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查美国国债的历史价格数据
http://www.sifma.org/,美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如果你是大学生,最好去图书馆,那东西难查
㈡ 求09年至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变化情况数据。谢谢
我比较有心统计过我国的外汇储备,但是外债的口径变化很大,我国在外机构没有计算在内。
外汇数据09,10,11年分别是23991.52,28473.38,31811.48亿美元,外债的比例在35%-40%
㈢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历年数据(最近的,最好来自美国的财政部)
在流量方面,2010年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345亿美元(其中债券199亿美元),净流出76亿美元(其中债券净流入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68亿美元(其中债券36亿美元),净流出28亿美元(其中债券净流出27亿美元)。在存量方面,自从2004年最初开始编制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以来,中国民间投资者的境外证券投资资产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尽管2008、2009年因金融危机陡然升级而有所减少,2010年便重拾升势:2004—2010年间每年年末分别为920亿美元、1167亿美元、2652亿美元、2846亿美元、2525亿美元、2428亿美元、257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末为263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64亿美元。其中,债务证券历年末分别为920亿美元、1167亿美元、2637亿美元、2650亿美元、2311亿美元、1882亿美元、194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末上升到2003亿美元,增长62亿美元,占了今年一季度中国民间境外证券资产增量的绝大部分。由于欧元区各国无法形成统一意志,更缺乏强大的共同财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比美债危机更为深重,日本又遭受地震和核危机重创,一部分民间投资者很可能减持了日欧资产,而增持相对不那么烂的美元资产。
㈣ 美国历年财政赤字及国债总和
美国今年10月财政赤字扩大至493亿美元。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42773/70853/5041123.html
解决财政赤字的途径有三种: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增税和从银行透支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而举债是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国家信用的过度膨胀,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巨大,长期来看还会排斥民间投资加剧通货膨胀妨碍国家经济发展。
㈤ 中国90年代美国国债数
中国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1972年至1980年间,外汇储备极少,1973年和1980年外汇储备甚至为负值。一直到80年代,中国外汇储备开始增加,增加幅度并不明显。这个阶段,外汇储备主要依靠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但多数年份还处于对外贸易逆差。相应的,因为缺少外汇,所以从1972年始的长达13年间,中国都没有购买过美国国债。直到1985年,中国才开始尝试性购买美国国债,但多以短期持有为主,迅速交易,购买量也很小。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首次明确统计,发生在1994年。当时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尚不到160亿美元。2000年时该值为600亿美元。
㈥ 美国国债总额是多少我要最准确的数据。
美国国债第一债主是中国,约有一万亿美元左右,第二位日本,第三是英国, 国债以政府信誉担保,其实没有美国政府信用,那么美元国债就是一堆废纸, 大概现在的规模达到2万多亿美元左右。但美国国债也由法律设有上限,如果达到就不能卖了!
㈦ 历年来,美国国债发行日期,发行量
http://www.treasurydirect.gov/
美国国债的官方网络
㈧ 美国的国家国债总额是多少
专家警告,除非政府改弦易辙,否则50年内福利制度将会崩溃。 据星岛日报报道,以现时全国3亿人口计算,不论男女老少,每个美国人负担的债务约3万美元。庞大欠债意味着政府在偿还利息上的开支比重越来越大,已侵蚀正常开支,为了维持收支,民众在房价上涨、燃料腾贵和信贷紧缩之余,还要面对加税或福利削减,甚至两者并行的局面。 在未来25年内,65岁以上的国民数目将比现时增加一倍,劳动人口越来越少,退休后的婴儿潮人将在社安和医疗援助上占用政府更多资源。但观乎政府的财政前景,届时是否有能力奉养老年人口实在令人质疑。 根据06年数字,退休保障计划和健保福利是政府开支最大的项目,其次是国防经费,排在第3而又急速上升的,是总值4300亿的国债利息。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首席经济师韦斯称,如果政府不改变现行政策,到了2050年前国债就会达到本地生产总值3.5倍的惊人水平,以现在的税率,社会福利制度“根本行不通”。 分析人士称,国债节节上升布什政府可说难辞其咎。他2001年上台时国债总额是5.7万亿,估计他08年年初离任前后,数字将突破10万亿大关。有经济学家批评,政府就像拿着信用卡拼命花钱的消费者,数年挥霍后现在尝到了偿还利息的苦果。曾是国会预算分析员的企业顾问考兰德更形容,政府的处境和借了次贷的业主差不多。 对于政府现况,民主、共和党之间互相指责,埋怨对方理财不负责任令国家财政步上困局。但倡议减少国债的跨党派组织“协和联盟”直言,各方虽然明知现时的财政趋势不能持续,但政界却鲜有改革的意愿,没有多少人愿意面对长远的财政问题,更遑论提出解决方案。皮尤民调机构调查员考赫特也称,政治人物总倾向处理眼前的迫切问题,比如工资、就业率和贫富悬殊等,往往把财政稳健这些长远议题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