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发行时机
发行股票 只要股份改制完成就已经是了, 上市交易的 比较难。
牛市股市 市盈率高,发行募集自己高于熊市。
公司业绩 1元, 牛市市盈率平均 30,倍, 熊市是十倍,
那么 该公司可以在牛市 30元每股募集资金。 熊市只有十元啊。
Ⅱ 全民炒股时代谁最赚钱
庄家.证券公司!
Ⅲ 炒股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它发行了当时价值650万荷兰盾的股票,它在荷兰的6个海港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当然就是阿姆斯特丹了,在这里发行的股票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当时,几乎每一个荷兰人都去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甚至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佣人。
如果想了解股票的历史,还要从荷兰讲起。
荷兰船务博物馆馆长约斯特·肖肯布鲁克
大约在1600年,仅荷兰一个国家的商船数量就相当于英、法两商船数量的总和。这表明当时荷兰的海运业是多么的繁荣。
后来,尤其是到了17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他们用我身后的这些船,继续荷兰和亚洲之间的贸易。
荷兰的船队把别国市场上缺少的东西运过去,再把本国市场缺少的东西运回来,这其中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但是,仅仅凭着一叶轻舟,要在海上航行数万公里,无论前面的利润有多么可观,那些出没无常的狂风巨浪即给远航的贸易带来无法回避的巨大风险。
因为航海风险很大,可能随时会出现风暴、海难、疾病等情况,饮食条件又非常的糟糕,这些因素使得水手的生活非常艰苦,一旦船只出事,不光是货物化为泡影,甚至连水手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远航带来的超额利润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获取它所必须承担的巨大风险又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又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呢?
于是,股份制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市场就在人们这种分散投资的需求中诞生了
【股票概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国家可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
【股票性质】
股票持有者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票只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它本身不是实际资本,而只是间接地反映了实际资本运动的状况,从而表现为一种虚拟资本。
【股票的起源】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票的作用】
(1)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
(2)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
(3)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股票分类】
1. 根据上市地区可以分为: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
Ⅳ 97年股市牛市,全民炒股来龙去脉
96年牛市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启动阶段。从512启动到突破年线。
1996年初,国内股市沿袭了95年冬天的寒气,此时的证券公司大堂内,难得找到一两个投资者,人气之淡前所未有。1月19日指数探底512点,这一天不经意间成为重大转折点。这一天距离333行情起点76周,重大时间之窗开启,我们只有从时间周期规律找到牛市启动信号的先兆。
在寒气逼人的背后,《基金条例》年内出台的消息,已经刊登在有名有姓的央行官员讲话中;三年清理整顿初见成效,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的判断也成了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对新年经济的统一观点;市场已开始传闻央行可能择机降息的消息,一旦落实,那么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将出现根本转机,由紧缩银根转变为放松银根,对股市构成直接利好。
96年5月1日,央行果真减息,人们在怀疑中已经错过了三、四月的绩优股行情。减息的前一天,4月29日上证指数冲高739点,已经上涨227点或40%。指数稳稳的站在年线上方,从技术上确定了牛市已经启动。
