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国家利息比国外的高,吸引了国外投资者存款,购买债券,那么这个国家汇率会怎样
该国家的货币升值,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
汇率是由市场上货币供求决定的,国外投资者购买该国债券或银行存款,都需要将外汇兑换成本币,即期会导致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但一般投资是短期的,等投资结束,资金撤回时,又会使该货供应增加。
因此,就有利率高的货币远期贬值的现象。
⑵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在国际上被疯抢,这是咋回事
近日,我国发行了主权债券,最关键的是发行了负利率的主权债券。虽然是负利率的债券,但是还是在国际上被疯抢,尤其是欧洲的一些投资者,订单量远高于发行量。这个时候,大家就有疑惑了,这老外都是傻子吗?这不是赶着给中国送钱吗?其实,还真不是。下面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还有,我国债券的信用比较高。在国际上,中国政府的信用一直是表现良好,中国主权评价A+,可以说是信用界的楷模。
最关键的是,这体现了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看好,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甚至一些国家出现了gdp的负增长。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中国率先摆脱了疫情的负面影响,重新恢复了经济。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去做一次稳赚不赔的买卖。
总之,中国的负利率债券,被欧洲的投资者疯抢,都是反应了中国,作为一个疫情期间经济的领头羊的存在,希望我国越来越好。
⑶ 如果美国关闭两房 那些外国投资机构持有的他们的债券 股票 还有金融衍生品就不能兑现了么
一再被推迟的“两房”改革方案终于有了新的动作。据国外媒体昨日报道,美国政府将公布一项提案,逐步削弱房利美与房地美(简称“两房”)在美国住房市场中的中心作用,并最终将这两家抵押贷款公司关闭或彻底私有化。
三种解决方案待定
报道援引多位白宫官员的说法称,预计本周五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将向国会递交一份“白皮书”。报道认为,该计划一出,意味着政府将削弱对楼市的支持力度。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三种减少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作用的方案。其中最保守的建议是,除了现有的联邦机构外,政府将退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另外两个方案则是建议创建一套新的机制,让政府对向来由“两房”主导的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给予部分支持。报告还将提出按揭业务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强贷方保护;改变抵押贷款服务,以解决该行业无法与还款滞后的贷方合作的问题;清理贷款证券化、贷款捆绑销售给投资者的新措施。
知情人士称,“白皮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私人资本重新回到住房金融市场,从而减少政府在抵押贷款债券中的投入。过去几十年来,“两房”在美国住房市场中一直发挥着中心作用。由于事关重大,分析师预计美国政府对“两房”命运的最终决定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达成一致。
美政府已耗资千亿救助
据悉,房利美和房地美由美国政府出资创建,主要业务是购买抵押贷款并证券化,然后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从而腾出资金用于提供给购房者新的贷款。由于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泡沫化愈演愈烈,“两房”不得不降低贷款门槛,这使得贷款违约增加,两家公司遭受巨额亏损并引发次贷危机,并由此造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去年6月,由于股价长期表现不佳,“两房”被勒令退市。截至目前,美国政府救助“两房”已经耗资1480亿美元,但两家公司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据去年11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要完全救活“两房”,美国政府可能要投入高达7000亿美元的巨额救助金。分析人士认为,一旦政府扶植力度减弱,购房者的借贷成本将加大,会让本已脆弱的楼市雪上加霜。
同时,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对“两房”的争议使这个问题披上了政治色彩。是继续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两房”还是任其“自生自灭”成了奥巴马政府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报记者 沈玮青
■ 美政府救助“两房”大事记
2008年7月11日 由于市场担心“两房”遭政府接管或增发融资,“两房”股价险遭腰斩。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表态,美国政府暂不考虑接管。
2008年7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宣布救助“两房”措施。财政部将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时购入股份。美联储承诺对“两房”开放贴现窗口,以提供直接融资。
2008年7月26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旨在救助美国楼市,同时帮助“两房”摆脱困境。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购入“两房”股票。
2008年9月7日 保尔森宣布由政府接管“两房”,联邦住房金融署接手“两房”日常运作。
2008年9月14日 联邦住房金融署宣布,不允许房利美和房地美向前任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马德和理查德·赛伦支付巨额离任补偿。
2009年3月18日 美联储宣布将购买1000亿美元“两房”债券,使美联储2009年以来购买“两房”债券总额翻番。
2009年4月22日 房地美时任代理首席财务官大卫·凯勒曼在家中自杀。
2009年12月24日 美国财政部宣布取消原先对“两房”设定的4000亿美元救助上限。
2010年3月23日 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说,鉴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困境,针对“两房”的改革宜缓行。
