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要去投行工作
投行收入总体来说还属于较高阶层,但是要求也高,相关的法律和会计都要懂的多。
⑵ 我们可以靠炒股发财吗
股市是否可以做到稳定盈利?是否可以作为生活收入的来源?是否值得我们长期研究和实践?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职业投资者都需要吧这个问题搞清楚,否则在今后的投资生涯中,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我。 有几个问题个人是这样看的: 1、股市投资难度非常大,专业程度非常高。 众所周知,做实业非常辛苦和困难,需要打理方方面面的东西,市场、管理、营销、公关、经济周期等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那么股市赚钱会容易吗?不会!否则大家都去炒股算了!股市的专业知识十分宽广,各行各业,国内国际的各种事件新闻,发展态势都是需要以专业的眼光去理解,进而转化为投资的具体行动。但是股市更大的难度在于自我修炼——对人性的劣根性的克服:贪婪、恐惧、从众等等心理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克服或者改善之,这正是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也是少数投资者成功的秘诀,战胜自己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但是,战胜自己何其困难? 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在股市谋生的,前提是必须努力学习与实践,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人生的道理,否则,被市场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C: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人类共同的弱点,去感悟之,去克服之,如果不能在人性的修炼上不断的进步,就是取得投资成功也是暂时的,也就是要把投资做到“道”的高度,才能收放自如,只有把股市放在人生和社会的高度来看,才能达到“大道至简”的境界。 炒股发财是件不靠谱的事张志雄 有人问我:“你认为中国人将自己财富的十分之一投入股市是正常的吗?” 我马上答道,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多年了,1995年吴敬琏在《读书》杂志上对股市的功能提出疑问,暗示了后来的“赌场论”,当时我明确反对,并以改革与反改革,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等大道理反击吴先生。到了2000年左右,我的立场已经动摇。到今天,我已明白,股市对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合适,不管有什么看来是绝对正确的“大智慧”。 股市早有“一赢二平七输”的说法,但我对股市中人的损益还是以近二十年的观察和思考为依据,才感到最为真切。 我在1991年年初就认识了许多第一代股民,除个别外,他们至少到2005年时投资业绩平平甚至糟糕。那年正好他们有个聚会,与我同座的大多是有点名头的股评家或市场活动家,只见他们个个脸色暗淡无光,心情沮丧。一位脸色发绿的老友说,上海房价大涨,他们没赶上,却碰上几年大熊市,是吃了双面耳光。一位市场上有名的死多头极形象地说一句话:“我们的半身已埋在土里了。”其后两年大牛市,可能让他们日子爽快些,然而,这半年的腰斩,估计又有麻烦。 再说我周边的所谓“专业”人士,他们的成绩似乎要比市场的“草根”好一点,而且他们经常会在做了一笔成功的投资后向我“汇报”成绩,不得不让人佩服。起先,我以为他们水平不错,但时间长了,发现不是一回事儿。大量占优势的信息与研究也帮不了他们,也是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数人业绩平平甚至亏损。人性使然,我们总感到周围的人在发财,是因为人们喜欢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失败。 其实,你如果细细观察近一年所谓“阳光私募”的成绩,就印证了巴菲特四十多年前就说过的话: 他们只不过是群鸭子,随着水位上涨而已,当水位下跌时,他们也随之下跌。 比沪深股市建立时间长几十年的香港股市也是如此,几位退休的当地证券业内人士曾向我朋友回忆这么多年来,真正觉得有丰厚收入的是公司发放的“花红”。很明显,他们投资股票的成绩回顾也不愉快。 在大部分时间内,进入股市就是赌博。但股市与一般的老虎机和轮盘赌不一样,后者是赌场老板将输赢的概率设定好的,而股市更像21点扑克与赛马,它主要是让你与其他参与者对赌。长期来看,与老虎机等品种赌博绝无取胜的可能,这让人对股市产生了希望,但它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除了运气外,那些在股市中持续赢钱的人还应具备相当的投资天赋与能力,如果我们姑且忽略他们是否有“内幕信息”。 举个例子吧,中彩票大奖的人一般都是极普通的人,除了他们偏好彩票外,我想彩票对每个人概率均等是个重要因素。而在股市中,普通人一旦成功,经常成为报道的热点,遗憾的是,他们往往很快便销声匿迹。更何况股市像美国赛马场要抽成20%那样,有印花税、投行中介费与各类财富管理费等成本,它还不是个零和博弈。也就是说,这些机构还要从投资者手中抽去大量的资金,使得投资者盈利更不容易。 我在2002年办了小企业后,对股票盈利的困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做企业是件很困难的事,从内部员工到生产到营销,管理无不琐碎而复杂,最终只是获得蝇头小利罢了。进入股市多简单,只要一台电脑,看行情操作啊,如果这么容易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没人做企业了。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确实让不少知难而退的小企业主放弃本业,投入到股市中,不过,我想股市再熊下去,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又会退出吧。 有意思的是,据我观察,如果做小企业的人坚持投资股市,不一定会赚多少钱,但一般不会大亏,他们可能对企业发展之艰难,利润之难得,有一定的清醒认识。 有人会反驳道,不是有所谓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方法吗?这说来话长,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巴菲特这两年对投资者的建议重点发生了变化,他认为除极少部分能战胜市场的投资人外,大多数人应该买被动式投资的指数基金。如果仅凭买入和持有好公司就能战胜市场的话,巴菲特没必要这么建议。 上面这些话会让大多数人尤其是新入市者颇为沮丧。不过,知道风险巨大总比不知道要好。记得《上海证券报》早年写了一条股民入市忠告,草稿是“股市有危险,入市须谨慎”,后来觉得正确的是“股市有风险”。今天看来,还是“股市有危险”比较贴切。当然,我的这种提法是不会被业内媒体所通过的。 相反,刚刚过去的一场大牛市让我们的许多“业余厨师”以为自己手艺高明,继续大有作为哩,只有等到他们心中的大火熄灭后,才会明白:想在股市发财是件不靠谱的事。
⑶ 在证券交易所工作或在银行工作的人可以炒股吗
在证券交易所工作或在银行工作的人不一定可以炒股,关键看具体的职位,详情参见相关法规:根据《证券法》及有关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开设A股证券账户:
