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市场 > 基金投资的小故事

基金投资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27 18:29:05

『壹』 喜欢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故事!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欢雇员跳槽。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35年里很少有哪个企业的经理离职,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样地,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 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这栋旧房子里,因此,我保有这些东西”。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钱包里到底装了多少钱?“我来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钱包,大约数了8张100美元的钞票。他说:“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并且创造了一个29.5%的综合收益率。可是,这种年年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和美国运通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公司自身的股票实际上只获得大约7%的收益,公司的账面价值下降了6.2%,但仍好于跌幅达11.9%的标准普尔指数。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开头这样写道:“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损失达37.7亿美元,我们的A类股票和B类股票的每股价值双双下降6.2%”。

巴菲特通过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资决策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净资产归功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行动。巴菲特几乎总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在某些投资季报当中,长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结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现在持有的许多投资品种时间长达数年、数十年,经历了经济景气和不景气时期,直至迎来辉煌灿烂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马拉松式的投资健将,投资机会来临时,他四处出击,力求收购到一个更大的企业。

『贰』 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一些传奇故事!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2)基金投资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索罗斯的金融名言

(1)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

(2)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3)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

(4)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5)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6)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需要负责任。

(7)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8)炒股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叁』 陈玮的人物故事

机制不灵活
创新投投资了不少项目,在许多人看来,收获的季节快到了,而作为负责人的陈玮却选择了离开,这正是一些人不太理解的。政府创投的机制不好,致使报酬回报低是其自立门户的重要原因。陈玮说“政府创投的机制确实不灵活,世界通用的都是有限合伙制,这必然是一个方向。通常政府创投的薪资,视地方不同有区别,做得级别高的有10-30万元年薪。但如果在外资创投,一个普通投资经理就有约20-30万元的年薪,还有分成。”
政府作为出资者无疑会对投资有自己的意见,很多地方政府创投只允许投向本地的企业,不以经济回报为导向,深圳创新投好一点,政府对于地域投向方面没太多限制,但无疑地,政府会对项目的投资有许多影响,使投资决策不灵活,而自己募基金就好很多。投资的项目超过了一定的额度都必须要深圳国资委的审批。而中国创投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各地的钱都在寻找去往中国的渠道。
政府创投机制不灵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陈玮将成立的基金即采用有限合伙制。“如果要国内有投资经验、分析能力与市场观察能力和项目判断能力的人在行业有更好的个人发展,这就要给他们更高待遇。实现有限合伙,可以对管理团队中贡献大的人实施更好的奖励。”北京嘉富诚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表示。
机制不灵活使得政府创投难以留住好的人才。创投引导基金这种模式一直是陈玮所倡导的,“如果引导基金有合理的架构,而且觉得我们也不错,当然有合作的机会。”陈玮说。引导基金是指,一部分由政府出资,但是所签约的基金管理机构却是独立的,正在草拟中的《引导基金指引》中,相关条款即与国外接轨,基金管理机构除了收取约2%的管理费外,还可以拿到已归还本金后盈利部分的20%作为回报。

『肆』 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伍』 理财成功人士的故事

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理财的重点是构建财务安全健康的生活体系,最终实现财务自由。顾先生是一位外贸公司老板,在事业上,经过几年的积累,公司已过了最初创业阶段,目前发展稳定。顾太太是一位美容顾问。他们计划三年后,即2011年拥有自己的小宝宝。顾先生夫妇都已参加上海城镇统筹医疗保险

一、家庭基本情况

从顾先生的家庭情况来看,是典型的高收入、高结余家庭,负债率低,家庭净资产已达到189万元,并以每年55万元的速度增加。但是其缺点是资产增值能力差,无法抵御通胀,家庭保障明显不足,一旦遇到意外事件很难保持现在的优势,收入来源单一,且过分集中,另外,顾先生的生意风险也是存在的。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达到更高生活质量,体验财务自由带来的快乐。

二、理财目标

在设置理财目标之前,我们先作以下假设。首先假设通胀率为4%。另外由于外贸行业不确定因素较多,这里保守地假设顾先生收入保持现有水平,不考虑增幅。目前,国内学费的年均增长率为5%~6%,我们以5%作为教育费用增长率的假定值。假设房产每年的增长率为5%。

顾先生家庭目前已经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未能建立安全、合理的财务体系,因而对家庭未来可能的发展和变化存在担心和顾虑。

顾先生的目标是使资产不断增值,他同时也想知道2028年,即50岁时,家庭的财务状况。

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家庭的理财需求特制定以下理财目标:

1.建立家庭保障体系,进行财务安全规划。

2.建立长期投资组合,使资产有效保值、增值。

3.2010年年底着手换房,进一步提高居住质量。

4.2014年设立养老及子女教育专项基金。

5.2024年追加房产投资。

由于顾先生自己创业,而且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本理财规划的重点。

三、理财规划建议

1.建立家庭保障体系,进行财务安全规划。

低保费、高保障,以固定的保费支出锁定风险,能确保理财目标的顺利实施。建议顾先生至少要配备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险。定期寿险保额400万元,保险责任包括身故保障、意外伤害或疾病造成的不同程度身体残疾。重大疾病险保额50万元,保障涵盖30种重大疾病。顾太太可考虑参加重大疾病险,并在怀孕时考虑投保妇婴保险。

