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1)新古典投资储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❷ 古典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分别是利率的
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息是延迟消费的补偿),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是投资的成本)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利率无关,与价格正相关,与需求正相关)。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2)新古典投资储蓄扩展阅读:
意义作用:
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❸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有何不同
宏观经济学上来说,储蓄也属于一种投资。
一定要区分的话,储蓄更像是一种对封闭式的经济环境的投资,比如存款在银行,将未使用的收入用于购买股票和债券; 而投资更倾向于将资本用于购买新资本,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工具或建筑。
❹ 储蓄和投资,就是同一个概念吗
储蓄,举个例子,比如你把钱藏在家里某个地方保存、买了黄金放在保险柜里,这些贮藏行为可以叫做储蓄。简而言之,储蓄就是把财富贮藏起来,以备将来消费或者其他用途。
那么投资是什么意思呢?投资可以理解成人们为了让资产增值,自愿冒一定的风险把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去。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一、投资是为了增值。
二、实现增值的方式是把财富换成生产资料投到生产中。
三、相对于储蓄来说,很多时候投资的风险会相对大一些。因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避免不了可能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的风险,如生产出来的商品可能都能成功销售,但也可能生产成本过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亏本等,所以把财富投入生产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并且投资人是自愿冒这个风险的。
四、投入生产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比如自己拿钱开一个服装店,这就是一种直接投资;又比如把钱通过网贷的形式,这也是一种直投模式。
❺ 为什么古典经济学解释利率的决定时用投资和储蓄是行不通滴
首先古典主义主要考虑的是长期情况下的宏观经济,而IS曲线偏向于凯恩斯主义,主要分析的是短期情况,不能混淆。其次,古典主义的主要假设是市场总是出清的,名义变量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因此人们的最终的全部收入就是Y,取决于资本、人力、生产函数,同时国民储蓄S=Y-C-G,消费C取决于可支配收入,G是一个外生变量,所以在古典经济学中储蓄仅取决于收入Y
❻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等于储蓄怎么理解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和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投资是两回事。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
宏观经济均衡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是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相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并非自然达到均衡,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政府作用
宏观经济学指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❼ 什么是新古典投资模型注意不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到处搜不到。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六版中文版,455页开始
❽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现在的储蓄就是未来的投资。
储蓄是消费的延时推后,他可以转化为即时消费,也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是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投资则是资金不同于消费的一种运用,并主要用于资本货物、基本建设等生产领域。
在资金应用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
(8)新古典投资储蓄扩展阅读:
储蓄的特征:
1.储蓄行为的自主性
储蓄行为的自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储蓄对象是私有的,就是储蓄者所要储蓄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所有,储户自己有权支配,这是储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2.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
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3.储蓄价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储蓄的还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显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储户将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等储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积累财富的作用。
❾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储蓄率提高使人均储蓄曲线上移,稳态水平提高,即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都上升;反之,则下降。另外,从资本黄金律的角度看,并不是储蓄率越高消费越多。
由罗伯特·默顿·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它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条件是Δk=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长。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以资本积累为核心,以资本积累机制的递减规律为基本假设,核心是新古典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方程,基本结论是:资本收益递减规律(源于新古典生产函数)导致资本积累动力的逐渐消减;除非存在外生的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经济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政府政策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在新古典模型中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因此,新古典模型并没有对这种差异做出任何经济解释。总之,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在逻辑上符合这些经验事实,但它的解释确是远远不够的:外生的技术进步远远不能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