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市场 > 互联网金融对保险经营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保险经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8 06:02:53

⑴ 存款保险制度将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中“最高偿付限额50万元”的说法,势必会造成存款分流。这种分流一是体现在银行体系内部,令银行间存款分布相对平衡;二是体现在跨行业之间,银行可能会倒闭,这就会促使储户做出多元化的投资决策,引导一部分资金流入到互联网金额领域中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或将再度造就一波互联网金融的繁荣。

第二,银行可能会破产,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给你带来十足的安全感了。因此大行资金将更加安全,有望降低社会无风险利率水平,促进信用利差分化,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定价,从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将被加速,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继续回落。

第三,存款保险制度若实施,将彻底改变大众关于“政府隐性担保、存款无风险”的固有意识,敦促投资人关注银行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加速打破“刚性兑付”惯性思维方式。没错,银行都可以破产了,更何况余额宝和P2P呢?投资人将重新认知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教育将得以提升。与此同时,深陷“刚性兑付怪圈”无法自拔的P2P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独吞风险,未来的网络借贷平台将逐渐回归信息中介的角色。

第四,银行通过引入存款保险,来保障投资人收益,这就为P2P行业大规模引入第三方保险打开了敞口。保险公司有着出色的精算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这使得现阶段很多平台想与保险公司合作来分散风险,但是由于制度制约,目前与保险机构达成深度合作的平台寥寥无几。存款保险正式推出后,P2P行业和保险公司合作或将成为常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P2P平台的运营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第五,银行失去了“政府无条件保护”的屏障,就会重新审慎对待自己的资产,更加精准地进行风险定价,减少过去一味追寻高风险高收益的激进行为。银行相较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差距有所拉进,加上存款分流,这将加剧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可以预见双方的合作也会上升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刺激银行加速互联网化。未来,投资人将看到更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产品爆发。

⑵ 目前保险业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存在哪些问题或不足

当下,互联网正猛烈冲击着金融业三驾马车: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互联网原本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在2013年突然的碰出了火花,而且从碰撞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互联网金融将是互联网公司主导。原因是金融行业目前仍处于同质化竞争的战国时代,客户分散且未形成生活路径的依赖;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已经形成了各自拥有亿级用户粘性、优势领域清晰、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三寡头垄断。金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互联网却能涵盖整个生活。

⑶ 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销售带来哪些影响

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销售带来的影响有:

  1. 对保险经营观念的颠覆

    互联网对保险行业最大的颠覆,是从“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改变。传统“客户思维”模式下,保险公司运用4P营销理论,将公司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关键
    因素是产品包装、价格优势、渠道实力和促销策略等。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流动快,能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被加速打破后,消费
    购买决策过程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买卖双方权力将发生转移,促使行业加速进入用户主权时代。“用户思维”模式下,个性化的
    产品、极致的消费体验、简约的形式、跨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大数据的分析运用等能力,成为竞争的关键。

  2. 对行业销售入口的冲击

    保险销售是对具有同样风险特征的个体聚合的过程。对个体的不同定义方式,派生出了营销、直销、代理等不同销售渠道。而互联网天生就是“连接”、“聚合”的
    途径,可以很容易克服空间上的限制,将人群风险特征进行无限细分,充分利用小众人群的“长尾效应”,组合成个性化的“团单”进行承保。在此背景下,决定业
    务量的将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传统模式下,依靠网点数量和人力规模进行一对一营销的传统优势,由于成本较高,必将受到一定的削弱和冲击。

  3. 对保险市场边界的扩展

    互联网保险将从三个方面扩展保险的边界:一是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其中蕴含的新风险派生出的新的保障需求,如网购退货险、盗刷险等;二是大数据
    技术提升行业风险定价与管理能力,从而将以前难以有效管理的风险纳入承保范围,如高温险、雾霾险、赏月险等;三是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客户聚集能力,发挥“长
    尾效应”,将保险期间碎片化、保费碎片化,使得以往不具有高额投保能力的客户纳入被保人群,如一元“关爱险”等。

  4. 对行业服务要求的改变

    “用户主权”形势下,消费者借助全新的信息环境,依据用户评价、亲友推荐、专家评论等信息,可以更为精确地预测目标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体验品质。此背景下,
    能否开发更加个性化和按需定制的产品,能否建立超过消费者预期的极致体验,将成为制胜根本,必将促使保险行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更为关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5. 对运营流程革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对保险全产业链的渗透,为保持竞争优势,保险公司将不断加大运营全流程改造力度:一是行业外包将加快发展,保险公司收缩日常活动范畴,集中内部
    资源聚焦在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及资金运用的核心领域;二是核心业务流程网络化自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迎合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三是运
    营成本受到严格管控,节省下来的成本转变为产品费率的下降回馈给客户,导致固定资产成本、人力资源投入等大幅减少,万元标准保费的运营成本高低成为竞争的
    一个重要能力。

