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近几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常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相关措施。
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功能的不同,财政政策通常被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方式。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的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是党中央针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烫平”经济周期的调节措施。
(1)中国近年国债负担率扩展阅读:
政策分类: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
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
❷ 衡量国债负担的主要有哪些指标
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还本付息率(国债偿债率)
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该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国债依存度,表明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的安排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财政对债务依赖性越强,对财政未来发展威胁也越大。
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式: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❸ 国债负担率的上限
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❹ 从依存度看国债规模大,而从国债负担率看,国债规模不大,你对此问题如何看
国债依存度是国债收入与中央财政支出之比,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5%-35%左右。我国国债近年依存度高达80%左右,这是因为:1、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总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高;与此对比,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一般为45%-55%左右;2、我国中央财政在国家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长年维持在52%-53%左右。即我国的中央财政支出基数低于国际标准水平。我国的低国债负担率恰恰说明了我国国民收入高,只不过是大部分为国民所持有。需要支出的是,我国的国债规模近年已相当高的增速增加,需要引起警惕!
❺ 急~~1997年--2009年我国各年的国债负担率
33.2%
❻ 中国近十五年以来的GDP数据
外电近日纷纷评述中国修正GDP数据,认为普查后的中国经济规模要比人们以前认为的大六分之一,在世界经济排行榜上超过了意大利,跃居第六位。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决策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路透社:中国的经济规模要比人们以前认为的大六分之一,因为这个国家的首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服务业和私营企业的业绩以前少报了。在根据2004年经济规模列出的世界经济排行榜上,中国超过了意大利,从第七位跃居第六位。国家统计局在宣布普查结果时说,据该局现在估计,中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99万亿元,比以前估计的增加了16.8%。在修改的统计数字中,93%出在服务业。
经济学家们说,此次经济普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中国经济会看上去“比较正常”:投资与GDP之比下降、消费与GDP之比提高到更加接近其他东亚国家的水平。
香港摩根大通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说:“鉴于服务业的规模比起初估计的要大得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好得多。一些人一直在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是在此次修改统计数字之后,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不会超过40%,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投资增长可以在一段时间保持在高水平,从而改善增长的可持续性。”
龚方雄说,普查结果也可以使决策者比较从容地让人民币升值了,而货币升值往往有利于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中国国内一些人对人民币坚挺感到不安,他们因此会更放心。”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这些新的GDP数字比起以前的数字改进了不少。新数字非常及时,因为政府想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解决许多政策问题,而要正确评估那些问题,就需要有可靠的数字。”
美联社:在北京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和规划经济投资之际,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决策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普查工作结束后,新统计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9878万亿元。此次普查旨在搜集此前漏统的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的更准确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新的数据不会影响在政治上比较敏感的汇率政策。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由于老式的统计方法以制造业为中心而对服务业统计不全,中国已经十分惊人的官方统计数据低估了该国的经济规模。
世界银行的声明指出,其他国家政府在改变经济统计方法后,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经济产量数据的大幅度提高,例如印度在2004年普查后将GDP提高了17%,而挪威在1995年普查后的调整幅度为11%。
经济学家认为,这样一次修正可能会促使北京重新考虑鼓励下岗工人在服务业寻求就业机会的计划,因为它此前一直以为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李德水表示,调整后中国GDP总量虽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100位之后。
法新社:中国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宣布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
标准渣打银行经济师斯蒂芬·格林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由于统计机制在测算服务业情况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被低估的国内生产总值大部分都集中在服务业。这个变化还将影响我们对投资的理解。投资仍在迅速增长,但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应该略微减少。”
格林表示,修正后的数据将大幅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时降低中国的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国沉重的国债负担率。
其他分析人士也认为,数据一经修正,中国政府便可以说出更多经济繁荣发展的好消息。
总部设在香港的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一直以来,政府发布的经济数据往往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近年来,随着努力驳倒经济处于过热阶段的说法,少报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政治学家兼中国问题专家埃弗里·戈尔茨坦表示,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大量非法或由贪污腐败引起的经济活动被漏报瞒报,但现在都被纳入修正后的数据中。
下周或将是中国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的日子。本月20日,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昨天向记者表示,预计调整后中国GDP数据将增加20%~30%。而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指出,中国GDP今年将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已圆满结束,本月20日将公布去年GDP的修正数据,但该发言人拒绝提前透露本次数据变化的“趋势”。上海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张苏红昨天则透露,上海将在21日以后公布修正数据,由于正报国家批准,具体情况也不便提前透露。
但中国香港《南华早报》和一些著名投行认为,中国去年的GDP规模将由此至少增加3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GDP的20%左右。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调侃称,中国经济一下子“长大了两岁”。巴黎百富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则指出,他一直认为中国GDP被低估,此次如果上调15%左右将毫无争议。
渣打银行的看法则更为“激进”,该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向记者指出,中国经济规模最多可能增加30%。王志浩表示,这一增幅主要应归于中国先前对服务业的低估,中国此前的统计过分倾向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低估了国内服务业的规模,事实上,中国服务业目前的成熟度已远超此前统计。
瑞士一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东指出,即使中国GDP本次上调20%,他仍然认为偏低了。他说,部分私营服务企业出于逃税的考虑,倾向于隐瞒营业收入,这也造成了服务领域数据的缩水。
王志浩认为,在新的统计口径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将大大优于旧的数据统计结果。他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称,中国的投资过热其实并没有官方数据所言那么严重,GDP调整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也有望从46%下滑到42%~43%。
高盛也持这种论点。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昨天表示,GDP调整后,此前许多过高的“比率”将不再成为大问题,此前让中国经济界担忧的“硬着陆”风险也将在一系列大大优化的数据面前迎刃而解。
