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投资它如何与国民储蓄相关
“国民投资怎么会和国民储蓄挂上勾的?”国民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和国民储蓄匹配——这其实就是金融市场的定义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钱存进银行是储蓄,然后银行把这部分钱贷给别人用作投资,二者就联系起来了。
“怎么能保证储蓄一定等于投资?”在可贷资金市场上,其需求来自投资,供给来源于储蓄,那么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 =投资。
“如果我的钱,我把一半作为储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资了,那我投资的那一部分也属于国民投资啊,”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是个专有名词,意为“生产所用机器及相关建筑物的购置,即把有关产出不直接消费掉,而是作为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及建筑物以扩大生产”,你说的“投资”是我们平常的含义,比如自己购买股票或债券之类的,而这种行为在宏观经济中是储蓄。
『贰』 投资等于储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和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区别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叁』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3)国民储蓄与投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肆』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现在的储蓄就是未来的投资。
储蓄是消费的延时推后,他可以转化为即时消费,也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是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投资则是资金不同于消费的一种运用,并主要用于资本货物、基本建设等生产领域。
在资金应用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
(4)国民储蓄与投资扩展阅读:
储蓄的特征:
1.储蓄行为的自主性
储蓄行为的自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储蓄对象是私有的,就是储蓄者所要储蓄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所有,储户自己有权支配,这是储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2.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
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3.储蓄价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储蓄的还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显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储户将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等储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积累财富的作用。
『伍』 国民投资和国民储蓄问题
“国民投资怎么会和国民储蓄挂上勾的?”国民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和国民储蓄匹配——这其实就是金融市场的定义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钱存进银行是储蓄,然后银行把这部分钱贷给别人用作投资,二者就联系起来了。
“怎么能保证储蓄一定等于投资?”在可贷资金市场上,其需求来自投资,供给来源于储蓄,那么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 =投资。
“如果我的钱,我把一半作为储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资了,那我投资的那一部分也属于国民投资啊,”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是个专有名词,意为“生产所用机器及相关建筑物的购置,即把有关产出不直接消费掉,而是作为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及建筑物以扩大生产”,你说的“投资”是我们平常的含义,比如自己购买股票或债券之类的,而这种行为在宏观经济中是储蓄。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助你,有什么问题的话给我留言吧
『陆』 关于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必定等于投资的疑惑。求高手解答。 不要跟我用那个恒等式回答。
1,关于消费,等式里面的C是社会总消费,也就是∑c,换句话讲,例如按照0.8的消费倾向,A向B买了100块的东西,B向C买了80块,依此类推,社会消费是500块而不是100块。所以,已经考虑了乘数效应。
2,关于投资,可以这么讲,如果不存在准备金制度,银行作为经济主体会选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把全部的储蓄资金都贷给企业,在这个意义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银行只是作为一个桥梁的作用而已。如果准备金是银行自发的行动,那么这一部分保留的钱是银行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获得的收益就是自己不倒闭和以后获得的存款。如果准备金是国家规定的,那么已经属于三部门经济,投资和储蓄就不相等了。
『柒』 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与投资是恒等式,这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捌』 储蓄等于投资
投资不等于消费,但消费可以是一种投资,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你除去消费的钱都用来储蓄,那么投资就等于储蓄。
『玖』 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期望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鼓励更多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吸引更多水进入资本市场,已成为2021年监管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期望值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2月22日召开会议。在2021年的六大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这并不是监管机构首次将家庭储蓄转化为投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通过多渠道推动居民储蓄在资本市场向长期基金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也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变已成为各部门的共识。
由于监管鼓励和支持力度不够,银行投资资本市场和股票等股权资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未来财富管理基金在股票中的配置,交通银行财富管理总经理金旗的目标更为具体。股权资产也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银行理财在二级市场的配置普遍偏低,目前约为3%,明年可能达到5%。金旗表示,准备用三到五年时间,二级市场股权投资规模“至少在10%以上”。
『拾』 储蓄为什么会等于投资
投资,所谓的投资肯定是要有收益的,那么这个收益看你怎么理解了,存银行或其也有利息可是相对于现在的物价涨幅来说那相当于亏本的买卖。
其实投资的真正含义是让自己钱相对来说不断的增长才是投资。就好比工资一个月1000元是他,10000元也是他。但是生活质量肯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