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及意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 为什么减少国债的发行量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国债算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欧美等国,在西方国家政府并没有印制货币的权利。他们产生货币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政府发行债券在市场出售,这样可以换回一部分货币,卖不出去的国债全部被美联储(中央银行)买下,买下国债所花的钱就是新印制的货币。
所以说国债是新货币印制的引子,每次印制货币前必须先有国债作为抵押,所以减少国债就减少了货币发行量,相应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但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3. 中国国债发行有何特征
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三种。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 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2‰收取手续费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销售国债机构的 柜台购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持有者可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交证券交易所托管,再 通过交易系统卖出。记账式国债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投资者进行记账式证券买卖,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的最基本功能。就一般情况而言,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两点:一是经济衰退,二是自然灾害政府财政赤字一旦发生,就必须想办法予以弥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弥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措施:即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和举借国债。第一种方式不仅不能 迅速筹集大量资金,而且重税会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使国民经济趋于收缩,税基减少,赤字有可能会更大。第二种方式则会大幅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因而会导致无度的通货膨胀并打乱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第三种方式则是最可行的办法,因为发行国债筹资仅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招致无度的通货膨胀,同时还可迅速、灵活和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所以举借国债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4. 简述发行国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原因
发行国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适度的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适度的国债发行可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国家公债的运用可以影响市场利率。适度的国债可以调节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
原因: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较优方式。败政赤字出现后,一般有三种方式弥补。一是动用历年的财政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三是发行国家公债。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将社会暂时闲置的个人公共消费资金集中起来,并改变其使用性质,将其转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或将资金沉淀下来,变一部分现实的购买力为潜在的购买力,从而减缓总需求压力。
(4)国债发行量分析扩展阅读:
在所有的理财产品中,国债由国家信用做为背书,应该是属于最安全的投资产品。称市场称为“无风险投资”。
2019年,国债三年期收益率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银行定期同期产品并不低。在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情况下,国债毫无疑问成为了“保本理财”性价比较高的替代品之一。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储蓄国债“随到随买”试点,将储蓄国债发行时间由原来的10天延长至全月。
而个人投资者可在4月全月,通过40家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共计约13万个营业网点,以及27家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的网上银行购买储蓄国债,有利于提高个人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便利性。
本次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在发行期内不得提前兑取,发行期结束后方可提前兑取。而且提前兑取业务只能通过承销团成员营业网点柜台办理。
5. 国债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先要知道国债的发行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的。国家发行国债等于是向老百姓借钱,把老百姓不舍得化的钱借了以后再以财政支出的形式支出到市场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上流通的钱多了,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发行国债一定要有度。
6. 国债发行量怎么影响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
国债发行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债是政府用来调节总体经济以及经济结构的手段。通过发行国债,政府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将部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里,以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国债还可以帮助政府在调节国民收入时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成投资基金,用于农业、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债发行量的增加和减少,对于调整基准利率有一定影响,而基准利率变化对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也有影响,因此,国债政策也能够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国债发行量会改变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1 .国债发行量增加,市场上有一部分资金流向国债投资,使市场上的资金减少,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减少,证券市场价格下降。
2 .国债发行量减少,市场上流向国债投资的资金减少,使市场上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加,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7. 有哪些网站可以查找到我国国债每年发行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网站 http://www.mof.gov.cn/
财政数据里面有关于每年国债发行规模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每年的统计年鉴里面都有国债的相关内容
8. 怎么才知道国债是否发行过量
会使人民币贬值。让你的钱变得不值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经济,也以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所以纸币流通规律必然起作用。从表面上看,纸币似乎可以随意印刷、发行。实际上,纸币的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即使发行现多的货币,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即使发行再多的货币,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会例外,如果纸币发行过量,同样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