2010年5月5日 房地美称,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大约80亿美元,希望政府增加106亿美元救援资金,这将使房地美的政府救助总额达到613亿美元。
2010年5月10日 房利美称,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131亿美元,拟再次寻求84亿美元政府救助,这将使房利美接受的政府救助总额达到836亿美元。
2010年6月16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两房”退市。
2011年2月9日 消息称美国政府拟关闭“两房”。
■ 回顾
“两房”去年遭遇退市
2010年6月16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表示,准备将其监管的房利美与房地美的股票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两家公司的股价长期表现不佳。
根据纽约证交所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其股票将被摘牌。自2008年9月起,在超过30个交易日中,房利美与房地美普通股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美元附近;最近的30个交易日里,房利美的股票价格跌破了1美元,房地美则在1.0美元-1.5美元之间徘徊。
去年7月8日,纽约和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在开市前停止了房利美普通股和优先股交易。该公司在退市前一天宣布,将发行三年期新债,到期日为2013年8月20日。退市前,房利美股价已跌至每股25美分。房地美同日也从纽交所退市。(沈玮青)
“两房”三年弥补1/8损失
美国金融危机质询委员会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两房”在过去约三年中通过要求银行购回劣质抵押贷款收回总计209亿美元的资金,但仅占“两房”自2008年以来信贷损失总额的1/8。
报告显示,从2007年至2010年8月31日,“两房”曾要求银行回购将近167000份劣质抵押贷款,总额达348亿美元。在此过程中,实际收回总额达209亿美元,其中房利美从银行收回118亿美元,房地美收回91亿美元。
“两房”通常从银行购买贷款并将其证券化后卖给投资者,并为这些证券提供担保以防借款人违约。当银行将抵押贷款卖给“两房”时,会就一定的贷款销售标准达成协议,并有责任在不满足这些标准的情况下回购贷款。但问题是那些原本该用来居住的房屋实际上却被用作投资。当违约率较低的时候,回购贷款一般被当作正常发生的营业成本。但当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止赎权不断攀升后,“两房”已开始加强对违约贷款的核查,并迫使银行购买这些销售无望的贷款。这就导致银行的回购成本成为非正常营业成本。
据分析师估算,美国银行业因为回购“两房”劣质抵押贷款而造成的损失最终将高达280亿美元。(沈玮青)
■ 小资料
房利美和房地美
“两房”是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的简称。由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助机构,目的在于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稳定而连续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
美国的住房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之一,自1932年构建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两房”为主、私人抵押贷款机构为辅的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住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两房”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柱,两家机构承保或者购买的房地产贷款约占美国居民房地产市场的50%,次贷危机以来达到80%以上。“两房”拥有和担保的资产规模约5.5万亿美元。在“两房”债券投资者中,70%以上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美国国内投资者。
■ 落地
中国是“两房”大债主
据悉,中国目前持有“两房”数千亿美元的债券,专家称此举或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一定的账面损失。
早在2008年就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是“两房”债券的最大海外购买者,持有数千亿美元的“两房”债券。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也是其主要持有国,五国共持有1.3万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但由于数据不公开,目前对此并无相关的确切数字。标准普尔曾经在报告中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总额达到3400亿美元。
在“两房”退市时,有质疑称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将面临巨额损失。国家外管局当时曾表示,“两房”债券规模大、流动性较好,在债券投资领域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对象。危机期间,“两房”获得美国政府的积极救助,总体情况稳定。“两房”债券当时还本付息正常,价格稳定,且我国外汇储备没有投资“两房”股票,因此退市对“两房”的债券未造成负面影响。(沈玮青)
■ 专家观点
中国投资“两房”不会打水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昨日表示,由于“两房”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不仅会对海外投资者产生影响,还会给美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带来震动。但是任何重大的决策都需要循序渐进,过程可能相对漫长,而且美国去年已经宣布“两房”退市,市场对于政府决策已经有了一个缓冲消化的过程,海外投资者也理应有了相应的对策,所以他预计“两房”的新政策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震动。
刘元春还表示,中国购买“两房”债券不单是为获回报,还有其战略考虑。“两房”关闭后从清偿的程序上来讲可能会使中国的债券产生账面缩水,但从中长期来看,战略上或会有所收益,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则认为,中国投资“两房”打水漂的可能性不大。“两房”债券数额庞大,事关美国政府的信誉和国家形象,美国不会做出轻率决定,而会对市场有所交待。她认为随着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中国应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战略组合,即时观望跟进。(沈玮青)
