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为如果依靠债务进行投资,没有公开发行股票,对自身有什么威胁
风险规避是在考虑到某项活动存在风险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时,采取主动放弃或加以改变,以避免与该项活动相关的风险的策略。将风险因素消除在风险发生之前,因而是一种最彻底的控制风险技术。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的可能性极大,并会带来严重后果且损失无法转移又不能承受时,风险规避是一种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具体可通过修改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结构等方式来实行。具体方法有两种:(1)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的实施,即在尚未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拒绝风险;(2)改变某项活动的性质,即在已承担风险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工作地点、工艺流程等途径来避免未来生产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
第一,完全规避风险,即通过放弃或拒绝合作停止业务活动来回避风险源。虽然潜在的或不确定的损失能就此避免,但获得得利益的机会也会因此丧失。
第二,风险损失的控制,即通过养活损失发生的概率来降低损失发生的程度。
第三,转移风险,即将自身可能要随的潜在损失以一定的方式转移给对方或第三方。
财务风险通常可以通过有意回避、实施控制、分散转移等方式加以规避。在财务活动的各个阶段,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
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
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例如发行股票、债券、从银行或非金融机构借款、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㈡ 华为国内首次发债,固投圈高潮,任正非真的缺钱了吗
事实上,华为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很稳定。我认为,华为整体肯定不缺钱,有局部缺钱的可能,大概率是某个子项目需要追加投入,才有这次国内发债的行为。
根据发债透漏出的财务数据显示,华为公司现有的货币资产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就一点不差钱。巨无霸级别的超级公司,其产品线、业务线多且长,公司每年的预算额度有阙值上限,各个项目组、事业部无可避免有资源争夺,跟公司高层关系好、负责的是公司重点项目,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那些,公司根基不深、又想做事的项目负责人,向外寻求融资成为了一种切实的选择。华为能成长为行业第一,公司团队肯定很团结,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内部竞争。项目预算超标,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合情合理。
㈢ 企业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华为投资报酬率和净资产的报酬率.
1.论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
.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5197481.1/
.
一、现行财务报表改进的路径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成果蔚为大观:一方面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我国特有),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并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应是有增有减),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上述对财务报表的改进,将财务报表扩展为财务报告,是对这一改进效果的最简炼概括。这些改革措施均是从财务报表(尤其是基本财务报表)外部推进的,很少触及财务报表内部。追溯财务报表形成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现行财务报表的框架体系基本上成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之后,财务报表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本身的内容与结构。在财务报表本身的改进方面,英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下面对其中两个方面的改进作一简要评述。
二、第四财务报表:收益表的扩展
(一)英国增设“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早在1976年7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就公布了一份讨论稿《公司报告》,其中涉及企业经营业绩信息的改进。1991年6月,由英国和苏格兰两个特许会计师协会的研究组联合发表了一份题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提出了一整套改进的财务报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传统损益表之外,增加一个“利得表”(Gains Statement),以便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全部业绩。利得表的主要特点是按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利润,且用“现行价值”(Current Value)为基础来计量净资产的变动,还考虑到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这样势必增加了利得表编制的复杂性。因此,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考虑另一思路:坚持“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点,把一部分未实现的利得(损失),绕开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的业主权益——“准备”(Reserves)部分予以确认。