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一篇基金演讲稿!!
而死
❷ 有谁能提供关于金融危机的演讲稿(最好是范围小一点)拜托了~~~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❸ 金融企业以青春与使命为主题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新华分理处的张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的使命》。
人们总是用美好的语言形容青春,说他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激情与渴望。可是我在想,青春到底是什么?是满腔流动的热血、是聪颖活泼的思想、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是奉献、牺牲、开拓和努力。每当我面对和我一样的年轻同事们,每天忙碌的工作在自己岗位时,我恍然大悟,原来青春是永不言败的责任,是光荣无比的使命,是义无反顾的勤奋和努力!
我在想: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失去的也不是得不到的,而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呀,青春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机会,把握住这短暂的青春,把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只有这样,我们生命才会更有活力,我们的青春才会闪耀出美丽的光芒。回顾合行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过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光辉成绩,少不了这些在场和不在场的老同志的付出和努力。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正是他们的青春缔造了合作银行今天的辉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今天我们成了合行的接班人,那么我们的青春能给我们的单位带来什么呢?
书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森林失火了,火越烧越大,野兽们都在惊慌失措的逃命。这时,一只小鸟飞到河边,弄湿了他的翅膀,之后又飞回到火场的上空,将翅膀上的水滴洒下来,希望扑灭大火。它一次又一次地往返取水灭火,就连天上的诸神都震惊了。神非常惊讶地问小鸟:“你为什么这么做呢?你难道不知道,这些小水滴是不可能扑灭这么大的火的吗。”小鸟回答说:“我出生在森林,这里是我的家,他给了我许多,我非常非常爱它,就算我不能扑灭大火,我也要不断地洒下爱的水滴,直到死去。”
目前,合行正处于大发展,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如同蝴蝶的蜕变,痛苦但充满了美丽的期望。而这个时期,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却是人生道路上的最大的机遇,在哪个企业,你能深刻接触到如此直白的抉择;在哪个企业,你能亲身感受到如此强大的变革;在哪个企业,你能快速学习到如此深厚的文化。企业之转型,青年之转变,这是我们智慧的积累,更是我们成长的开端。
面对发展的的艰辛,虽然一个人的能量很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翅膀润湿,小水滴也可汇集成大江河,经过爱的雨露滋润,在昨天烧焦的草地上一定会再次盛开爱与幸福的百合,行兴我兴、行衰我耻。合行之发展,合行之强大,合行之繁荣,这是我们全体合行青年以至全体合行人共同的梦想与使命。冬天没有叶落,雪地很寂寞;海上没有风波,浪花很寂寞;梦里没有颜色,梦很寂寞;青春没有使命,青春很寂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罗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想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而我们合行的青年才俊们,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面对这颗长青大树,可以自豪的说:青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是花儿,是叶,也是这株大树上的甜蜜的果实!在这里,我们燃烧了青春的火焰,去探索、去追求、 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青春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去谱写青春中最灿烂的乐章。
成功需要努力,失败从不抱怨;只要付出真心,今生就不遗憾。
谢谢大家!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❹ 阳光私募基金推广会演讲稿
扯淡!做的好的私募还要推广吗?