新京报)
⑷ 加拿大的政府债券是按月付息的么
税收和国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人类社会自有国家产生以来就有税收,而国债的出现则是后来的事。国债不同于税收,首先在于国债是一种国家信用,而税收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作为国家信用,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这就是说,国债发行人——国家,与国债认购人双方,在法律上应该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国债的发行,必须以国债认购人自愿认购为前提。而在税收中,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是分别处于执法者与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征收者强制征收,纳税者依法无条件缴纳为前提。同时,国债发行人作为债务人,是在筹措以偿还为条件的借款;国债认购人作为债权人,是以预期收回本息为条件向国家贷款。它不像税收,征收者是在进行一种不付任何代价的无偿征收,缴纳者是在履行一种纯义务的缴纳。其次,国债不同于税收,还在于两者的财政作用不一样。国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国债称作财政预支。而税收则不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毋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当然,就国债本身来说,生产性国债和消费性国债对于财政的作用,也并不能一概而论。生产性国债,只要以后年度中以债款投资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能够超过所需的还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消费性国债,情况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才发行的。往往逐年有增无减,最终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
⑸ 加拿大企业可以买境外美元债吗
加拿大企业可以买境外美元债吗?我认为是可以的。
⑹ 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约7.12万亿美元,那持有的人民币债券有多少呢
近几年,美国国债一直在不断攀升——当前已经超过了28万亿美元,仅最近两年时间里就新增了5万亿。但美国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量却变化不大——整体维持在7万亿美元附近,即新增发的美债主要是由美国境内投资者购买的。
仅从总量角度来看,当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仅约为4806亿美元,而持有的美债却高达7.12万亿美元,差距非常之大。但发展趋势却完全不同——最近一年多,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几乎没多大变化。
但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增速却高达两位数,即人民币债券的增长潜力更大。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债券的境外持有量仍将快速增长。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⑺ 嘉汉林业国际有限公司的欺诈事件
2011年5月22日,加拿大最大的证券监管机构——安大略证券委员会(OSC)表示,在加拿大上市的中国公司嘉汉林业国际有限公司及其公司5位高管涉嫌“复杂欺诈骗局”,并以此蒙蔽了投资者有关其拥有的在中国林业资产和收入。OSC的调查还将延伸至金融中介机构。
被指虚假账目和内幕交易
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2011年5月22日发布声明称,该委员会指控嘉汉林业及其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陈德源?Allen Chan等几位高管在木材采销问题上存在欺骗和不诚实行为。
该委员会表示,嘉汉林业及其前管理人员“从事了大量欺骗性和不诚实的”行为,以便“用误导性方式夸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
委员会称,嘉汉林业隐瞒了被称为“授权中间商”的供应商和客户实际受其控制的情况。该委员会表示,该公司随后使用“欺骗性的文档编制办法”来对外显示“其所谓的购买、拥有和出售活立木的情况”。
OSC还指控陈德源没有披露他在嘉汉林业收购绿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权的交易中存在重大利益,因而存在欺诈行为。
2010年,嘉汉林业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绿森集团。委员会表示,陈德源“暗地里控制一些公司,而这些公司从上述收购中获得了逾2200万美元的收益”。
OSC还指控嘉汉林业前首席财务长David Horsley违反安大略证券法,“授权、批准、并且默许”的这些误导性的声明,致使公众利益受损。
根据OSC指控声明中提供的数据,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嘉汉林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筹集资金约30亿美元。
OSC此次对嘉汉林业提出正式指控,距离该公司首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也正是在嘉汉林业出现欺诈质疑之后,海外上市中概公司的治理问题才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
2011年6月,以空头报告著称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首次指称该林业集团夸大自身资产和收入规模,并对其业务模式中主要未具名客户的角色提出质疑,致使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的股票价格大跌80%。
自那以后,市值曾一度超过80亿美元的嘉汉林业,2011年8月被安大略省监管部门停牌。2011年4月6日,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宣布,把嘉汉林业的普通股摘牌,原因是该公司未能满足持续上市要求,且未能及时提交财务报告。
海外掀中概企业审查风暴
在5月22日发表的申明中,OSC还表示,正继续调查这一事件中“看门人所扮演的角色”。此举表明,当局的调查范围已由以陈德源为首的公司高管,扩大到了金融中介机构。
2011年年4月10日,浑水公司曾经在官网上公布了一篇署名为约翰·凯恩斯(John Caines)揭秘中概股“金融诈骗学校”内幕的文章。文中称,中国内地存在所谓“金融诈骗学校”帮助民企粉饰财务数据,以便顺利在海外上市。
