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政府债券主要有哪些
答案首先要排除D和E!
因为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如下:
1。美国政府债券
2。地方性政府债券
3。政府机构债券
4。企业债券
如此可知,美国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and政府机构债券是并列关系。
参考资料:
http://203.208.37.104/search?q=cache:bSeP3u2g8c8J:www.chinabond.com.cn/chinabond/article/fj_content.jsp%3FsLmId%3D201%26sFjId%3D10125%26sType%3D4+%E7%BE%8E%E5%9B%BD%E5%80%BA%E5%88%B8%E5%B8%82%E5%9C%BA&hl=zh-CN&ct=clnk&cd=1&gl=cn&st_usg=
2. 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过了4年才提问啊~~~前段时间美国国债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这就说明人们对于经济的担忧了,宁愿把钱存到没有利率的国债也不愿投资。金融危机对于整个世界的冲击力更多地会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点点地反应出来,也就是长期效应。你的2个说法也是不错的,起码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实际中国际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金融市场也收到政治的影响,所以单纯地把债券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是片面的。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会看到现实中的金融界变化趋势和经典理论有较多的出入。
3. 美国国债怎么买
美国国债的期限一般分为短、中、长期三种。
1年以内的为短期国债;
1年到10年的为中期国债;
10年以上的为长期国债。
国债市场上的品种,有贴现债券、固定利率债券、储蓄债券;有按季节需求发行的短期债券;有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保值公债等等。美国国债大都是指可流通国债,在可流通国债之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不为人熟知的不流通国债,其中联邦投资基金持有相当大份额. 美国国债采取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作法:
对承销机构以招标方式发行国债。财政部定期公布发行条件和数量,承销机构通过独立的IT网络系统,以竞争性投标方式认购国债。承销机构须经专业的信用评级公司定期进行评级,并通过一级承销商管理委员会认定后方可参与国债承销。
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证券公司账户或在英特网上,直接向财政部认购国债。
4. 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债券发行人主要有哪些类型
1、政府是当时的主要资金需求方,并且发债只是政府迫不得已时筹集资金的权宜之计,比如战争或筹集建设资金
2、市政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3、州和地方政府开始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
4、只有极少数地位显赫的私营公司才能发售债券,如由地方政府支持从事运河、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大型交通运输公司。
5、股份公司在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这也促使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美国债券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其国家战略的发展实施
美国围绕国债市场所建立起的稳定的债券市场,是推动其大国崛起的关键力量,是支持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提升美元全球性霸主地位的市场基础和坚实保障。
首先,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券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券市场中规模最大。截至2012年3月末,美国国内债券市场规模达26.39万亿美元,在全球债市总规模中占比37.62%,分别约为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的1.9倍和排在第三位的法国的7.4倍。规模巨大的债券市场,对于支持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美国债券市场为美国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在债券市场吞吐资金以使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相适应,从而实现了债券市场作为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将各方面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实体经济的各行业中;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在债券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联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基准利率,引领市场价格走势,并为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再次,强大的美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是美元国际化的基石。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以及“二战”爆发以后的几年,美联储努力维持国内债券市场秩序稳定,不仅使美元币值保持了相对稳定,也增强了全球对美元的信心,为美元的国际地位确立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确立了美元在全球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霸主地位后,美国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债券市场,吸引着众多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其国际储备投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成为汇集全球资金的“池”。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证券达13.26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约1倍,其中持有比例最高的便是美国国债,占国外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52%以上。
5. 为什么美债违约对美国的整个债券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国债的收益率大幅上升,从而推高美国的利率
1,美债违约如何使得国债的收益率大幅上升,从而推高美国的利率?
此问题可以从欧债的反应中找到答案,原因如同去银行信贷,信用资质差,贷款利率自然高。
美国利率的提高对美国首先产生影响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融资成本高,必然对经济产生伤害,不利于经济复苏。
美债招抛售和美国提高利率必然导致美元的短期上涨。。。。。
6. 美国都有哪些金融产品
全世界上有的美国都有,主要有以下几类:证券类的:股票,基金,国债;期货类的:农产品,能源,金属,国债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期权.外汇类的:就是当今最大的投资市场外汇市场咯.纽约外汇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牛最大的市场.