2.建立长期投资组合,使资产有效保值、增值。

顾先生属于稳健型投资者,现阶段由于生活重心在事业上,没有时间和精力盯住投资市场,常常会因为回避风险而最终不作投资选择。所以,长期投资组合的年均收益可设在8%左右,兼顾收益与风险,容易操作。具体有以下建议:

1)预留家庭现金储备

从财务安全方面考虑,应当预留足够的现金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考虑到顾先生是自己创业,因此,现金储备可以准备得充足一些,建议留15万元。建议将储蓄存款与短期货币投资工具相结合作为现金储备,使资金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即5万元活期存款,10万元货币基金或通知存款。

2)建立金融资产投资组合

建议将现有金融资产中余下的50万元作一个投资组合,适度持有风险资产及低风险资产,进行中长期投资。

3)每年收入盈余追加计划

顾先生家庭平时的现金流非常充沛,因此,月度及年度的盈余也是家庭财富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对盈余资金追加投资的比例参照上述金融资产投资组合比例。

3.2010年底换房计划。

2010年年底,换购一套250万元左右的房屋,改善居住质量,准备迎接家庭新成员。建议2010年年底在内环附近,买一处面积约150平方米,总价250万元左右的房子,并于2011年下半年,卖出现有的自住房。新房首付100万元,贷款150万元,贷款期限12年。

4.2014年设立专项基金。

尽早筹备专项基金用于养老及子女教育,可以使目前生活更加无忧,未来生活更有保障。专项基金以低风险的长期投资组合进行单独运作,目标收益率较通胀高2个百分点即可。具体有以下建议:

1)教育基金。建议2014年计提29万元的育儿基金,建立年利率为6%的稳健投资组合,独立运作。以后每年的学费均可以从这笔专项基金中直接提取。考虑到顾先生家庭的经济能力较强,在这里我们以偏高的教育费标准作为计算依据。

2)养老专项基金。按顾先生60岁退休,生活30年来算,为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考虑通胀因素,至退休时,每年所需的基本生活费:A=39万元,养老金年净利率为NIR=基金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6%-4%=2%,根据公式P=A[1-(1+NIR)-n]÷NIR,得出退休时所需养老金总数为873.5万元。

2014年计提养老金218万元,以6%年收益运作,24年后将累积至883万元,大于所需的873.5万元,足够顾先生家庭60岁退休后的生活费。

3)专项基金的长期投资组合

结论

提到理财人们自然联想到生财,并潜意识地将投资收益与理财画了等号。其实,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投资关注的只是如何以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等问题。

针对顾先生的案例,财富的保障和对未知风险的规避被放在了首要考虑的位置,在设立合理保险配置的基础上,很早就安排了教育及养老专项基金,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较好地规避了可能的意外或失业给家庭带来的风险。其次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被重点考虑,调整自住房、增加健康休闲支出等措施使顾先生家庭的生活质量有了不小的提高。顾先生可以将理财看成是一个系统,通过良好地运用这个系统,能使生活更加无忧无虑,并且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陆』 基金由来的故事50字

三国时候,吴国地方有个刺史,中毒得病,请了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去治疗。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死去三天了。
董奉是一个实在的人,就是人死了,也要诊一诊,瞧两瞧。当他诊了死人的脉后,脸上突然出现喜容:“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
他忙从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死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过一会儿,死者四肢慢慢舒展,脸上显现血色,不几天,渐渐恢复了健康。
董奉治好了一个个疑难病症,却不要人一文钱。他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
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共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董奉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后来,人们就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你一株,我五株...数年之后变成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时,便是收获日。
市场涨涨跌跌,牛熊转换。而基金定投自动做到低时多投、高时少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基金份额,只待牛市来临,卖出落袋为安。

『柒』 谁能提供真正的财富论坛解读平凡人的财富故事,以及创业经验

创业故事精选
· 炒股成股东炒房成房东 钱投哪不错?
· 手机也要香味 加香器渐走红市场
· 水晶楼梯数十万一套 买家不嫌贵
· 开一爱宠物“婚介”所钱途可观
· 金点子:树叶相片店的投资分析
· “出租”爷爷奶奶 年收入50万
· 利润超100% 宠物用品越来越火
· 纪念品热卖短信息井喷 众多商家淘金神六商机
· 投资诱人糖果屋 每月赚万元 日进3000有诀窍
· 投资10万元开一家古旧相机专卖店
· 一枚硬币拍出415万美元天价
· “打”老人主意有“钱”途
· 深圳6000万楼市热钱流入股市
· 只卖薯条 月营收58万
· 养殖“活化石” 3年效益超过20亿
· 投资10万 开家电影院
· 投资艺术原始股 当代瓷器新贵
· 油画:回报价值潜力巨大
· 京沪富豪七成投资房产
· 寻求“烂尾办公楼”的投资机会
· 电脑维修 小产业高利润
· 彩袖霓裳舞商机 40万元开一家舞蹈用品专卖店
· 开生肖礼品店
· 商机无限:健康体内洗澡店
· 另类“钱途”餐巾纸广告别出心裁
· 松绑的螃蟹赚得多
· 36个生意 哪样适合07年创业?
· 怎样兼职做时尚精品生意
· 月入3500彩色玻璃店生意经
· 生日礼品专卖 突破生日概念是关键

