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方面需要复习的内容是什么
近期海外风险事件不断,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在连续升值后,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22日双双走低。同时,人民币中间价连续3个交易日调升,调整幅度逐渐加大。总体来看,9月以来,中间价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价格也从本轮调整高位回落。
人民币近期波动较大
10月2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走低。Wind数据显示,22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16:30收盘价报7.0817,较前收盘价跌139个基点。截至北京时间20:00,离岸人民币报7.0755,较前收盘价跌59个基点。
此前,在岸、离岸人民币连续三个交易日都在升值。在岸、离岸人民币上周分别累计上涨175基点、157基点。同时,美元指数则持续下跌。上周美元指数连跌4个交易日。10月17日下午,欧盟与英国确认达成脱欧协议,欧元、英镑大涨,美元指数跌破98点大关。上周六,英国议会取消对脱欧新协议表决,本周一(21日)美元止跌反弹,截至目前仍在回升,但尚未回到98一线。
莫尼塔宏观研究指出,上周美元指数大幅下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英国与欧盟达成新的脱欧协议,刺激欧元跳涨;二是美国工业产出、新屋开工、零售销售等多项数据不佳,拖累美元表现。
近期人民币走势较震荡,总的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本轮调整高位回落,保持在8月下旬水平,即7.07上下。2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盘站上7.07,相比9月初低点已反弹超过1100个基点。尽管22日有所回调,但相对9月下旬仍在高位。
中间价充当稳定器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不断的同时,中间价变动相对稳定。10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668,调升12个基点,已连续3个交易日调升。
历史来看,大多数时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较为一致,但继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三者出现较大背离。8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与中间价持续出现较大背离。以离岸人民币和中间价的背离程度为例,今年4月最大价差才300多基点,但5月中旬扩大至超1000基点的价差,8月5日更是出现最高价差,1760点。
这表明中间价的调整幅度较大程度低于在岸、离岸人民币波动,人民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加强。Wind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整幅度大大缩窄,除9月5日调整幅度为26个基点,其余时间都不到10个基点,中间价保持平稳。分析人士表示,逆周期因子明显走高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会逆势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的走势会有所收敛。国庆假期后,中间价调整幅度加大,15日以来调整幅度都在10个基点以上。
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过程中,央行积累了丰富的政策工具。2018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香港发行了11期央行票据,规模共计1300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指出,离岸央票的发行可影响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拆借利率,提高做空成本、降低套利动机,从而影响汇率。
多因素利好后市
近两周,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下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0月21日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1.06,按周跌0.27;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64,按周跌0.25;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0.97,按周跌0.43。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与欧洲货币相对美元升值幅度更大有关。兴业投资研究指出,上周欧盟峰会前各方不断释放乐观信号,增强市场对英国有序脱欧的信心,英镑盘中振幅接近500点。英镑大涨最大的受益者是同为欧系货币的欧元,再加上市场基本排除了欧央行12月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欧元短线上涨势头猛烈。
兴业投资研究认为,近期英国脱欧进程仍将占据汇市焦点,随着欧央行利率决议临近,市场注意力将可能快速转移。此外,各国将再度迎来前瞻性数据PMI报告,将对近期较敏感的市场产生扰动。
展望后市,莫尼塔宏观研究认为,当前中美利差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政府鼓励外资流入资本市场、中国经济失速下行担忧减弱、美元处于磨顶状态等因素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好。
中金固收团队指出,若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境外机构可能加速布局中国债市。8月份人民币汇率破7,境外机构都相对谨慎,债券购买量有所下降,但9月以来,随着投资者意识到中国并没有主动引导汇率贬值的意图,且人民币走势在破7后相对稳定,境外投资者再度重新增加对中国债券的配置。从托管数据来看,境外机构9月合计增持863亿元债券,持债力度为今年以来的次高位,仅次于5月的1031亿元。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贰』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 6.3 元,你怎么看
第一,由于中国经济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全面启动,而且2020年GDP增速达到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入2021年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从宏观总体数据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比高增18.3%,两年平均增长5.0%。
同时,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倍,两年平均增长22.6%,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从企业预期来看,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14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国内市场活力改善。此外,国际权威机构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并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7.2%上调至8.2%。而经济数据的向好,为人民币升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美元的持续贬值,也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条件。由于美联储大肆印钞票,向世界转嫁经济危机,这也导致美元指数直线下跌,美元指数从去年的104跌到了89附近。其实,美元指数的贬值,也并不仅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据路透社27日公布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欧元升值超4.3%,人民币升值2.5%,和俄罗斯卢布、墨西哥元、英镑的升值程度不相上下。同时,由于美联储大量印钞票,也使美国国内的通胀率达到4.3%,创下十年来新高。
第三,为了应对疫情和美国经济的衰退,美联储将美国国债的利率压缩至0至0.25%之间,这就导致了中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无风险利差,于是大量国际资金到中国来套利,这也在很大利度上推高了人民币汇率。当然,近二年,国内对外开放度更大了,除了开设上海自由贸易区外,还开设了海南自由贸易区,而且国内的资本市场也在进一步向海外投资者开放,而大量海外投资和投机的资金流入中国境内,也会进一步推升人民币的汇率。
现在问题来了,人民币汇率这样大幅升值,对于普通百姓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的答案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有这样几个:其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部分进口企业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靠进口原材料的国内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利润会有进一步增长。其二,人民币升值对于海淘、留学、旅游的家庭来说,肯定是利好。