年初启动时,四川长虹仅7元,而95年该公司每股收益达到1元。此外,深科技仅2元,陆家嘴、深发展市盈率都只有5倍,价值规律已经决定这批股票必然有价值发现的爆发性行情。三、四月间的绩优股行情便是具备价值判断能力的机构与专业投资者推动产生,深科技上涨了3倍,深发展上涨了1.6倍,长虹上涨了1倍,涨幅一倍以上的股票总共达15只。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低股价凸现投资价值,点燃了大牛市。宏观信息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决定了长期走牛的基本面。
第二段,普涨阶段,从5月28日632点启动到12月13日大跌前1258点。
在绩优股以惊人幅度和速度上涨之后,做多热情迅速向二线、三线股传递,市场也迅速被烧热,迅速进入了疯狂的普涨阶段。在此阶段,指数涨幅接近一倍,从11月22日开始进入最疯狂状态,指数在短短三周上涨300点或30%。
从8月开始,监管部门开始调空市场,希望达到降温股市之目的,连续出台了著名的十三道金牌。可是股市是高度市场化的,直接受供求关系决定涨跌,政策调控再次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股指继续势如破竹,直逼1200点上方。
96年12月13日,第十四道金牌祭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起市场暴跌。这次暴跌来得如此惨厉,指数连续四日跌停,连续四日所有股票封死跌停板,几乎没有交易。这是史无前例的,未来的九年里也没有再发生过。
使用非常规的手段降温股市,起因是监管者无法容忍市场普遍性的暴涨,尤其是垃圾股的暴涨引来巨大怀疑。但是,股票普遍性上涨又是牛市的典型特征,政策显然悖市场规律而动。换言之,政策做空时,往往处在大牛市,而政策做多,往往处在大熊市中,政策都逆大趋势而动。政策调控的目的是防止市场力量走向极端,以有形之手抗衡无形之手,所以政策调控的方向悖逆市场规律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段,分化阶段,从97年2月28日870点起涨到97年5月12日1501点。
市场当时有一种猜测,重拳打击股市是为了应付不测,也是为97年7`1香港回归留股市空间。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尤其在97年2月28日,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世长辞,人民沉侵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已经深幅下跌的股市再度出现接近全线跌停的惊险走势。
但是股市毕竟处在牛市里,十四道利空金牌也只能短暂压制做多力量,突发事件造成大跌的第二日,股市就再度发力,并且一发就势不可挡,连续走出12根周阳线,气势如虹,丝毫不逊色于96年任何一段涨势。上证指数一口气上涨630点,涨幅高达80%左右。
但是在指数大涨的背后,股市微妙变化却往往被人忽视。
首先是股市的群体已经大大扩大,96年初沪深A股总共有311只股票,而一年后的97年初,已经达到554只股票,股票扩容了243只,相当于扩大了80%。
其次是股票出现了明显分化。统计结果显示,此段涨幅在一倍以上的股票有153只,占上市公司总量的3成。而多数股票涨幅不及指数,指数上涨80%,却有三成以上的股票涨幅不到40%,众多涨幅在50%上下。股票涨幅出现如此悬殊差异,正是牛市失去动力的信号。
再次,此段涨幅居前的又回归到绩优股,是牛市启动以来涨幅最大的群体。股票没有永恒的牛股,涨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少数股票不计后果的上涨,实际上掩盖了其他多数股票滞涨的现实,牛市开始走近尾声。
终于,97年5月16 日,上证指数跳低108点低开,跌幅达7.6%,深市跳低460点,跌幅达8%。深科技、深发展跌停,四川长虹跌7.14%。牛市至此告一段落,下跌4个月后到达1025点,此时距离512点启动又达84周,开始了新的循环周期。
Ⅳ 7月1日以后全民炒股时代要终结了
防范恋战,看到形势不利,就得跑,打得赢要跑,打不赢也要跑,给套住了,只能越套越深,最后一割肉,血淋淋的,没有胃口吃饭了。
Ⅵ 我记得好像有一种说法,是九几年炒股,赚钱的很多。。是不是有这么段历史知道的说说
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共有三次大的发财机会,第一次是价格双轨制,全民倒腾钢材;第二次就是购买认购证全民炒股票;第三次就是全民炒房子了,当时许多千万富翁的第一桶金大多来于此。
当时中国股市还是起步摸索阶段相关制度也是十分的不健全,当时是T+0交易当日交易无涨跌停限制,无数的人拿着一捆一捆面值10元或5元的钞票去买认购证,当时证券公司的柜台人员都是先点齐了钱才问买什么股票,等你说了股票的名字并提交一张填写好的股票购买委托单据,柜台才帮你去报单,就这点时间可能股价又涨了不少了,所以当时的人为了能买到股票不重新报单都把购买价格报的比当前价要高出一些,所以股价自然是嗖嗖的往上推了,股市真正的爆发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股市我们一定要搞,不好可以关嘛”以后,庄家的传说也是那时开始的,有这句话庄家也更加明目张胆了,那股市真是涨疯了,有些涨的猛的何止百倍呀,你可以去看看000008当年的亿安科技当时首只百元股历史日线图就知道当时有多疯狂了,不过疯狂也只局限在几个证券试点城市像上海,北京,深圳等。毕竟当时信息闭塞,不是那几个试点城市的估计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还记得当时有一部讲上海人炒股票的电影刘青云(演一个香港人来上海炒股票)和潘虹演的叫股疯吧,有兴趣可以去搜来看看来体会下当时上海是如何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