『捌』 关于一个投资界传奇人物

老虎基金(Tiger Fund),由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创立于1980年的老虎基金是举世闻名的对冲基金。
朱利安?罗伯逊
朱利安?罗伯逊
到1998年其资产由创建时的800万美元,迅速膨胀到220亿美元,并以年均盈利 25%的业绩,列全球排名第二。其中,1996年基金单位汇报为50%,1997年为72%,在对冲基金业里,老虎基金创造了极少有人能与之匹敌的业绩。
然而,进入到2000年,其资产从220亿美元萎缩到60亿美元,同期无论是道指还是纳指都是一路高歌,一直在市场中呼风换雨,曾与索罗斯等对冲基金联手冲击香港汇市的“大庄家”,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其经历颇耐人寻味
引自网络:http://ke..com/link?url=_q1Nc_dchGneN6RSOwP_

『玖』 写一篇与金融有关的案例:a.引出一个经济学原理b.用一个故事说明这个原理

(Z)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事件

所谓的“金融工程”,最初是为了有效管理组合的风险,现在已变为利用金融、数学、物理等知识,处理金融产品的分解与合成。这种技术是洞悉金融商品内部风险的基础,所以,组合的风险管理技术应是
高明投资专家的有效工具。

金融工程师可以处理的是技术活,但很多投资专家处理的却是艺术活。艺术能否与技术完美的结合?并不取决于一些简单的辨证规律,技术可以很美,艺术也可以很美,但成功却还需要部分“运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故事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

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背景

1994年2月,John Meriwether创办了宏观数量化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时的核心人物包括:David W. Mullins(前美联储副局长)、Myron Scholes(1997年Noble 经济奖得主)、Merton Miller(1990年Noble 经济奖得主)。

当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资者是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美林证券(Merry Lynch),成立时,总资产为13亿美元,投资期限不少于为3年,就是说,客户在三年内不能赎回。1994年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 42.8% 40.8% 17.1%

到1997年底,资产增值为75亿美元,在1997年12月,客户赎回了27亿美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底,实际管理资产为48亿美元。

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1.资金放大(高财务杠杆)
投资人总希望用最少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投资报酬,故对于利率市场的投资品种而言,采用高财务杠杆战术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于资产管理人的品牌声赫加之往年的绩效卓著,LTCM获得各家银行机构给予最高等级的贷款优惠,对于其所提出的担保品,往往给以100%的融资额度。就是说LTCM在金融商品市场所取得的资产,可再进行的100%融资,这表示理论上LTCM的放大倍率可以是无穷大,或者说其融资额度几乎是无限大。于是,虽然LTCM资产总值不到50 亿美元,却向各银行、券商机构借贷了将近1250亿美元,负债与资产的比例高达20多倍,最后,LTCM的财务杠杆比率甚至高达26倍。

2.投资品种与相对价值套利策略
LTCM利用上述融资手段得到的庞大资金主要在利率互换市场(interest-rate swap market)做风险中性套利策略(market neutral arbitrage),即买入低估的有价证券,卖空高估的有价证券。

首先,我们看一下利率互换市场的特点与在该市场中的套利策略,假定某公司现在想发行一笔长期的浮动利率债券,由于现在利率处于低谷阶段,如果预期未来市场利率可能会上升,将来该公司支付的利息将会增多,显然未来该公司的利息成本将会加大,该公司如何规避其利率风险呢?如果该公司在发债时,同时买入一份利率互换和约(利率的衍生工具),就可以转变为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不用担心利率上涨的风险了)。(1)利率互换和约
接上例,该公司通过利率互换和约转嫁了利率上涨的风险,该和约把浮动利率掉换成固定利率,这种标准的利率互换和约是一种协议,协议一方为“固定利息支付方”,另一方为“浮动利息支付方”,双方约定利息时,利息支付日和名义本金均约定好,特别是双方只交换利息,而不进行本金交换。

下图1给出和约双方的现金流量,图中实线表示固定利息支付,虚线表示浮动利息支付,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

图1:双方典型的现金流量

(2) 风险中性套利策略
上述标准互换协议的任一特征可以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非标准的互换协议。LTCM的互换协议就是典型的非标准的互换协议:
LTCM与其交易对象签约,如果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yield spread)在未来变大,就必须支付对方一笔金额。反之如果利率价差变小,对方必须支付LTCM一笔金额。
LTCM认为在1998年初的时候,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流动性较低的债券(例如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流动性较高的债券(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过高。LTCM预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将逐渐恢复稳定,市场会走向平稳,届时二者的利率差距也就会缩小,LTCM的交易策略将因此而从中获利。上述策略的本质就是赌收益率价差变小。
关于收益率价差概念见图2。
三.市场不测与LTCM的投资风险分析
1. 市场不测
在1998年初,LTCM从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买价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约70%是属于利率互换。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差距些微的缩小,都会给LTCM带来巨额的获利。同样的,利率差距些微的增加,也会让LTCM立即破产。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卢布采用大区间浮动汇率(1美元兑换6.0~9.0卢布),直接导致卢布剧贬,叶利钦政府宣布无限期延缓债务清还,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收益率差距也急速增大。见图3的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LTCM由于利差的快速扩大,导致投资损失呈几何级数増加。到了1998年9月中旬,LTCM的损失超过40亿美元,资产总值只剩下6亿美元。

