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际债券的发展历史
(一)欧洲债券市场
欧洲的债券市场发展源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的扩张阶段,为了筹集冒险资金和战争资金,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先起国家和公司发行了带有国债及企业债性质的债券,这些债券最初是被富有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券的交易主要发生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以场外市场为主。然而,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中,交易者个人之间存在信用风险,场外市场无法消除个人投资者之间的结算的信用风险,因此债券市场发展非常缓慢;随着交易所设立专门的清算机构,极大降低了信用风险,满足了中小投资人的需求,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40年代,场内债券交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债券的主要交易场所,场内交易市场清算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债券市场的融资效率和交易效率;但是,随着战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和债券存量的急剧扩大,大量的债券集聚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债券的大宗性和低收益性逐渐显现,机构投资者开始在场外以询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债券交易逐渐又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截至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市场的场外交易量占整个交易量95%以上。
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场外交易到场内交易、再到场外交易的过程充分地反映了最优的债券市场模式并不是由政府强制外生给定的,而是由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主导,投资者对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等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投资者结构的变迁决定了债券交易的市场模式。现阶段,欧洲各国以场外交易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市场模式既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又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小额、标准化和防范对于信用风险的需要,极大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美国债券市场
1790年,为了偿还独立战争的债务,联邦政府发行了8000万美元债券;1792年,纽约交易所诞生,债券一直是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品种。到192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股票的吸引力一直增长,场内的债券交易活跃度开始降低,并且交易空间被股票侵占。进入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询价、交易、清算和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低廉,场外市场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使得债券交易逐步从场内交易转移到场外交易,截至2004年,场内交易量还不到总交易量的1%。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债券类型——市政债券市场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1926年和1927年以前,美国的市政债券交易还是很活跃,但从1928年8月开始,美国市政债券交易量急剧萎缩,从1930年5月开始,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彻底失去了流动性,市政债券主要在场外市场交易。市政债券市场模式发展从场内向场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改变,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10年大牛市,个人投资者都被股票市场巨大的盈利空间吸引,对传统上的投资如市政债券不再感兴趣,个人投资者的急剧减少改变了当时的市政债券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在市政债券市场中显得更加重要,成为了市政债市场的主要交易方,机构投资者发现转移到场外交易变得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很方便找到交易对手,因此市政债券的交易场所逐渐从场内转移到场外。而当股票市场由于大萧条崩溃时,个人投资者想重新投资市政债券时,由于流动性的外部效应导致重新进入场内交易已很难获得流动性,而个人投资者在场外交易面临高的交易成本而不得不退出交易或者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市政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结构得到强化,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完成了从场内交易向场外交易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贰』 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债券历史
国开行作为以发债为主要手段筹资的债券银行,在国内市场年发债过万亿元,债券余额占国内债市五分之一。自2007年首家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到本次伦敦发债,国开行已累计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280亿元,在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叁』 债券的发展史
在证券中,债券的历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债券形式就是在奴隶制时代产生的公债券。据文献记载,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债的情况。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公债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国每当遇到财政困难、特别是发生战争时便发行公债。12世纪末期,在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政府曾向金融业者募集公债。其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相继仿效。15世纪末16世纪初,美州新大陆被发现,欧洲和印度之间的航路开通,贸易进一步扩大。
为争夺海外市场而进行的战争使得荷兰、英国等竞相发行公债,筹措资金。在1600年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发行股票之外,还发行短期债券,并进行买卖交易。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也曾发行多种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各州大量发行州际债券。
19世纪40—50年代由政府担保的铁路债券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铁路建设。19世纪末到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进入垄断阶段,为确保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股份公司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债券种类,这样就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种、多样化的债券体系。
『肆』 什么是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
就是在境外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目前主要集中在香港
『伍』 外国债券的简介
发行范围
这种债券只在一国市场上发行并受该国证券法规制约。例如,扬基债券(Yankee Bond)是非美国主体在美国市场上发行的债券,武士债券(Samurai Bond)是非日本主体在日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同样,还有英国的猛犬债券(Bull-dog Bond)、西班牙的斗牛士债券、荷兰的伦勃朗债券,都是非本国主体在该国发行的债券。在人民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基础上,我国也可以考虑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国债券,以进一步向外国筹资者开放国内债券市场。
『陆』 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是什么意思 通俗说
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是指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大规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还本付息的国债或债。这不仅有利于将国家信用转化为财富,迅速提升国家财力,还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
债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金融、工商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1] 。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债券是国库券。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柒』 哪个国家拥有的人民币债券最多 关于人民币债券还有哪些重点
中国政府所发国债绝,以前就是国库券,后来国库券取消了改成了X年债券,这个只能是由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外国人和国外机构是不能购买的。
外国人和外国机构只能购买在香港二级市场购买人民币国债或者和中国政府签订特定的协议。就目前来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是中国国债的主要持有国。截至2019年8月底,境外机构累计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已经达到20282.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