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并财务报表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处理 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是如何形成的 同期期末,发行
二者均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如果发行金额和买入成本一致,两者应当始终保持一致(因为现值和终值均相同,折现率也应当一致),这是母子公司发行债券财务费用和持有债券一方的投资收益也应当是一致的(因为期初摊余成本相同,现金流量相同,折现率相同)。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发行方和持有方摊余成本和折现率可能存在差异。通常有两种情况:
发行费用或购入手续费用,这两项都会影响摊余成本,前者影响(减少)发行方的摊余成本,后者影响(增加)持有方的摊余成本。,因为持有期间的现金流量对于发行方和持有方均一致,因此计算出的折现率也会不同,由此产生财务费用不等于投资收益,二者差额不予抵消(投资收益金额较大仍保留为投资收益,财务费用较大仍保留为财务费用)。
债券为可转债。对于发行方而言,采用将债券拆分为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方法计量。而投资方却将其全部计入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和折现率均不同,也会产生上述差异。
按照持有意图划分,短期内赚取差价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有能力和意图持有至到期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图中是应付债券,是一项负债。
③ 应付债券与债权投资对比,其两者的账户设置与会计处理有何异同
一般来讲应付债券比较复杂,里边还有一个用户,债券的面值还有票面利息以实际利率的一个摊余成本的计算,而债权投资的话可能只是要记住什么时候收利息就可以了。
④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初始入账成本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有啥区别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
⑤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 -面值 票面价
-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⑥ 应付债券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区别
应付债券的特征可以通过与长期借款及股票的比较来体现:
1.应付债券与长期借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筹资范围、债权人对举债企业的了解程度、流动性等方面;
① 筹资范围不同。长期借款的债权人一般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应付债券的债权人可以是单位或个人,筹资范围更为广泛。
②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了解程度不同。长期借款的债权人一般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他们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更为了解;而企业发行债券时,购买单位或个人一般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了解程度较低。
③ 流动性不同。债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长期借款只有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契约,一般不能自由流通。
2.应付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性质、资金提供者(主体)的法律地位、所获报酬及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等方面。
① 性质不同。应付债券是企业的负债,其发行企业为债务人,其持有者为债权人;而股票为发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持有者为股东。
② 资金提供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应付债券的持有者作为债权人,享有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而一般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而股票的持有者即股东则享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包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权利。
③ 资金提供者所获得的报酬不同。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债权人)不论企业经营的好坏,一般都可按照利率获得固定的报酬(利息);而股东所能获得的报酬则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盈余的多少及企业的股利政策相联系。
④ 资金提供者所承担的风险不同。应付债券表现为企业的负债,应付债券都有明确的偿还期限,因而企业债券的持有者一般不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解散清算时,企业债券的持有者较股东享有优先的受偿权;而股东则是企业的终极所有者,其投入资金一般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偿还期限的,企业解散清算时,股东只能参加剩余财产的分配,因而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⑦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1、关于“差额“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是如何产生的?”的回答。
应该说,这个分录本身有误,导致你产生不理解的提问。
A 首先,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相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期末数*内部购买比例)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期末数)
B 其次,将内部投资收益(即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
因为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持有对方债券等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抵销内部发行的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部债权债务的同时,将内部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相互抵销。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购买方)
贷: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等)(发行方)
以上2个分录,请看明白,第2个分录是把购买方的债券收益(即投资收益)与发行方的债券利息支出(支出可能费用化,也可能资本化)相互抵销,而不是只抵销其中一方的投资收益或利息支出。
2、关于“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的回答。
C 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是指发行方当初发行给内部公司的应付债券用于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的利息全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以上分录中的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指的是本期末抵销购买方当初从内部公司购买的债券(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即当初的投资收益已在当年末结转到了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了),并且从“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这句话也清楚说明了是以前期间的资本化利息,即你所说的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