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市场 > 欧美社保基金投资比例

欧美社保基金投资比例

发布时间:2021-03-17 09:48:29

A. 美国人需要交养老保险吗请问大家,国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是怎样的谢谢

成为美国公民或持绿卡后,可享受如下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保障:

1,新出生的小孩:任何在美人士(含非法入境者)在美出生的孩子被视为美国公民,持有美国护照,不限制在美国境外的居留时间,终身自由进出美国。18岁公民宣誓后即从法律上享有美国公民的一切权益,包括立即为配偶、子女、父母办理美国移民。

2,学生学费:在18岁上大学之前美国全部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免费午餐及校服等,即零学费(私立学校除外)。相比之下,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有关机构办理中小学赴美留学一年就需两万多美金。上大学(含研究生丶博士生)只交本地人学费。以加州为例,水平中等的加州公立大学,外籍学生一年交一万二美金以上学费,而 “本地人”在加州州立大学一年只交纳二千多美金的学费。如果以一个小孩在美国完成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教育的话,仅学费一项就可以节省约人民币50万元。

3,奖学金:对于有意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只能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士竞争数量极为有限的对外籍人士开放的奖学金。但对于有绿卡的人,能享有奖学金的范围,远远超过一个外国人所能申请的。因为美国很多发放奖学金的机构限定奖学金只适用于“美国人”(含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因此,移民美国之后,小孩申请奖学金的机会远远大于海外留学生。

4,学生贷款:18岁以上的绿卡持有者可以在拿到绿卡的当年申请各种类型的学生贷款,如上美国优秀私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多达三万美金左右,当绿卡人士想读一个两年硕士时,六七万美金可一笔贷款。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可不还贷款,找到工作后分年还清,通常每月只拿工资的五至十分之一还贷款。在美国,没有因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人。

5,直系亲属受益:凡绿卡持有者与外籍人士结婚后,即可办理配偶及配偶21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绿卡申请。

6,政府帮助找工作:美国政府有专门机构免费为本国人找工作。绿卡持有者只要到此部门登记自己的技能丶专长和兴趣,该部门就会免费为人找工作。同时,该部门还免费培训等待就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如电脑丶英文等)以协助他们就业。

7,就业自由:持有绿卡者在美国工作是不受限制的。为保护本国人的利益,美国很多工作(高科技丶生化丶军事等研究丶生产丶保卫工作)都不对外国人开放,即使外国人具备相应的知识与专长。这种情况使得外国学生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与美国学生处于极不平等的竞争。而绿卡持有者无需担忧,他(她)可以从“劣势方”转为“优势方”。

8,退休福利:累计十年交税记录后(底线为每月$50左右的实交税金即可),便可在退休后,通常为65岁退(美国的平均寿命为80多岁,中国73岁)终身领取美国联邦政府发的退休金(每月$1000~$1200)。对很多移民来讲,领取退休金的年数比交税工作的年数要多。

9,失业救济:申请人及配偶甚至孩子在转绿卡后没有工作时,政府免费给找工作。具有六个月的交税记录后,到美国当地有关部门报失业就可以领取政府救济金(额度从每月$400~$1200不等)。

10,人寿与基金:绿卡持有者可以享受一些在中国没有,只在美国有的一些人寿与基金挂钩的保险险种,使本人退休后能够有较多的收入。

11,老年医疗保险:在美国医疗费用相当之高,但任何“低收入”绿卡持有者(无需交税记录)可在退休之后,办理“医疗卡”,持卡看任何病不再花钱。这一点可以彻底解除身患疾病的老人的后顾之忧。对于不属于低收入的人,只要有累计十年的交税记录,退休后只要再付很少的保险费,医疗费用也就不用自己承担了。

12,购房补贴:绿卡持有人在退休后即可申请购买低收入老年人公寓住房。可用大约市场价格的35%左右的款项购买由国家补贴兴建的在美国属于自己的住房。

13,政府补贴:绿卡持有者在退休前没有累计十年的交税记录时,只要转成美国公民,退休(65岁)后政府直接发放生活补贴(每月$600多)。本人不在美国生活,也可享受这笔钱。

