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支持项目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公布谢谢
记账式国债 4月13日 3年期 按年付息
记账式国债 4月20日 5年期 按年付息
记账式国债 5月16日 30年 按半年付息
记账式国债 5月23日 7年 按年付息
记账式国债 6月6日 3个月 贴现发行
记账式国债 6月13日 1年 按年付息
记账式国债 6月22日 10年 按半年付息
品种 发行时间 期限 付息方式
储蓄国债(凭证式) 4月1日至4月30日 3年、5年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储蓄国债(凭证式) 5月10日至5月30日 3年、5年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储蓄国债(电子式) 6月10日至6月30日 3年 按年付息
http://finance.sina.com.cn/bond/index.shtml,
希望被采纳!!
㈡ 帮忙改病句!
可改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以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㈢ 请问:国债发行的目的是什么啊影响国债发行额的因素有哪些
国债发行的是国家为了维持国家的经济的稳定的一种方式。分为好几种 比如说 建设国债是用来基础建设的 还有的国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还有 战争需要发行的国债。。。影响发行额的因素我想还是根据国家本身的经济情况,由财政部发改委来定。。。
㈣ 发改委排查企业债,违规债券多吗
2017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度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督检查和本息兑付风险排查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省级发改委对辖区内已发行、仍处于存续期的全部企业债券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并于2018年1月20日前上报国家发改委。
“发改委对地方政府还有较大的控制力,因为依旧有较多项目的审批权归属发改委,并且还有一些专项资金。所以地方政府是不敢出现违约的。”
㈤ 2010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出台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 2005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所谓稳健财政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从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践看,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实行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而言的,财政部门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调整结构,反映了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的结构优化取向,这轮宏观调控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防止通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避免通缩的阴影卷土重来;既要间接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改革,反映了财政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的取向,就是要转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财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于改革的财政收支安排,实现推进整体改革的目的。增收节支是指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006年,财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点是调整支出结构,在压缩一般性开支的同时,保障公共支出需要。财政支出重点投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其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年度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配合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了10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三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88.7亿元。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中规定的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其中部分专项资金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部地区每个省选择一个县于秋季学期开始试点,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也主动实施了改革试点。2006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投资重点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例达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1994年,分税财政体制改革初步确定了中央与省级单位之间的财政体制,但并没有确定统一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而是由各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近年来,基层财政运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财力不均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地方财政运行中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省以下分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中“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是涉及到财政级次改革的重大措施。 2006年,全国28个省份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18个省份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2006年,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中,在总结2005年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模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的预算将采用新的收支科目进行编制。此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债余额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对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通常将目前正在推进的税制改革称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12个字。 2006年在税制改革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调整消费税税目与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草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出台,资源税政策调整,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走势,可以概括为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政策实施:1 2005年,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内容涉及增值税及其出口退税政策的大量调整、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的系统化、企业减免税政策的规范化、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大幅调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及配套政策等等,税收政策的变化,2加快建设一批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一批重点工业和高科技项目的建设。第二,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研究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基金。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提高铁路、地铁车辆,造船基础设施和重点船用配套设备,重大电力、石化、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第三,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3财政地区导向投入:中央财政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增加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05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第一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在下达的63个项目中,东北地区占40项目,其中辽宁省19项,吉林省8项,黑龙江省9项,大连市3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1项。6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8.97亿元,国债资金5.8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安排国债资金 4.29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额的73.8%。4.出口退税:2005年我国出口退税3374.66亿元,由此测算每美元出口商品综合退税为0.4429元。比2004年全国实际退税2196亿元增长了53.7%退税比例调整:减轻地方财政负担: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比例由75:25改为92.5:7.5。5农业财政投入:2005年,全国28个省份已全部免征农业税,还有3个省也将农业税税率降至2%以下。“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农民将彻底告别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农业生态生态建设:中央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2005年中央财政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费支出74.87亿元,支持保护了14.3亿亩天然林;退耕还林支出290.31亿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支出46.83亿元,累计支持完成退耕还林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84亿亩,封山育林0.19亿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 20亿元,支持保护重点公益林试点面积4亿亩。 2005年用于污染治理资金支出99.84亿元,重点用于“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等。6财政对就业投入:加大财政对扩大就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扩大投资要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就业促进很小的投资项目需严格控制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增长点的扶持力度,如对新增就业数量较多的企业,可采取适当力度和适当期限的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政策。二是加强减税和补贴等政策,扶持失业人员创办"微型企业",鼓励大学生及其他社会高层次的人才独立创业,给予适当期限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是鼓励各种非盈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扩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和人力配置,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再就业补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9 亿元。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投入: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明显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优抚事业费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抗灾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抉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7财政支出:政府采购: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显示,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
㈥ 为什么企业债券的发行要通过发展改革委的核准而不是直接给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
中国除国债外的债券管理主要分三大部门:发展改革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中国人民银行管此外的债务融资工具。目前国家已成立人行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
㈦ 国有企业发行债券需要发改委哪个部门审批谢谢。
不需要,如果是自己新建需要发改委审批。如果资金量过于大可能需要国资委报备。
㈧ 发改委外资司和投资司哪个好,请高手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发改委外资司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际资本的动态,监测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研究协调有关重大政策;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利用外资规划,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贷款备选项目;商有关部门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核准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提出对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结构、用汇的规划和政策;安排在境外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具体职责:
(一)研究国际资本的动态,监测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提出我国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目标,拟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修订工作;研究协调有关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重大政策,参与研究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三)起草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参与有关对外开放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起草。
(四)负责我国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研究提出防范外债风险措施。
(五)负责组织编制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规划,提出相关备选项目;参与审核利用国外贷款重大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
(六)参与审核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负责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工作。
(七)审核重大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负责拟订境外投资用汇规划。
(八)组织协调多双边投资合作工作。
(九)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固定资产投资司
固定资产投资司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措施;起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修订投资核准目录的建议;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核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具体职责:(一)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提出国家财政性投资(包括预算内投资、国债投资和各类专项建设基金,下同)的规模和投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指导和监督政策性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方向;参与提出直接融资的政策。
(二)研究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议,起草投资法规和规章,并组织实施。
(三)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参与编制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参与规划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研究提出综合性行业投资政策,提出国家财政性投资配置意见。
(四)编制固定资产投资年度指导性计划;提出年度国家财政性投资分行业、分部门、分地区使用方向和安排意见;安排重大项目的国家财政性投资。
(五)负责组织核定和调整国家财政性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的概算;委托咨询评估评审机构对国家财政性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评估、评审;参与提出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和资金投向;组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会同有关方面编制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保设施项目发展建设规划;审核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保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安排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保设施的补助投资;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房地产投资调控政策,编制全国经济适用房建设指导计划。
(七)负责国务院各部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包括民主党派)、中直系统、高检、高法机关建设和事业发展项目的审核和投资安排;安排公检法司设施、国家安全设施建设投资;会同有关方面审核和安排需综合平衡预算内投资的特殊事项。
外资司和投资司没有具体的好坏之分,只是工作职责不一样,分管的具体工作不同,外资主要是针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利用外资规划,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贷款备选项目等等情况来说。而投资司主要是针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提出国家财政性投资等等情况来说的。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