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简要阐述一下,在债权投资后续计量过程中,应收利息、利息收入、利息调整摊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收入=债券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利息调整金额为上述二者的差额,应收利息大于利息收入的差额为溢价摊销,反之为折价摊销。
B. 怎么去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里面的利息调整还有摊余成本还有下面这个怎么理解
图上:一个是购入溢价发行的债券,一个是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所以,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是公允价值属性计量的,他的账面价值是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C.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意思怎么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D.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由于它的存在,对后续会计处理带来什么影响,实际利率
利息调整将面值调整到实际价值,实际利率法是实际价值计算利息,然后根据账面收益,持续调整账面价值。
E.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借贷方如何区分
取得时利息调整在借方,期末会在贷方。方向相反,到期时0余额。
F. 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区别
利息调整简介: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投资收益简介: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严格地讲所谓投资收益是指以项目为边界的货币收入等。它既包括项目的销售收入又包括资产回收(即项目寿命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价值。投资可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两大类,人们平常所说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投资所分的利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投资收益在税收上是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应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投资方企业从被投资的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则不退还已缴纳的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税率,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补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
上述联营分回利润补税的规定仅限于地区税率差异,如果联营企业因享受税收优惠而适用税率低于投资方适用税率的,则不需补税。
区别:前者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细分项目,本质还是属于资产,后者是损益类科目。
G. 债权投资生的利息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债券投资不产生利息,只产生投资收益,也就是按着约定固定回报率或者按着投资主体的经济效益取得分红,固定回报率有借贷的性质,没有投资主体的资产分配权、股本表决权和经营管理权。
H. 利息调整如何判断是记在借方还是贷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中,会有利息调整的科目。
简言之,利息调整是指债券投资的票面金额与 债券的摊余成本的差异。 而摊余成本是我们核算债券类金融资产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就是基于摊余成本法。而债券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 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进行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利息调整借方余额体现为摊余成本高于 投资成本的金额,贷方余额体现摊余成本低于投资成本的金额。
PS: 要关注购买手续费的账务处理,此处不赘述。
可以参考: 1、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会计》,2011年后任意版本,“金融资产” 章节相关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附录“主要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I. 持有至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表示溢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
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反映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为有溢价或折价,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