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欧元区使用统一货币欧元。但为什么意大利和德国的国债收益率不一样。
国债收益率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偿债能力。由于欧元区各个国家的偿债能力不一样,所以欧元区国家没有统一的国债收益率
❷ 欧元区谁的国债回报率最高
试问今年在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上谁的表现最差,答案则非希腊莫属。而葡萄牙和意大利也毫无意外地榜上有名。Barclays Capital的国债指数显示,今年希腊国债的回报率为-60%,葡萄牙国债的回报率为-21.5%,意大利国债的回报率为-5.4%。 但欧元区国债的最佳表现排名却有点出人意料。西班牙国债的表现要好于法国国债,其回报率为5.5%,法国国债的回报率为4.9%。不过西班牙国债走势较为振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实际上较去年低了0.35个百分点。更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欧元区表现最好的国债并非德国国债,尽管其回报率稳定在9%左右;而爱尔兰国债凭藉12.7%的回报率,摘取了这一桂冠。 当然,欧元区之外的情况要好一些。
❸ 请教懂金融知识的朋友,欧债危机是指欧洲发行国债,然后还不起了是吗那明知他无法还债,为什么还要买...
欧洲债务危机是指欧元区的部分国家债务到期无法自主偿还
买他国债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未来还不起,因为金融危机前他们还能拆东墙补西墙
之所以仍然有人买,因为这些国债的收益率高,比如希腊1年短期国债收益率高达140%
❹ 为什么欧元区实行固定汇率后国债利率下降
收益率上涨是指国债价格下跌,国债下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那几个国家无法偿还债务和利息,而大量卖出国债,卖出的多了买入的少其价格就会下跌。就跟买卖西瓜一样,刚开始上市的西瓜少,物以稀为贵,价格就贵;过后大量上市了,天气又凉了,吃的人少了,价格就跌了
国债可以上市交易的,有交易就有价格;跟股票的价格涨跌是一个道理;不过国债到期后,还是按发行时的面值兑换。
国债的利率一经发行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发行国债的国家经济下滑出现严重的赤字,那么投资者就会怀疑国家偿付国债的能力,就会抛掉国债,卖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下跌了。
国债价格与国债的收益率是负相关,例如一张100元的国债,年利息收益是2元,那么它的收益率就是2%;如果投资者担心风险或者为了获取更多收益,那么持有这种国债的所有人,就会卖出手里的这种国债,卖的人多了,而买的人少了,价格就会下跌,变成90元,如果你现在用90元买入面值100元的国债,到期后的收益除了2元的利息,还有100-90=10元的差价,那么收益率就是(10+2)/90*100%=13.33%,即交易价格下降而收益率上升了。
一个国家不会破产,因为国家不是企业和公司,他不生产销售产品,不需要向股东负责,不需要向银行贷款,他有军队,他有发行货币的央行随时印刷钞票,那个法院可以把国家政府的头关进大牢,所以你想谁会逼你破产。这里讲的破产,是指一个国家的财政破产,就是收不抵支,欠了很多外债,无法偿还和支付。只要他向国际货币基金借钱,或者向其他国家借;与债权人谈判债务减免即可以度过难关;比如希腊,削减政府开支,达到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的要求,然后贷款给他,然后与债权人(持有希腊国债的银行)谈判,减少50%的债务,就不会破产了。
发行货币和向国外借债是两码事,欠债是欠投资者的钱,是财政部欠的;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是两个概念;只有改朝换代才换货币。
❺ 欧洲国债危机
被欧洲人称为飞翔的小猪(Flying pigs)的四个欧洲新兴经济国家,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引擎。Pigs的四个字母分别是这四个国家的首字母,P(葡萄牙),I (意大利),G(希腊),S(西班牙)。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些曾经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却成为了欧洲经济复苏的瓶颈。 本周,这些欧洲的小国的财政状况接连遭到了评级机构的警告。标准普尔本周连续三天警告了三个国家,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标准普尔的分析师称,由于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佳,并有高昂的外债,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有被下调的风险。而来自伦敦的评级机构惠誉已经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BBB+。欧洲各国的财政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借入了大量的债务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在经济发展良好时无可厚非。良好的财政财政收入可以保证及时归还所欠的债务,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将问题爆发出来。一方面,各国需要增加投入以刺激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如果无法归还这些债务,很可能导致主权债券的违约,使国债债券持有人遭受损失。而评级机构对这些主权债务评级的下调,表明这些国家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在增加。屋漏偏遭连夜雨。9月14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下调了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的评级,表示将延续并观望对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评级。评级下调的原因是这三家银行持有规模较大的希腊主权债务。
令人更为惶恐的是,目前德国和法国还有很多银行都持有大量欧元区成员国国债,风险潜藏其中;而欧洲银行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情绪,则会令它们的融资能力受到市场更大的怀疑,面临潜在的信心缺失风险;一旦欧洲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将迫使银行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私人部门的贷款,这反过来又会恶化欧元区债务问题国家的经济状况,加大政府减少预算赤字的难度,使其陷入更深的偿债困境。
❻ 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 意味着什么
好事儿!
