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实施监管和自律措施。与此同时,券商已经纷纷向投资者发出通知,要求10月26日前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前,应签署新的风险揭示书,否则无法参与交易。市场认为,疯狂的可转债,或将就此消停熄火。
㈥ 可转债重要条款有哪些
1、到期赎回条款: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到期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将按可转换债券面值的114%(含上一期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不可转换债券。
2、有条件赎回条款: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期间的这个问题,该公司有权赎回全部或部分不可自由兑换的可转换债券的面值债券+当前应计利息的选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期间,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不低于现行转换价格的130%(含130%);
如果转让价格的任何调整发生在上述30个交易日,转让价格的调整前的一个交易日计算根据转让价格和收盘价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交易日的转让价格计算根据调整后的转让价格和收盘价。
本次发行可转债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请注意,赎回条款实际上包含三个条件,即到期赎回;强制赎回;余额不足赎回。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和条件可能因公司而异,但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使定义不同,内容也基本相同,无非就是这三种情况。
赎回条款和余额不足赎回条款很容易理解。关键是强制性赎回条款:“可转换债券转换期间,如果公司的股票的收盘价在至少20个连续30个交易日不低于130%(包括130%)目前的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公司有权决定赎回全部或部分不可自由兑换的债券在债券的票面价值的价格加上当期的应计利息”。
(6)有关可转换债券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主要优势:
由于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股票,它可弥补利率低的不足。如果股票的市价在转券的可转换期内超过其转换价格,债券的持有者可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影响可转换债券收益的除了转券的利率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可转换债券的换股条件,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换股价格,即转换成一股股票所需的可转换债券的面值。
如宝安转券,每张转券的面值为1元,每25张转券才能转换成一股股票,转券的换股价格为25元,而宝安股票的每股净资产最高也未超过4元,所以宝安转券的转股条件是相当高的。
当要转换的股票市价达到或超过转券的换股价格后,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就将与股票的价格联动,当股票的价格高于转券的换股价格后,由于转券的价格和股票的价格联动,在股票上涨时,购买转券与投资股票的收益率是一致的,但在股票价格下跌时,由于转券具有一般债券的保底性质,所以转券的风险性比股票又要小得多。
由于其可转换性,当它所对标的股票价格上涨时,债券价格也会上涨,并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此外,债券价格和股价之间还存在套利可能性。所以在牛市对标股价上扬时,债券的收益会更稳健。
㈦ 可分离债的发行有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首先发行分离债的上市公司必须符合发行债券的条件,另外相关权证也要符合相关的条件。申请在交易所持牌交易的权证其标的证券为股票的,权证在申请上市之日的标的股票应符合以下:(一)最近20个交易日流通股份市值不低于30亿元;(二)最近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累计换手率在25%以上;(三)流通股本不低于3亿股。另外权证上市也应符合以下的条件:(一)约定权证类别、行权价格、存续时间、行权日期、行权结算方式、行权比例等要素;(二)申请上市的权证不低于5000万份;(三)持有1000份以上的权证投资者不得少于100人;(四)自上市之日起存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24个月以下;(五)发行人提供了相关的履约担保(注:一般可分离交易式转债的权证部分实际发行者是这一间上市公司发行自身的股本型权证,不存在相关违约风险)。前者的发行条件比较上有实际意义,后者实际意义并不大。至于行权价格也并不是随意定的,一般是以该股票发行可分离债时的该股票市场价格而定,一般是以该股票市场价格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股票价格作为它的行权价格,至于后来的权证相关行权价格调整也有相关限制的,并不是说能够随意调整的,只有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除权或除息时才能进行行权价格的调整,相关调整方法如下:
标的证券除权的(所谓除权即上市公司实施的分红方案中有送股或转股,有没有现金分红并不重要,只要有送股或转股就必须除权),权证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比例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调整:
新行权价格=原行权价格*(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格/除权前一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格)
新行权比例=原行权比例*(除权前一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格/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格)
注:这里的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格=(除权前一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格-每股的现金分红)/(1+每股送股比例+每股转股比例)
注意这是每股的,一般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分红时都是以每10股为单位公布相关分红方案。
标的证券除息的(所谓除息即上市公司实施的分红方案中只有现金分红,没有相关送股或转股),行权比例不变,行权价格按下列公式进行调整:
新行权价格=原行权价格*(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格/除权前一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格)
注:这里的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格=除权前一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格-每股的现金分红
至于权证上市时的交易价格并不是公司自由决定的,它的首日上市开盘参考价格是以根据相关期权模型——BS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作为其首日上市开盘参考价格,但一般权证上市首日上市都不会以这个价格作为开盘的,这个价格只成为这权证如同股票昨天收盘价格的样子出现。
至于股票价格到行权时是否高于行权价格正常来说上市公司是无法控制的,主导权在市场中,如果这股票的价格在相关权证进行行权时明显低于或接近行权价格,当然相关公司是几乎是免费使用一笔较大的资金,而只需要支付较低的利息成本。如果相反,这股票的价格在相关权证进行行权时明显高于行权价格,相关公司则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公司的股权,这个股票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则是一个相关公司发行可分债时难以预测的未知成本,这个成本有时候可能是十分巨大的。在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角度来说(注:包括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和可分离式交易可转换债券),一般它的票面利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相关公司存在一个相关的隐含行权的成本在里面,这个成本就是投资者进行相关的行权时,股票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只会在相关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才会行权的,这个差额的损失以较低的债券票面利率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