同时,设计一个与损益相互配合的新的财务业绩表,作为企业业绩报告的重要补充。1992年10月,ASB正式公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报告财务业绩》,使上述思路变成了现实。该准则规定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是由“损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d Gains and Losses)共同表述的。1995年12月,ASB重新发表的《财务报告的原则公告》征求意见稿继续推荐上述作法。在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中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净损益(来自损益表);(2)未实现的资产重估价盈利(损失);(3)未实现的交易中投资利得(损失);(4)外币净投资上按现行汇率折算的差额。这样一来,ASB设计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可起第四财务报表的作用,从而成为基本财务报表之一。
(二)美国要求在收益表之外报告“全面收益”
补充:
1980年12月,美国FASB首先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收益”新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其后,在一些财务、会计、投资等组织(团体)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FASB参考了英国的经验,在1986年10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全面收益》的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于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至此,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便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中的第四财务报表。 全面收益也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实际上把资产负债表又恢复到第一报表的地位,实现了“否定之否定”),并将全面收益的报告分成两个模块: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仍然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计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例如外币折算项目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在特定债券或权益证券上投资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等。这样,全面收益较好地将“当期经营业绩观”和“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结合起来了,比净收益更能帮助使用者预测企业“所有”未来现金流量,也增进了财务报表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并提升了财会信息的质量。 目前,全面收益报告没有强制的统一格式。它可采用下列三种格式之一:(1)与收益表合并为一份报表,称作“收益与全面收益表”,其上部分为收益表,下部分列示其他全面收益;(2)与收益表分开,单独编制一张报表,即“全面收益表”,使第四财务报表名副其实;(3)在业主权益变动表中详细报告其他全面收益,收益表仍是单独编制。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计了表述已确认未实现利得(损失)的表式 1997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IASI)进行了重大修订。修订后的IASI题为《财务报表的表述》,它要求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可见IASC借鉴了英国ASB的经验)或在业主产权变动表中详细披露已确认的未实现利得,并在其附录中提供了相应的表式,便于人们操作。
补充:
综上所述,可见英国ASB、美国的FASB和IASC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均先后采取了相同的步骤;增加企业的财务业绩报表。这一改革表明:改进财务报表都要服从财务会计目标,努力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为何率先改进企业业绩报告?这是因为:(1)实证研究表明收益指标仍然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会计数据;(2)收益同现金流量信息是紧密相关的,全面收益比净收益信息更能为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财务报表结构的改进 1994年,美国AICPA发表了一份题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的研究报告,其中关于财务报表的改革建议中最有新意的是改革财务报表结构,即将财务报表信息划分为“核心信息”(Core Information)与“非核心信息”(Noncore Information)。前者为企业核心活动即主要的、正常和持续经营的业务所形成;后者则为企业非核心活动,即次要的、非正常和不再持续经营的业务所形成。为此,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区分核心活动的资产与负债、非核心活动的资产与负债;在收益表中区分核心活动盈利、非核心活动盈利;还在现金流量表中区别核心活动现金流量、非核心活动现金流量。AICPA的新模式还要求计量每股核心盈利和每股净收益,并相应地计量每股的现金流量。区分核心活动与非核心活动,既要在表内反映,又要在报表附注中用较详细的标题或文字说明。这样做,必能向用户提供更有用的、可比的核心活动信息,准确表达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这些建议在未来能付诸实践,就可望提高会计在信息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唯有持续不断的改进,会计职业才能长盛不衰,永葆活力。 此外,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排列顺序也在进行改革,基本的趋势是再次重视按重要性排列的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筹划小组于1995年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的原则说明书草稿就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改为:无形资产列在固定资产之前,固定资产列在流动资产之前。IASC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对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进行调和与折衷;它一方面强调资产、负债的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另一方面又列示了一份以英国模式为主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凸现无疑,反映到资产负债表就是将人力资产排在首位,其次是与人力资产密切相关的无形资产。
