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证券市场的美国证券市场概述
美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十分丰富,有证券和股指(如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的现货、证券和股指的期货及期权、可转换债券、信托凭证(ADRs)等品种。
投资者不仅可以进行各类品种的单独投资,还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套戥交易,避免因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而造成市场单边运行,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例如投资者可以在股市看跌时,通过买入一个看跌期权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保值避险或投机盈利的目的,使股市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减少因大量抛售带来的股市进一步下跌。
美国证券发行市场是国际性的市场,发行规模和容量都很大。仅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家在2002年就有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783家,发行总股本3499亿股,市价总值为13.4万亿美元。
我国的证券市场只为国内的企业服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有1287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6428.46亿股,其中流通股份为2267.58亿股,通过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1万亿人民币。
我国的B股市场作为筹集外资的场所,一直与A股市场分离,自成立以来一级市场一贯清冷, 1991年至2003年底B股市场IPO(首次发行)仅筹集资金46.75亿美元,而通过B股市场配股筹资到的资金仅为3.27亿美元。
B. 美国债券市场的介绍
《美国债券市场》是由刘振亚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C. 美国债券市场的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债券市场
图书编号:133985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定价:21.6
ISBN:750582751
作者:刘振亚
出版日期:2001-12-01
版次:1
开本:大32开
D. 美国债券市场的目录
前言
第一章债券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债券
第二节债券的种类
第三节债券的收益和价格
第四节投资债券的风险
第二章债券发行市场
第一节债券发行市场概述
第二节债券的发行和承销
第三节债券的偿还方式
第三章债券流通市场
第一节流通市场概述
第二节债券的上市交易
第三节场外交易
第四章美国国债市场和政府代理机构债券市场
第一节国债市场概述
第二节美国国债一级市场
第三节美国国债的二级市场
第四节联邦政府机构债券
第五章美国国债衍生品市场
第一节美国国债期货市场
第二节国债期权市场
第三节利率互换
第六章市政债券
第一节市场债券概述
第二节高政债券的收益和风险
第三节市政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第七章公司债券
第八章抵押支持债券市场
第九章资产支持债券市场
第十章国际债券市场
第十一章债券评级
第十二章债券管理的策略
第十三章美国债券市场管理
第十四章美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E. 简述美国股市发展历史。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的200年多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到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1850年代,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一时期,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从19世纪的后期开始,当时为了给铁路、制造业和矿业融资,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道琼斯指数成立。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1929年8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超过到380点,而1932年该指数最低下跌到42点,跌幅接近90%,道琼斯指数再次回到380点是在25年之后。1929年到1933年,美国股市下跌的同时,大量的债券被拒付,美国约有40%的银行倒闭。
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思想是这一时期主流的投资思想。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是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5)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概述扩展阅读
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交易所。于200多年前的1792年,随着24位股票经纪人和商人签订的《梧桐树协议》而成立。世界上的许多大型公司都在NYSE上市,例如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和沃尔玛。
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实体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对面进行。无论何时您听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订单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员和场内经纪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称为交易现场)来完成的。
采用简单的拍卖法,以买方愿意购买的最高价格,结合卖方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被称为出价和问价)进行。股票要么是通过上次的售价,要么是出价和询价的价格来进行报价。
NASDAQ(纳斯达克)市场是一个虚拟的市场 ,如同OTC(场外交易)市场一样。这里没有交易大厅,没有专家,也没有中心地点。相反,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交易商的电脑化网络来进行。这就把电脑瘫痪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因为网络是独立的(如果一台电脑坏了,其它的则继续连接)。
纳斯达克在以前被认为是次于NYSE的,但自从高科技繁荣,像微软和Intel这样的众多公司快速成长,纳斯达克已经被认为是NYSE主要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在声誉还是成交量方面。纳斯达克系统的经纪业务由造市商来执行。
与NYSE的专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们自己的出价和问价,而不是控制某个股票的整个交易过程。某个股票可以有许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时间交易。
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是美国第三大交易所。在纳斯达克出现以前,是第二大交易所。1998年,AMEX被实际上是纳斯达克的母公司NASD买下。AMEX主要进行小型股(市值将在下部分进行解释)和期权的交易。
F. 债券的发展史
在证券中,债券的历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债券形式就是在奴隶制时代产生的公债券。据文献记载,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债的情况。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公债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国每当遇到财政困难、特别是发生战争时便发行公债。12世纪末期,在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政府曾向金融业者募集公债。其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相继仿效。15世纪末16世纪初,美州新大陆被发现,欧洲和印度之间的航路开通,贸易进一步扩大。
为争夺海外市场而进行的战争使得荷兰、英国等竞相发行公债,筹措资金。在1600年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发行股票之外,还发行短期债券,并进行买卖交易。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也曾发行多种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各州大量发行州际债券。
19世纪40—50年代由政府担保的铁路债券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铁路建设。19世纪末到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进入垄断阶段,为确保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股份公司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债券种类,这样就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种、多样化的债券体系。
G. 中国债券市场和美国债券市场存在的差异
对不起,我不熟悉。你可以问问别人
H. 国际债券的发展历史
(一)欧洲债券市场
欧洲的债券市场发展源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的扩张阶段,为了筹集冒险资金和战争资金,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先起国家和公司发行了带有国债及企业债性质的债券,这些债券最初是被富有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券的交易主要发生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以场外市场为主。然而,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中,交易者个人之间存在信用风险,场外市场无法消除个人投资者之间的结算的信用风险,因此债券市场发展非常缓慢;随着交易所设立专门的清算机构,极大降低了信用风险,满足了中小投资人的需求,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40年代,场内债券交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债券的主要交易场所,场内交易市场清算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债券市场的融资效率和交易效率;但是,随着战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和债券存量的急剧扩大,大量的债券集聚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债券的大宗性和低收益性逐渐显现,机构投资者开始在场外以询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债券交易逐渐又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截至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市场的场外交易量占整个交易量95%以上。