这些机构的性质其实就是中介,国内一些小型的投资银行和金融顾问公司,利用其在海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关系网络进行专业分工,联合运作,把一些“垃圾”企业包装成快速成长和巨大盈利的超级巨星,以骗取外国投资者的青睐,进行私募融资,然后在海外市场上市。
该文章点名了包括傅氏科普威、大连绿诺和绿润食品在内的4家企业曾接受过该“金融诈骗学校”培训,这些中概企业都先后传出财务数据造假等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就在嘉汉林业被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摘牌的前一天,2011年4月5日,担任嘉汉林业审计工作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辞去该公司的审计职务。 指控增加OSC勒令离职陈德源两日内主动辞职
2011年6月2日做空机构浑水公司质疑嘉汉林业旗下资产和财务状况。第二天其子公司绿森集团停牌,声称等嘉汉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指控调查。8月8日绿森公告称,其亏损1184.9万元;8月15日嘉汉林业二季度业绩报告称,纯利增长1.25倍。8月26日嘉汉被OSC勒令停牌,陈德源当即申请辞职并在28日获批。8月29日绿森也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
事实上,嘉汉持有绿森超过63%的权益,陈德源、马世民均出任嘉汉和绿森的董事。
事件越演越烈。8月26日OSC下令嘉汉林业股票暂停交易,并要求首席执行官陈德源和其他几名高管辞职,但随后不久,OSC撤销了高管辞职指令,并表示有待进行听证。嘉汉林业对此表示,根据加拿大相关法律,只有在经过严格的听证程序并且确信相关高管确实有违反法律和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时,OSC才有权作出要求相关高管离职的命令,否则证券委员会这种粗暴干涉上市公司行政事务的行为本身也是严重违法的行为。尽管如此,8月26日在停牌消息前,陈德源便主动提交辞职,8月28日嘉汉林业批准了其离职消息,并表示已经将三名雇员行政离职,其原因是独立委员会发现的“某些信息”。
2011年8月29日,非执行董事兼主席陈德源辞任绿森集团非执行董事兼主席职务。
嘉汉林业2011年8月28日公告称,已成立独立委员会,将针对浑水公司所提的某些财务欺诈指控进行审查,结果会在年底公布。“嘉汉林业当前最重要的三项任务是完成独立委员会的工作、与安大略证券委员会配合以及保全股东价值。”
据悉,任免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是影响公司的重大决定。作为一家成熟的证监会机构,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证明在某些程度上,证监会对诈骗问题的关注。
四大高管抛售8300万美元公司股票股东三个月亏损34亿美元
嘉汉林业在8月28日公告称,“嘉汉林业当前最重要的三项任务是完成独立委员会的工作、与安大略证券委员会配合以及保全股东价值。”
然而嘉汉林业高管减持套现昨日也遭曝光。自2006年底以来,多名高管已抛售了价值8100万加元(约83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
前首席行政官陈德源、公司另一名创始人Kai Kit Poon、首席财务官David Horsley 、董事马世民等停牌前分别卖出300万加元,3000万元、1120万元、1080万美元价值的股票。
而在8月24日,亿万富翁理查德·钱德勒再度增持,在8月24日购入120万股。
据了解,从6月至今,嘉汉林业已经跌了67%。股东亏损了33亿加元(34亿美元)。
前嘉汉林业最大股东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Hedge- fund firm Paulson & Co ),在六月份已经售罄了所有的股权,损失了46200万元投资。
针对高管减持情况,嘉汉林业在纽约的对外发言人Stan Neve 拒绝评论。而钱德勒的发言人也拒绝评论。
OSC早前指出表示,香港和安大略省的管理人员和董事可能与“相关交易”有关,并“已经知道或本该知道”该诈骗。
标普穆迪调低评级嘉汉债务或出现违约
在高管辞职、调查情况未明的状况下,市场显然对嘉汉林业并不看好。标普S&P/TSX指数委员会昨日认定嘉汉林业不再满足入选S&P/TSX综合指数的要求,将于9月16日盘后将嘉汉林业正式剔除。
评级机构更是纷纷调低其评级。8月23日,标准普尔就将嘉汉林业长期债信评级从“B+”下调至“B”,29日进一步调低至“CCC-”。
同一天,穆迪将嘉汉林业公司及其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从“B1”下调至“Caa1”,并表示将继续对嘉汉林业的评级进行评估,并可能会进一步下调。
随着评级机构落井下石后,部分海外债券投资者预期嘉汉林业总额达13亿美元的债务可能出现违约。
在美国和加拿大,投资者仍可买卖其债券。其2014年7月到期债券,已经在上周五跌价了50%。有分析人士称,其违约的机会率高达100%。据多伦多 Marret Asset Management总裁 Barry Allan指出,有关债券价格反映,若公司破产,只能够以0.4美元回收,这样几乎肯定债券违约机会高达100%。
而嘉汉林业公司则称“本公司认为这一系列事件并未造成其担保优先债券或可转换优先债券违约。嘉汉林业将继续审阅其所有债务和其他合约安排的条款。”
绿森受牵连跌7成市场称港证监会调查其账目问题
自浑水研究公司质疑嘉汉林业做假账及夸大资产,嘉汉林业跌了67%,而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绿森集团也受到牵连,在过去三个月跌了七成。8月29日绿森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其停牌。
有意思的是,绿森最先指出,停牌是涉股价敏感消息,不久又再表示是应证监会要求。有消息称,绿森是被证监会勒令停牌,为证监会今年以来首次。
据了解,证监会是根据《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第8章指令绿森停牌。有关条文称,如证监会觉得公司招股章程、通告及文件有虚假、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便可指令公司停牌,其他情况包括维持一个有秩序和公平的市场,及维护投资大众的利益或公众利益起见等。
有消息指出,绿森的停牌与洪良集团相类似,都依据同样法律章节,而洪良集团停牌后至今为复牌。 香港方面消息称,证监会调查范围与绿森帐目有关,与嘉汉林业被叫停没有直接关系。
另据了解,绿森持有的林业资产分别位于苏利南及新西兰,于今年年初从嘉汉林业以 2.88亿元购入位于新西兰林木资产。据悉,这笔交易或被纳入香港证监会的审查范围。
标准普尔日前表示,在指控增加以及管理层辞职后,嘉汉林业的经营环境将急速恶化,公司在流动资金方面的压力也会增加。嘉汉在 6月底的资产净值达 59.02亿美元,手持现金 8.61亿美元,较年底减少 30%;而绿森的资金压力也加大,中期业绩显示,毛利大升逾 6323.8万元,但分销成本及行政开支也上升,亏损达1184.9万元;绿森的资产净值为 14.07亿元,手持现金 4.91亿元,较去年底减少 20%。其市值只有 6.94亿元。
⑻ 境外投资者为什么持续增持我国债券