更为直观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名将由此“连升三级”。根据世界银行此前的数据,去年中国GDP为1.65万亿美元,排在美、日、德、英(2.14万亿美元)、法(2万亿美元)、意(1.67万亿美元)之后,名列全球第七。
梁红表示,如果国家统计局将中国去年的GDP提高20%至2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就可能超过英、法、意,一跃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
高盛更指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时间表也将由此提前。高盛曾将该时间设定为2041年。王志浩则指出,不必担心“中国经济威胁论”由此升温,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❼ 债务负担率的含义是什么
也称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国债累计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债务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同期GDP总值)x100%,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的存量,主要衡量政府累计债务相当于同期经济总规模的比例,而不是仅从财政收支上来把握和考察国债的数量界限,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府债务总量对经济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债务承受能力越大。国际上一般认为债务余额相当于GDP的比例不应超过45%,但经济发达国家债务承受能力相对更高一些
❽ 国债负担率的介绍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❾ 我国近年的国债规模~~(2003-2008)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国债风险防范
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被各国用以调节经济。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国债的发行力度。事实表明,近几年的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债对GDP增长贡献如下:1998~2002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1.5%、2%、1.7%、1.8%和2.0%.与此同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使得国债规模迅速扩大,5年来我国累计发行国债22577.6亿元(加上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总量达到29177.6亿元),平均每年发行4515.5亿元,年均增长28.56%,2002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更是创下5946.30亿元的历史新高。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
一、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从世界各国管理国债规模的实践来看,一般都采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国债负担率来判断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
(一)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量占该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在我国,国债依存度有两种计算口径,即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我国的国债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收入归中央财政控制使用。因此,我们在用国债依存度来衡量国债规模时采用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更为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分别为:64 84%、75 72%、85 89%、95 23%、121 86%、96 69%、84 37%、84 67%和87 6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非常高,中央财政支出资金来源很大部分依靠发行国债,这必然会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其中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国际上关于中央财政对国债依存度的警戒线是25~30%,我国的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远远高出世界公认警戒线,表明我国的国债规模的形势比较严峻。
(二)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是否相适应。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以前所发国债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国国债偿债率分别为:6.65%、12.56%、17.09%、21.04%、22.74%、15 66%、11.59%、11.74%和13.05%.很多学者都主张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应控制在8~10%,可见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已经超过了公认的安全线。虽然国债偿债率已经呈现出向安全线逐步接近的趋势,但是我国近些年由于国债规模的膨胀,加上新发国债期限较短,还本付息的支出负担日益沉重,偿债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国债本息是必须无条件偿还的,刚性很强。在我国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困难不能得到根本扭转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发新债来还旧债,后果是国债规模越来越大,极大地加剧了国债的规模风险。
(三)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某一时期国债余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国债负担率与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致相同。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左右。因此,我们应推算我国合理的国债负担率在20%左右。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1994~2002年国债负担率分别为:4.89%、5.64%、6.42%、7.40%、9.91%、12.85%、14.56%、16.28%和18.8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债负担率比较低,似乎可以说明国债规模还不够大。事实上,我国举债的历史比较短,不能够将我国的国债余额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债余额作简单的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余额是经历上百年时间积累形成的。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国债负担率增长较快,2002年国债负担率是1994年的3.86倍,1994年到2002年间国债负担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8%,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如果长此以往,我国财政将会不堪重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国债规模风险防范对策
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还率已经远远超出国际安全警戒线,而且国债负担率增长很快,表明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面临着较大的国债规模风险。为此,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和防范国债规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界定国债使用方向,加强对国债资金使用的监督
首先,国债资金应优先投向那些瓶颈性产业和部分生产建设性项目,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短缺,避免重复建设。国债资金应支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引导银行、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领域投资。在每个投资项目中,应确保国债资金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大政府的偿债能力,实现国债规模的均衡发展及自身良性循环。其次,要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对于已经开工的国债项目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严禁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确保国债投资的高效率。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一些投资项目效率差的情况,需要在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管理。这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者的使用责任,保证项目的质量。
(二)加快财政改革的速度,降低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但我国的财政收入仍然较低,处在世界较低水平。财政收入低制约了国债偿还能力,使得国债规模风险比较突出。要降低衡量国债规模风险的两大指标———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必须加快财政改革的速度。首先,必须完善流转税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努力扩大关税在筹集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大力压缩无税区和低税区。其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费改税”,逐步将预算外和体制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再次,要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减少税收流失,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逃税行为。
(三)加强国债期限结构管理,优化国债偿还期限结构
国债总额不且淮纬デ宓模
❿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债负担率之间关系和中国国债负担率发展趋势,求详细点的,谢谢
5厘米的扇形的周长怎么做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