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市场 > 家庭金融资产保险比率

家庭金融资产保险比率

发布时间:2021-10-27 01:47:49

㈠ 在哪里可以查到家庭金融资产中保险的构成

个人觉得家庭保险中应该包括 家财保险 人身保险 子女保险 以及意外保险 等

㈡ 最基础保险是什么比例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将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做保险规划,在将来你会发现,这将会是一笔很客观的存款。那么,购买商业保险的费用控制在多少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同时还可以拥有较好的保障呢?
有媒体发表文章称,有保险专家提醒大家,要尽可能地将家庭资产金融化,从而减少灾害造成实物资产毁坏而带来家庭财富的损失。专家建议:“将收入的30%用于购买保险,这是一个最科学的额度,用三成的钱保障所有资产的平安。其次在保证自用住宅、教育基金、养老都合理准备的情况下,再将剩余的钱用于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高风险投资项目”。
这种“一刀切”的建议,不免让人觉得太过片面。
有的家庭非常年轻,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家庭建设,比如买房、买车、生儿育女,需要积极地参与投资,冒些风险以赚取收益、扩充资产,而保险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需要选择高保额、低保费的基础产品就行了,花上30%的收入用于保险,反而会拖累家庭成长,影响生活品质。
而有些家庭已经相当成熟,资产上亿元,这样的家庭又何需保险呢?要知道,保险并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金刚护体衣。保险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你本人及家人在经济上好过一些,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经济支持。这对于一般收入的家庭来说是很必要的,但对富裕家庭来说,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其实,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保费支出的比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该根据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可将每个家庭所交的保费分为两块:1、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2、投资理财类型的保险产品。
1、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一般来说保障类型保险产品所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应该以10%为参考标准。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因为这个保费支出比例有太大的讲究。
比如一个年收入500万元的家庭,我们能建议他们用家庭年收入的10%购买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吗?这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即便是他们用家庭年收入的5%购买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那风险保额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况且,客户也不可能愿意购买,即便是客户愿意购买保险公司核保也不可能通过。
再举一个案例,一个有稳定工作但年收入只有3万元的三口之家,请问如果用他们家庭年收入的10%规划一家的保险保障真的能解决保障问题吗?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或许他们用他们家庭年收入的15%用作购买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好,更能让人安心。
2、理财类型的保险产品。理财类型的保险产品一定要建立在家庭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充足的情况下考虑。
由于当今市场上热销的保险产品很多都是理财保障兼顾型的,受这些因素影响,有关保费开支的比例业内人士之间同样也会有一些争议。
总体来说,即便是高收入家庭,即便兼顾了全家人的人身保障和家人多方位的家庭财务规划,家庭保费的开支都应该以25%以内为宜,最多也不应该超过家庭年收入的30%

㈢ 每年保险费用和家庭年收入比例多少比较合适

依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合理购买人生保险产品的公告》保监会公告【2102】6号

购买保费支出应与自身条件相适应,一般在年收入的5%~15%

这是保险的基础风险包含意外,医疗,重疾,寿险

若考虑子女的教育基金,自己的养老规划,则可适当提高比例

若是风险厌恶性,用保险理财也是可以的

拓展资料

个人占年收入的10%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家庭的话,是家庭年收入的20%左右比较合适。

㈣ 家庭理财的比例如何分配

家庭理财的比例可以按照“4321”定律分配,4321定律主要将资金分为四部分,按照所占金额的比例大小可以分为保本的钱、生钱的钱、保命的钱和要花的钱。

第一部分:保本的钱

4321法则中,所占家庭资金配置比例最大的就是保本的钱,约占40%,其功能主要是储蓄一部分固定资金,长期投资获得稳健收益,保本增值。

这部分钱主要用于家庭的养老、子女的教育等。可用来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有:银行理财、P2P平台的理财产品等。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是安全性高,能够起到保本的作用。

第二部分:能够钱生钱的钱

生钱的钱,资金比例约占到家庭配置资金的30%左右,所谓生钱,就是用于投资收益较高的产品,增加家庭收益。这部分钱的盈亏不会对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没有了压力,相信能更从容的打理自己的资产。但在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要谨慎投资,多多关注相关理财知识和新闻。

第三部分:保命的钱

保命的钱主要用作家庭的保障开支,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时,这些钱能帮助你更好的应对,比如用于购买医疗保险,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要等到真的需要时,才意识到这部分钱的重要性,建议这部分资金的投资比例在20%左右。