❺ 要一篇金融方面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1200字左右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
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亦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状况实在不容乐观:任意拖欠货款、恶意逃废债
务,经济活动中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困扰着银行各部门,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公共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瓶颈。
由此,诚信问题成为此次两会的热门话题,全社会都在呼唤“诚信”
的回归,金融业更需要“诚信”精神。
“诚信”二字非同小可“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存,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一种准则,它要辅助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诚信是一种责任,要求所有人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诚信是一种资源,它能给讲诚信的人带来双赢的回报。在国际市场上,诚信就是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杆,一个国家讲诚信,就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带来的利益要远远高于诚信的投入,反之,不诚信,导致的损害也要远远大于你破坏诚信的成本。由此看来,所以,讲不讲诚信,不单是个人的问题,家、国、天下都离不开诚信,对金融市场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蒙欺诈、逃税漏税、不守合同、逃废债务、虚报利润、违规操作等失信行为开始充斥我们的社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也损害了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在诚信的“缺口”中流失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今年,审计署对全国1290家国家控投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有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巨额坏账已经成为国有银行发展的沉重负担,恶意逃废债已使得金融机构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我们在每做一笔生意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受骗上当”。参加两会的一位经济界的委员这样说。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如果缺乏信用支持,任何企业都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更谈不上融入世界经济。“诚信”二字非同小可。
谁偷走了我们的“诚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守信用的现象发生?谁偷走了我们的“诚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公共信息不公开,企业信用管理社会基础差,个人信用基本属于空白,大量有“劣迹”和“信用污点”的企业、个人屡次行骗而不被察觉,是“诚信”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信用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制度缺陷。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信用体系,而信用的相互给予,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这种保障体现在当不讲信用的人损害他人的利益时,他受到的处罚要大于他的所得,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违约不能得到惩处,有时虽然受到惩处但所付出的成本很小。这样等于助长了不讲信用行为的存在。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如果说企业信用是透支的话,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则基本属于空白。经济学家陈淮认为,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有利于解开经济发展的难题。但我国公民缺乏信用记载,个人信用无从谈起。直到1997年,银行中长期消费信贷才开始在住房、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开展,目前信贷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起步较早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有储蓄功能的借记卡,提供的消费信用功能非常有限。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联手打造“纯净天空”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诚信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忽视信用管理。实践证明,金融市场的道路必须一直被诚信牵引着,中国要与世界竞争,诚实守信就是首要王牌。建设信用体系成为必然。
2004年2月1日上海滩刮起的个人信用风暴,《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开始实施。这成为我国首次以政府令形式发布、并首次为“个人信用”征信定规的政府规章。标志着上海从此将迈进“个人信用时代”。北京银行业协会则于2月底出台了房贷“黑名单”,由21家在京银行共享。这意味在北京贷款买车、买房涉嫌“赖账者”在一家银行留下“劣迹”,以后在其他21家银行都将寸步难行。
全国各地银行业协会也先后发起“银行业联合打击企业恶意逃废债”的清剿运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公约。银行业将结成“抗赖”统一战线,联手打击那些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
2003年10月20日“中外企业信用联盟”成立,山东省银行业协会作为85家发起人之一,首批加入。“中外企业信用联盟”将遵循国际信用准则,以成员的信用示范,群体效应方式,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推动中外企业的信用建设。
“诚信”风暴将会陆续席卷全国。从国家政府到企业、个人都“讲诚信、重信用”联手打造“纯净天空”,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根治信用缺失的顽症,让诚信真正成为一种公认的财富,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为现代金融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❻ 求有关金融危机的演讲稿,急!
眼下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来势迅猛,有人甚至称其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陷入恐慌之际,那些一直被财富光环笼罩的华尔街精英们的华尔街梦,也似乎一夜间被无情地打破。
一、裁员高峰即将来临
一位在华尔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华人告诉记者说,目前的情况相当严峻,从我知道的华尔街百年历史来看,这种气氛类似于1929年华尔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产的恐怖气氛。
