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于国家来说,国债“主要面向居民发行”和“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两者有何区别
这问题太深奥。
一般来说对居民发行的国债都是不可以上市的国债,对金融机构发行的国债是可以上市流通的国债。
面向居民发行国债,为居民提供了多一种的投资,同时也让居民的消费减少,货币流通货物交易下降,经济也随之收到影响。但是在从国际金融安全角度来说,居民购买国债,对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又有利好的一面,特别是国际游资,炒作经济。
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是专业化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应变国家在货币,票据 ,对冲等方面的。
面向金融机构发行的优点:
1 发行的成本低。
2 资金灵活。
3 更加的专业
B. 如果国家大量发行国债,对个人投资和资产有何影响
1、如果把购买国债也视为一种投资的话,总体来说,不影响投资总量,但会影响投资结构。因为老百姓把剩余的钱买了国债,必然减少了用于其他方面投资的钱(国债买多了,建厂房、买机械的钱就少了)。
2、同理,如果把国债也视为一种资产的话,总体来说,不影响资产总量,但会影响资产的结构(国债买多了,购买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的钱就少了)。
C. 请问这句话错在哪:非流通国债的发行对象只能是个人,故非流通国债有时被称为储蓄债券
非流通国债的发行对象(只能是个人)这里错了,可以是机构。
D. 紧缩性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少发国债
在健全的经济体制下,国债不是让个人买的,而是主要面向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银行可以用存款准备金购买国债。当中央财政发行国债量减少时时,银行的大部分法定准备金就只能困死在银行里。社会上实际流通的总资金量就少了,抑制了生产部门的再生产。
中央财政由此达到紧缩性的目的。
但是我国的国债利率高与银行利率,且面向个人发行,实际上是不规范的,实际并没有发挥国债应有的功能,所以正在调整过程中。也就是说,规范情况下,只有少数几种特殊的,最低利率的国债对个人开放,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吸引力了。
E. 都说国债那么安全,几乎没有风险,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利息不高的定期存款而不是选择购买国债
国债又称为国家公债,是由财政部在境内发行,通过国债“承销”团成员(一般为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
国债一般被称为“无风险收益率”,目前三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左右,五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为3%;安全性很高,但收益率与流动性偏弱。
定期存款:存款享受存款保险保障制度,即50万以内100%赔付。目前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约为3.5%左右(中小型银行利率上浮后可在3.5%左右,大型银行一般执行2.75%的基准利率);
两个产品风险都比较低,可根据自己的收益目标与流动性要求考虑。
也可以关注一下中小型银行的“智能银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险保障(根据《存款保险条律》规定:个人在单个银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万以内100%赔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动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于一般存款的优点。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原网络理财)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F. 为什么减少国债的发行量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国债算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欧美等国,在西方国家政府并没有印制货币的权利。他们产生货币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政府发行债券在市场出售,这样可以换回一部分货币,卖不出去的国债全部被美联储(中央银行)买下,买下国债所花的钱就是新印制的货币。
所以说国债是新货币印制的引子,每次印制货币前必须先有国债作为抵押,所以减少国债就减少了货币发行量,相应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但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G. 发行国债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原因是:
1 一般不会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2 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
3 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H. 债券发行量减少说明什么
在中国市场上债券主要指国债,而国债是由央行控制的,它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债券发行量减少时,说明市场上流动性较弱,资金不足,不需要央行回收货币。如果发行的主体是公司,则发行的减少则说明发行的成本大,市场利率高位,市场上资金紧缺。综上所述,债券发行量的减少意味着市场资本紧缺,流动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