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怎么理解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和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投资是两回事。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宏观经济均衡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相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并非自然达到均衡,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应答时间:2020-1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等于储蓄怎么理解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和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投资是两回事。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
宏观经济均衡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相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并非自然达到均衡,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政府作用
宏观经济学指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3. 为什么投资小于储蓄的时候,产品市场会有超额的产品供给
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账面上的投资和储蓄一定相等,但非意愿存货被算在投资中。在模型中,投资不包括非意愿存货。固有可能存在投资小于储蓄。决定储蓄与投资的力量不完全相同,在凯恩斯储蓄函数中,储蓄与产出直接相关;
而在投资函数中,投资与利率相对应。is上每一点利率都与实际产出对应,意味着两股力量作用力相同。而在is右边,既定利率下产出大与均衡产出,产出与储蓄正相关,既定利率决定既定投资,故投资小于储蓄。
此时,由于投资小于储蓄,说明非意愿存货存在,此时厂商会减小投资,导致产出下降。货币需求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组成,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不变,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产出增加,货币市场均衡。
在现行价格时卖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这种情况被称为超额供给。例如,当在冰激凌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时,冰激凌卖者发现,他们的冰箱越来越装满了他们想卖而卖不出去的冰激凌。他们对超额供给的反应是降低其价格。价格要一直下降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一般来讲,均衡状态下供给等于需求。假如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处于非出清(非均衡)状态,此时供给比需求多的部分叫超额供给。
4.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投资和非意愿投资都必然为零
均衡产出的定义是指意愿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即总收入),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一定为零;而意愿的存货投资可能达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求(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总产出),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减少,而库存减少的数额在核算GDP时记为负的投资额,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小于零;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求(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总产出),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增加,而库存增加的数额在核算GDP时记为正的投资额,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达于零。
5. 怎么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只是事后核算时相逢,而事前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不一定相等
因为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则计划投资小于计划储蓄,而这时的实际投资已经包含非意愿(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因为实际投资是一种事后的核算,因而实际投资才会等于实际储蓄。也就是说即使在国民收入没达到均衡状态时,实际投资也等于实际储蓄。所以使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必须是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6.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S)和总需求(C 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6)意愿投资与意愿储蓄扩展阅读:
凯恩斯(J M Keynes,1936)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并论证了著名的储蓄投资模型,即:
如果 所得=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所得—消费
那么 储蓄=投资 即S=I
上述模型表示,一旦储蓄与投资相等,即把储蓄全部用于投资,那么一国的经济就可以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在经济意义上,该模型是凯恩斯进行理论推演和提出需求管理政策建议的枢纽,是其社会投资理论的核心。
网络-凯恩斯
7. 宏观经济学中为什么m>l人们会买证券,证券和存放钱到银行有什么区别
证券属于投资,恒大银行是属于理财
8. 西方经济学:关于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怎么求
非意愿存货是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非意愿存货是指厂商不愿意保留的一种存货,由于厂商错误地估计了经济形势,导致供过于求,造成积压,所以非意愿存货视为自己买下的,构成了另一部分存货投资。
如果实际的产出多于支出,我们将其视为非意愿存货增加;如果实际的产出少于支出,则视为非意愿存货减少;只有实际的产出等于支出,存货投资才不变。
(8)意愿投资与意愿储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9. 下列利率决定理论哪一个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A流动偏好论 B 实际利率论
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也成为古典利率理论和投资储蓄理论.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10. 意愿投资大于储蓄,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why
意愿投资大于储蓄 = 通货膨胀率大于利率。
非意愿存货增加 = 消费与出口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