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财政赤字的增加会导致下面哪个变化 1投资减少2供给储蓄减少3民间储蓄增加4民间储蓄减少
4。财政赤字增加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带动投资增加,刺激民间消费,增大货币流通量。所以123都是错的。
Ⅱ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三, 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公司给那些信用评级不高的居民贷款(次级贷款),使他们能顺利买房,并将此以证券的形式发放,但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利率的不断下调,很多居民无力还贷,而购买了大量次级债券的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美国的金融工具相当复杂,受牵涉的公司越来越多,亏损越来越严重。贝尔斯登,雷曼相继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JP摩根也转向了存贷业务,美国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金融危机实际已转化为金融海啸,因为它已波及到实体经济的诸多行业。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大爆发,美国人不再愿意多消费,宁愿将货币放在自己身边,投机动机大大减少,这样造成的结果当然是实体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人们不愿买奢侈品,不愿买车,不愿...可以看到,美国的汽车也已经濒临破产,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已是热锅上的蚂蚁。美国政府已采取7000亿美元的就市措施,给银行注入资金。并且采取降低利率等措施,但由于危机过于严重,效果并不显著。
Ⅲ 财政赤字为什么会导致过剩储蓄
因为: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供求平衡:总需求=总供给,得: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
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储蓄-投资
政府支出-政府税收=财政赤字,大于0
所以,“储蓄-投资”大于0
得:“储蓄”大于“投资”
导致“储蓄过剩”
Ⅳ 为什么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时增加进口可弥补财政赤字
经济需要维持供需总量平衡,如果存在财政赤字,而储蓄已经全部转化为投资,说明存在超额的需求,这时必须要有供给与之对应,所以要增加进口(即外国的供给)满足这部分需求。实际上这会造成财政赤字和国际贸易赤字的双赤字现象。
Ⅳ 投资与财政赤字
一般高红字财政政策时期,相应都有低利率作为配套货币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局限性,它通常是不可长期延续的,也容易造成结构性经济过热。过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极其不健康的财政政策。
Ⅵ 请问私人储蓄与政府预算赤字有什么经济关系
私人储蓄=国内投资+净出口额+政府赤字,这个式子你写错了吧,正确的应该是私人储蓄=消费+净出口额+政府赤字。
1、首先单从这个等式你是无法看出政府赤字是怎么转化成私人储蓄的一部分的,因为这个式子本身没有意义,它是从国民恒等式转化过来的。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恒等式为 投资+储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额,其中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政府储蓄),所以恒等式转化为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额,而政府赤字=政府购买-公共储蓄,所以国民恒等式转化为私人储蓄=消费+净出口额+政府赤字。
2、当政府预算赤字时,一般会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发行国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正如楼主所说,面向民众发行国债将老百姓手中的储蓄转移到政府手中,这样的做法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数量,因此不会产生通胀,但是会产生挤出效应;二是面向央行发行国债,这种做法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产生通胀,因此这种做法常被人们称为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
Ⅶ 苦求解答~宏观经济学中 财政赤字 发行国债为什么减少投资和储蓄
希望我能说的相对明白。
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投资是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例如某贪官新建了一栋别墅,某公司新建了一座工厂,这都增加了我国的投资。但是如果某贪官把10万块储蓄到银行,或者买股票基金,或者购买国债,对于他个人来说属于投资,但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这都属于储蓄,因为并没有新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诞生。
2. 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3. 国民储蓄--即可贷资金供给,由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组成。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时,政府的公共储蓄就是负的,即出现预算赤字。
政府为了平衡赤字,发行长期国债卖给民众,对于民众来说,购买国债属于投资,但对国家来说,这笔从民间吸收获得的国债资金是用来填补预算赤字,而不是用来投资建设。
接着,来分析这笔国债资金。购买国债的民众,本可以将这笔资金储蓄在银行或购买金融产品,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看,这无疑会增加国民经济储蓄。但现在这笔资金,购买国债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国民储蓄降低了。
用两个公式来描述国民储蓄降低的过程:
1.发行国债前: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等式的公共储蓄值一定是0而不是负数,因为发行国债前,国库里的钱为 0(实际上还欠着钱,但你见过数值为负的钱吗?在这个等式里总之就是国库空虚,没有钱了)
2. 发行国债后:
国民储蓄==公共储蓄 + 私人储蓄
国民储蓄== 0 + (私人储蓄P - 国债发行值)
发行国债后,只是弥补了预算赤字,国库里的钱还是0,并没有增加哦~~
所以比较两个等式,可以知道,发行国债后的国民储蓄实际上降低了,差额正是发行的国债数额,证明为弥补国家预算赤字而发行国债筹资,挤压了原本可以获得可贷资金的私人和企业的筹资机会,而私人和企业贷款筹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投资,所以投资也降低了,降低的部分正好是国民储蓄减少的数额,也正好是发行国债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