图2:信用价差(收益率差距)示意图图3: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

2.风险分析
(1)组合仓位
1998年初,LTCM管理的衍生商品达到约12000亿美元,其中利率交换为6970亿美元,其他期货为4710亿美元。

(2)高杠杆风险分析
资本市场是高风险的,但未必是高利润,高杠杆是两面刃,这正是LTCM失败的主因。LTCM由于从创立以来持续的辉煌业绩,以及拥有数位知名的人物,故能轻易的获得贷款的援助。于是LTCM利用这些借来的资金,从事巨额的金融衍生商品的买卖。透过利率交换协议,使得LTCM可以利用少量的资金,从事大量的交易活动。
* 利率上升将会导致整体债券价值下降;
* 流动性降低造成债券价格下降。

事实上,LTCM手中的俄罗斯政府债券因流动性的下降(债券市场最终因卢布贬值而停止交易),造成剧烈亏损。例1:俄罗斯政府债券的价值仅为原来市价的1/3。

(3)流动性风险分析
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成为LTCM破产的导火线。源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了1998年春,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稳定。LTCM在此犯下更致命的错误,其持有的资产当中,有许多部位是流动性不大的金融商品,甚至LTCM本身就是该商品于市场中之最大的持有者。因此一旦LTCM必须变卖资产来偿还损失时,LTCM本身的资产总值也会跟着急速缩水,亦即变现行风险。1998年8 月,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于发展中国家债券投资风险意识提升,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

例2:LTCM持有10多亿美元商业不动产抵押债券,1998年不动产行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导致这种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

(4)817俄罗斯卢布事件对于套利策略影响
LTCM早期观察德国国债利率偏低,其他欧元国家利率偏高,两者的收益率价差过大,LTCM卖空德国国债(因利率偏低,价格偏高),买入其他欧元国家国债。显然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走向回归,LTCM预期德国利率回升,其他欧元国家利率下降。如果预期正确,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回归正常收益率价差,上述套利将会成功。

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欧洲大量资金逃到安全性高的德国债券市场,导致德国国债价格上升(不是预期的下跌),内部收益率下跌(不是预期的回升)。

例3:1998年8月17日前,意大利10年期国债利率比德国同期利率高30基点(base point),卢布贬值后,欧洲资金流到德国,导致德国利率下跌,意大利国债利率与德国国债利率差距扩大到50基点,导致LTCM的套利严重亏损。

1998年8月,LTCM的基金共损失44%,其中82%是做利差套利造成的。

(5)方向交易失误
交易,更多的是基于判断,方向判断失误,将导致致命的错误。
例4:LTCM预期欧元整合后,丹麦偏高的利率将会因之下降,预先买入丹麦的抵押贷款证券,如果预期正确,可以获得价格上升的资本利得。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国际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丹麦的债券仓位损失很大。例5:LTCM预期美国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将下跌,所以采用了卖空美国债券的策略,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美联储调低利率,债券上涨,结果LTCM放空债券,损失巨大。

四.美联储的技术手法与警示
1.美联储(FED)伸出援救之手
LTCM的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许多金融机构,所以美联储必需设法解决此问题。在资产管理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一支基金能像LTCM一样,几乎亏损了所有的资本,其欠下的债务,甚至比很多国家的债务还多。该公司积欠的债务,高达800亿美元,并与银行及券商间有订立复杂合约,所以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其衍生债务之规模,甚至有估计可能累积达一万亿美元的债务。因此,FED的副总裁Peter Fisher,于1998年9月22日,在其纽约自由街的总部内召开会议,包括旅行家、UBS、Merrill Lynch、J.P. Morgan等主要金融机构首脑均列席参加。结果最后大家同意出手拯救,由16家公司组成的银行团,同意增资36.25亿美元给LTCM,而避免其倒闭。
以下为1998年9月事件流水记录:
(1) 1998年9月初,(2) LTCM公司致电FED官员Mc Donough,(3)申述其公司困境。
(4) 1998年9月18日,(5) LTCM无法取得其所需资金;
LTCM 致电FED官员Mc Donough,请求其安排召开会议;
Mc Donough联系上FED主席Alen Greenspan和美国财政部长Robert Rubin。
(6) 1998年9月20日,(7) FED官员Peter Fisher带队造访LTCM总部,(8)考虑LTCM的潜在部位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
(9) 1998年9月22日早上
? Peter Fisher会晤Goldman Sachs、Merrill Lynch、J.P. Morgan,? 随后UBS加入讨论;
? 在评估了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后,? 各投资银行被迫援救;
1998年9月22日晚
? 四大券商在纽约FED开会讨论援救方案;
? 13家券商随后开会,? 通知LTCM准备? 文件。
(10) 1998年9月23日,(11) LTCM获得增资36.25亿美元,(12) Mc Donough宣称这是为了避免基金破产及全球股市崩溃的唯一方法。
2.LTCM的启示
启示1:银行与其说救人不如说是自救。
若无人出面拯救LTCM,而放任其倒闭,会发生什么状况呢?首先,LTCM必须被迫变卖其资产以偿还亏损,且扩展到所有与LTCM从事交易的对象。因此无可避免的,将导致这些资产价格剧跌。于是其他与LTCM持有相同资产组合的投资人(如银行、避险基金等),则会因这些资产价值缩水而蒙受损失。最后,所有借钱LTCM的法人以及其交易对象,也会因为LTCM的倒闭而面临破产威胁。拯救LTCM的行动,其实就是银行机构不得已的自救方案。
启示2:计量化管理工具的缺陷
LTCM的投资策略,还是非常杰出的,卢布事件导致的“运气”上的问题,使其损失难以控制住。然而其战术使用上,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杠杆操作同时,甚至买入流动性不好的金融商品。价格风险虽然可以利用软件加以分析,但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却很难评估。当整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原先对应的避险策略,都被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抹杀。