(1)证券主管机关中管理证券事务的有关人员;
(2)证券交易所管理人员;
(3)证券经营机构中与股票发行或交易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4)与发行人有直接行政隶属或管理关系的机关工作人员;
(5)其他与股票发行或交易有关的知情人;
(6)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的人以及没有公安机关颁发的身份证的人员;
(7)由于违反证券法规,主管机关决定停止其证券交易,期限未满者;
(8)其他法规规定不得拥有或参加证券交易的自然人,包括武警、现役军人等。
另外,证券从业人员及国家机关处级以上干部、现役军人等不得参与股票交易,但可以开立基金账户,买卖基金和债券。
⑷ 我现在是做美股的,做了4年,想在金融业内转行,专业不是学金融的,想去做银行或者投行类的业务,请问有什
兄弟坚持做了4年美股我真的很佩服,我只做了半年就放弃了,可是很遗憾的一点是美股目前还属于灰色行业,美股的工作经验恐怕在证券金融行业很难认同,我直说了吧,根本就不认同,尤其是像银行投行这类业务,可以说在没有关系和背景的情况下,从你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你的学校就决定了你有没有资格进入,银行还好,不过至少也要全日制本科金融专业吧,投行就更不用说了,不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就不用想了(我刚毕业时也幻想过的)
所以恕我直言,我认为你的想法根本不可行,但并不意味着你进不了金融业的门,在我看来你应该有三条路:1.自己开公司做美股老板,也挺滋润的,你做了4年美股,在这个行业算是精英了,有资本的话自己开公司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2.如果人脉广的话,考一个证券资格证去证券公司当经纪人,你做了四年股票,应该很有感觉了,你的技术能力加上人脉(如果人脉确实广),再赶上一波牛市,你就发了,月薪过六位数也许都不是问题,个人认为比什么银行投行甚至还有前途。
3.如果你的A股期货这方面也很强的话可以去做职业股民,不过风险蛮大,但是尽管不是一个市场,你美股的经历应该对做A股期货有帮助,做出成绩了你完全可以到私募机构,或者证券公司当操盘手甚至基金经理,尽管这条路十分的曲折,但是如果真的做出来了,可要比你去银行投行做强多了。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上。(其实我也想走这条路,不过我实力太弱,打算先找个稳定工作再慢慢学,你在这方面应该很有优势)
另外就是彻底转行了,重新学门技术或自己做生意,不过这恐怕你不会考虑吧,毕竟已经干了4年了,扔下了很可惜。
写这么多,确实。。。毕竟你只给了5分,不过最近我也处在十字路口,也面临着跟你差不多的问题,有点感同身受的感觉吧,男怕入错行,选择要慎重啊,祝愿你能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⑸ 投行分析师可以炒股吗
不允许
⑹ 股票上市跟投资银行有什么关系
请补充问题,投资银行具体是指什么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股票上市就是是指股票发行 ,
⑺ 咨询一下进投资银行或是投资公司,担任操盘手,投资分析师需要哪些知识
你要做哪方面的操盘手?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期货?每个对应的都不一样的,重要的是实力,基本的是能力,好用的是证书 去一些官方网站看吧。中国证券业协会 有关于股票的。
⑻ 从事投行业务的人可以自己开户炒股吗
家也越来越重视养生,但某些需要大把的小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控制,即副交感神经
⑼ 会计可以去投资银行工作吗
投 资 银 行 的 业 务
⑴ 证券承销。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本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政府和公司在本国和世界发行的证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销金额及风险大小来权衡是否要组成承销辛迪加和选择承销方式。通常的承销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包销。这意味着主承销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员同意按照商定的价格购买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卖给它们的客户。这时发行人不承担风险,风险转嫁到了投资银行的身上。
第二种:投标承购。它通常是在投资银行处于被动竞争较强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这种发行方式的证券通常都是信用较高,颇受投资者欢迎的债券。
第三种:代销。这一般是由于投资银行认为该证券的信用等级较低,承销风险大而形成的。这时投资银行只接受发行者的委托,代理其销售证券,如在规定的期限计划内发行的证券没有全部销售出去,则将剩余部分返回证券发行者,发行风险由发行者自己负担。 第四种:赞助推销。当发行公司增资扩股时,其主要对象是现有股东,但又不能确保现有股东均认购其证券,为防止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甚至引起本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发行公司一般都要委托投资银行办理对现有股东发行新股的工作,从而将风险转嫁给投资银行。
⑵ 证券经纪交易。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中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为做市商,在证券承销结束之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作为经纪商,投资银行代表买方或卖方,按照客户提出的价格代理进行交易。作为交易商,投资银行有自营买卖证券的需要,这是因为投资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必须要保证这些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此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无风险套利和风险套利等活动。
⑶ 证券私募发行。证券的发行方式分作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前面的证券承销实际上是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就是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仅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私募发行不受公开发行的规章限制,除能节约发行时间和发行成本外,又能够比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相同结构的证券给投资银行和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率,所以,近年来私募发行的规模仍在扩大。但同时,私募发行也有流动性差、发行面窄、难以公开上市扩大企业知名度等缺点。