⑷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保险业的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1、保险业的初级门槛要比信贷业务的初级门槛要高。起码现阶段信贷业务会简单的利率换算就足够了,而保险业起码要有个精算师,概率统计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而且大数法则要求保险公司首先就要有庞大的客户群,门槛很高。而小贷公司一两个客户就可以开展业务。换做保险业的话,200个客户也没法开展业务。
2、虽说互联网金融很火,但只是集中在信贷业务上(笼统的说)。在一些金融业的高端部分没什么成就比如说衍生品交易

⑸ 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给保险业带来了什么机遇和挑战

间接的普及客户对保险的认识.更多的人会购买保险且保费会相对更低 对保险销售员工来说会有一定影响

⑹ 如何看待互联网对于金融企业营销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支付宝、余额宝、网络信用卡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往往有着超强的颠覆力量,这或许也是还没准备好的传统力量不愿意看到的。近日,网络信用卡暂停,金融圈一致指向央行护犊银联。马云在近日发言中也坦言“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互联网金融孰是孰非,让我来为您带来的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展开了热烈讨论,但观点却存在很大分歧。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理论根基上理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以确定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这不但有助于监管部门引入恰当的监管措施,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合理布局自身的业务拓展。对投资者而言,搞清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征对于预测这些新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从而预测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很有益处。
我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所带来的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改善或创新。它们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却无法明显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应该达不到“去中介化”的效果,也就不可能“颠覆”传统金融业。
网络竞争中“赢者通吃”的特性意味着,估计仅有少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生存,而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估计都难以存活太久。不过,那些可以生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爱钱进www.iqianjin.com)将来很有可能成功跻身于大型甚至超大型金融机构之列。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我建议监管部门采取一种既大力支持和鼓励、又密切跟踪和监管的开放态度。鉴于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业的本质,对它的监管也应该秉承与传统金融监管一致的原则与框架,避免出现监管中的不公平或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但值得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顺应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方向,成为了倒逼金融放松管制、打破改革惰性的急先锋。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借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积极推动金融放松管制的进程,给传统金融机构松绑,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现行法规、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扼杀于襁褓之中。
一、互联网金融与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和金融。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必须同时分析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
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人们把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证券公司等)使用互联网来展示和营销其产品和业务的做法称作“金融互联网”,而把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做法称为“互联网金融”。这种定义虽然简便易懂,但它只是区分了金融业务的操作主体(即互联网企业或传统金融机构),而没有解释二者在经营模式上的区别。
以P2P网贷为例,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存在使得大量的潜在贷款人(lender)可以通过P2P网贷平台的网页直接了解到大量借款人(borrower)及其项目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大量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查询到大量的关联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这是因为,无论互联网上的信息有多么丰富,也无法囊括所有实体经济与商业活动的信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必须承认,绝大部分的实体经济与商业活动的信息仍然存在于线下,而线上的信息虽然高速增长并且规模惊人,但与实体经济与社会所产生与存在的信息量相比却也只是沧海一粟。