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场外交易到场内交易、再到场外交易的过程充分地反映了最优的债券市场模式并不是由政府强制外生给定的,而是由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主导,投资者对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等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投资者结构的变迁决定了债券交易的市场模式。现阶段,欧洲各国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市场模式既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又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小额、标准化和防范对于信用风险的需要,极大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美国债券市场
1790年,为了偿还独立战争的债务,联邦政府发行了8000万美元债券;1792年,纽约交易所诞生,债券一直是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品种。到192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股票的吸引力一直增长,场内的债券交易活跃度开始降低,并且交易空间被股票侵占。进入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询价、交易、清算和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低廉,场外市场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使得债券交易逐步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交易,截至2004年,场内交易量还不到总交易量的1%。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债券类型——市政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1926年和1927年以前,美国的市政债券交易还是很活跃,但从1928年8月开始,美国市政债券交易量急剧萎缩,从1930年5月开始,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彻底失去了流动性,市政债券主要在场外市场交易。市政债券市场模式发展从场内向场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改变,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10年大牛市,个人投资者都被股票市场巨大的盈利空间吸引,对传统上的投资如市政债券不再感兴趣,个人投资者的急剧减少改变了当时的市政债券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在市政债券市场中显得更加重要,成为了市政债市场的主要交易方,机构投资者发现转移到场外交易变得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很方便找到交易对手,因此市政债券的交易场所逐渐从场内转移到场外。而当股票市场由于大萧条崩溃时,个人投资者想重新投资市政债券时,由于流动性的外部效应导致重新进入场内交易已很难获得流动性,而个人投资者在场外交易面临高的交易成本而不得不退出交易或者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市政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结构得到强化,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完成了从场内交易向场外交易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I. 全球债券的市场现状
第一笔全球债券发行后,投资银行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力图向借款人说明利用全球债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巨额借款需求;同时向投资者保证全球债券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界银行已经将全球债券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手段,到1993 年世界银行已通过发行全球债券满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资需求,并期望将来将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银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发行全球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据估计,发行全球债券可以比发行扬基债券节约10—20 个基点,比发行欧洲美元债券节约近10 个基点。同时在后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没有扩大,这主要是是因为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进行大笔交易,因而使全球债券的交易量在欧洲清算系统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资者对全球债券也极为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且因为全球债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市场,1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买卖差价仅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债券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买卖成本低于其他类型债券。买卖主权发行者或国际组织的债券,在扬基债券市场上成本为25 美分以上;在欧洲债券市场上为15 美分,而全球债券的成本仅为10 美分。
全球债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托管成本。这是因为在全球债券交易中,欧洲债券和美国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清算网络得以联通,从而大大缩短了清算和交割时间,节约了占用资金的利息成本。同时,由于全球债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没有托管机构,因而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国的托管机构,而不必求助于国外托管机构,这就成倍地降低了托管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在开始的几年中,只有世行被认为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其他发行人所发行的全球债券或是大部分回流到国内市场,或是只在除本国市场外的一个主要金融市场发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要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发行人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其借款规模足够大,因而能大规模发债;二是发行人必须在至少两个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誉,以便利债券的顺利发行。而真正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发行人极少。
为了能够利用全球债券的优势,一些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惜款人采取了一些变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的同时,利用美国的144A 规则在美国国内进行私募发行,从而创造一种类似全球债券的交易。美国发行人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规避SEC 的登记要求,从而缩短发行的准备时间。根据144A 规则,只要是合格机构投资者(QIBs),就可以购买按144A 规则发行的证券。由于144A 发行只能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权发行人为了提高证券流动性,多不采用144A 发行,而是向SEC 登记,以便能向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发行。
一些借款人虽不具备发行全球债券的条件,但仍利用这一方式发行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全球债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就曾发行过约80 亿美元的全球债券,但以加元计值。这些债券发行后大部分流回国内。这类借款人利用全球债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可以满足其巨额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全球债券比加拿大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于发行全球债券的佣金明显低于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的佣金,因而仍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此外,直接以本国货币发行全球债券也避免了同时必须进行互换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全球债券的发行与某些国家的国内规则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必须事先进行协调。如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辛迪加中必须至少有一家日本证券公司,而日本国内证券公司的佣金都是比较高的,因此会增加全球债券的发行成本。为此,世行获得了日本有关当局的豁免,可以在发行日元全球债券时不必邀请日本证券公司参与。又如在德国,债券都是以无记名形式发行的,而全球债券都是在美国SEC 登记并以记名形式发行的。为了避免发行马克全球债券时出现冲突, 世界银行设计了两个永久性的全球证书( Global Certificate)。这两个全球证书都不能换成单个的债券。无记名的全球证书由德国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属机构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记名全球证书则由花旗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国的证券托管公司(DTC)所属成员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通过这种方式,马克全球债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并可以通过“欧洲清算系统”或塞德尔(欧洲债券市场)、 DTC(美国市场)及DKV(德国市场)所组成的清算网络进行交易的清算,从而降低了马克全球债券的交易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市场从1993 年以来获得飞速发展,但许多市场参与者仍对此持怀疑态度。欧洲投资银行(EIB)的官员认为,真正能够发行全球债券的发行人只有世界银行集团的三个姊妹组织,而其他的发行人实际上并不是发行真正的全球债券,而只是发行金额较大的欧洲债券,还有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是一个记名债券市场而欧洲还是一个无记名债券市场,就不能真正形成一个无边界限制的全球债券市场。
虽然各界人士对全球债券意见不一,但全球债券确实代表着未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其未来发展是很乐观的。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慢慢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