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民收入为什么不能=投资+储蓄+消费
问题的关键是 证明储蓄就是投资 储蓄恒等于投资
只要证明了这一点 相信楼主就没有疑虑了
我们可以先找一个切入点 例如 和老百姓自己最息息相关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
Yd无外乎就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来消费了 另一部分没有消费掉的就储蓄起来了 无论是存进银行还是放在自己床底 都是一种储蓄 所以Yd=C+S恒成立
1. 先从两部门模型开始
两部门模型中没有政府 因此也没有税收和转移支付 所以Y=Yd 恒等式如下
C+S=Yd=Y=C+I
显然 等式两边抵消掉消费C 就得到S=I
2. 加入政府 扩展成三部门模型
三部门模型中 因为政府存在 所以有了税收和转移支付
则Y=Yd+T-Tr 其中T为税收 Tr为转移支付 恒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
移项合并之后得到 S+(T-Tr-G)=I
其中S就是老百姓的储蓄 而税收T是政府收入 转移支付Tr和政府购买G都是政府支出 所以T-Tr-G实际上就是政府的储蓄
所以 老百姓的储蓄+政府的储蓄=社会总储蓄 依然等于投资
3. 加入国际贸易 扩展到四部门模型
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NX为净出口 等于出口减去进口 即NX=X-M 其中X为出口 M为进口 则恒等式如下
Yd+T-Tr=C+S+T-Tr=Y=C+I+G+NX=C+I+G+X-M
移项合并之后得到 S+(T-Tr-G)+(M-X)=I
S和(T-Tr-G)在上面已经解释了 现在解释M-X
进口M是外国人收本国人的钱 出口X是本国人收外国人的钱
M-X就是国际贸易中外国人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 这个差额 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 这是外国人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余额 储蓄起来了 (当然可以为负值 对应为负储蓄)
于是就得到 老百姓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外汇储蓄=超级总储蓄=投资
可见 无论是两部门还是三部门还是四部门 储蓄都恒等于投资
最后 不得不坦白一点
以上证明的逻辑首先假定了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成立 在逻辑上无异于假定成立然后证明成立 就如同索洛增长模型的逻辑一样 严格来说 是不对的 但是应该可以让楼主明白为什么储蓄恒等于投资
2.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增加,则均衡收入怎么变化。
要看增加的多少 y=c+i+g+nx(净出口) 一般情况下 投资与储蓄是相等的
3.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中有"投资等于储蓄",I=S
其实我也是不明白Y=C+I+G与S=Y-C-G.的C好像不一样吧。前一个等式意思是私人消费+投资(企业消费)+政府消费 后一个等式来源于S私+S公 S私=Y-C-T 这个C已经包含了企业消费了。两个C不应该是一样的。我觉得应该是C1+I=C2+S
4.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投资和储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是怎样的可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参考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分册吧
5. 关于GDP=消费+投资(支出法)与GDP=消费+储蓄的有关问题
消费是同一概念的。
储蓄到银行的资金又被银行贷出来,作了投资,如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较低,则储蓄额接近于投资额。
我是这样理解的。
6.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题中的意思是总需求包括净出口
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即总产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二者恒等。不是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是因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包括了进口的部分,因此只是净出口。
7.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等于储蓄怎么理解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和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投资是两回事。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
宏观经济均衡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相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并非自然达到均衡,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政府作用
宏观经济学指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8. 判断正误,在均衡公式S+T=I+G中,储蓄一定等于投资,税收一定等于政府支出
均衡公式,S + T等于L +寄出去一定等于投资其实就是一种支出。
9. 如果政府增加税收100万,会对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带解析)
公共储蓄=T-G 在政府支出G不变的情况下,税收T增加显然会提高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S=(1-MPC)(Y-T)-C0,所以T增加会导致S减少;
公共储蓄增加△T,私人储蓄减少(1-MPC)*△T 合计国民储蓄 增加MPC*△T
增加税收会减少私人投资,增加政府投资,总投资I=国民储蓄,所以投资会增加MP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