这位华尔街人士介绍说,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曾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前夜,全公司灯火通明,员工通宵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为下一波求职做准备,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经理和交易员还在忙碌加班,清算破产,准备繁杂的账目清单。据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员25000人,纽约雇员13000人,现在随着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后,有10000名员工将重新被聘用,野村证券一举拿下雷曼兄弟全亚洲的特许经营权以及欧洲业务后,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员。但是一批华尔街人员失业在所难免。华尔街一家猎头公司称,基于英国巴克莱银行为可能的解雇和续聘费用拨款25亿美元,因此预测其可能在所购业务部门中最多裁员5000人。
由于目前华尔街金融格局重新组合的进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员高峰也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购买、合并等环节进行到一个阶段,估计年底以后,裁员高峰将随之到来。
二、裁员风险无处不在
一般人以为,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的华尔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产、受到吞并的金融机构,其实不尽然如此。 “美洲银行”是收购“美林”的胜利者,可是,当记者在10月1日采访“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裁Jacklin女士时,她告诉记者说,自己在昨天晚上刚刚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公司负责人与她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随后递交一份书面通知,就这样轻松地被自己服务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抛弃。
这位来自于新加坡、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十分可怕,整个华尔街的感觉都不太好,以往业内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资外,均希望年底拿到丰盛的“花红”或“分红”,可是现在看来,这种奢望已经一去不复返,华尔街暴利的风光时代不再。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像贝尔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压力,就连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内部也几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银行”的同事们也无不担惊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里非常清楚,美林并入之后,在两家公司之间将主新进行资源整合与人员配置,很多业务美林原来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错,因此,在新的组织架构内原来两个公司的人员之间就必然出现竞争,即使“美洲银行”的员工也是人心惶惶,尽管大规模的裁员尚未开始,但是人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诉记者说,从大的角度来看,裁员的进程取决于金融机构内部整合的进展,从具体环节来说,裁员进程则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情况。将来即使能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红”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了。值得指出的是,现在由于金融动荡,客户们也不想做的业务太多,因为做得多就赔得多,客户们都不轻易做交易,银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相信客户,没有交易,客户与银行双方都赚不到钱。华尔街有人在考虑离开纽约,到其他地方谋求发展,大多数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难有较长远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况不要继续恶化下去。她说,对我个人来说,由于我对目前的情况早有思想准备,所以并不感到特别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现在华尔街的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随时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随时离开的思想准备。毫无疑问,裁员之后,对自己的生活将有不小的影响,一些开支项目不得不缩减,买车、度假等支出暂时不能过多考虑,所有的日常消费都要小心,能节省的就要节省。当然,还不至于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因为华尔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后,总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在被裁员时总会得到公司的一定财务补贴。当然,“美洲银行”对员工的补贴很有限,没有其他一些金融机构慷慨。
三、中高层管理同样被裁
原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说,幸亏自己2007年8月提前离开了雷曼公司,否则的话现在可就惨透了。他对记者说,现在华尔街所面临的金融形势相当严峻,经历了一系列惊涛骇浪之后,金融市场上只要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恐慌与动荡。
Jacky说,自己原来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来都是资深的中高层管理精英,可是现在他们损失惨重。Jacky分析说,对这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前华尔街中高层的收入很高,但是,别看他们很风光,他们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奖励,而不是现金,现在由于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机,其股票大跌,使他们损失殆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另一方面,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层往往有可能成为裁员受害的的重点,这是因为,合并后的金融机构在一些管理层面的设置上,存在有严重重复现象,为了减少公司营运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员,而机构重跌的部分就难以幸免,另外,新来的年轻人在被裁后,还能迅速调转行业领域,而这些多年在华尔街的中年人以后的日子就惨了。
