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配资 > 债券市场分析主体框架包含

债券市场分析主体框架包含

发布时间:2021-08-09 06:22:04

1.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般包括哪些账户

一、国民账户
(一)国民账户的基本内容
1.定义:国民账户全称为“国民收入与产品帐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
2.国民账户的三种统计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了三种统计途径,即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生产法)、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收入法)、为获得产品而获得的支出(支出法)。其中支出法是从需求面分析出发,体现了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等的收入去向,因而成为央行的主要分析工具。
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结构比率 单位:亿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82673.1
49722.7
39334.4
18147.6
30701.6
29475.5
1226.1
2248.8

89340.9
54600.9
42895.6
19196.9
32499.8
32623.8
-124.0
2240.2

98592.9
58927.4
45898.1
20307.4
37460.8
35813.3
647.5
2204.7

107897.6
62798.5
48881.6
21265.7
42304.9
41918.3
386.6
2794.2

121730.3
67493.5
52685.5
21819.3
51554.7
51303.9
250.8
2682.1

142394.2
75439.7
58994.5
23909.3
62875.3
62351.4
523.9
4079.2

最终消费率
居民消费比率
政府消费比率
资本形成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率
存货增加比率

60.1
79.1
20.9
37.1
96.0

4.0

61.1
78.6
21.4
36.4
100.4

-0.4

59.8
77.9
22.1
38.0
98.3

1.7

58.2
77.8
22.2
39.2
99.1

0.9

55.4
78.1
21.9
42.4
99.5

0.5

53.0
78.2
21.8
44.2
99.2

0.8

3.区别几个重要概念。支出发者重于研究总需求的形成及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结构,编制及分析时有必要明确如下概念:
1)经济体中的居民与非居民。一个经济体中的居民包括在本国领土内居住的个人、服务于个人的非盈利性机构、本国领土内的工商企业及各级政府。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视为该经济体的非居民。
2)国内总量和国民总量。国内总量按国土原则衡量;国民总量按国民原则衡量国民产品总量=国内产品总量+净要素收入。
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本国对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3)流量与存量。存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计量时不具有时间下标;流量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计量时必须标有时间下标。国民收入与产品帐户记录一段时期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所以各变量指标均用流量核算。
4)名义值和实际值。名义值按现期价格计算。实际值是按基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优点是免除了物价波动因素的干扰。名义值/实际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衡量了物价波动的综合情况。
(二)国民账户的分析框架
1)GDP、GNP和GDI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GDI)三指标都可用来描述总产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GDP=C+I+(X-M) (8—1)
GNP=GDP+YF=C+I+(X-M+YF) (8—2)
GDI =GNP+TR=C+I+(X-M+YF+TR) (8—3)
其中,C=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I=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投资支出(包括存货变化);X=商品和服务出口;M=商品和服务进口;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
2)公式S-I=X-M+YF+TR的含义。
由于国民储蓄(S)等于国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既S=GDI-C,所以公式8—3还可以表述为:S-I=X-M+YF+TR (8—4)
公式8—4表明:任何外部的不平衡都会反映在内部(国内)的不平衡上。
二、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①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的交易记录。②资本与金融帐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③官方净储备:与国际储备和账户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的净额。④净误差和遗漏:为平衡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而单独设立的。
2)经常项目(CA)、资本和金融项目(F)和官方净储备(ΔR)的关系。
CA+F-ΔR=0 (8—5)
其中,CA=经常项目;F=资本和金融项目;ΔR=官方净储备。
3)理解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内容可参见下表
表:中国2004年国际收支概览 USD(10000)

项目

余额

贷方

借方

一. 经常项目
A货物与服务
B收益
C经常转移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金融项目
三. 储备资产
1. 货币资产
2. 特别提款权
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 外汇储备
5. 其他债权
四.净误差与遗漏