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

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看似是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近日当几个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时候,却发现了惊人的联系,我们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国的阴谋"这一令我们自己都惊讶的结论,结论之所以惊人并不是因为又一次揭露了美国为了维系霸权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垮敌人的行为,而是这个阴谋确实太大太大了.

LTCM全称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gagement),曾经与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老虎基金(Tiger Fund)、欧米伽基金(Omega Fund)并称当时国际四大"对冲基金".而他的管理层更是令人瞠目,也许你不认识这些名字,但仅仅是看见这写头衔,你会有什么感觉: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梅里韦瑟(Meriweht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及美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还有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

在这样一芝"梦幻团队"的领导下,LTCM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1994年成立之初,其资产净值只有12.5亿美元,而到1997年末,却已经上升到 48亿美元,净增长达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红利达到2.82美元.

但这个辉煌的金融帝国主义崩溃也只在一瞬间. 1998年LTCM把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券和29年国库券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卷。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 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故“长期资本”这家著名的对冲基金不得不求助于美联储的“软预算约束”以免破产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1998年秋,LTCM步入险境。LTCM原以为风险股票与低风险股票之间的差价会缩小,加大了豪赌的力度。但事与愿违,受俄国债务危机影响,两者间的差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类股票价值下跌44%,价值约20亿美元。9月13日,LTCM 的股本金 43亿美元几乎全部赔光。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也许我们可以把一切归咎于风险,归咎于对冲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我甚至用巴林银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们不难在LTCM的兴衰过程中发现一些很细微的值得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公式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从广义上说,这个公式为整个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来了基调,试图将金融衍生品分析与交易系统化,计量化,理性化.这个看似优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创立者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一个问题立刻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质是什么?是投机,是赌博,当赌博的结果可以预期的时候,赌博本身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话,令我猛醒:"格老(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什么任凭他们胡闹而不制止??"何止是一个不制止啊,当时波恩女士曾警告过柜台外交易的风险,格林斯潘和莱维特(当时美国政权交易中心主席)却一直以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监管为理由要求波恩女士保持缄默,要知道这位波恩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除了身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会主席之外,她还和格林斯潘,莱维特,美国财政部长鲁宾,都一起在总统的金融工作小组里任职,格老为什么要这样?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经济.苏联解体了,庞大的帝国噗哧一声消失在地球上,渐渐演变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前"字.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曾经自豪的说,我们没有使用一枪一弹就剥夺了一个大国的行动自由.是啊,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了休克疗法的阵痛,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乌克兰的独立使俄罗斯被挖去了欧洲左心,剩下的圣彼得堡到莫斯科这根脊柱和乌拉尔工业区这个右心支撑着俄罗斯这个欧洲病夫,在这个时候外汇成为了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相比东南亚国家能喊出:"牺牲一带少女的青春,换取国家经济的腾飞"的口号,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俄罗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经济逐渐转好之际,曾吸纳巨额的外国投资,外国对俄罗斯持有债务和股票超过两千亿美元,其中主要债权人是德国,瑞士与美国的银行,当时俄国政府所积欠的外债超过一千三百亿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亿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资金就超过二百亿美元.可是外汇,谈何容易啊.

据资料记载,当时的俄罗斯, 80%的外汇来源来自于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属于特殊产品,受制于显而易见原因,其出口的规模受国际政治风云变换的影响很大,而靠出卖资源也不是长久之计策.我们无法想象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也已经达到了 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说俄罗斯现在的石油出口价格应该高于25美元每桶才能赢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平均价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1 美元的内部参考价低6美元以上.俄罗斯的工业完了,1996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创记录的最低点3.1亿吨,即使相比于1991年的5.16亿吨也是少的可怜的,但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却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罗斯的痛苦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一条消息袭击了俄罗斯,美国人宣称,石油的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犹如晴天霹雳,然而仿佛美国人先知先觉,国际原油价格在1998年5月 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权平均价格仅为717.58元/吨(不含税),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俄罗斯当时连起码的粮食进口都不能满足了,只有中国处于人道主义以及地缘政治的考虑,当时紧急向俄罗斯输出农产品.

一个曾经如此横行的帝国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让亲近者珊然泪下呢?何况也许这个帝国在1997年还看见过复兴的火焰.

