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有多少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经济总量目前已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后,将成长起的又一世界级大湾区,也串起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据披露,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表示,粤港澳三地政府、大专院校应共同合作创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在大湾区由不同的院校,组合各自的卓越学科、组建教学研究机构,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如何破除阻碍,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进一步优化交通、安全和通关环境,推动三地旅游服务便利化对接,协力提升大湾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建议,推动横琴永久性口岸创新通关模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区互联互通。
『贰』 金融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了吗
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区域,形成西岸的生态保护开发模式和东岸的经济发展开发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管治模式形成强化核心地位的广佛合作模式、优化功能格局的西岸发展模式和提升总体衔接的西岸发展模式。因金融业的独特属性,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现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处理东岸和西岸经济走廊发展模式。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性城市区域金融产业布局
2009年签署《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及配套协议,涉及年票互通、通信一体化、电视节目互相落地等。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珠海中山跨界断头路打通。《珠中江劳动保障工作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中的社保同城化等核心协议的推动则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外资负面清单逐步减少使得外资获得更理想的国内投资和产业发展环境,其中,国际金融产业进入我国后对我国发展形成双面性。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带来的经验有助于规范国内金融发展模式,优化金融产业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对国内金融产业带来的竞争会挤压原有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对境外人才的税率等优化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金融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辅助产业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将助力区域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等层面的衔接。
『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将给香港带来哪些红利
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引领香港企业到内地发展,特别是深圳前海,税都交给深圳,深圳是最大得益者。
2.招商引资才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如果真心想香港发展就应该从深圳安排企业到香港,税交给香港,香港才有发展,深圳就在香港隔壁有没有大湾区对深圳企业落地香港没有根本影响,所以香港只有企业输出没有企业进口得不偿失。
3.香港新型企业到内地发展土地成本减轻?个人觉得是短期利益,政府对企业优惠是有时效,而企业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新型企业模式一旦被复制(正因为内地市场大容易复制,遍地开花,就不值钱了)就会走向没落,除非可以做到龙头企业,都则都是大浪淘沙。
『肆』 粤港澳大湾区对专业界别有什么扶持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对专业界别的扶持政策有:
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的合伙联营措施、法律顾问措施、特设考核措施;
进一步扩大建筑业专业人士的资格互认范围;
扩大港澳建筑业专业人士的执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至内地全境;
给予保险监管优待政策;
取消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保险公估机构的年期限制;
支持港澳债券市场的发展(巨灾债券)。
参考资料:粤港澳大湾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