二、互联网金融与网络效应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在于新兴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作为现实社会中各种真实与虚拟网络中的一种,它可以创造、培育和利用网络效应。这是网络行业(包括互联网行业)与绝大多数普通行业的一大区别。
三、网络效应的威力与互联网精神
网络效应的威力在于,一旦网络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网络的扩张将变成内生的、自我实现的、甚至无法阻止的。但是反过来,如果网络规模达不到一定的临界点,这个网络将无法生存,很快会走向灭亡。
比如,微信之所以如此强大而具有吸引力,而其它几个后发的基于移动端的社交网络却难成气候,就是因为微信已经集聚了海量的用户群,其庞大的网络效应使得老用户很难割舍,而新用户则会竞相加入。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互联网企业在成立初期,为了扩大网络的规模、达到这一必要的临界点,往往不惜做赔本买卖来吸引客户。这被很多人戏称为“互联网精神”。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明白,如果他们的客户资源达不到某个量级,不管他们前期投入多少,这个网络注定是要失败的。而如果他们能够很快把客户数量提升到这个临界点,那么它们的网络就可进入自我催生的正反馈状态里,前期的亏损可以轻松地被未来的盈利所补偿。这就是它们为什么要不惜血本来增加客户资源。美国公司亚马逊、雅虎等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很好的例子。
四、互联网金融的诞生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现象,它是互联网企业依托其所培育的互联网商务网络、对其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的金融服务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消费者福利,因此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我以阿里巴巴为例,来展示一个互联网商务平台如何借助网络效应而介入金融服务领域。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很清晰,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它开始于最初的单边及两边网络平台(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些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业务需要便捷的网络支付工具来支持,以方便网络客户的交易与支付需求。所以阿里巴巴推出了支付宝,作为网络支付的手段,从而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身份进入了金融服务领域。
五、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
以上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必然现象,它是互联网企业依托其所培育的互联网商务网络、对其客户所提供的一种附加的增值服务。从理论层面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但它们并不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目标,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它们所推出的产品和采用的商业模式,也完全可以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学习和利用。只要传统金融机构不固步自封,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应该可以经受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在金融服务的市场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
六、结论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个水到渠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是互联网企业依托其所培育的互联网商务网络、对其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消费者福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以及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服务品质都意义重大。
从理论层面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但它们并不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目标,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它们所推出的产品和采用的商业模式,也完全可以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学习和利用。只要传统金融机构不固步自封,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应该可以经受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在金融服务的市场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即便传统金融企业可以同样使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营销渠道和手段,它们却并不一定可以收复失地。对于那些存在明显的网络效应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来讲,网络效应的巨大威力使得那些已经积聚了海量客户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可以轻松地植入金融服务功能,迅速扩张其金融版图,令传统金融机构无法阻挡。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效应存在规模临界点的要求以及近似于“赢者通吃”的特性,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得不被迫涉足金融服务业,以便为网络的参与者提供越来越完善和便捷的服务,从而巩固和增强自身网络的网络效应,防止被竞争对手网络所超越。但“赢者通吃”的特性意味着,未来仅有少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生存,而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估计都难以存活太久。

⑺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影响有哪些?又会做出怎样的相应的对策呢?当今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对我国整个金融产业尤其是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先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进而简述现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并针对发展情况和具体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支付宝、余额宝、网上银行、云金融等新兴业务的受众度越来越广,由此逐步开启我国金融探索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它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将大众带入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甚至对生活方式改变产生了影响。互联网金融因其快捷支付、操作方便等优势,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使金融业内激烈竞争,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模式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它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使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在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参与形式,而不是传统金融技术的简单升级。 1.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技术需求水平高。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易,它若要达到规模经济,释放出互联网的成本优势,必修要建立在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基础之上。交易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在线支付全程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等,都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 (2)受众较多的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无传统中介、无垄断利润、无交易成本,交易双方能够在时空几乎不受限制的前提下及时满足自身交易需求,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3)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市场有效性提高,去中介化明显,这无疑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巨大挑战。 (4)信息对称。传统银行业主要经营信息不对称业务,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的了解对方的资料,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使金融业减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由于信息传递便利,对交易对手违约的情况也可以做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减少违约损失。 1.2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1)资源配置和平台功能。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着眼于个人和小企业客户,借助掌握的庞大数据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以更低的成本迅速发现客户,了解其消费行为和信用等级,极大的促成小微金融交易的发生。在这个由互联网创建的平台上,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可以自由、灵活、便捷的交易,彼此能够便利的掌握各方资料、更及时准确的获得收益防范风险,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支付功能。当前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极大便利交易双方的交易进程,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 (3)信息搜集和处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利用“云计算”原理,可以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4)价格发现。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都直接在平台上彼此选择,共同商议交易价格,实现了完全的交易自由化和市场化。随着参与度的提升和交易额的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一交易机制判断市场利率走势,找寻符合市场的价格,从而更加精确制定自由市场下的借贷利率和价格基础,为日后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传统银行业出现生存危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其交易量和交易规模都有了极大幅度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交易规模(线上、线下交易规模总和)达到6.91万亿元,完成2012年全年交易量(104221亿元)的66%,行业增速稳定(赛迪顾问数据)。2013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大力拓展新兴行业的业务,其中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手推出的余额宝,因为短短几天内便带来高达超过百万级的客户以及几十亿的销售,令业内受到极大震动。2012年,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累计达到830万亿元。这些数据另一方面也表明,电子交易量与交易额的增长极大的挤占了传统金融业的交易份额。 其二,互联网信贷规模迅速扩大。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其在2012年完成贷款数额达40亿美元,2013年更是累计贷款额达1500多亿元,小微信贷的客户数量有已经达到64万,不良率不到1%(中国电子研究中心数据)。 其三,P2P网络贷款平台出现。自2011才出现的P2P贷款平台,目前已有上百家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人人贷、拍拍贷最为典型。整个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其四,互联网企业业务扩展。现今众多互联网企业不只局限于第三方网络支付,而是借助信息、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增强创新,不断向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短短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让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加开放和透明,同时在信息对称、传递、处理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都比传统的银行业更具优势。它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对传统银行业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 2.2促使传统银行业服务内容、方式发生转变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挑战和冲击,传统银行业势必会在其业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渠道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客户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资源,针对日益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即发挥自身优势,又创新开发新型支付、结算等服务方式,从而使得其在2.3使金融脱媒速度加快 传统银行业作为资金融通的借贷机构,其中介角色已逐渐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改变这一局面,加速金融脱媒的进程,削弱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互联网金融只需有一个互联网信息联络平台,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此信息中介上寻求有用信息,一旦达成交易协议,之后的融资交易都是由交易双方自己完成,不再需要传统银行中介来促成交易。3传统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3.1调整战略,积极革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无疑对传统银行业尤其是大银行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小银行的发展提供机会。传统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应该在激烈的竞争中摆正位置,积极创新,汲取互联网金融在技术、客户、时效、信息等方面的有利特点,并与自身传统业务相结合,推出更多新兴业务,开发电子银行平台,在满足客户更多需求的同时形成优势。从这一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也推动了传统银行业的运作模式,从而推动金融行业向更电子化、便捷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3.2拓展互联网业务,实现服务升级 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巨大,已超过5亿,这无疑是金融业巨大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也将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面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广大客户的绝佳优势,传统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开发互联网新业务,吸引更多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升级,以更细致、便利的服务留住更多客户。 通过互联网拓展金融业务,使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让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目标客户群,而是吸引更多追求多样化、人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参与各种金融交易。 3.3以数据、信息为根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使得信息快速传递,交易成本大幅减少,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高。对此,传统的银行业也需要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发布信息,借助其优势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向数据驱动型银行方向迈进。 3.4明确市场定位,强化专业化、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金融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多网络金融企业发展起来争夺现有市场,传统银行业更要重新定义或巩固自身市场定位和业务拓展方向,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注重某一业务的扩展和深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整合,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信用水平的客户设计不同金融产品并制定合理价格,让目标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同时要勇敢面对在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最终建立绝佳竞争优势。 3.5完善综合化服务 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优势显著,但其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主营小额贷款业务,而传统商业银行则具有更雄厚的资金、广阔的的客户资源和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完善,网店分布广泛,深得客户的社会的认可与信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统银行业逐步探索出一条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这比仅靠效率、便捷取胜且业务单一的网络金融公司更具优势。这些都是一个大银行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对此,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综合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对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满足