从1997年到1998年,我们以俄罗斯经济崩溃为目标,很清晰发现许多"巧合":当俄罗斯最需要外汇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1998年01月01日,俄罗斯新卢布开始流通,1月底,因为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俄罗斯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为弥补财政赤字,国家发债规模急剧膨胀,致使股市和债市引发又一轮下跌行情,继尔就发生了货币大贬值.俄罗斯再度爆发金融危机。回首看看从94年LTCM成立到98年卢布崩盘,其间有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啊.俄罗斯缺少外汇,石油,武器挣不着钱,美国佬就把一个用"完美"公式建立起来的投机公司摆在他面前,本身是赌博,但是现在的赌博已经能稳操胜券了,谁不会动心呢,何况还是手上缺钱的人.但我想问,这个世界上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谁制定的? 操纵金融危机的是些什么人?? 能操纵石油价格的又是什么人??? 请问,现在还有人怀疑这仅仅是一场巧合吗?

LTCM输了,表面上,他输在理论出现漏洞,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也就是赌博预测失败的时候.但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明知道理论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终有一天会衰亡,却不制止. 原因很简单,可怜的LTCM从一开始就是吸引俄罗斯上钩的诱饵,它用足够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罗斯那可怜的为数不少的最后一点美元储备.等到卢布崩溃, LTCM的存在价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终摆脱不了垂死的命运.

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波恩女士的警告,因为作为阴谋,这套崩溃俄罗斯经济的计划太庞大了,作为美国总统金融顾问的波恩女士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无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美国政府的清白罢了.

1998年09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在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1998年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计将出现约700亿美元的盈余。这是美国政府自1969年以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其他国家人民的血汗