其三,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帮助的,毕竟人民币不断升值,让世界各国都更信任人民币。2020年9月,中国国债被纳入德意志银行的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德意志银行鼓励全球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因为人民币债券比美元国债更稳定,更保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美元持续贬值,这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极大的冲击。目前,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都要去美元化,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然,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们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我国的对外出口行业。本来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行业还是比较艰难的,现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又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竞争力,反而使美国出口的商品的竞争力相对提升了。所以,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一味的单边升值,而是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更有利于我国出品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大量外资看到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他们就会以投资等各种名义大量涌入国内,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而我国央行又只能被迫将外资带来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就会向国内金融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而国内流动性增加了,很可能就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会不断上升。
人民币汇率升破6.3,主要是由内因和外因二方面导致的,内因是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中国对外开放度更大了,大量外资趁势流入国内,推高了人民币汇率。外因是,美元指数持续贬值,导致人民币在被动的情况下升值了。不过,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国内百姓来说是有利有弊,最好的办法是人民币汇率能够稳定在一个大箱体内波动,这样更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更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叁』 人民币“入篮”后真会中长期贬值吗
自从上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以及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都在连续下跌。市场关于人民币会中长期贬值的阴霾也萦绕不散。难道“入篮”后的人民币就真的会出现中长期贬值吗?
“入篮”后国际反响好
在人民币“入篮”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的权重分别为45%、36%、10%和9%。而按照IMF公布的SDR篮子货币最新权重,美元比重将为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显而易见,人民币的权重已经进入了前三强。有消息称,彭博创始人、原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和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盖特纳等多位前美国政要将组成一个工作组,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在华尔街的交易,同时该工作组希望为人民币在美国的交易和清算建立一个框架,让美国机构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和接收人民币付款,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便利和进一步扩大中美双边经贸和金融合作,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另外,韩国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日前表示,韩国政府力争年内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这将是外国政府首次在中国内地发行国债。韩国此举目的在于扩大人民币储备,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几天前,新加坡金管局称,在IMF将人民币纳入其SDR货币篮子后,金管局致力于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增加使用人民币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展望未来,“入篮”后的人民币地位可能促进更多的外国央行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将资金转换为人民币。同时,储备货币地位的提升,可以提高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同时意味着中国持有外汇储备以满足国际收支需求的必要性也将会不断降低。
看空人民币存风险
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将中长期贬值,理由之一是人民币“入篮”后货币当局就可以减少或退出干预,放心让人民币贬值,以测试人民币的抗压能力。同时,日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连续5个月下滑;而且央行最新数据也显示,11月外汇储备意外创下1996年有数据以来第三大月度跌幅。更重要的是本周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美元指数也进入了升值通道,这更会从中长期影响人民币汇率等等。 上述种种预期和现实数据,似乎都在印证和支持人民币持续贬值,而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正好与此预期比较吻合。但笔者要提请市场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的情况下,市场汇率围绕着均衡汇率上下波动,但绝对不会偏离均衡汇率太远。
第二,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货币网正式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显示,今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走势相对平稳,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从更全面的角度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小幅升值,在国际主要货币中人民币仍属强势货币。
第三,对于美联储加息会引致资本外流,进而会导致人民币加速贬值,且不说美联储加息利空早已在市场得以消化,即便是本周美联储决定加息,也正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在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今天,美元也未必会加速回流美国。
第四,眼下的人民币贬值只是短期的市场行为,并不能反映人民币中长期趋势。在短期诸多利空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人民币出现短期走弱实属正常,但从中长期形势看,人民币国际化所形成的庞大需求、“十三五”中国发展规划建议的可圈可点、中国经济发展一系列新动能的坚强支撑,都会支持人民币坚挺。
强经济支撑汇率稳定
人民币“入篮”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已行至半山腰,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开启“登颠之旅”,而越是上行就越会更加困难,所以,“入篮”后的人民币汇率更要确保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一,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稳则汇率稳。所以,“十三五”时期,仍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定的制胜法宝。
第二,加强战略物资储备。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中国一定要抓住机遇,抓紧增加诸如粮食、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的储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三,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稳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离岸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快速提高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尽快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从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定的信心保证。
第四,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入强势人民币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国际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后的货币政策框架必定要更加稳定、更具弹性,效率也要进一步提高。而且,货币政策的框架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其透明度、沟通范围、信息传播以及对预期的管理等都将要更加和国际接轨。还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和稳定发展,这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