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证券交易所买国债,那么肯定在某个证券公司开有资金帐户。国债到期后资金后会自动到帐你这个资金帐户,然后通过银证转帐转到银行里就可以取了
Ⅱ 急!!!94年到期国债如何兑付
2000年以前到期的国债基本已全部统一兑换完毕,你只能到所在地的财政局国债中心或者人民银行去咨询,如果金额不大可以考虑到集邮钱币市场去卖掉,因为逾期财政部也不支付利息.
Ⅲ 国债到期之后,是不是在全国任何银行都可以兑现
并不是。
分以下两种情况:
1.凭证式国债的购买
凭证式国债兑付由原售出机构网点办理。收款凭证只能在同一分行范围内兑付或提前支取,而卡内国债可在任一网点提前支取。
2.储蓄国债
储蓄国债(电子式)兑付资金由原售出机构直接支付至投资者资金清算账户。你可以通过银行资金账户提取资金,银行账户的储蓄卡通常是全国通存通取的。
(3)国债到期后在哪里兑付扩展阅读:
国债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
国债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较多地体现了国家单方面的意志,尽管与其他财政法律关系相比,国债法律关系属平等型法律关系,但与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则其体现出一定的隶属性,这在国家内债法律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法律关系实现来看:
国债属信用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债权债务关系。
从债务人角度来看: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等特点。
从债权人角度:
国债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特点。
Ⅳ 在工行办理储蓄国债到期兑付和提前兑取的流程是怎样的
电子式储蓄国债兑付方法如下:
提前兑付:发行期内不可以提前兑付。发行期后,请您于每日8:30-16:30,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购买债券的储蓄卡,到营业网点办理全部或部分提前兑付。提前兑付需支付手续费,且遇债券到期前若干日(一般为7个工作日)会暂停办理。
到期兑付:工行会在到期日自动将利息、本金转入您的账户内,无需您办理其他手续。
(作答时间:2020年5月7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Ⅳ 到哪里兑换国债
1986年和1990年的国债已经到期了,可以拿到以前主要销售国债的机构去兑换,例如银行。 除了票面上印刷额度的本金外,就几角或者1元的利息。
因为财政部规定,各类到期国债利息均按单利计算,逾期兑付不加计利息,国债兑付由原售出机构网点办理,以前年度到期应兑未兑的实物国债,2009年可继续到当地常年兑付网点办理兑付,各地常年兑付网点地址请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国库部门查询;以前年度到期应兑未兑的特种国债兑付由当地财政部门办理。
如果数量不多,最好继续收藏,或者拿到钱币集邮市场去卖,可能卖的价格比得的利息还要高,同时你自己去询问那家银行可以兑换也比较麻烦。具体价格还是要依据你的国库券的品相、以及市场稀缺程度,所以不好估价。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Ⅵ 工行到期兑付储蓄国债(电子式)方法
我行会在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日将利息或本金自动存入您的交易账户,您无需办理其他手续。
Ⅶ 我的中国银行储蓄国债电子式国债到期了,怎么卖出
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您无须到中行办理兑付手续,中行将由系统自动在到期日前一工作日晚上将本金和利息自动存入投资人资金账户(如到期日遇节假日,则提前到节假日前一个工作日),确保您在到期日当日早上即可使用兑付后的资金。同样,定期付息(按年付息或按半年付息)的国债在付息时,也将在付息日前一工作日将利息存入投资人资金账户。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Ⅷ 在工行购买的储蓄国债到期后是否需要到网点进行兑付
在工商银行购买的储蓄国债到期后,工商银行会于付息日和到期日将利息或本金自动存入投资人指定的资金账户,无需投资人上门办理。
储蓄国债(Savings Bonds) 也称电子式国债,是政府(财政部)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电子储蓄国债就是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储蓄国债品种。与传统的储蓄国债相比较,电子储蓄国债的品种更丰富,购买更便捷,利率也更灵活。由于其不可交易性,决定了任何时候都不会有资本利得。这一点与现有的凭证式国债 相同,主要是鼓励投资者持有到期。
Ⅸ 如何在工行兑付国债
请您登录手机银行,选择“最爱-投资理财-柜台债”功能,点击“我的持仓”栏目,卖出(兑付)国债。
温馨提示:
1.手机银行仅支持卖出柜台记账式债券;
2.柜台记账式债券、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时,在兑付日(或到期日)会将结算金额自动划入资金账户;
3.提前兑付储蓄国债(电子式)、凭证式国债支取请通过营业网点办理。
(作答时间:2020年5月25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