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持有的外国国债归谁管
中国资金充足,都是购买别的国债的多,自己国债的发行也针对国内,并没有发行可供外国购买的国债,所以并没有什么债权国。中国的国债占全球的1/4,美国还欠我们2W亿。
截止2014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5000多亿,而中国总共外汇储备是1.8万亿。美元储备在中国外汇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 但是在2015年5月份开始, 日本已经超过中国,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持有美国国债的原因是,美国是第一强国,美元成为了世界的支付和储备货币,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强势, 来自我国的外汇储备——美元并不全部是我们自己的,除了国内的企业自己赚取的美元外汇,中国贸易顺差大,,还有国外企业到中国的投资,或者他们出口赚取的外汇,以及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对我们的贷款,如世界银行;还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国内赚取收益的“热钱”。 因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货币。这些外汇必须保值增值,同时随时应付支付,投资美国国债是最好的渠道,美国国债流动性最好,金融市场最发达,世界上的国家和金融机构都投资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在市场上把自己的美国国债变现应付自己使用,同时还有利息收益。 现在还没有一种货币比美元更为安全,掌握美元可以随时对外国的企业进行兼并。有了美元就有了主动权。
B. 哪里知道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中美两国双赢,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想得那么复杂,碰巧两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给一些小说家有了一些戏剧联想罢了,买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我国靠外贸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厂)赚取了太多的美圆,为了保值增值,我国就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的国债最安全收益稳定,总不能买伊拉克的国债吧!不好的就是美国国债收益低,如果老美的美圆一贬值,反过来我们的外汇资产还会缩水,中国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靠升值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同时增加国内消费。
有些人说,可以不用买美国国债,去买一些其他原材料,例如铁矿、石油、粮食等,但中国买什么,什么就发疯的涨价;反过来到引起全面涨价,引发我国物价上涨;有些买不到还引起国外争议和批评,例如非洲的石油,搞的人家要抵制XXX,我就不明说了;去买美国国内的资产吧!美国又给你限制。
关于你说的利用手中的美国国债拖跨美国,你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这种观点认为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是一种牵制美国的武器。通过抛售美国国债影响美元汇率和国内利率。而在国际上这种观点被政治利用,比如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将这一武器用于民主党党内选举,她呼吁限制性的立法以阻止美国成为北京、上海或东京经济的人质。她声称“美国国债超过44%由外国控制,让美国特别容易受到攻击”。
就抛售美国国债的后果来看,中国并非能比美国轻松。如果中国抛空美国国债,那么将带有标志性意义,国际市场的跟风不可避免。美元回流将使得贬值成为美元的唯一选择,而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另外,美国国债的抛售降低了美国国债的价格和收益率、提高了国债利率,而国债利率是美国重要的基准利率之一,影响着美国房贷市场利率水平,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我国对外出口势必将更加艰难,更多人的失业、工厂关闭我就不是说了,这种武器伤人又伤己。
C. 中国持有多少美国国债
截止2019年3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约为1.188万亿美元,日本持有的规模约为1.044万亿美元。到了10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136亿美元。在外国持有的美债中,中国和日本持有的最多。两国合计超2万亿美元。
购买美债还有保持汇率稳定的因素。有专家就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汇率波动这么低,就是依靠着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储备。其实,中国的外汇也不全是买美国国债,也有买黄金,欧元、日元资产等等。
(3)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机构扩展阅读
随着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外资希望进入中国投资,那么外资手里的外币,也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人民币,这些也都会转化成外汇储备。以上这两点其实就是我们总在媒体上看到的“我国经常账户(外贸往来)和资本账户(外国投资)的双顺差”——是造成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但是,这些新增的外汇储备归根结底都是用人民币兑换出来的,银行一手收入美元,另一手就要把等额的人民币“换”出去。这里用于兑换美元的人民币,是央行先发行的央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债券),然后再换成新印制发行的钱。
D. 中国谁持有美国国债
中国境内私人是买不到美国国债的,持有美国国债的是政府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下属主权基金~中国国际投资集团公司。