第四部分:要花的钱

要花的钱,在4321法则中占的比例较小,约为10%,主要用于平时的家庭日常开销和短期消费。这部分钱可以放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中,既能获得一些收益,而且取用灵活。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这种理财方式随取随用的特点非常适合日常花费的存储。

家庭理财不清楚怎么分配可以上金斧子免费咨询,由专业理财师1对1为您讲解,金斧子致力从家庭目标与规划出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财务分析、投资策略、以及跨周期、全品类、多元化的基金配置方案,服务涵盖移动端、PC端、微信端便捷的产品搜索、基金申赎、净值查询、财富记账、配置规划、投资咨询等,最终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

迄今为止,金斧子平台中产以及高净值注册用户已突破80万,累计为客户配置的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私募股权等基金规模已超350亿,超过10万个家庭得到了专业、独立、实时、高效的一站式资产配置建议与基金交易服务。

㈤ 中国金融保险资产占比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
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97亿元,企业债1738.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56亿元,大额存单1796.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其中居民储蓄占1.2%,政府储蓄占15.4%,企业储蓄占18.9%。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3亿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
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
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4%。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
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实属罕见。在1994-1995年间,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美国为59%,英国为104%,日本为114%,德国为70%,印度尼西亚为46%,韩国为44%,马来西亚为89%,菲律宾为50%,新加坡为89%,泰国为79%(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报)。中国的这一比重远远超过周边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日本。
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样高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形成的。表2中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说,不仅广义货币增长快,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义货币中居民储蓄的比重不断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资产大都压到银行存款上了。1995年现金净投放600亿,全社会流通现金量只比上年增长8.3%;M1增长16.8%;M2增长高达29.5%,比25%的控制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可从各国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中看出。表3给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1993年中国股票市值占GDP的9%,债券市值占GDP的11%。而周边国家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148%,债券市值平均占GDP的30%。英、美、德、日四个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75%,债券市值占GDP的7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周边发展中国家。
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畸形的后果
1.企业负债率高。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数字,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7%。1990到1993年分别为58.4%、60.5%、61.5%、71.7%。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上升为75.1%,若扣除实际的挂帐损失,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3%(吴晓灵,1995)。
2.金融运行风险高。首先,银行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国家银行贷款年周转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转一次。第二,国有企业相互拖欠严重,国家银行应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达2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第三,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2.3%,如果按国家银行1995年底贷款余额为4万亿元算,大约有9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第四,国有银行经营困难。中、农、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润343亿元,1994年降为166亿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现除中国银行外的全行业性亏损。
3.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在总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净亏损,亏损总额达34.1亿元。亏损企业比重从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刚,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国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债务负担重,许多国营企业资本金不足,特别是1985年实行拨改贷以后,有些国营企业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流动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国营企业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全都给银行还本付息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㈥ 如何合理配置家庭理财比例

第一个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
第二个账户是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为家庭创造收益。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主要是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

㈦ 保险预算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占家庭收入比例多少

我们在进行家庭保险规划时,在选择适宜的保险产品前,应先规划保险所需的费用。
一般来讲,家庭保险配置所花费的总费用最好在家庭年收入的1/10,在为各个家庭成员配置时,保险花费的保费应从收入较高的家庭成员到收入比例较少的家庭成员逐渐递减。
所以,家庭在配置保险时,要先给大人配置完善后,再完善孩子的保险,顺序与保费比例都应合理规划。

㈧ 该怎么配置家庭资产保险的比例占多少

其实关于家庭资产配置,很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合理分配,把钱分为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保值升值的钱。
根据标准普尔家庭配置图,家庭资产中要花的钱(即短期消费)占10%,保命的钱占20%,生钱的钱占30%,保本升值的钱(养老金、子女教育等)占40%。
根据各个家庭的具体条件不同,也可以适当调整比率,达到最好的资产配置效果。

㈨ 家庭理财占家庭收入的多少比例最合适

家庭理财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每个家庭不一样,需根据您家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平安银行有推出多种理财产品以满足投资者需求,不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投资方向和风险会有所不同,按是否保本分为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理财,搜索理财产品名称或代码查看详细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了解及购买。

温馨提示:建议您在购买前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资金投资方向、风险类型等基本情况,自行决定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财产品。

应答时间:2020-12-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家庭金融资产保险比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