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的会计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会计学2007年新增加的会计科目,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取代了原来的短期投资,与之类似,又有不同。
债券投资的账务处理: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Ⅱ 购入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是按什么计算
B、按初始确认金额计算,即支付的价款+相关交易费用
Ⅲ 什么是债券成本法估值,跟摊余成本法有区别吗
债券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现金流贴现。
(一)债券现金流的确定。
(二)债券贴现率的确定。
债券的贴现率是投资者对该债券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也叫必要回报率:债券必要回报率=真实无风险利率+预期通胀率+风险溢价。
成本法与摊余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债券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摊余成本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债券,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3、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但投资公司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其在被投资公司股东权益中所占份额,因此成本法只适用于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份额不足以适用对被投资公司经营决策。
理账决策等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且被投资公司非上市公司;若被投资公司为上市公司,则根据谨慎原则,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确定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
4、摊余成本法:所谓“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5、成本法: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成本法(cost approach)房地产估价方法之一,指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Ⅳ 为什么债券性投资时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因为债券面值入账,以后按摊余成本计算,交易成本一次性支出,不能以摊余成本计算,所以不能计入成本。个人愚见。
Ⅳ 在取得债券投资时如果发生交易费用会计上应该如何处理
一并计入债券初始入账成本。
Ⅵ 为什么债券性投资时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对的呀,那几类金融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费用(投资收益借方)外,其他几类交易费用都计入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成本”这一明细科目计入的金额为债券面值,购买金额(包括交易费用)减去面值的金额计入“利息调整”。不管是哪个明细科目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利息调整”科目里不仅包括交易费用,还包括溢折价。
Ⅶ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债券的取得成本高于面值则实际利率低于票面利率
因为实际债券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债券面值决定的。
你所说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你买的债券票面利率很高,高于同期同等其他债券的票面利率,这是就会有许多投资者购买这个债券,导致这个债券供不应求,因此价格上涨,债券成本高于面值。既然债券成本价格高于面值,那实际利率肯定低于票面利率。
Ⅷ 长期债券投资的成本由哪些部分构成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直接再投资,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该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的税款,其退税率为40%。
(2)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者先进技术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将从海南经济特区内的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海南经济特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其退税率为100%。
(3)由外国投资者持有100%股份的投资公司,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股息),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可视同外国投资者,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4)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5)外国投资者申请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地方所得税。
再投资退税应以分配利润企业缴纳所得税实际适用的税率,将分配利润换算为税前利润再进行计算。
再投资退税的计算公式:
再投资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退税率。
(6)再投资退税必须符合以下具体条件:
①必须是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从其他企业取得的利润,不得享受退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