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有什么差异
凭证式国债与储蓄国债(电子式)的主要区别为以下几点:
(1)申请购买手续不同。投资者购买凭证式国债,可持现金直接购买;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需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并指定对应的资金账户后购买。
(2)债权记录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债权采取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的形式记录,由各承销银行和投资者进行管理;储蓄国债(电子式)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采取二级托管体制,由各承办银行总行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降低了由于投资者保管纸质债权凭证带来的风险。
(3)付息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储蓄国债(电子式)付息方式比较多样,既有按年付息品种,也有利随本清品种。
(4)到期兑付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到期后,需由投资者前往承销机构网点办理兑付事宜,逾期不加计利息;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发行对象不同。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部分机构也可认购;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对象仅限个人,机构不允许购买或者持有。
② 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的区别
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的区别:
1、申请购买手续不同。凭证式国债可持现金直接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需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并指定对应的资金账户后购买。
2、债权记录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采取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形式,储蓄国债(电子式)则以电子记账方式。
3、付息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储蓄国债(电子式)付息方式灵活多样。
4、到期兑付方式不同。凭证式国债到期后,应到承销机构网点办理兑付,逾期不加计利息;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投资者资金账户,并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发行对象不同。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部分机构也可认购;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对象仅限个人,不允许机构购买或持有。
6、承办机构不同。凭证式国债由各类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组成的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销售。储蓄国债可以从7家有代销试点资格的银行购买,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
③ 凭证国债与储蓄国债区别
凭证式国债是财政部于1994年推出的,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国债品种,这种国债要在“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上记载购买人的姓名、发行利率、购买金额等内容。
储蓄国债在西方国家已有多年历史,它是财政部为满足个人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较多偏重储蓄功能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国债。目前国际上以美国的储蓄国债为代表,它是美国财政部面向其国内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一种长期凭证式国债。
目前我国的凭证式国债,一般是通过获得承销团资格的商业银行下属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在发行期内,投资者在这些机构营业网点购买。身为承销团成员的商业银行采取包销的方式向社会销售,先向财政部就其包销额度交款,然后再发行凭证式国债。
而美国的储蓄国债由全美获得财政部授权的政府部门,和数量超过4万家的金融机构进行发行和兑付。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金融机构的柜台交易(如财政部的国债局、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等)、工资的自动扣除计划、在互联网上直接交易等各种便利方式购买。
④ 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有什么区别
您好,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的区别主要有:申请购买手续不同、债权记录方式不同、到期兑付方式不同、发行对象不同、流通性不同、利息支付方法不同。
⑤ 关于 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 的问题。
1,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的年利率比银行定期高;以刚刚5月10日发行的储蓄国债比较,5年期利率是6.15%,而银行5年期定期是5.50%;以1万元本金为例,每年可以多得利息65元。
2,国债跟银行定存是两个概念;银行向老百姓收储是为贷款出去,赚取两者之间的利差收益,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老百姓把闲钱放到银行去,即可赚取利息,又比较安全。而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财政部是管理国家收入支出的部门,收入是指税收,支出就很多:公务员工资,教育,国防等等;当收不抵支时,就通过发行国债来借钱。但也不可能无限发行国债来借钱,那么债务会很重,也不可能把借来的钱到处乱散。
3,不是,通常年初的1,、2月没有。过后,基本一月有一次。
4,通常有代销国债资格的银行才能购买到国债,主要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邮政银行和一些股份银行如招商银行。也并不是这些银行的每个营业网点有卖,也只是一些大的中心网点。
5,带上身份证即可。储蓄国债先要到银行开立国债账户;所有的办理过程跟到银行存定期一样简单。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⑥ 储蓄国债和凭证式国债有什么主要区别
1.凭证式国债是财政部于1994年推出的,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国债品种,这种国债要在“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上记载购买人的姓名、发行利率、购买金额等内容。
2.储蓄国债在西方国家已有多年历史,它是财政部为满足个人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较多偏重储蓄功能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国债。目前国际上以美国的储蓄国债为代表,它是美国财政部面向其国内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一种长期凭证式国债。
3.目前我国的凭证式国债,一般是通过获得承销团资格的商业银行下属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在发行期内,投资者在这些机构营业网点购买。身为承销团成员的商业银行采取包销的方式向社会销售,先向财政部就其包销额度交款,然后再发行凭证式国债。
4.而美国的储蓄国债由全美获得财政部授权的政府部门,和数量超过4万家的金融机构进行发行和兑付。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金融机构的柜台交易(如财政部的国债局、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等)、工资的自动扣除计划、在互联网上直接交易等各种便利方式购买。
⑦ 储蓄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有什么区别
形式不同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
储蓄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
特点不同
储蓄国债针对个人投资者,不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同时设立了单个账户单期购买上限,充分考虑并保护了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可流通性。采用实名制,不可流通转让。收益安全稳定。
凭证式国债的主要特点是安全、方便、收益适中。具体说来是:国债发售网点多,购买和兑取方便、手续简便;可以记名挂失,持有的安全性较好。利率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l—2个百分点(但低于无记名式和记账式国债),提前兑取时按持有时间采取累进利率计息。
收益不同
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是一种纸质凭证形式的储蓄国债。
储蓄国债收益安全稳定。储蓄国债到期后,承办银行会自动将投资者应收的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由承办银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7)凭证国债与储蓄国债扩展阅读:
针对个人投资者,不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同时设立了单个账户单期购买上限,充分考虑并保护了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不可流通性。采用实名制,不可流通转让。
采用电子方式记录债权。有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投资人的债权,免去了投资者保管纸质债权凭证的麻烦,债权查询方便。
收益安全稳定。由财政部发行并负责还本付息,票面利率在发行时就已确定(不随市场利率或者储蓄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免缴利息税,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与储蓄相比,凭证式国债的主要特点是安全、方便、收益适中。具体说来是:
国债发售网点多,购买和兑取方便、手续简便。
可以记名挂失,持有的安全性较好。
利率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l—2个百分点(但低于无记名式和记账式国债),提前兑取时按持有时间采取累进利率计息。
凭证式国债虽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兑取,变现灵活,地点就近,投资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随时到原购买点兑取现金。
利息风险小,提前兑取按持有期限长短、取相应档次利率计息,各档次利率均高于或等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没有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计息的风险。
⑧ 凭证式国债,记帐式,电子式储蓄国债有什么区别
电子式、记帐式、凭证式国债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电子式储蓄国债是中国财政部面向境内中国公民储蓄类资金发行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一种不可流通人民币债券。
记账式国债又名无纸化国债,准确定义是由财政部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的、以电脑记账方式记录债权,并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其在国债家族中却并不抢眼,另一位成员凭证式国债早已家喻户晓。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它是以国债收款凭单的形式来作为债权证明,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从购买之日起计息。
2、购买方式不同
凭证式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其发售和兑付是通过各大银行的储蓄网点、邮政储蓄部门的网点以及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办理。投资者购买凭证式国债可在发行期间内到各网点持款填单购买。
记帐式国债是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以记帐的方式办理发行。投资者购买记帐式国债必须在交易所开立证券帐户或国债专用帐户,并委托证券机构代理进行。
投资者必须通过其在任意一家承办银行开立的个人国债托管账户购买电子式储蓄国债。投资者可从2006年6月26日开始,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承办银行其中一家的人民币结算账户,到对应承办银行办理国债账户开户手续,国债账户不收取账户开户费及维护费用,一旦开立可终身使用。
3、记录形式不同
电子式国债是我国财政部面向境内中国公民储蓄类资金发行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不可交易流通的人民币债券。记帐式国债以电脑记帐形式记录债权,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可提前兑付,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