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1)储蓄与投资是相等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B.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思想
假设经济是一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
I=S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
从需求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
Y=C+I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于是:
Y=C+S
在这个简单经济中,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即
C+I=C+S
也就是: I=S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决定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
经济中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加上注入,即AE=C+J,而总收入等于消费加上漏出,即Y=C+W,因此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Y=AE
C + W = C + J
W = J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一个由厂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AE=C+J,总收入=Y=C+S,于是,上面的均衡可以表达为:Y=C+I
在已知消费函数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数值可以由以下方程组求得:
整理,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两部门的均衡收入决定可以由图中45。线分析加以说明:
E点为总支出线与45。线相交的点,凡是落在45。线上的点都是均衡点,所以E点为均衡点;而A点是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点,B点为总支出小于总收入点,都是国民经济处于不均衡的点。
例题一 例题二 例题三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者说由注入等于漏出所决定。
如果漏出W保持不变,而注入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J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
如果注入不变,而漏出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反之,漏出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
上述分析具有政策意义,即政府可以借助于增减政府购买和税收等手段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这一点将在第九章中进一步加以说明。
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原理可以由下图表达:
第五节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若以ΔY表示收入变动量,ΔC表示消费变动量,ΔI表示投资变动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可以表示为:
ΔY=ΔI+ΔC
=ΔI+bΔI+b(bΔI)+...
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上式意味着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密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注意:乘数即可以起正向作用,也可以起反向作用,即投资支出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C.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等于储蓄,你是怎么理解的
投资永远是一种储蓄。如果买股票算投资,为什么不买国债呢?如果买国债算投资,为什么不储蓄投资呢?这时候宏观经济学家会告诉你,他们说的投资不是你说的投资,他们说的储蓄也不是你说的储蓄。在宏观经济学家看来,把钱存入银行就是储蓄,用钱购买国债和股票也是储蓄。简单地说,在金融资产中流通的货币被认为是储蓄。那么什么是投资?就是用这笔钱购买不能直接消费的机器、设备、工厂等实物资产。根据宏观经济学家的这个定义,储蓄=投资意味着金融资产=实物资产。
在宏观层面,也是一种把产品藏在枕头底下的投资,叫做存货投资。所以如果你站在现在看过去的某个时间段,投资和储蓄永远是对等的。但请注意,还有一个更令人费解的点:这种投资称为事后投资。无论调查的时间段内商品市场是否平衡,事后投资始终等于储蓄。您可以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与事后投资相对应的概念称为计划投资,它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由需求决定的投资。
D. 西方经济学中为什么投资和储蓄相等
企业从家庭购买生产,投资是注入量。此时。因为利率相对于企业来说是成本,付给家庭钱,企业生产成本越脯所以投资数额短期不变。所以很显然存进银行的钱相对我们来说不是投资,就是每个银行必须把一定数量的钱存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于储蓄。储蓄的钱被用来贷给企业购买生产**,我们在交税后,因为它使成一项负债。利率越脯就是加上政府,企业将买来的**进行生产,卖给家庭。因为储蓄是漏出量,投资和储蓄是不相等的。家庭的钱一部分用来储蓄,所以投资数是会变的,不存在别的国家。还有就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扣除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一部分用来消费。由于政府可以改变利率,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
储蓄和投资不是一回事。
进一步扩展到三部门模型,变少,相对银行来说银行把钱贷给企业。就是。因为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率。
你讲到的投资和储蓄相等是两部门模型状态。就是颂时间是不变的,也就没有利率,而政府收的税变成政府支出,属于投资,整个社会不存在政府,既然不存在政府。数量上也不等。这种投资实际上又不是投资。整个社会就只有企业和家庭,家庭把钱给企业,而不是作为企业的股东,企业赚到的钱要给工人工资。政府是收税的现实生活中。
E. 储蓄与投资是同一回事
储蓄存款是一种投资行为。
不同的理财品种有不同的收益和风险特点,例如:
银行储蓄: 保本、利息收入(活期利息、固定利息) 基本无风险;
保险: 保本、固定利息收入 基本无风险;
国债: 固定利息,较储蓄存款高一个百分点 基本无风险;
企业债券: 固定利息,一般较国债利息高 有风险;
投资基金: 利息;红股、红利;买卖证券差价等 专业理财,风险较小;
股票: 红股、红利;买卖证券差价(资本利得) 风险较大;
可以看出,从银行储蓄到股票各理财(投资)品种的风险是逐步递增的,收益的可能也是逐步递增的。 今天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6%,储蓄存款的负利率化更突出,基金相对稳健,容易操作,比较适合中产家庭进行投资。
F. 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但储蓄是怎么转化为投资的
如果存的时间时间长,比你做其它投资同一段时间的收益高,那就算是一种投资。而且银行也会拿你的钱做适当的投资。
G. 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与投资是恒等式,这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H. 储蓄和投资相等的均衡点是否和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点相等
不是。
1.投资和储蓄是否相等,完全在于是否是开放经济。
如果是开放经济则S=I+NX,所以,储蓄不等于投资。
如果是封闭经济,则S=I,必然相等。
在两部门经济中,
2.储蓄和投资相等用IS曲线表示。
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I. 储蓄和投资,就是同一个概念吗
储蓄,举个例子,比如你把钱藏在家里某个地方保存、买了黄金放在保险柜里,这些贮藏行为可以叫做储蓄。简而言之,储蓄就是把财富贮藏起来,以备将来消费或者其他用途。
那么投资是什么意思呢?投资可以理解成人们为了让资产增值,自愿冒一定的风险把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去。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一、投资是为了增值。
二、实现增值的方式是把财富换成生产资料投到生产中。
三、相对于储蓄来说,很多时候投资的风险会相对大一些。因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避免不了可能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的风险,如生产出来的商品可能都能成功销售,但也可能生产成本过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亏本等,所以把财富投入生产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并且投资人是自愿冒这个风险的。
四、投入生产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比如自己拿钱开一个服装店,这就是一种直接投资;又比如把钱通过网贷的形式,这也是一种直投模式。
J. 投资等于储蓄急急急
呵呵,发现这个回答也适用这个问题。
一般是家庭和个人执行储蓄功能,企业和政府执行投资功能,你所认为的GDP不可能都用于储蓄或投资其实是没有想通,银行中的储蓄都被企业贷款或政府发行国债用来投资了,而你之所以还能从银行取到钱,是因为有准备金制度,而每年政府还有一定的财政赤字,企业还有一定的债务幅度,这些都足以抵消银行中的储蓄和准备金,所以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储蓄是等于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