Jacky分析说,而对于初入雷曼的年轻人士来说,他们的损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问题。雷曼公司一共有1万2千到1万5千人,现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势非常严峻。而且,估计华尔街大规模的裁员潮将在12月份后会出现。这是因为,从法律上来讲,根据美国破产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员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实际运作上,收购雷曼的巴克莱公司与雷曼签署了一份为期3个月的临时合同,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必要的整合,暂时为雷曼的员工提供临时岗位,为他们发薪水的时间为今年12月31日。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也声明要设法减缩开支,这也意味着要大量裁员,有消息说美林要裁员1万多人。因为对投资银行来说,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脑,它不像其他产业部门一样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资银行的所有交易要靠关系,通过人的活动来赚钱。
Jacky分析说,华尔街的华人职员可能冲击比较大,因为在华尔街华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门从事核心业务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础的岗位,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这部分工作又是在这次风暴中被裁员最多的地方。据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华裔雇员,其中部分人手中还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此次金融危机甚至使一些华裔员工面临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机。据美国的律师介绍,20多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询问有关身份的问题。但是,Jacky分析说,不能简单地说华尔街在裁员时存在种族歧视,这与以前出现过的情况不同。过去裁员是一个个单独进行,而现在将是整个部门整个部门地裁员,合并后重复的部门肯定要被裁减掉,因此裁员规模会很大,并对纽约社会带来恶性负面影响。
四、金融风暴殃及大学毕业生
记者在采访美林公司负责全球相关债券类产品的执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陈时,他告诉记者,美林被收购后虽说保住了自己的名称与机构,自己原有的业务仍在开展,但上上下下,毕竟人心惶惶,因为未来一段时间,不知谁会陆续被裁,而且,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打破了大学毕业生们的华尔街梦。他说,以前,在美林实习的高材生一般都会实现自己的华尔街梦,可是今年在美林实习的学生,至今听不到美林要他们签约的召唤,恐怕未来也没有什么希望。
据介绍,几年前,当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时,他们无论原来所学的专业如何,纷纷决定从“融”冲入华尔街。当时,这绝对是个明智之选。美国股市那时候牛气冲天,华尔街一派繁荣,各大银行在美国的校园招聘会上是无可置疑的香饽饽,华尔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和实习机会让人难以抗拒,美国最聪明的人也就此进入了“钱”途远大的金融业。一些幸运儿在暑假时进入雷曼兄弟公司实习,并我前面讲的这一切现象,综合在一起,我相信你们从事企业的来宾,应该都听过,就是这么简单的。那么这种现象和流动性过剩有什么关系呢?胡说八道。讲到今天我是那种水平的学者的话,我今天五秒钟讲完了,买股市股市泡沫,买楼楼市泡沫讲完了,不知道该讲什么了,我告诉你,我才刚开始,我还没有谈到次贷危机。
我国二元经济已经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入到了一个箫条的经济,就算美国没有次贷危机中国经济依然下滑,危机照跌,楼市照跌,注意没有谈到次贷危机我们就已经抗不住了,你去年看到的股市泡沫已经给各位敲响了警钟,可能你们问我,朗教授,二元经济都听懂了,听懂了吗?你一开始讲的我们的股市跟楼市反应的基本面是对的,我就以股市为例,为什么这么问呢,怪他自己,怪他不听我演讲,不学习,如果06年来听都发了,08年听也可以,现在来不及了,那就用我前面讲二元经济现象,回答我们主持人的问题,为什么你会这样问呢?06年开始的股价大涨根本就不是尚福林说的股改,他胡说八道,他什么也没有搞懂,这点我都有点同情他,什么也没有搞懂,还搞这么多东西,现在我都不会生气了,还会义愤填膺地说,我无所谓,我也没有办法了。
2005年的时候我们透过媒体我警告尚福林千万不能推行股改,它是错的。你们也知道朗教授讲话是非常具体的,我过去讲什么情况下是成功的,什么情况是失败的,这个话我不会讲,那是没有信心的学者搞的话,我很有信心,我说错一定会错,我说股改是错的,而且是百分之百错的,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什么回答,我给他一个回答我说箭在弦上也得撤下,他不听我的。他说,那可能怀疑说,哎呦,既然朗教授说股改失败了,为什么06年开始国家大涨呢,我怎么会错呢?我什么时候错了?我告诉你06年股价大涨的唯一原因就是二元经济已经开始生效,大量的制造业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跟楼市。
那么,股价大涨的现象到07年5月30号股指跌到3千点这个时候你们就应该来听我的演讲,你们相信别人说的八千点一万点,哪个时候你们买了什么股票啊?买了二线蓝筹股是不是?所以从五月底到了11月从3千点到6千点你们买二线蓝筹的股民没有赚到钱,为什么没有赚到钱?因为当时拉动股指的都是大盘股,我们称之为2:8现象或者是3:7现象,20%多的股票拉动了股指,从3千点拉到了6千点,这个二八现象和三七现象的二或者是三是什么股票呢?是地产,钢铁,水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其他融资银行还有证券公司等等,没有错吧?你们是不是觉得耳熟啊?这不就是二元经济当中过热部门吗?所以说,去年五月底到11月,股票市场已经完全反映了朗教授的二元经济,在这个时刻我是声嘶力竭地呼吁政府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开始救助制造业,因此这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如果政府不出手救制造业到了,第二年制造业会大量的倒闭。后来证明我讲的是对的,就在这个时刻我写下了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的文章。你们如果到这个时刻还不来听我的演讲的时候,11月也该来听了吧,也没有来听,11月我在北京发言,媒体对我的发言不敢兴趣,他们情愿报导说某某学者说八千点到1万点,我在北京发言,我是股价必跌,因为二元经济。你想向到了11月股指到了6千点是20%、30%的部门拉动的,可以想想涨幅多快,这样快的涨幅一定要回调,所以二元经济中过热的部门一定要回调,而过冷民营制造业按照我当时掌控的数据是迅速箫条,而且存在迅速倒闭的危机。二元经济中过热的部门一定要回调,股指一直跌,你根本不要怀疑,我还没有讲到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还没有来,我只是讲国内的现状,只是告诉你们,目前全世界闹得金融海啸还没有冲击到你们,你们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你想想后面还有什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经济体系中孕育出来的,和国际无关
❼ 求关于金融危机的三五分钟英语演讲稿
If There Were No After Life
Whether there’s afterlife, the answer has never been the same. The atheists deny after life, believing that our life is no more than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They may care about their illustrious names after death; they may feel attached to the affection of their offspring, but they never lay their hopes on their afterlife. They may also say that good will be rewarded with good, and evil with evil, but they don’t really believe any retribution in their after life.