补充:
四、对改进财务报表的努力的评论 最后,我们想对上述改进财会报表的努力作一简要评论,并试图回答:为什么迄今为止的所有改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改造基本财务报表呢? 面向未来,是用户对财务会计改进的要求,但保证信息相对可靠则是财务会计的固有特色。为了调和二者的矛盾,人们对财务报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总的方案将不外乎下列三者中择一:(1)保持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但应作必要改进,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多的未来信息;(2)彻底否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财务会计信息为谁(Who)、何时(When)、如何(How)、提供什么信息(What)等方面进行重新研究;(3)继续保留以面向过去、主要提供历史信息为特征的传统财务会计,另外创新并发展一个面向未来、主要提供预测信息为特征的新的经济信息系统。稍加对照,我们发现,现有对财务报表改进的努力均是在第一种方案内进行的。对此,我们的解释是: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的缺陷其实从相关性方面来衡量的,但若从可靠性方面来衡量,其缺陷反而成为它的信息优势,因此对财务会计的任何改进都不能改掉财务会计的可靠性特征。道理很简单,不可靠的信息怎么会具有相关性呢?!依据不可靠的信息就可能甚至必然导致决策失误。迄今为止,也没有证据表明:使用者认为,财务报表信息不相关而应予以放弃,再由一个基本不同的组织财务信息的手段来取代它。历史和现实已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中,财务报表所传输的具有可靠性特征的历史信息(具有反馈和预测价值)可以用来指导未来,对绝大多数用户是相关的。否则,它早已被淘汰出历史舞台。当然,财务会计也不会因此固步自封,而要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相关性,并丢弃所谓虽可靠但不相关的信息。 财务会计发展到现在,并不是“一次革命”就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近、逐步改良的。科学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过程中衡量信息质量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特征。我们相信,对财务报表不论作怎样的改进,都不会偏离如下的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这一点针对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显得尤为重要,即先要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可靠性问题,方能谈得上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追问:
你好 谢谢你啊 你能给我发上有关财务报表的文献综述吗 我主要就是没有文献综述 并且我的论文题目是财务报表问题与改进 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下 财务报表问题的种类啊 ??财务报表问题的种类??
㈣ 华为60亿元,苹果70亿美元,软银5亿日元,三巨头为何集体发债
发行债券,是想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自己产品的宣传力度。高信用债券目前在全球投资市场依旧很吃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高达16万亿美元的债券规模收益率为负,总共有13个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为负,其中有6个国家所有国债收益率皆为负。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US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制造业综合指自2016年首次出现萎缩,跌至49.1。消息出炉后,金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美元受挫,美债价格继续攀升。
在日本金融市场如此不景气之际,才会出现日本软银价值5亿日元(646万新元)的债券刚刚开放申购,开卖不到3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的盛况。在日债10年期收益率都为负的情况下,软银较高回报率的公司债券如此畅销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全球多种货币贬值,为防止货币进一步贬值,投资者对黄金美债以及高信用国家的债券极为热捧。而面对因此上涨的国债价格以及下降的国债收益率,人们开始继续趋向于购买华为、苹果、软银等回报率较高的高信用公司债券。
㈤ 华为债券在哪里可以买到
这个你可能买不到了,都被机构投资者买了,应该去债券承销公司买。
㈥ 发放60亿债券还不够,又打算打包出售5G技术,为什么华为要这样
华为的资金状况一直都非常良好,从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华为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高达2497.31亿元,同时华为2019年上半年营收同样也高达3965.38亿元,并不存在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实际上,发行债券是一家公司开始考虑抵御风险的开始,况且低成本的融资利率比去银行贷款还要低,何乐而不为呢。以华为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发行债券购买的人一定不会少。
