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超哥的最新答案 记得给我分啊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央行也就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具有货币发行权,政府债券都在老百姓手里。所以,央行(用现金)购买(老百姓手里的)政府债券=央行将其印发的货币流通到老百姓/市场中去。这就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量的增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为考虑到这样的后果,国家自然限制央行这样做
而且银行法也规定央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政府债券,而是商业银行进行认购和包销,然后向市场发行。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时候,比如释放流动性(增发货币)以刺激经济,就会在市场上回购政府债券,这是间接行为。如果央行要回收流动性以缓解经济过热,就会将回购的债券卖出,货币就会回到央行。
政府债券是被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银行)直接认购或包销的,而不是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而又允许央行进行公开市场的货币政策运用: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外汇。两者是如何理解的。因为这涉及到在政府赤字时,发行国债是否会使货币供应量扩张。
㈡ 为什么说出售政府债券使市场利率上升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导致这个债券的供给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会下降。
同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现金,导致现金的供给减少,那么人民币会升值,导致利率上升。
㈢ 为什么出售政府债券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但是增发国债是扩张性的啊
出售政府债券是央行买走了,资金是回笼到央行了,增发国债是资金流通到市场上了。所以前者是紧缩性的而后者是扩张性的。
政府债券(Government
Bonds)的发行主体是政府。政府债券本身有面额,投资者投资于政府债券可以取得利息,因此,政府债券具备了债券的一般特征。政府债券是一国政府的债券,它的发行量一般都非常大,同时,由于政府债券的信用好,竞争力强,市场属性好。
㈣ 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请详细回答
央行卖出债券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将手中的现金支付给央行用于购买债券。超额准备金简单的说就是商行手中的闲钱,闲钱都去买央行债券了那肯定就少了(央行给予超额准备金的利息是很低的)。同时对市场来说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供不应求则价格也就是利息肯定要攀升。
㈤ 为什么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引起通货紧缩不是应该只是影响流通货币量嘛
央行卖出债券会将市场上的货币收回来 由于流通中货币量减少 人们的货币少了 自然会形成紧缩 流通中的货币量 是对通胀和紧缩有极大的影响的 追问: 那个题目说的是 货币供应量 不是流通量 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回答: 你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央行减少供应量 那么是不是流通中的 货币 量就会减少? 是不是就存在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 供应量减少 流 通量 就会减少 ” 理解没有?不理解就追问
㈥ 为什么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您的问题,规范来说应是,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正回购,即央行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将央行自己所持有的国债按照面值卖出,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后,再将这部分国债买回,央行按中标利率支付的利息,就是这段时间内资金的使用成本。
央行按规定的期限(一般为28天、91天等)实施正回购出售国债时,参与公开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要将其在央行准备金账户中的超额准备金划转给央行,用于购买这部分国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中准备金是分两部分的,一是按期核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额的部分,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用于商业银行同央行或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结算或往来。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必须按一般存款账户存款余额核缴,不得动用。而正常情况下,该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肯定是不断增长的。当下一期法定存款准备金按当期一般存款账户余额核缴时,由于先前该行与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时购买了央行出售的国债,超额准备金被占用,甚至其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内的准备金余额有可能达不到法定存款准备金额度标准,只得大量上缴准备金,充实其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
这样一来,该商业银行能用于贷款的头寸就减少了,只得减少新增贷款的额度。也就是说,央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中的正回购,回笼了一定量的资金;又同时利用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限制了商业银行后期发放新增贷款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应量。所以,是有时效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这是因为,随着正回购的到期,这部分资金又回流到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中,这时商业银行在下一期可相应的减少准备金的上缴数量,适当增大新增贷款额度。
㈦ 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买卖国债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这属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调控经济有三个政策性工具: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为了调控货币供应量,拿买卖国债来说,当央行购买国债时,卖主要么是商业银行,要么是社会公众。如果卖主是商业银行,那么商业银行手里的钱就增加了;如果卖主是社会公众,公众又会把得到的资金存入银行,商业银行拿这些钱去放贷,经过存款创造机制,两种方式都使得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张。反过来说,如果中央银行卖出国债,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现金就少了,货币供应量就成倍减少。公开市场操作实际上就是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源”——基础货币,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㈧ 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会增加货币供给
因为中央银行从政府债券的持有人手中买入政府债券,货币就会从中央银行流入市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会增加,即增加了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8)为什么央行出售债券扩展阅读:
货币供给的过程:
1、通货供给
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1)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
(2)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
(3)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2、存款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多种类型,其中究竟哪些属于存款货币,而应当归入货币供应量之中尚无定论。但公认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