⑷ 兼并与收购。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代投资银行除证券承销与经纪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投资银行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如: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定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意的收购制定反收购计划、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并购中往往还包括“垃圾债券”的发行、公司改组和资产结构重组等活动。
⑸ 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对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项目策划安排的一揽子融资的技术手段,借款者可以只依赖该经济单位的现金流量和所获收益用作还款来源,并以该经济单位的资产作为借款担保。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将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与项目发起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而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卖、抵押贷款等形式组织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主要工作是:项目评估、融资方案设计、有关法律文件的起草、有关的信用评级、证券价格确定和承销等。
⑹ 公司理财。公司理财实际上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而提供咨询、策划或操作。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市场、某种产品或证券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分析资料;第二类是在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公司等。
⑺ 基金管理。基金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它由基金发起人组织,吸收大量投资者的零散资金,聘请有专门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专家进行投资并取得收益。投资银行与基金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投资银行可以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发起和建立基金;其次,投资银行可作为基金管理者管理基金;第三,投资银行可以作为基金的承销人,帮助基金发行人向投资者发售受益凭证。
⑻ 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业务是投资银行所承担的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证券市场业务的策划和咨询业务的总称。主要指投资银行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级市场再筹资以及发生兼并收购、出售资产等重大交易活动时提供的专业性财务意见。投资银行的投资咨询业务是连结一级和二级市场、沟通证券市场投资者、经营者和证券发行者的纽带和桥梁。习惯上常将投资咨询业务的范畴定位在对参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资意见和管理服务。
⑼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经过投资银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资产作为担保而进行的证券发行,是一种与传统债券筹资十分不同的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资产转化的公司称为资产证券发起人。发起人将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分类整理为一批资产组合,出售给特定的交易组织,即金融资产的买方(主要是投资银行),再由特定的交易组织以买下的金融资产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用于收回购买资金。这一系列过程就称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即资产证券为各类债务性债券,主要有商业票据、中期债券、信托凭证、优先股票等形式。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本金、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即资产债务人偿还的到期本金与利息。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人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⑽ 金融创新。根据特性不同,金融创新工具即衍生工具一般分为三类:期货类、期权类、和调期类。使用衍生工具的策略有三种,即套利保值、增加回报和改进有价证券的投资管理。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设立与交易,投资银行进一步拓展了投资银行的业务空间和资本收益。首先,投资银行作为经纪商代理客户买卖这类金融工具并收取佣金;其次,投资银行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价差收入,因为投资银行往往首先作为客户的对方进行衍生工具的买卖,然后寻找另一客户作相反的抵补交易;第三,这些金融创新工具还可以帮助投资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免受损失。金融创新也打破了原有机构中银行和非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和传统的市场划分,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
⑾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对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进行的资金融通,表现为风险大、收益高。新兴公司一般是指运用新技术或新发明、生产新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获得远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但却充满了极大风险的公司。由于高风险,普通投资者往往都不愿涉足,但这类公司又最需要资金的支持,因而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投资银行涉足风险投资有不同的层次:第一,采用私募的方式为这些公司筹集资本;第二,对于某些潜力巨大的公司有时也进行直接投资,成为其股东;第三,更多的投资银行是设立“风险基金”或“创业基金”向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