6865916
4928364
-352267
2289819
11065976
-6935
11072910
-20636400

-16100
47800
-20668100

2704508

70069701
65582658
2054410
2432634
34335015

34335015
47800


47800


2704508

63203785
60654293
2406676
142815
23269040
6935
23262105
20684200

16100

20668100



(二)对外部门的分析框架
1)目的。央行分析国际收支帐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经济是否春在对外失衡问题,并作出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来纠正这种失衡的决策。
2)对外交易记录分类加工的基本方式。
由于国际收支帐户采用复式计帐法,因此为了判断是否对外失衡,必须对交易记录在进行分类加工,其基本方式是:不同对外贸易按项目加总、借代相抵后得出净额,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项目各自的顺差或逆差,并将不同性质的交易划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作为判断国际收支状况的依据。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3)由于这种分类划线方法存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而实践中有多种差额概念,有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总差额。
①贸易差额。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
②经常项目差额。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实际资源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净变化。此差额的判断往往取决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互补关系是否成立、是否体现国家经济决策的主体要求。
③基本差额。它是以交易的稳定性为依据划线的线上项目差额。但它稳定与不稳定的假设并非总是有效的。
④总差额。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国际收支差额,除官方储备资产外,其他项目的交易均划在线上。它亦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三、财政账户
(一)财政账户的基本内容
财政账户体现着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根据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我们将财政账户分为收入、支出和融资三大块。参见下表
①收入账户。财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偿还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又分为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②支出账户。财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偿还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③融资账户。政府融资为财政账户的线下项目,其净额等于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表: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表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收入总计
(A)经常性收入
各项税收
非税收收入
(B)资本性收入
(G)融资收入总计
国内公债与国库券
向国外借债

支出总计
(C)经常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E)融资支出总计
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
外债安排重点项目

(F)结转下年(动用结余)

(二)政府部门的分析框架
财政分析总是和预算平衡概念相联系的,财政收支是平衡还是盈余或赤字,使财政分析的基本内容。对财政账户的分析,依据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关于政府业务及其分类的三种基本规则,一般存在两种分析方法:总差额和经常性收支差额。总预算差额常作为对财政政策作总体衡量的指标:总赤字往往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总盈余则往往反映收缩性财政政策;而经常性收支差额一般可用来衡量政府部门的储蓄水平。
四、货币账户
(一)货币账户的基本内容
一国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⑴第一层次是货币当局的账户。货币当局一般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掌管储备、代理国库和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等职能。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都集中体现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参考下表)
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其他资产
总资产

31141.85
2901.02
10619.47
1363.34
7255.95
206.25
8516.19
62004.06

46960.13
682.90
9376.35
1047.85
8865.09
136.25
9300.05
78655.33

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负债

52841.36
21240.48
3031.55
482.58
4954.71
219.75
474.11
62004.06

58856.11
23104.00
11079.01
562.28
5832.22
219.75
2105.96
78655.33

⑵第二层次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净资产等金融要素的变动情况。存款货币银行只要指商业银行,也包括吸收活期存款并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后,即为货币概览。(见下表)
表:货币概览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净资产
国内信贷
对政府债权(净)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货币与准货币

37990.93
201274.75
13131.47
158741.37
10039.02
19362.89
219226.81

55836.61
220018.66
15603.21
175459.73
13198.89
15760.83
250802.79

货币
准货币
外币存款
债券
央行债券
实收资本
其他(净)

84118.81
135108
11838.01
55.16
0.00
9502.06
-1356.35

95971.01
154831.78
12087.65
1630.21
0.00
10902.74
431.87

⑶第三层次是将其他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并未一体,编制成金融概览。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尚未将证券市场的业务数据归纳进去,因而只编制银行概览。见下表)
表:银行概览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净资产
国内信贷
对政府债权(净)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
货币与准货币
货币
流通现金
活期存款

37732.92
206283.64
13178.51
172700.24
20404.89
221222.82
84118.57
19745.99
64372.58

55349.90
224419.11
15635.21
192000.86
16783.04
253207.70
95970.82
21468.30
74502.52

准货币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外币存款
债券
央行债券
实收资本
其他(净)

