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市场 >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9-23 22:21:34

❶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三, 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公司给那些信用评级不高的居民贷款(次级贷款),使他们能顺利买房,并将此以证券的形式发放,但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利率的不断下调,很多居民无力还贷,而购买了大量次级债券的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美国的金融工具相当复杂,受牵涉的公司越来越多,亏损越来越严重。贝尔斯登,雷曼相继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JP摩根也转向了存贷业务,美国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金融危机实际已转化为金融海啸,因为它已波及到实体经济的诸多行业。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大爆发,美国人不再愿意多消费,宁愿将货币放在自己身边,投机动机大大减少,这样造成的结果当然是实体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人们不愿买奢侈品,不愿买车,不愿...可以看到,美国的汽车也已经濒临破产,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已是热锅上的蚂蚁。美国政府已采取7000亿美元的就市措施,给银行注入资金。并且采取降低利率等措施,但由于危机过于严重,效果并不显著。

❷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投资和储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是怎样的可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参考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分册吧

❸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3)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关系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❹ 论述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❺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是怎样的

最简单理解吧,在经济学中你储蓄的钱不是埋在地下的,而是放在银行的(当然银行会把钱投资于企业),这样会有利息所以是投资,因此你的收入不是用来消费就是用来投资(储蓄)了,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但你的利息增加了,因此最终你的收入肯定是增加的。
但从全社会来看,如果消费减少大部分投资了,则供过于求,企业会产品积压,为了不破产只好减少生产,造成失业增加,所以从宏观上社会的收入会减少(因为有人失业了)。
所以你的储蓄利息增加了,收入增加,但如果倒霉失业了,你当然收入减少了,增加的那点利息弥补不了没有工资的减少。
当然上面都是通俗解释,投资(储蓄)达到多少是合理的,是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引导通过利息等调节,以便失业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❻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国民收入中的储蓄是等于投资的,即 I=S 。
是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总等于投资的恒等关系。这个恒等式是完全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Y=c+I),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Y= c+S),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这样就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S=I)的关系。在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购买(Y= C+I+ G),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又把T—G看作为政府部门的储蓄,这样就有了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J)的关系。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Y=C+7+G+U—M)。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 = 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由于从本国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是这些国家获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于是其他国家的收入减去支出的储蓄,这样就有了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M—的关系。可见,不管在几部门经济中,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者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代表人们意愿的或者说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主体以及它们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储蓄的不一致,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说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和储蓄。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关系不是一回事。

❼ 论述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民收入Y,消费C,储蓄S,投资I(两部门模型,不考虑政府)。
居民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所以,Y=C+S。
通过银行,储蓄被转化为投资,我们认为I=S。
当居民总消费=投资总产出时是理想的状态。
Y增加时,C和S随之增加,I也增加,投资增加后,同时也带动就业增加以及居民收入Y增加,这样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

❽ 投资等于储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和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区别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阅读全文

与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