7. 美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什么关系
美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的关系总体是呈反比的,具体分解如下:
1、经济增长时,人们风险意愿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国国债价格下降,表明买美债的人少,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多,美元指数下跌。收益率下降,美国国债价格上升,表明买美债的人多,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少,美元指数上涨。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呈反向关系。
2、经济衰退时,人们风险意愿降低,侧重买国债。当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减少,美元指数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减少,美元指数上升。当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增加,美元指数下降。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呈同向关系。
相关延伸:
国债价格总的来说,是随着国债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国债价格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市场上的国债供过于求时,国债价格下跌,反之,国债价格则上涨。因此,分析国债价格变动的因素,可以从影响国债供求关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响债券包括目债供求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是否景气,对国债市场行情影响很大。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市场利率下降,资金纷纷转向国债投资,国债价格也随之上升。
2.利率水平。债券是一种典型的利率商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高低与债券价格的涨跌有密切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信贷紧缩,投资于国债的资金就减少,于是国债市价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信贷放宽,流入国债市场的资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国债市价上升。国债的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国债市价下跌;利率下降,国债市价上涨。
3.物价水平。物价的涨跌也会引起国债价格的变动。当物价上涨时,出于保值的考虑,人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或其他可认为保值的物品,国债供过于求,从而引起国债价格下跌。另外,物价上涨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这时,中央银行会采取提高再贴现率等金融控制措施来平抑物价。这样,随着利息的上升,国债的收益率也会提高,而国债市价则随之下降。同样,在物价下跌时,预计利息下降,使国债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国债市价上涨。
4.新发国债的发行量。对市场来说,新发行的国债构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个要素。如果随着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金融资产相应增加了,就不会给市场造成压力。然而,当新发国债的发行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打破国债市场供求平衡,使国情们格下跌。
5.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在整个年度内,有一直是盈余的情况,也有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当出现结余时,财政可以把结余资金存在银行;当财政处于赤字或短暂性的收不抵支时,可以依靠向社会发行公债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种情况使国债市价趋涨,后一种情况则使国债市价趋跌。
6.汇率。汇率变动对国债市价行情也有较大影响。当某种外汇升值时,就会吸引投资者购买以该种外汇标值的债券,使债券市价上涨;反之,当某种外汇贬值时,人们则抛出以该种外汇标值债券,债券市价下跌。
7.国债的期限长短。期限长短与票面利率同向变动,它通过影响票面利率直接影响着国债的发行价格。期限长本身就意味着不可测度的风险,只有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才能保证投资者有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力量的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工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债市场行情。为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于信用扩张时,在市场上抛售债券,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当信用紧缩时,中央银行又从市场上买进债券,这时债券价格会上涨
8. 求解析美国QE与各金融分类的关系
简单来说,QE就是增发美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增发美元会导致美元不值钱了。所以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上涨。因为增发美元,所以美国国内货币充裕,银行竞相降低利率,争抢客户,导致美国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这是因为债券使用QE前的较高利率,可以带来更多收益。美国国内货币充裕,导致美国股市上涨等。
退出QE就是这些都反过来。
资料可以借鉴下面:不过我感觉太麻烦了,自己都懒得看啊!