『拾』 张同伟的创业故事

80后、总裁、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度魅力人物、2008年中国太阳热利用行业经济年度人物、2008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十佳魅力人物、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楷模……这些标签打在张同伟的身上,不由得不让人瞩目。毕业8年,创业5年,从零起步,白手起家,2年就夺得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第一的桂冠,在国内市场操作14个月就能够成功中标国家家电下乡,成为中国光热产业里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马”。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同伟,以年轻人特有的锐气、活力,在新能源领域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也为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交出了一张堪称完美的成绩单。
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绿色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高潮。光伏、风电、光热等新兴产业英才扎堆,资金集聚。众所周知的低产业门槛,让光热产业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作为后起之秀,张同伟何以能在“十面埋伏”中杀出重围,并以何种方式引领企业展开国内市场布局,与业内枭雄一较短长?其实梳理张同伟的独特成长路径,不难看出,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被阿里巴巴点燃的梦想
张同伟出生于常州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2001年,他从南大毕业。此时,正值中国的网络创业潮风生水起的时候,进入了常州一家网络公司进行网络推广。该公司作为常州最早的一批网络新生儿,一边与常州消协合作,在网上进行常州企业商业诚信的推广工作,一边瞄准人才招聘市场,开办了常州择业网,成为掘取网络经济的最早试水者之一。
当时常州的网络公司大约有30家,大多处于“有钱没思路,有思路没钱”的状态,以企业网站制作业务为主,且大多窝在本地。张同伟在熟悉了网络推广的窍门后,很快对这一新经济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业务开拓也做了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同伟接触到一家本地的企业,并大受触动。吸引张同伟的并企业本身,那家企业只有一个生产车间,占地10来亩,一年的产值也只有几百万元;让张同伟大受触动的是那家企业的老总:199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4年后就有了自己的企业,敢请8000元月薪的工程师。要知道,张同伟当时的月薪才800元。虽然生产的是普通的家用电器开关,但那位老总与张同伟这个小老弟交谈时,却大谈起了日本电器大王松下幸之助的创业经历以及随后松下电器公司创下的辉煌。最重要的谈到阿里巴巴,通过网上BTOB可以找到买家,而且是免费的。
彼时的阿里巴巴正处于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在2001年底,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就此打下了阿里巴巴构建其网商帝国的坚实基础。张同伟抱着“不妨一试”的态度注册成为其会员。
就这样,张同伟跳槽到了一家家电生产企业。在该企业上海办事处工作期间,张同伟做的事情极为庞杂,从开拓业务到监督生产流程,他事必恭亲。就在这段时间里,张同伟颇为用心地从两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级工程师那里,讨教了英语口语交流,补上了自己最为欠缺的一课,并积累了工业生产的实践经验。
当时那家企业新上了一个利用半导体技术生产的24伏低压电冰箱的项目。这种产品事后证明并没有多大的市场空间。但当张同伟将产品挂到阿里巴巴网上时,竟意外地收到了2名香港客户的样品订单,一时间,他信心大增。以网络方式开拓外贸业务的思路渐渐成熟。
倾心太阳能,由贸入工
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半年后,张同伟再次弄了份简历,跑到了人才市场。这次他进入到了常州当地的一家太阳能企业。此时,经过刻苦自学,张同伟的英文水平已大有长进。加盟这家企业后,张同伟很快就帮他们做了一个英文网站。同时将太阳能热水器的产品挂到了他的阿里巴巴页面上。
没过多久,张同伟在网络上鼓捣的新鲜玩意儿就显出了离奇的效果。在同一天里,两位分别来自印度和土耳其的客户走进了张同伟所在企业的大门。国外客户的到访,在厂里一石掀起千层浪。随后,国外的订单分至沓来,张同伟的外贸业务越做越多。
然而,两年过后,随着不锈钢等原材料价格的疯涨,所在企业的业务一时陷入僵局。已经小有斩获的张同伟干脆跳出了公司,专门与一家热水器厂商合作,自立门户做起了外贸业务。
令他极为失望的是,合作厂商的产品质量很差,给他的外贸业务拓展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上游供货渠道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他事业拓展的掣肘。而此时的张同伟,因为外贸业务的得心应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进退两难之时,张同伟不得不采取了壮士断腕的方式,斩断了与厂商的合作,依托自己对光热产品生产的经验,自办工厂。
一方面,太阳能光热利用,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具有低能耗、清洁等特点,在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光热产业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张同伟敏锐发现,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与国外几乎同步,由于人力和生产成本的低廉,在国际上具有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一定会大有作为。两方面综合,自办工厂,既是迫不得已,也是水到渠成。
说干就干。2005年5月,张同伟投资兴办的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依托此前做外贸的20余人团队加上新招的40余人,到了是年8月,生产企业正式运转起来。
张同伟的生产企业实际上是为满足日益扩展的外贸业务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从建厂伊始,他就卯在了世界贸易的链条上,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什么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品质。贝德莱特始终视产品品质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品牌大厦的基石。德国市场素以苛刻闻名,张同伟采取“先难后易”策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为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贝德莱特还与德国标准化协会开展了质量管理合作,机构每年定期派遣工程师入驻贝德莱特,进行包括原料采购、产品设计、工艺、工序控制、产品检验等全方位质量控制的指导工作。凭借完美的品质、严谨的工艺,贝德莱特产品顺利通过重重关卡,一举打开了德国市场。
之后,张同伟率领他的团队将一张张打入国际市场的“护照”拿到了手中: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认证,建设部康居认证、欧盟EN12975产品质量认证、欧盟Solar Keymark认证。这样,2006年,5000万元;2007年,7000余万元;2008年,1.2亿元。今年预计产值将达到1.8亿元。凭借专业的品质优势和服务优势,到2007年产品出口78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和南美洲地区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居全国同行之首。到2010年,产品出口至82个国家个地区。
挺进国内市场,开辟蓝海
外销经验的积累,使张同伟认识到,产品进入一个市场不易,长期占领市场更难。要想融入当地市场,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当地需求、当地文化的产品。正所谓,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使用太阳能的习惯不同,再加上各地水质、供水方式、建筑结构、国家标准、风俗文化都有差异,形成了世界各国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诸多的个性化需求。针对这一状况,张同伟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先后开发出适合东南亚、欧州、北美、南美、中东地区的新型产品,全球产品线不断丰富。
众所周知,中国的光热产业门槛较低。当大家一窝蜂地涌进来你争我夺国内市场份额的时候,贝德莱特却选择了一条“外贸—订单—生产”的产销一体化的另类发展路径,可以说是抓住了一个市场的空隙,驶入了一片没有竞争的蓝海。当其他企业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张同伟选择了将市场矛头指向国内市场。在他看来,国内的市场同样很大。虽然失去了一些好的时机,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几年经验,尤其是无可挑剔的国际品质将成为其转战国内市场的最重要武器。