However, in the religious world or among the superstitious people, the belief in afterlife is very popular. They do not only believe in afterlife, but thousands of reincarnations as well. In the mysterious world, there are the paradise and the hell, the celestial beings and the gods, the Buddha and the Bodhisattvas.
Maybe they really believed it, or maybe they just wanted to make use of people’s veneration, the ancient emperors always declared that they were the real dragons, the sons of God, while the royal ministers claimed to be the reincarnations of various constellations. But can the stars reincarnate?
Many people burn incense and kowtow, do good deeds and strive for virtues, not just for the present, but mainly to let God see their sincerity so as to be reborn into a better afterlife, o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enlightenment after several lives of practice. They do believe in afterlife. But I can’t help asking: Suppose there were no afterlife, would you still do good deeds and strive for virtues? And If God does not see what you are doing, would you still be so upright and selfless? If you work, not for serving the public and liberating the others, but just for a better afterlife of your own, isn’t it a little too selfish? Comparing with this kind of believers, those who don’t believe in afterlife, but still keep doing good deeds, are the most sincere and honest philanthropists, because they do them not for themselves but for other.
You may wonder if I believe in afterlife. My answer is: I know nothing about my previous life, so I dare not make improper comments on afterlife. But I do hope there’s afterlife! Because our present life is so short that so many things slip away before our proper understanding. I have so many dreams, so many wishes, so many ambitions, as well as so many regrets and concerns. If there were no afterlife, all of them will remain unrealized!
I’m not contented with the present commonplace life, I’m very much attached to the affections that should have been mine but have been washed away by the hurrying time, and I yearn for the perfection and maturity if I could start all over again. So believe it or not, I’d rather there were afterlife.
Translated by Zhang Baodan (Diana)
May 1, 2004
假如没有来世
有没有来世,众说纷纭。无神论者,不相信来世。他们认为从生到死,仅此而已。他们可能在意身后的英名,他们可能留恋后代的亲情,但他们不寄希望于来世。他们也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并不相信下辈子报应什么。
在宗教领域、或在一些迷信的人群,来世之说比较盛行。不仅是来世,甚至会认为有千百次的轮回。在那未知而飘渺的世界,有天堂,有地狱,有神族,有仙界,有菩萨、有佛祖。
也许真的相信、也许是为了利用人们的敬畏心里,古代的帝王们总是宣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大臣们则标榜为天上的什么文曲星、武曲星或太白金星转世。星星能转世吗?
许多人烧香、磕头,行善、修德,并不都是为了眼前,而是为了让上天看见自己的真诚,以便下辈子有个好的托生,或者几世之后能修成正果。这些人自然是相信来世的。但我不禁要问:如果没有来世,你们会不会一样行善、修德呢?如果神灵看不见,你们是否也会公正无私呢?如果不是为了解脱他人和服务大众才去修行,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将来托生好才去行善,是否有些自私呢?比较起来,那些不相信来世而又坚持行善的人,则应该是最真、最诚的大善。因为他们不是为自身,而是为公理。
也许有人会问作者,你相信来世吗?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前生,因而也不敢妄谈后世。但我真的希望能有来世!因为这辈子时间太短,许多事情都是在还没弄明白的时候,就已经匆匆过去了。我有那么多的理想,我有那么多的心愿,我有那么多的奢望,我有那么多的遗憾,我有那么多的牵挂,我有那么多的雄心壮志,如果没有来世,那就一切皆空了。
我不甘心眼前的碌碌无为,我留恋被岁月冲走的本应属于我的亲情,更向往从头再来的完美和成熟。为此,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宁愿有来世。
❽ 帮忙给个关于金融危机的演讲稿3~4分钟左右!!