欧元区不少国家政府债务高企,金融市场怀疑这些国家的政府会违约,还不起债券,所以纷纷抛售其国债,导致国债价格下跌,相应的,收益率上升,这就是欧债危机。
现在市场信心有所恢复,这些国家国债的收益率下降,就意味着其国债价格上升,说明又有人开始购买他们的国债,而且是供不应求才会引起价格上涨。总之,说明欧债危机有所缓解。
❼ 为什么德国反对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国债
央行是货币的发行机构,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时发行的债权(其实就是欠条),央行购买国债就相当于央行印钞票给政府花。也是目前欧美货币发行的主要机制——以国债为基础发行货币。近期欧洲采取该措施无非是为了救援深陷债务危机的几个国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德国为什么会反对,有几点原因:一是他自身是欧元区老大,如果要对这些国家实施救援的话,他肯定是要出血的,而且是出大头,这对执政党不是好事,且会引起本国人民的反对,从而影响政府民意支持率;二是欧洲央行购买的国债是一些深陷危机的国家发行的垃圾债券,这些国家的偿付能力有限;第三,在当前低利率的大环境下进行购债可能造成流动性泛滥,引发用货膨胀;第四,德国不希望欧洲央行丧失独立性,对于这些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引发危机的国家,需要有一定的警告和惩罚,不是每次由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❽ 中国买欧元区国债中间还要负责将美圆转换成为欧元,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如何理解
这里的不确定性应该是指风险,将美元兑换成欧元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这是因为:目前,欧元汇率已经变得不稳定,币值在下滑中,而与美元相比,欧元还不具有“避风港”功能。美元和欧元虽然都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美元不是贬值,反而会升值,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避风港”功能。2008年8月以来,由于投资风险上升,大量资金回流美国追逐安全性高的美国国债,导致对美元需求增加,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助推了美元升值,相比欧元而言,美元开始走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一直受到市场的青睐,国际信用稳固,一直是投资者安全的“避风港”,美元国债的避险功能得到市场承认,这与美国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是相对应的。相比之下,欧元区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货币联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避险功能较弱,部分欧洲国家如希腊的债务国际信用较低,持有风险要大得多。对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而言,在投资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欧元区国家尤其希腊国债时必须谨慎,要在安全性基础之上保值增值,美国国债仍然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投资对象。
❾ 为什么市场抛售欧元区国家国债会使得其收益率上升呢
收益率上涨是指国债价格下跌,国债下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那几个国家无法偿还债务和利息,而大量卖出国债,卖出的多了买入的少其价格就会下跌。就跟买卖西瓜一样,刚开始上市的西瓜少,物以稀为贵,价格就贵;过后大量上市了,天气又凉了,吃的人少了,价格就跌了
国债可以上市交易的,有交易就有价格;跟股票的价格涨跌是一个道理;不过国债到期后,还是按发行时的面值兑换。
国债的利率一经发行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发行国债的国家经济下滑出现严重的赤字,那么投资者就会怀疑国家偿付国债的能力,就会抛掉国债,卖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下跌了。
国债价格与国债的收益率是负相关,例如一张100元的国债,年利息收益是2元,那么它的收益率就是2%;如果投资者担心风险或者为了获取更多收益,那么持有这种国债的所有人,就会卖出手里的这种国债,卖的人多了,而买的人少了,价格就会下跌,变成90元,如果你现在用90元买入面值100元的国债,到期后的收益除了2元的利息,还有100-90=10元的差价,那么收益率就是(10+2)/90*100%=13.33%,即交易价格下降而收益率上升了。
一个国家不会破产,因为国家不是企业和公司,他不生产销售产品,不需要向股东负责,不需要向银行贷款,他有军队,他有发行货币的央行随时印刷钞票,那个法院可以把国家政府的头关进大牢,所以你想谁会逼你破产。这里讲的破产,是指一个国家的财政破产,就是收不抵支,欠了很多外债,无法偿还和支付。只要他向国际货币基金借钱,或者向其他国家借;与债权人谈判债务减免即可以度过难关;比如希腊,削减政府开支,达到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的要求,然后贷款给他,然后与债权人(持有希腊国债的银行)谈判,减少50%的债务,就不会破产了。
发行货币和向国外借债是两码事,欠债是欠投资者的钱,是财政部欠的;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是两个概念;只有改朝换代才换货币。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