内专家表示,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我国债券,这既是由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也得益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各类境外投资者入市。
报道称,这是对中国近年来持续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提供便利的认可,反映出中国推动金融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中国债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中国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QFII、RQFII、“债券通”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已初显成效,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增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已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⑼ 全球债券的市场现状
第一笔全球债券发行后,投资银行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力图向借款人说明利用全球债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巨额借款需求;同时向投资者保证全球债券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界银行已经将全球债券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手段,到1993 年世界银行已通过发行全球债券满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资需求,并期望将来将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银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发行全球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据估计,发行全球债券可以比发行扬基债券节约10—20 个基点,比发行欧洲美元债券节约近10 个基点。同时在后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没有扩大,这主要是是因为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进行大笔交易,因而使全球债券的交易量在欧洲清算系统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资者对全球债券也极为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且因为全球债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市场,1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买卖差价仅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债券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买卖成本低于其他类型债券。买卖主权发行者或国际组织的债券,在扬基债券市场上成本为25 美分以上;在欧洲债券市场上为15 美分,而全球债券的成本仅为10 美分。
全球债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托管成本。这是因为在全球债券交易中,欧洲债券和美国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清算网络得以联通,从而大大缩短了清算和交割时间,节约了占用资金的利息成本。同时,由于全球债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没有托管机构,因而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国的托管机构,而不必求助于国外托管机构,这就成倍地降低了托管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在开始的几年中,只有世行被认为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其他发行人所发行的全球债券或是大部分回流到国内市场,或是只在除本国市场外的一个主要金融市场发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要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发行人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其借款规模足够大,因而能大规模发债;二是发行人必须在至少两个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誉,以便利债券的顺利发行。而真正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发行人极少。
为了能够利用全球债券的优势,一些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惜款人采取了一些变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的同时,利用美国的144A 规则在美国国内进行私募发行,从而创造一种类似全球债券的交易。美国发行人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规避SEC 的登记要求,从而缩短发行的准备时间。根据144A 规则,只要是合格机构投资者(QIBs),就可以购买按144A 规则发行的证券。由于144A 发行只能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权发行人为了提高证券流动性,多不采用144A 发行,而是向SEC 登记,以便能向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发行。