⑻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个时期,分别包括长达10年之久的萌芽期、突飞猛进的探索期、正在经历的全面发展期和即将到来的爆发期。
一、萌芽期(1997年-2007年)
1997年底,中国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专业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2000年8月,太保和平安几乎同时开通了自己的全国性网站。2000年9月,泰康人寿在北京宣布了“泰康在线”的开通,实现了服务的全程网络化。与此同时,各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
然而,鉴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加之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受众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市场未能实现大规模发展,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到企业门户的资讯作用。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探索期(2008年-2011年)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伴随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开始出现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纷纷涌现。有些网站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保费规模相对较小,电子商务渠道的战略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渠道资源配置方面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保险电子商务仍然未能得到各公司决策者的充分重视,缺少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持。
三、全面发展期(2012年-2013年)
在这一时期,各保险企业信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管理模式。其中,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引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市场。
互联网保险绝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而是对商业模式的全面颠覆,是保险公司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保险并不是把保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售卖这么简单,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运而生的保险需求,更多地为互联网企业、平台、个人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保险行业已摸索出一套相对可控、可靠的体系和经验,确立起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模式。保险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四、爆发期(未来)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保险行业的电商化奠定了产业及用户基础,保险电商化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移动展业净土掀起互联网保险新一轮高潮,它将围绕移动终端开展全方位的保险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保费支付、移动营销及客户维护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活动。保险业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是无纸化,将纸质保单转换为电子保单;第二是智能化,在无纸化基础上,实现展业、投保等业务简易、规范操作;第三是客制化,为客户提供回归保障本质的高级定制保险产品;第四是打造智能移动保险生态系统,包括高级定制的产品线,也包括打破时间、空间局限的全方位移动服务。

⑼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于互联网金融是个伪命题。应该说是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是金融产品销售的方式更多样化了。所谓互联网金融的理解无非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卖。以及将以前必须到机构进行的一些操作,例如购买、转账、取现等方式转移到了用户自己手中。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对保险经营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