刚看到央视《新闻30分》栏目的两则国际新闻非常有意味。 第一条报道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欧股市连日的阴霾促使不少人重新考虑投资理财方式,而黄金以其保值属性开始再次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数据显示,本周的前三个交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连续大涨,12月期金合约三天来的涨幅已达9%。而在一些欧美国家,黄金现货市场也非常火爆,不少投资者都希望能在“黄金避风港”里免受“金融风暴”的“伤害”。然而紧接着的另一则报道又说:金融危机使美欧地区的许多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少储户都担心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得不到保障。而这也从另一方面带“火”了一种商品的销售——保险柜。 美国国民买黄金的理由很单纯,因为黄金是硬通货。但伦敦客户买保险柜的理由更简单,把钱放在哪里都不放心,即便是买黄金,也会让金价攀升,造成新的危机。与其让钱成为纸券(意为金融债券)在那里腐烂,不如放家里,现金为王嘛。所以把保险柜从厂家到经销商乐了个底朝天。 这几天看着新闻里频频播出的金融危机,当看到这两条新闻时,我的心里突然冒出一股冷汗,假如电视里这个客户正好六十岁面临退休,他已经没有现金或者只有很少的现金能放在保险柜了,那该如何是好呢? 我确信肯定有这样的人,例如买保险柜的顾客,他们的父母就应该面临这种窘境,所以我相信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万一我们面临退休的时候,而那时候我们恰好不幸也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你几十年的积蓄陡然间急剧贬值,我们拿什么养老呢?我们又拿什么支付人类90%患病率的重大疾病中,那一部分国家不管,一定属于你要支付的营养药和进口药费用呢? 新闻播放完后,被访者一句话绕梁不绝——“等着腐烂的纸券”。 至少,这个时候买保险柜肯定要比买黄金好,央视新闻绝对是有意把两条新闻一前一后的安排这播放,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经济危机时的道理——现金为王! 不由得想到,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太陶醉于追逐利润了。或者我们大多时间总想着追逐收益,却忘记了本金的安全和存在! 这种陶醉最终有醒来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今天面对多年来的财富积累一夜之间缩水的窘境。其实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对债券的失望而去追捧黄金,也难免不会因为这种追捧而导致金价水涨船高,造成新的风险。 然而,面对保险柜的销售攀升,或者我们有些人有绝对的理由相信,自己拿捏现金的能力十分超强。但问题在于,当今天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感觉到经济环境中各种风险的影响,那么我们是否想到,把钱变成黄金就安全吗?甚至或者说,难道把钱放在家里的保险箱就保险吗? 我们依然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当我们还有现金把钱放在保险柜,可是如果两年后国家经济状况又好起来,我们会不顾诱惑而把钱再一次的变成金灿灿的纸券吗? 谁也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说清楚,今后债券依然是会出售的,而我们今后肯定还会碰到这样的经济危机,全世界的人类的确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动物。 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独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原理:当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越长,你损失的财产也就越多,你再次聚集财富的时间也就越少!这就是所谓的十年积蓄,一夜消失的现实。 难道我们还不信么? 那就让我们看看吧,能让全世界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的资产严重缩水的经济危机,除了今天我们看到美国的这一次,1980年之前还有哪些呢? 欧洲的英国自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发生过七次; 亚洲国家日本,自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年共发生过7次。 至于1980年以后世界各国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和时间,下图就可以看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让我们看全球金融经济龙头老大美国的表现。 美国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著名的经济大萧条)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又发生过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七次经济危机; 现在让我们做个推演: 假如美国公民山姆今年正好60岁,那么他出生应该是在1938年,正好是美国经历第六次经济危机进入尾声的时候。其后美国经济好转,但那时候山姆因为刚刚出生,根本谈不上挣钱。 22年后,也就是在1960年,山姆大学毕业开始挣钱了。结果刚开始工作的山姆面对他一生中的第二次经济危机。不过没有关系,这次经济危机在次年1961年就结束了,而山姆刚开始工作,还有的是时间继续挣钱,因为他还年轻。 