一些借款人虽不具备发行全球债券的条件,但仍利用这一方式发行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全球债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就曾发行过约80 亿美元的全球债券,但以加元计值。这些债券发行后大部分流回国内。这类借款人利用全球债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可以满足其巨额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全球债券比加拿大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于发行全球债券的佣金明显低于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的佣金,因而仍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此外,直接以本国货币发行全球债券也避免了同时必须进行互换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全球债券的发行与某些国家的国内规则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必须事先进行协调。如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辛迪加中必须至少有一家日本证券公司,而日本国内证券公司的佣金都是比较高的,因此会增加全球债券的发行成本。为此,世行获得了日本有关当局的豁免,可以在发行日元全球债券时不必邀请日本证券公司参与。又如在德国,债券都是以无记名形式发行的,而全球债券都是在美国SEC 登记并以记名形式发行的。为了避免发行马克全球债券时出现冲突, 世界银行设计了两个永久性的全球证书( Global Certificate)。这两个全球证书都不能换成单个的债券。无记名的全球证书由德国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属机构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记名全球证书则由花旗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国的证券托管公司(DTC)所属成员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通过这种方式,马克全球债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并可以通过“欧洲清算系统”或塞德尔(欧洲债券市场)、 DTC(美国市场)及DKV(德国市场)所组成的清算网络进行交易的清算,从而降低了马克全球债券的交易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市场从1993 年以来获得飞速发展,但许多市场参与者仍对此持怀疑态度。欧洲投资银行(EIB)的官员认为,真正能够发行全球债券的发行人只有世界银行集团的三个姊妹组织,而其他的发行人实际上并不是发行真正的全球债券,而只是发行金额较大的欧洲债券,还有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是一个记名债券市场而欧洲还是一个无记名债券市场,就不能真正形成一个无边界限制的全球债券市场。
虽然各界人士对全球债券意见不一,但全球债券确实代表着未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其未来发展是很乐观的。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慢慢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⑽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为何在国际上却被疯抢
在国际上却被疯抢的原因有:预期欧元利率将进一步下行、中国主权债券信用高、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一、预期欧元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市场接受以欧元计价的中国负利率主权债券,表明投资者预期欧元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这些投资者可以更低的收益率(即更高的债券价格)卖出负利率债券,从而获取正收益。
新冠疫情暴发后,欧洲央行货币宽松再度加码,欧元区负利率盛行,其中11月18日德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76%。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认为,由于欧洲疫情反复,通胀走弱,而欧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加码,但财政政策暂时没有更大的新举措出台,欧洲复兴计划要从明年二季度才开始实施。因此,往后看一两个季度,基本面和供需关系可能仍会压制欧元区利率,使得欧元区利率维持低位甚至继续走低。
二、中国主权债券信用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虽然这次欧元主权债券以很低的负利率发行,但在欧洲金融市场上,这一利率水平还要高一点。从投资者角度看,收益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是合算的。而且中国政府也不会存在信用风险,是靠得住的。
王青认为,市场接受以负利率发行的中国主权债券,也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抱有很高信心。
据悉,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均授予此次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A+”评级,与中国“A+”主权评级一致。也就是说,中国的主权债券对外资来说更安全,投资风险比较小。
三、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目前欧元区的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是负值,欧洲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也是负利率区间,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资者抢购中国主权债券,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中国经济更有信心。
财政部表示,此次发行采用“三地上市、两地托管”模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三地上市。
在温彬看来,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完善欧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的意义。
(10)加拿大债券被外国投资者疯抢扩展阅读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152%;10年期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318%;15年期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664%。
财政部表示,此次发债是2019年重启欧元主权债券发行后连续第二年发行,取得了截至目前我国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最低收益率。其中5年期采用溢价发行,票息0%,首次实现负利率发行。
从簿记情况看,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投资者群体丰富,涵盖央行、主权基金、超主权类及养老金、资管和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