137104.25
20940.39
103617.65
12546.21
11884.29
1.96
0.00
10949.09
-11693.61

157236.88
25382.15
119555.39
12299.34
12128.63
15203.49
0.00
12011.11
-12781.93

注:与上述的国民账户、财政账户和国际收支帐户不同,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通常是期末的资料。
(二)货币账户的分析框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其业务对全国的金融事业施加影响,并经由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传导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 中。因此,货币政策是扩张还是收缩的基本取向,可以从货币账户的分析中反映出来。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就构成货币部门的分析框架。
1.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与资本账户两栏,其资产方反映了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负债方则体现着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量。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及时提供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变动情况,因而显得特别重要。
2. 货币概览。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部分构成,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下的数据合并,既为货币概览。
3. 银行概览。将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合并后,既为银行概览。我国的特定存款机构是指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

2. 什么是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

在《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第5版)中,作者采用切实可行的实务方法对债券投资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类型的债券和利率衍生工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第5版)还着重介绍了这些投资工具的投机特征、最新定价方法、利率风险的定量分析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投资工具的投资组合管理策略。

3. 债券的市场比较

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中美债券市场分析
1.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2.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
3.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4.投资者结构比较分析
美国国内债券投资者主要以银行、基金、个人、保险公司、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等为主,各类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比较平衡。而我国债券市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度数量虽然众多,但债券持有比例极不均等,外资机构参与度较低。
债券市场发展启示
1.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
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与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中超过80%,我国还不到10%;债券余额,美国相当于GDP的二倍,我国也仅接近30%.因此积极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融资需要。诸如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短期债券及短期回购品种;建立基准国债及衍生产品等。
2.完善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的流通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能够活跃证券交易,保证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这已被许多成熟证券市场广泛采用,在发达证券市场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我国银行间市场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但是批准成为做市商机构的均为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相近,对市场走势预期趋同,导致双边报价偏离市场价格较远、价差较大,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作用,更何况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导致这些双边报价商的市场份额存在下降的趋势,远没有发挥促进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时,必须采取核准制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经纪商信息发达、灵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流通性,鼓励了中小投资者介入债市,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机构投资者博弈的格局。
3.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
中国债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机构和个人债券持有量很少。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另外还可以逐渐引导社保基金、外资机构、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储蓄存款分流等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这些资金进入债市将有利于扩大债券市场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资者债券持有比例。通过多方面、大范围地促进投资者多元化,依靠国债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发现国债价的格功能,也可最终建立起一条稳定与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4.加快债券市场统一化建设步伐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分割问题解决已经显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同时允许部分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活动,以促进市场的流通性,发现债券市场价格,为全面统一所有债券市场作准备。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统一、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及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的开放的,公开的市场以及一个品种多元化、流动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国债券市场。

4. 什么是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5. 证券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哪几个层面

(1)证券发行人,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公司;

(2)证券投资者,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3)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投资咨询机构等;

(4)证券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5)自律性组织,包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

(5)债券市场分析主体框架包含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是价值的直接代表,其本质上只是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虽然证券交易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但由于它们是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所以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价值的直接交换场所。

第二,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作为经济权益凭证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券等有价证券,它们本身仅是一定量财产权利的代表,所以,代表着对一定数额财产的所有权或债权以及相关的收益权。证券市场实际上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交换场所。

第三,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既是一定收益权利的代表,同时也是一定风险的代表。有价证券的交换在转让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把该有价证券所特有的风险转让出去。所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也是风险的直接交换场所。

6. 银行间的债券市场指的是什么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 简单的说,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是金融机构之间互相融通资金,解决流动性的地方。

7. 我国国债交易的参与主体有哪些

参与主体包括从事国债承销业务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按机构类型看,主要包括中资银行、证券公司、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策性银行等各类机构。
场外市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同时,场外市场还包括主要供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机构投资者作为理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已经成为国债市场的主流。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类型逐渐增多,国债的投资者也逐步多元化。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截至2012年末,市场交易主体从启动之初的16家商业银行,增加到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上万家。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最多,占比69.44%;特殊结算成员持有国债占比22.64%;保险机构持有国债占比4.49%;各类基金持有国债占比1.52%;证券公司持有国债占比0.04%。

阅读全文

与债券市场分析主体框架包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