山姆从1960年起他开始有能力积累个人财富时,他就隔三差五的经历着财富的缩减,到今天他已经历经了五次美国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包括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 我们在这里计算的目的不在于历数山姆大叔经历了多次危机,而在于他退休时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刚好面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哪怕在明年就能结束,但问题是,山姆大叔是否还能像年轻时那样,还有机会再挣到钱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机会! 面对退休生活需要的山姆大叔“没有机会翻本”,这才是我们重中之重要考虑的问题! 一定会有读者说,在美国今天即便有几千万60岁以上的山姆大叔面临这种危机也不怕,因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好。 我不能不说这个说法是相当正确的。 恰恰是美国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还是遍布美国的5000多家商业保险公司的消费,那恰恰说明一个问题——美国人民是在做好了自己现金基础之后,才去面对各种各样经济危机的。美国人不爱存钱,但美国人却有着五千家以上的保险公司,我可能不知道这些保险公司在干什么,但我知道我知道布什政府为什么能看着雷曼银行的到下,却援手向AIA抛去了850亿美元的原因。 而无论是美国的社会保障还是个人商业保险,这都意味着他们的国民还有现金可以供自己退休后开支。 笔锋一转,我不得不反观中国国民的现状。 中国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公民保障体制本身就不健全,如果我们个人还不能够对商业保险给予足够的认识,那么对于已经开始进行市场经济的中国,在今后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若干次经济危机时,我们是否能够承受的了这样的经济打击? 我有众多朋友直到今天对商业保险不屑一顾,他们总是拿着计算器计算着保险收益和其它投资手段的收益率进行比较。收益固然要计算,但不要忘记一个问题,过于强调这种预期收益,实际上是一种忽略本金安全和存在的行为。 今天欧美的消费者购买保险柜说明了一个道理,现金为王。 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外界因素导致的危机,那我们是否就能控制住纯粹由自己把握的,在危机结束后我们再次将自己挣的钱变成腐烂纸券的行为么?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审视的问题。因为就是把钱埋在地下,也会由于我们把持不了的消费和投资冲动,而再一次把钱挖出来投入到新一轮的利润追逐当中。 一个资产上百亿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在一夜之间突然倒闭?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现金可以周转。 这意味着,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状况下,我们个人或者是企业在进行各种投资的时候,都不要忘记需要单独留存一部分现金。尽管这一部分现金不一定是你全部的财富,但至少你每年都需要去按照你财富的比例去累积这笔现金。这正如一个企业需要固存一部分应急启动资金一样。 风险不总是外界导致的,假如欧美民众今天面对的只是金融体制带来的危机,那么我们更多的时候则是自己在投资时的决策失误。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再频繁,也频繁不过个人投资决策失误的次数。而失误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没有现金了,而且最可怕的是我们快六十岁时现金变少了! 这难道对我们不是一个警示么? 很难想象,如果我们没有本金以现金的方式存在,我们还能干什么? 就算你今天有三处房产,但在房市缩水的今天,如果你急需一笔钱,你的房产又能套出多少现金呢?就算我们也坚信中国股票市场总有一天能上涨到一万点的时候,问题是假如我们现在必须动用一笔现金时,你又能割出都少肉呢? 中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面前,人类只能控制经济危机的大小,而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最终发生。这正如我们自己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投资调节收益大小,但是我们绝对跑不了赔本的时候。我们面临投资的时间越长,我们赔本的概率也就越大。 也许,我们宁愿相信赚钱的概率远远大于赔钱的概率,但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当我们积累自己财富的时候,是以血汗为代价一分一分去获得的,而当我们失去这些财富时,整笔财富的流失常常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而这,我们今天才知道,和社会体制无关!经济危机面前只有一种人没有任何损失,那就是没有财富积累的穷人。 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今天我们三十岁,那么我们还有很长时间的路可走,可这意味着我们面临多重危机的概率会十分大; 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今天我们五十岁,那么我们没有多少路可走,我们面对经济危机的概率虽然不会很大了,但也意味着我们哪怕只面对一次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用以重新积累财富所需要的年龄和时间也所剩无几; 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我们刚好六十岁…… 尽管我们并不提倡把所有的财富都已现金的方式进行体现(那是对利润的一种漠视和亵渎),但我们依然需要每年按照收入的比例,去买一部分的商业保险,因为我们现在就一定要明一个道理,关键的时候 ——现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