2007年底,张同伟意外发现,一不小心,贝德莱特成为了出口第一的国内热水器厂商,而综合实力竟能跻身行业前20强。挺进国内市场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开拓国内市场,贝德莱特所仅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知名度,让代理商和消费者知道有这么一个品牌的热水器。张同伟采取了比较直截了当的活动冠名的形式,先后取得了在济南举办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太阳能春交会,为贝德莱特迎来年年的开门红;在郑州举办的第四届中部太阳能产业博览会,在合肥举办的2009中国第三届太阳能利用产品展览会等重大活动的冠名权,在备受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关注的年度盛会——第七届中国(武汉)太阳能品牌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武汉)太阳能春季招商博览会上贝德莱特荣登2009年度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二十强畅销品牌。2009年8月,贝德莱特又取得了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家电服务业创业计划大赛的冠名权。2010年第八届济南春交会贝德莱特再次迎来开门红。
张同伟坦言,如果将企业竞争视为战场,自己大张旗鼓地进行的系列品牌推广活动,无异于在狙击手似的竞争对手面前,暴露了目标。但脚步已迈,无论未来如何,都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一系列的冠名和品牌推广活动,让贝德莱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张同伟本人也赢得了业界颇多的赞誉:2007中国太阳能行业十佳新锐人物、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度魅力人物、2008年中国太阳热利用行业经济年度人物,常州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青年商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届理事……贝德莱特也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可再生能源协会常务理事,并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民营高科技企业”。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贝德莱特顺利完成了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战略布局,初步实现了进军国内市场的目标。今年6月3日,贝德莱特针对农村用水环境及水质特点推出的太阳能热水器下乡专供机型,一举中标全国家电下乡项目,并在2009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蝉联家电下乡。同日,为回馈社会,该公司一次性向常州市民政局捐赠价值50万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以此为起点,正式启动了以慈善为主题的“贝德莱特太阳能阳光工程”活动。在全力开拓国内市场14个月后,贝德莱特成功中标家电下乡,并将借助政策的杠杆效应,进一步扩大战果,整体布局国内市场。2009年7月,公司再次重磅出击,斥巨资冠名“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家电服务业创业大赛”,体现了公司领航人——80后年轻总裁张同伟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社会问题的极大关注,同时经各级部门共同评选,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轻总经理张同伟当选大赛评委会主席,并受聘为创业导师,再次证明了社会各界对于年轻企业家短短时间创业成绩的极大认可。
2004年,贝德莱特以橙色特有的激情迈入太阳能行业的大门,2010年,贝德莱特以全新VI形象——深咖啡色特有的稳重与成熟呈现,标志着贝德莱特驶入崭新的发展期。从橙色向深咖啡色的转变 ,不只是贝德莱特VI形象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贝德莱特五年迅猛发展的成熟蜕变。2010年的贝德莱特正在业内打响品牌战,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贝德莱特即将全面发力,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从激情成长走向稳健发展,公司将继续秉承客户至上的生产经营原则,依靠团队协作的狼性经营管理理念,专注于以优质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世界级绿色热水解决方案。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贝德莱特总经理张同伟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目前已经开始积极着手各方引进技术、生产、销售类精英,扩充公司现有人才队伍,全面进行生产设备的升级,加大对中高温太阳能利用进行研发投入。下一个五年内,贝德莱特将全面发展国内市场,不止是在零售方面继续保持飞跃式发展速度,同时将大力开拓工程市场。除此之外,公司还将继续把外贸做大,保持出口领先优势,力争五年内进入行业前十强,立志继续谱写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神话,跻身业内巨头行列。
狼道文化,再挥壮志豪情
在太阳能产业里恭躬六年,张同伟谈起业界风云,如数家珍。对于以皇明、太阳雨、桑乐为代表的业界大佬的优势和劣势,他分析得头头是道。身在龙城,常州天合光能在资本市场的非凡表现,也让他颇为激赏。
他表示,与热得烫手的光伏产业相比,国家相关部门对光热产业的认识还非常欠缺,导致目前的光热产业基本上处于没有任何政策优惠的自发发展状态,目前整个行业的产业规模只有400亿元,还不如家电巨头海尔一家的年产值。
好在随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理念的普及和《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对太阳能光热应用与建筑安装都有了较为明晰的规定,为光热企业带来了重大利好。并且,随着太阳能光热利用中温、高温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光热产业即将迈入划时代的金光大道。
目前,张同伟引领贝德莱特在保持太阳能热水器系列产品户外零售优势的基础上,正稳步向学校、酒店、医院等太阳能光热系统工程方案提供商和解决商角色转变。贝德莱特公司凭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高效的管理与完善的技术,设计的大型集热工程不但用于加热生活水,还可以用于物料烘干、海水淡化等,整体系统可单独运行也可与其他常规能源兼容使用。这些对于目前通过传统能源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和产业,都将带来不小的冲击。
不抽烟、不喜酒、不打牌、不泡吧,年轻的张同伟选择的似乎是一个苦行僧的方式。创业五年,张同伟的生活仿佛就像一只被拧紧发条的闹钟,一刻不停地往前走。作为一个外贸销售起家的年轻人,张同伟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孤胆英雄的角色。这与他欣赏的美国文化不谋而合。
即便身为企业董事长,他仍然身先士卒地进行业务开拓工作。就在去年,他一个人就做了2000余万元的业务。他不无感慨地说,如今年轻人将创业视为一种时尚,其实,创业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后者,就只是一个好高骛远空想主义者,创业也成为一句空谈。目前,贝德莱特针对年轻人创业的一期项目“千万资金.打造年薪百万创业先锋”计划全面启动。张同伟拿出千万创业基金,扶持创业经营,体现人生新价值。
在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空港产业园内的贝德莱特生产基地里,记者看到,占地100亩,厂房面积38000平方米的厂区光洁如新,与张同伟从事的“阳光事业”一样让人赏心悦目。一进办公大楼,7头姿态各异的狼雕塑栩栩如生,而走廊两旁醒目处,贴着阐述狼道精神的“服从、执行、智慧、竞争、忠诚”等标语。
崇尚狼文化的张同伟,致力于打造一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团结、拼搏、竞事、共赢的团队。在他心里,夕阳晚照,层林尽染,一头公狼独立山头,仰天长啸的画面曾不止一次地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激励他昂扬进取。“先做头狼,再做群狼。”谈起团队打造,“狼首领”张同伟兴奋地说。
目前,贝德莱特经过创业五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一个总结、沉淀、积累的阶段。“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知道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的管理偶有神来之笔,但尚未能系统化、体系化。”张同伟在谈起企业运作时显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老到与干练。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张同伟不仅自己入读了南大EMBA班进行充电,更引入河海商学院和东南大学对企业进行系统的诊断、咨询、合作。
在他的规划中,贝德莱特近期将在国内、国际市场齐头并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力争国内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前8强。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战略下,依托低温技术的优势,在集中供热、供水领域争取有大的突破,并将迎合中温技术的应用趋势,在中温技术产业化中谋得一席之地,为企业的发展赢取广阔的空间。张同伟也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偶然”。

阅读全文

与基金投资的小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