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道注会题: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104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
1、发行时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196.6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5
贷:应付债券-面值200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
贷:银行存款2
2、发行费用记入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科目
3、债券的摊余成本=200-3.35-2=194.65 因为债券属于折价发行,而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会转入财务费用,所以会减少。
⑵ 某企业于2001年1月1日发行五年期债券,面值1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10%,每半年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急
太不真诚,光看你的题就得花好长时间,你才给五分~~~哎~~~
⑶ 甲2010年1月1日购买乙的债券 该债券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 那么此债券利息应该是20
你在10年1月1日取得的成本中包含了09的已宣告但未分配的利息,这部分不能确认为投资收益,确认为应收利息。
从10年开始,按照实际利率和滩余成本确认投资收益。
⑷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利息,2017年1月1日发行,那同日购入做分录时有没有应收利息
四、(1)编制业务分录
1)2010.1.1购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
应收利息 4
投资收益 4
贷:银行存款 208
2)2010.1.5收到09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4
贷:应收利息 4
3)计提2010年上半年度利息
借:应收利息 4(200*4%/2)
贷:投资收益 4
4)2010.6.30公允为230万
借:交易性公允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230-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5)2010.7.5收到上半年度利息
借:银行存款 4
贷:应收利息 4
6)计提2010年下半年度利息
借:应收利息 4
贷:投资收益 4
7)2010.12.31公允为220万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230-10)
8)2011.1.5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4
贷:应收利息 4
9)出售
借:银行存款 236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
-公允价值变动 20(30-10)
投资收益 16(236-200-20)
10)结转公允价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贷:投资收益 20
(2)累计收益-4+4+4+16+20=40
五、(1)2010.1.1购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
投资收益 86.54
贷:银行存款 2086.54
(2)2010.12.31计提2010年利息(债券利率按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如果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按票机利率,本题中应按实际利率计算)
借:应收利息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3)2010.12.31公允为19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⑸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利息 今年1月2日购入 初始计量时要不要做 借:应收利息
因为你债券是1月1号发行的,自然到了第二年1月1就满了一年的计息期啊,又因为1月5号才发利息,你1月2号买了他,当然要作为应收项目了,就是已到期但未发放的的利息!
要把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计提出来,所以要借应收利息,放在这个临时的账户里
5号的时候再贷应收利息把它转出来。
⑹ 假如某人于2004年1月1日以120元的价格购买了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该国库券为2
在不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为(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期间利息)/(买入价格*n)*100%。在这个题中就等于(140-120+10*5)/(120*5)*100%=11.7%
在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就要用折现法了。令120=10+10/(1+r)+10/(1+r)^2+...+10/(1+r)^4+140/(1+r)^5,计算出这个r就是债券收益率。为了方便计算,可以查年金现值表。
⑺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
这道题的最后不是有“*尾数调整”吗?因此最后的利息费用505062.94不是按照10094937.06*0.05
算出来的,而是根据最后未摊销的利息算出来的,计算过程如下:
10 430 700-10 000 000=430 700
已经摊销的利息=78 365 +82 283.35+ 86 397.41+90717.28=337 762.94
未摊销的利息=430 700-337 762.94=94 937.06这就是最后一年应摊销的利息,
则最后一年的利息费用就是600 000-94 937.06=505 062.94
题中这样调整是为了5年的摊销利息正好是债券的溢价,否则由于有小数点或者计量上的差别导致最后的利息摊销并不等于溢价,这样的话,也就与题中债券的实际发行机价格不符了。
⑻ 2009年1月2日M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一批,面值20000000元,票面利率4%,利息于每年的7月1日、1月1日分期支付
每期支付的利息相当于20000000*4%*6/12=400000=40万
5年期相当于一共分10期支付利息,一般假设本金5年后偿还。
P=C/1+r+C/(1+r)^2+C/(1+r)^3+...+C/(1+r)^n+M/(1+r)^n
其中P表示发行时该债券的理论价格
C=40万(每期利息)
n=10(每年两期付息,5年共需付息10次)
M=2000万(债券面值)
r表示贴现率,一般可以用市场化利率来代替,比如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来计算,你给德意志条件中美写这个条件。
说到这里你应该会求发行价格(理论价格)了吧。
⑼ 甲企经批准于2009年1月1日发行两年期每张面值为100元的债券200000万张,年利率3%,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付息
(1)200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1961.9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8.08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2 000
(2)2007年6月30日计提利息
利息费用= 1961.92×2%=39.24(万元)
借:在建工程39.24
贷:应付利息3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24
(3)2007年7月1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30
贷:银行存款30
(4)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利息费用= (1961.92+9.24)×2%=39.42(万元)
手写板图示1001-02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本期支付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39.42
贷:应付利息3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42
(5)2008年1月1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30
贷:银行存款30
(6)2008年6月30日计提利息
利息费用= (1961.92+9.24+9.42)×2%=39.61(万元)
借:财务费用39.61
贷:应付利息3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61
(7)2008年7月1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30
贷:银行存款30
(8)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尚未摊销的“利息调整”余额=38.08-9.24-9.42- 9.61=9.81(万元)
利息费用=30+9.81=39.81(万元)
借:财务费用39.81
贷:应付利息3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81
(7)2009年1月1日支付利息和本金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2000
应付利息30
贷:银行存款2030
⑽ 2009年1月2日M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一批,面值20000000元,票面利率4/,利息于每年的7月1日,1月1日分期支付,到期
(1)发行债券的折价=1536.668*5%/2=38.4167万元
(2)各期的应付利息1、2009年7月半年的利息=2000*40%/2=40万元
2、2009年7月半年的实际利息费用=40万元+38.4167万元=78.4167万元
3、2009年12月31日应预提利息=(38.4167+1536.688)*5%/2=39.3771万元
4、2009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39.3771+40=79.3771万元
(3)第一期分摊的折价=(38.4167+1536.668)*5%/2=39.3771万元
(4)2009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1536668+78.4617=1615.13万元
(5)到期应偿付的金额=2000+40=2040万元
这是我自己做的,也不知道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