E. 关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问题...
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是否能够生效 http://www.jrj.com 2009年04月21日 17:17 《中国金融》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免费解套:010-58325082
短期来看,美国购买长期国债将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账面增值。但长期来看,巨额的美国国债考验着中国的政策选择
何帆 马锦
数量宽松政策的影响机制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政策声明,指出美联储将继续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同时还推出更为激进的措施:一是通过增加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扩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以便为抵押贷款市场和楼市提供更大支持;二是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多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导向已经从传统的利率政策转为倚重数量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利率。但是,随着美联储的不断降息,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零利率边界”。这意味着传统的利率政策基本失效。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只好依靠非常规的数量宽松政策。
所谓数量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影响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资产价格和经济产出。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对利率水平、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有的学者就将前者称为数量宽松,而将后者称为性质宽松(qualitative easing)。举例来说,中央银行可以从金融机构手中购买国债。假设中央银行从一家养老基金手中购买100万美元的国债,养老基金在卖出国债的时候得到了现金,因此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增加100万美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也相应增加。中央银行也可以直接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国债。商业银行卖出国债的时候得到了现金,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就会直接增加。当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之后,它就有能力增加贷款,因此,这将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大,并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购买金融资产的时候,往往会增加流动性较差、风险更高的资产。这是因为,如果中央银行只是购买高质量的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帮助不大,只有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才能帮助商业银行减少损失。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以好资产置换了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金融机构可以“轻装上阵”,但中央银行则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当利率政策无所作为的时候,数量宽松政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数量宽松政策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资产组合渠道。当各种资产之间不是完全可替代时,居民会在货币供给增加的情况下重新配置资产组合。当中央银行通过数量宽松政策向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货币之后,居民可能会觉得手上的现金过多,而把一部分现金换成其他资产。这就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提高。资产价格提高之后,按照托宾Q理论,会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二是财政渠道。当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时候,相当于以通货膨胀税取代了直接税收如收入税,这将使得政府的预算约束更加宽松,可以方便政府放开手脚,实行减税或增加公共开支的政策。三是相对价格渠道。中央银行可能持有各种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比如,美联储持有的国债期限从4周到30年不等,但平均的期限是1~4年。如果美联储增加对长期国债的购买,长期国债的价格就会上升,收益率减少,长期国债的利率就会下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组合,可以对不同金融产品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
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能否生效
美联储采取数量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一是弥补国债发行缺口,继续向世界推销美国国债。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2.3%。估计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量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国内外投资者购买的意愿均不强烈。从外国投资者来看,出口导向型和能源输出型国家贸易顺差减少,使其购买能力不足。出于对美元贬值的担忧,原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如今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很多国家开始抛售美国长期国债,转为购买短期国债。从国内投资者看,由于经济不景气和失业加剧,美国居民的收入大幅减少,增持美国国债的数量也不会太大。2009年美国国债的需求可能会有1.8万亿美元,与2万亿美元的国债供给存在至少2000亿美元的缺口。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一方面促使长期国债价格上升,可以阻止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国长期国债,并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另一方面,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也有逼迫他国购买的意味,如果外汇储备充裕的国家和有支付能力的本国民众都不买的话,那就只有美联储自己“印钞”买了。二是改善私人信贷市场条件。由于国外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国债的减持,长期国债价格持续走低,收益率上升。截至今年3月17日,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一度攀升到3.01%,比年初提高了80个基点。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美国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的利率不断上升,无疑会提高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和房地产融资等各项中长期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打击美国经济。美联储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的消息传出,5~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下降了大约0.5个百分点。美联储希望,随着国债利率走低,抵押贷款利率也能下降,并缓解很多居民的还债压力。三是通过通胀减轻美国债务负担。巨额的赤字将大大增加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而近期国债收益率的攀升也将增大政府的付息负担。美国正处于经济负增长、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进入通胀通道的话,可以“一石三鸟”,既降低国债收益率,又提高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还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
美联储已经将其资产负债表余额从2007年7月份的8680亿美元推高到了今年3月中旬的32186亿美元。尽管从理论上讲数量宽松政策为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时代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工具,但其效果是否有效,仍然有待观察。从历史经验来看,日本曾经在2000~2005年采取了数量宽松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银行的储备资产增加了,但信贷并未相应增加。美联储的数量宽松政策也可能遇到一系列的挑战:第一,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降息和提供贷款等方式,已经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短期存款并不稀缺,但问题是其持有大量价值缩水、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从企业和居民的角度来看,如果以前的过度负债使得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恶化,那么它们现在最迫切的压力是偿还债务,对借贷的需求也不强烈,因此,数量宽松政策能否有效地解决信贷紧缩的困境,仍然值得怀疑。第二,抵押利率过去一直随着国债利率变化,国债利率下降则抵押贷款利率也下降。但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违约率不断提高,抵押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了萎缩。因此,数量宽松政策能否传导到住房市场,也不容乐观。第三,货币的超额发行将导致通货膨胀抬头。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遇到通货紧缩的压力更大,全球范围内生产能力过剩,近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似乎不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缺口缩小,则通货膨胀很可能卷土重来。数量宽松政策放出来容易,收回去很难。一旦美国遇到通货膨胀的压力,美联储要么提高利率,但这将使得美国经济的复苏更加困难,要么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这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数量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此次购买长期国债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09年1月末,中国已持有739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首位。短期来看,美国购买长期国债将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账面增值。我国以美国国债形式持有的7396亿美元和以“两房”债券为主的机构债形式持有的5106亿美元,二者均可因债券市场价格的上扬而增值。但长期来看,巨额的美国国债考验着中国的政策选择。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将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会出现债市恐慌性抛盘,那么中国尚未抛出去的美国国债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而如果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就要承担美元贬值和资产损失的风险。事实上,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仍在不断增持美国国债,但增持的数量在逐月下降。从2008年10月到今年1月份,中国分别增持美国国债659亿美元、290亿美元、14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高额的美国国债余额将成为中国经济更大的掣肘。事实上,美国挽救危机的过程也就是债台高筑的过程。如果中国没有良好的减持措施的话,危机过后,对美国国债持有量也将剧增。
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注意:第一,增强对外话语权。中国要力争在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要求美国政府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提供担保,并以此作为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条件。中国可以承诺不减持美国国债,但美国必须承诺不盲目发行新的国债,而且在发行新国债的时候应和通货膨胀挂钩,甚至可以仿照当年卡特政府在德国发行德国马克债券融资的方式,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将有助于中国规避汇率风险。第二,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及海外优质资产价格偏低的有利时机,增加有色金属、能源、铁矿石等的收储量,适当购置海外优质资产、股权等,一方面为国家存储战略资源和潜力资产,另一方面也可使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提升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第三,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只有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交易量不断增多,成为国际性的货币,才能真正摆脱美元贬值的风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才能脱离“两难”的困境。目前可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开展双边货币互换,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