很多人看见任正非做出这种决定都会觉地不可思议,毕竟现在的5G技术,华为完全称得上世界第一,不好好将技术攥到自己的手里,反而决定出售实在让人惊讶。但是从任正非的采访内容中可以看到,华为现在的格局真的比三星和现在库克手里的苹果要大的多。他在采访的中明确说到,我们希望西方能缩短往前走的平台路径,所以许可其他公司完整拿到我们的技术。
㈦ 华为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哪些筹资方式,这些筹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华为基本法》第二章《基本经营政策》的第五节《理财与投资》
第三十六条 我们努力使筹资方式多样化,继续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开辟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逐步形成支撑公司长期发展需求的筹资合作关系,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
在债务筹资的领域里面,华为有四种方式:
一是集团内担保借款,
二是信用借款,
三是应收账款融资,
四是公司债券。
担保借款、信用借款、应收账款融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所以华为必须把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开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银行。除了这三个类型的债务,现在的华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公司债券,到2017年的年底,华为全部借款当中,公司债券有291.45亿元,占到华为总借款的73%,债券已经是华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了。
为了发行公司债券,华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欧拉资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资本有限公司,两个全资的子公司,就是用来发行企业债券的。
从2012年到现在,华为已经发行了6次企业债券了,其中只有2次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第一次是2012年发了3年期的10亿元人民币,第二次2014年发了3年期的16亿元人民币,两次筹集到了26亿元人民币。
华为的大部分借款都来自海外,2015年华为就发了10年期的1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6年又发了10年期的20亿美金的美元债券,2017年发了两笔,一笔5年期的10亿美金,一笔10年期的5亿美金债券(不同期限的利率不一样哈),这样华为主要的借款就变成“美元公司债券”了
399亿元人民币的总借款,291亿人民币都是美元债券,这里面除了65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是5年期的,其余的226亿元人民币都是10年期的,利息都控制在3、4个点左右较低水平上。
(7)华为债券投资关系扩展阅读
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竞争能力的基本模式,但凡借来的债务都是某一天要还的,所以负债经营在放大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同时,一定会带来偿还债务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债务总额、债务结构这些方面要有恰当的安排
这里的要求就是“稳健”,负债经营是肯定要的,华为学不了老干妈那样的模式,华为的筹资战略就是负债经营,只是负债经营要注意风险,要“稳健地”推行负债经营。
㈧ 华为“不差钱”,为什么却要发债300亿
“一个无实际控制人、涉重大刑事诉讼、董事长女儿被边控、大量业务在海外、账面有大量现金却首次境内发债200亿的3A民企,额度仅保留15分钟……好资产太稀缺了……”
“不差钱”的华为华为首次内地发债,是两笔、总计60亿元、期限3年的中期票据,用途是“将用于补充公司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业内好奇的是,看似不差钱的华为,为何要发债。一种猜测是融资利率。根据募集说明书,华为的融资成本并不算高。担保类贷款中,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贷款占比最高,利率在4.41%~4.90%,而LPR实施之前的1-5年期基准利率4.75%。与之相比,9月11日,3年期中期票据(AAA)收益率为3.39%。
信用借款中,美元借款占比最高,利率在3.57%~4.50%。不过,美元融资利率在走高,境外的美元贷款通常根据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点报价,根据央行货币政策二司调研组今年2月调研,美元Libor 2018年以来持续走高,加点后的美元实际贷款利率相应走高,优质企业境外美元贷款成本已从去年底的3.1%左右上升至目前的4.1%左右。
㈨ 华为怎么买bubble
华为债券怎么购买
工具/原料
华为债券
方法/步骤
华为发行的两期中期票据处于银行间市场,个人投资者是没有办法直接参与到银行间债券的一级招标或者二级交易,因为这是个机构投资者的市场
注意事项
注意上当受骗
㈩ 华为首次境内发债,预示了哪些信号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正筹划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两期共计60亿元中期票据,两期发行规模各30亿元,期限均为3年;两期评级机构为联合资信评级,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
同样,因为身处今年以来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摩擦、加剧的外汇市场波动等大环境,联合资信同样指出华为公司资产、业务全球化布局存在不确定性和管理难度。同时,华为面临美国司法部提起的多项刑事指控,存在诉讼周期长和诉讼结果可能不利的负面预期。
此外,联合资信还指出,华为的研发费用、折旧摊销等刚性成本持续处于较大规模,若未来业绩增长未如预期,利润增长将承压。
记者查询华为2019年半年报,华为流动性良好,其合并资产负债表内流动资产项下的货币资金,截至六月末高达2497.31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今年上半年华为营收达到3965.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 348.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