影响与效果分析
2012年09月27日 11:05 来源: FT中文网 【字体:大 中 小】
2、影响与效果分析
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又是主要国际发行国,QE3是可能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举措。然而,一项经济政策发挥作用,需要凭借具体有效传导机制并遵循内在经济规律,功能效果又不完全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目标和意图。对QE3影响和效果,需结合经济学理论常识与美国和全球经济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推测。一般而言,量化宽松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流动性达到政策目标。我们首先简略说明量宽政策一般机制和流动性概念,然后从美国国内和外部两个方面推测和分析其作用。
2-1、QE作用机制与流动性概念
QE基本内涵,指中央银行超越通常利用利率价格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调节银根松紧状态的手段界限,通过入市购买机构金融资产直接改变市场流动性状态。第一次量宽QE1发生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背景下,通过剥离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坏账,使得美国金融系统规避全面重组甚至崩溃的前景。但是QE2与最新QE3不再是紧急救助,而是要由此实现降低失业率和提振经济目标。现行量宽政策工具目标是增加流动性,实质目标则是保增长和促就业。
按照BIS专题报告定义,流动性指“融资容易程度(ease of financing)”,或是“特定资产转换为一般支付手段的容易程度”。流动性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官方流动性(official liquidity),主要通过央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表创造基础货币行为实现,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改变官方流动性含义。外汇储备、SDR则提供官方在国际收支场合流动性,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内流动性可直接可转换为国际流动性。二是民间流动性 (private liquidity),私人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参与广义货币创造过程成为流动性组成部分。私人机构的杠杆化与去杠杆化意愿和行为直接决定私人流动性的创造和减少。
上述简略定义讨论对分析QE3具有认识意义。与现代银行系统中三个基本角色互动创造广义货币的机理相类似,流动性状态取决于官方政策与其他市场主体预期和行为的交互作用。给定市场一般状态,央行主动扩张资产负债表行动无疑会扩大社会流动性。另一方面,给定央行相关政策立场,私营部门对未来风险和赢利预期判断及其决定的杠杆化程度选择,以及决定私营部门状态的经济基本面条件,也会对官方流动性政策立场的效果产生制约和影响。另外,与普通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国,国内流动性状态容易通过各种套利交易影响全球经济。
2-2、QE3对美国经济作用有限
美联储QE3或欧央行OMT直接效果是增加美欧官方流动性,具体而言是增加基础货币。下图报告主要货币发行国流动性概况,显示这些国家基础货币近年发生几次较大幅度飙升,都与美联储、欧央行数量宽松政策影响具有明显联系。新一轮QE3将在未来以每月购进400亿美元MBS速率操作,每年预期对基础货币度量的流动性带来约五千亿美元扩张效应。
上图还显示,广义货币衡量作为与总需求及宏观经济整体态势具有更直接联系的流动性指标,近年增速没有基础货币快,二者增长时态也不尽吻合。主要受私营部门响应度变异因素影响,总体上广义货币并未发生与基础货币成比例扩张情况。原因在于美国企业部门担忧美国经济深层结构问题,加上缺乏大范围有较好盈利机会的投资增长点,贷款意愿和贷款能力都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货币乘数统计值的大幅跌落和广义货币流动性扩张相对乏力。
上述观察提示评价包括QE3在内的货币政策的一条基本准则:良好经济增长不能缺少良好货币供应支持,然而一味大手松货币并不是解决经济增长面临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美国危机后宏观政策实践显示,储备货币外生扩张并不能导致广义货币扩张同步增长,政策能够调控的流动性部分并不能改变广义流动性内生性。新一轮QE3可能仍然会面临上述困境,指望其很快提振经济愿望可能再次落空。
具体而言,QE3的操作对象是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美联储希望短期内对住房市场产生积极影响。QE3确能在短期内使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改善,考虑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QE3对推动房地产逐步走出低谷或有积极作用。然而美国房地产多年低迷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危机环境下人们信心不足和需求疲软,量宽政策虽能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条件和赢利状态,然而未必能扭转市场需求低迷状态。
能否显著助推就业回升也有待商榷。危机以来美国持续实行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和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目前失业率依然在8%之上。从二战以来至本次危机之间美国十次危机复苏进程中平均失业率比较来看,本次失业率明显高于历次危机复苏均值水平,反映美国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难题而非典型的周期性问题。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现金储备大幅上升但信贷却未见显著增长,这一事实显示美国根本问题并不在缺乏流动性,而是需要通过艰苦改革调整适应当代全新开放环境。QE3更多显示美联储“总要干点什么”的急迫心态,也表达美国大选前诉诸于宏观刺激政策满足选民的心理意向。
2-3、外部影响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
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显然会对全球经济发生溢出效应。对此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如果QE3对美国经济产生某种刺激作用,客观上对全球经济短期增长具有利好效应。由于上面讨论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方面积极效果会比较微弱甚至不够显著。二是美元流动性增加而美国实体经济难以充分吸收背景下,通过各种套利交易渠道美元会流出美国,对全球经济产生多方面扰动性影响。
