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1)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⑵ 净储蓄与储蓄的关系
在宏观经济学上,贸易差额与储蓄关系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一个国家的收入=消费+投资+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收入-消费)-投资;贸易差额=储蓄-投资=净储蓄。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之所以不是实际储蓄等于投资是因为实际储蓄作为没有被消费的产出—这里的产出必须是净产出,即剔除折旧之后的产出,所以实际储蓄就等于净投资。这种实际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实际储蓄,还包括公司实际储蓄、政府实际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
⑶ 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能计算国民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基本差额计算是根据: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
⑷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额怎么计算
总储蓄是宏观的概念,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后,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居民储蓄则是指居民将闲置的货币资本交由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有偿使用,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信用方式。
用人口数平均计算的银行储蓄额。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积蓄和银行储蓄工作:年展程度的一项参考性的指标。人均储蓄额的增长缺慢,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银行储蓄工作质量。
储蓄存款是一项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反映一个同家发展经济的资金潜力。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国民收入高,银行业务也发达的国家,人均储蓄额较高;反之,则低。计算人均储蓄额可以用全国(或全地区)人口数平均,也可以用职工人数或城镇人口数计算。
(4)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扩展阅读
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
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帐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需为储户保密。
⑸ 家庭总资产净值可用于金融投资储存存款除外的比例为百分之几怎么填
家庭总资产用于金融投资,我觉得不要占家庭比重的40%
⑹ 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怎样计算国民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
支出法计算: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可得:GDP-最终消费=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
因为:GDP-最终消费=国民总储蓄S
所以, 国民总储蓄S=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
即,国民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也就是说: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是通过上面的公式反映的,两项之差就是净出口,查看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出口项目:即货物和服务差额项。
理论分析: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在经常项目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而且数据易于迅速收集,传统上曾经常作为整个国际收支的代表。
经常账户差额:包括商品、劳务与单向转移收支,经常账户差额一般为一国国际收支目标,用以反映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基本账户差额:包括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所形成的余额。
综合账户差额: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大部分分项,仅仅将官方储备剔除在外后形成的余额。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一般性分析、项目分析。
资本与金融项目
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或短期的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类项目。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包括国际信贷、预付款等)。
计算公式: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差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
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
⑺ 国内净储蓄等于经常项目顺差吗——关于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差距扩大的另一种解释
在宏观经济学上,认为贸易差额与储蓄关系有一个固定的公式,这个公式的演绎来源于这样的推导(政府采购和服务计算到消费中去,不另列):一个国家的收入=消费+投资+贸易差额(1)经过移项,可以得到:贸易差额=(收入-消费)-投资(2)贸易差额=储蓄-投资=净储蓄(3)储蓄大于投资的部分被认为是净储蓄,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净储蓄就是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一般推论,一个国家只要存在贸易顺差,就意味着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或者说,一个国家存在净储蓄,就是因为存在贸易顺差。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贸易顺差包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也是经常项目顺差。看起来是一个正确的公式,其实不然。20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的跨境流动不多,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以贸易方式为主,一个国家的投资和储蓄基本是在内部发生的。因此,经济学上把“投资”界定为“私人国内投资”。但是,当允许资本流动以后,一个国家的投资和储蓄就不仅仅是其自身内部的事情了。
⑻ 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以及封闭经济中“储蓄等于投资”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含义
我可是手打的,结果比复制黏贴的慢了……
第一个问题,进出口交易不是这么理解的。
进出口账户分成两种,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有时也叫金融账户),这是因为国际市场上存在不止一种货币,所以考察进出口时应当将其理解为复杂一些的物物交换,即用众多货币中的一种交换了众多货物的一种。经常账户就是统计众多货物交换的,而资本账户就是统计众多货币交换的。
由于每一次交易在发生时都是等价交换,所以经常账户盈余(出口多于进口,出超)肯定意味着流入的货币比流出的多,因此资本账户就会亏损,但资本其实是流入的。
对于“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的理解关键在于,进出口市场上有多种货币。
假设$1=¥6,出口¥6的衬衫,获得$1,在人民币账户上,你失去了¥6的价值,获得了标为$1的一张有价证券(note),所以相当于用¥6的价值投资了。
这就是对“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最简单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区分“储蓄”和“持有”两个概念。
放在手里是持有,因为货币放在手里再久都不能流通,而“储蓄”是货币的一种流通状态。只有当货币进入银行系统时才能称为“储蓄”。所以你这个问题其实不成立。
从你的问题来看,你还没理解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你的论证过程大多是采用将微观经济现象(或者说是经济体验)放大来比拟宏观经济的运行。而你问的问题,无论是“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还是“储蓄等与投资”都是宏观经济的范畴。
⑼ 国民投资和国民储蓄问题
“国民投资怎么会和国民储蓄挂上勾的?”国民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和国民储蓄匹配——这其实就是金融市场的定义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钱存进银行是储蓄,然后银行把这部分钱贷给别人用作投资,二者就联系起来了。
“怎么能保证储蓄一定等于投资?”在可贷资金市场上,其需求来自投资,供给来源于储蓄,那么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 =投资。
“如果我的钱,我把一半作为储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资了,那我投资的那一部分也属于国民投资啊,”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是个专有名词,意为“生产所用机器及相关建筑物的购置,即把有关产出不直接消费掉,而是作为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及建筑物以扩大生产”,你说的“投资”是我们平常的含义,比如自己购买股票或债券之类的,而这种行为在宏观经济中是储蓄。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助你,有什么问题的话给我留言吧
⑽ 求教: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净投资与储蓄增长量的关系
投资是GDP增长的关键,而储蓄是投资资金的来源。想想看,若银行没有储蓄,又怎么放贷?
金融市场的存在,把有人暂时不用去储蓄资金,借给想投资而暂时缺乏资金的人。储蓄和投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同一笔钱的两种称呼(对存钱的人来说叫储蓄,对借这笔钱用的人叫投资),这不同于并列关系。
储蓄永远等于投资。若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只是一国的封闭经济体,S=I恒成立。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以后,S=I+NCO,储蓄还是等于投资,只不过现在投资分成了国内投资(I)和国际投资(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