一是助推实物资产价格。对资本市场影响最为直接和快捷。QE3政策公布后,欧美股市很快做出反应。道琼斯和标普500指数当天收盘均上涨近1.6%。欧洲股市在周五开盘大幅上涨,开盘时欧洲Stoxx50指数涨1.92%,法国CAC40指数涨1.74%,德国DAX指数涨1.54%,西班牙IBEX35指数涨2.29%。另外还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对能源、矿物、谷物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助推作用。尽管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美元作为大宗商品重要的结算货币,其货币供给波动也就构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数据观察,美元指数与布伦特、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数据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例如1985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原油价格指数与美元指数负相关系数高达-0.71。其潜在含义是影响美元指数的经济政策就可能对大宗商品产生溢出效应。前两次量化宽松操作推动美元指数走软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QE3预期也会具有类似影响。
二是加剧投机性资本跨境流动并产生扰动作用。IMF2007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报告全球流动性指标,利用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五个经济体以美元标价基础货币之和作为观察指标并测算其变化量。数据显示,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性指标提前1年指标值与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之间呈现明显的相似趋势,预示美国在内的五个发达国家的货币缩放将引发新兴市场的资金跨境流动规模扩大。对这方面负面影响在国际社会早有质疑之声。QE3预期会继续产生这类作用。
也需要指出,美国量宽政策外部影响大小,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和资金流入国宏观经济环境特点。例如流入国宏观经济失衡和资产泡沫因素明显的环境,会对外部热钱流入产生在更大程度诱致作用并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另外如果某国实际汇率低估失衡和外资流入压力明显存在的背景下,外部流动性过剩会导致更大资金流入压力。在全球经济高速扩张和大宗商品真实需求较快增长时,美元扩张对大宗商品价格助推作用更为明显。目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与2007-2006年危机前情况明显不同,QE3政策影响也会显著不同。
3、对中国影响与对策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速回落的调整阶段。一方面宏观政策稳增长目标紧迫性增大,另一方面经济调整必要性凸显。在这一环境下,我们认为QE3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看弊大于利。我们应采取适当应对政策兴利除弊,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长期规律,掌握全球开放宏观经济协调领域的认识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性。
客观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外需利好效应。QE3作为超常刺激政策,经多轮实施后边际效果虽然会趋于递减。然而就其在有限程度短期具有提振美国经济增长效果而言,有利于中国稳定出口增长和实现今年10%出口增长目标,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实现稳增长目标。另外,QE3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扩张效应,有助于抑制一段时期投机性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
然而更应重视这类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多方面不利影响。QE3扩大全球流动性,已对国际大宗商品产生涨价效应,并对中国经济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一是中国作为原料和能源进口大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提升和贸易条件恶化。我们早先专题研究指出,近年贸易条件年度变动可能导致相当于2-3个百分点GDP福利变动。二是进口价格因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货币扩张上涨,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通胀即便是有限增长,也会对中国主要以外汇储备配置的巨额债权带来稀释和贬值效应。
中国目前宏观政策困难之一在于,在稳增长同时如何保证早先调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目标能够平顺实现。QE3之类政策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动,将助推中国国内资产价格拐点提前到来,或者使可能已经发生的转变力度更大,这都会对中国宏观政策操作带来额外困难。
从总需求管理与结构调整改革关系来看,中国经过十余年总体前所未有高速增长后,客观上面临对景气增长阶段累积矛盾和失衡因素加以清理和调整,并大力推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挑战。近来经济减速的宏观环境客观上提供趁势调整与力推改革的时机。QE3之类外部环境变动因素,可能带来进一步推延中国政策调整与改革日程的风险。
中国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应对方针和政策。第一,总体上对QE3持保留和质疑态度。不采取类似跟进刺激政策。密切关注形势发展,慎用刺激政策工具,为应对未来不确定形势预留政策空间。第二,继续实施目前温和积极宏观政策,通过货币、财政、产业政策适时微调创造有利于经济企稳和增速回升的内生性力量。有理由相信,在三季度宏观经济触底后,市场内在驱动力和宏观政策作用应能使经济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企稳和增速回升。即便经济增长出现超出预料的下行压力,中国仍有能力应对调整。第三,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同时,需重视外部环境变化给国际收支带来的影响,必要时仍需短期强化资本管制措施以控制外部资本投机性过度波动的不利影响。第四,趁势调整、力推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并为新一轮高质量、自主性、可持续增长景气到来创造条件。
最后需要指出,QE3虽然短期效果利弊互见,但是从长期和根本看,无论对美国还是全球经济都不是一个良好政策。根本原因在于,这类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符合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这一高度看空这类政策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认识世界经济体系原有中心国家的深刻经济困境,另一方面启发我们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利益与全球经济根本利益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反思和厘清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方针立场,并由此培育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国际财经协调场合的建设性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