B. 中国社保基金亏空对外国的影响

一,对外国的影响不大的,如果国内因社保基金亏空,引发金融危机的话,会有点影响(就像外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会有影响一样),不过国家对养老金上市,是做了相应的安全保障的;
二,保证养老基金安全的主要规定:
1、分别明确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各自权利、责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2、建立健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维护委托人利益;
3、合理进行资产配置,明确目前只在境内投资;投资一些较成熟的投资品种;
4、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
5、政府有关门部加强监管。

C. 美国的社会保障真的这么好比中国还好

   从资金运作的角度看,社保制度可分为英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智利模式(拉美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因此,笔者特意总结这四个国家的模式特点,以期对中国社保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英国:养老保险多层次、三支柱 医保经费90%源于财政     英国堪称是世界福利国家之父。二战以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英国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等。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    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最低标准的贫困家庭而建立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救助的家庭需要经过家庭经济调查(Means-Test),证明其收入来源确实不足,确有需要。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者、贫困的老年人、失业者等。    社会津贴制度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补贴制度。津贴的种类繁多,区分细致,既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生活津贴,也有覆盖人群范围较为广泛的教育、住房津贴。具体包括残疾人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涵盖了各类人群的各类特殊需要。     在英国,制度化、平等化、直接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各种社会保障措施都有明文规定并形成制度,有纠纷有法可依,协调争议有章可循;同时,为缩小贫富差距,政策存在着向收入倾斜和普及性福利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国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体制更针对现实风险的直接保障需求,强调根据居民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各种家庭的不同状况来提供保障和福利,形成直接保障项目 美国:养老保险月缴费占工资15.3%  各类人员享受保障差别较大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收益和缴费相结合的原则,弱势群体是其主要的受益群体。这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首先应该是制度的缴费者。美国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中,职工是否享有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一般取决于其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的长短。这种就业关联制度是通过雇主、雇员共同缴费来筹集资金的,美国养老保险月缴费占工资总额的15.3%,雇主、雇员各承担50%的费用。由于享受保障的权利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得到了较为有效的结合,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资金就比较少。此外,美国企业补充保险,即一家企业年金计划对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也起了积极作用。在美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社会保险缴费与享受待遇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与英国保障体系模式不同,美国的社会保障具有更鲜明的选择性,是选择一部分人实行保障的制度,弱势群体是其主要的受益群体。美国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仅能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强调社会保障实施于需要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同时,社会保障项目不完备,各类人员享受保障的差别较大。例如,美国在职职工是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险的;只有当职工退休以后,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险。当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较大,其具有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较瑞典、英国等国家要弱些。这种程度不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避免福利大锅饭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正因为如此,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较少,从社会保险税中筹集的资金可以应付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    :美国的问题主要是长期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据官方测算,到2017年时当期收支盈余将达到平衡点,收支相抵,在这个拐点之后,随之将出现收不抵支,其巨额资产余额可以一直坚持到2040年,那时,美国社保制度的资产余额将是“零”。所以,美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未雨绸缪,而不是像欧洲那样急需解决当期的资金缺口。  新加坡:强制执行中央公积金制度 医疗盾牌计划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在社会、医疗、住房、经济等方面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它使新加坡在不长的时间内解决了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的三大难题,又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主要的表现包括:    (一)广泛的覆盖范围    中央公积金计划的福利和服务不仅覆盖积极的工作人口,它还覆盖年轻的和其他不工作的新加坡人。    (二)高积累率    中央公积金计划帮助新加坡人为养老进行积蓄。1999年新加坡的国民积累总值为83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这种情况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三)很高的住房拥有率    住房上的自由政策帮助许多新加坡人利用他们的中央公积金积蓄支付他们的住房费用。政府发动的住房所有计划使得86%的人口能够居住在公房中,并且他们中的91%拥有所住房屋的所有权。    (四)良好的投资回报    从1989年到1998年,中央公积金的平均名义年利率为3.51%。由于中央公积金计划的成员利用他们的中央公积金积蓄购买房产,因而在计算基金投资回报时,房产的升值这一因素必须加以考虑。虑到这一面积因素,中央公积金给其成员带来的回报为年均9.3%的增长率。    (五)高效的医疗系统    医疗计划和医疗盾牌计划(Medisave和Medishield)的主要特点是个人对医疗费用自我负责,这也就极大地减低了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为了确保每一个新加坡人不会因为贫穷而不能享受医疗服务,新加坡政府设置了医疗基金以支持那些贫穷的新加坡人。尽管医疗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被国际卫生组织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国际上排名第六),可以比较的是,美国虽然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仅被评为第37位。    (六)较低的社会救济率    中央公积金计划鼓励自我依靠,也就是个人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而不是将自己的养老寄希望于下一代。中央公积金计划下的许多政策都通过覆盖三代家庭成员以鼓励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住房、医疗和教育的花费可由中央公积金计划下的不同政策中开支。1999年全新加坡仅有2200人领取社会救济金。     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只不过是一项国家强制执行的储蓄计划,只是对雇员及其家人在年老、患病、教育、购房等方面的资金援助计划,而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性的特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年轻成员的低薪雇员的保障水平较低,易造成两极分化,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由于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不少学者建议:针对新加坡公积金互济性比较差,可以建立相应一定的公共基金。调整年轻雇员和年老雇员以及低收入雇员和高收入雇员的个人和雇主投入比例。降低中央公积金的缴费比例。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中央公积金管理体制,吸引更多的民间和商业机构参与中央公积金的运营和管理。建立统一的中央公积金认证体系等来改善新加坡社保制度不完善的地方。    而上述办法中就有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如:在完善我国养老保险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养老保险运作管理高效益,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最大化,使投保人退休时的给付最大化。也可借鉴私营管理模式养老保险基金完全资本化的做法,完善养老金的投资体系,将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最大限度增值。为了提高养老保险的运行效率,完善养老保险中市场竞争机制和基金投资体系,转变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立法和对养老保险的运作实施监督的职能。     目前,中国已经在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的基础上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     智利:养老问题个人负责制 政府管理责任转移给私人公司    在新加坡公积金的基础上,以智利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创新。智利的公积金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包括基本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前者指个人要将其纳税收入的10%作为自己的养老金投入,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为将来得到更多养老金而进行更多储蓄所设立的补充个人账户),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从智利模式的运行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者的养老问题个人负责制,同时将政府的管理责任转移给私人管理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有偿运营,投保者既能够分享较高的收益回报,也可能因投资失败而遭受损失。这样,政府的直接责任被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个人的责任却被扩大到极大程度,从而缓解政府的经济社会压力,促进国家的稳定的发展。    智利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资金问题。他们的回报率都很好,缴费比例比欧洲低得多,个人和企业压力都不大;与欧美相比,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覆盖率低一些,一个是替代率低一些,一个是几乎没有社会共济性。所以,他们的优势是在财务上国家没有任何包袱,劣势是个人的福利水平比较低。他们的共性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非常好。  

D. 外国也有社保金吗主要问的是发达国家

聚焦国外社保基金监管:如何管好保命钱

http://www.annuity.com.cn/Html/JY/11071111043033487264_3.html

E. 美国人交社保吗

美国人也需要交社保。
美国政府有一套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计划,覆盖了全国96%以上的就业人口,用以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
这份社保计划采取“现收现付”的支付方式,即让在职雇员和雇主各自缴纳6.2%的“工薪税”来支付已退休雇员的养老保险金。而其中多余的资金则全部投资于联邦政府债券
这种极度保守的投资手法令这些养老金非常安全,比如,在经济危机的2008年,美国社会养老基金仍取得了高达5.1%的年收益率。
但社会保障计划所提供的养老金仅能糊口,美国人主要的养老金还是来自于由政府出资的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和企业雇主出资的雇主养老金计划。
大多数政府部门会这样为雇员养老:雇主根据雇员在本机构的工作年限等项指标,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向其支付养老金。
在这种被称为DB形式的计划下,政府或企业每月缴纳的费用,会存入一个养老信托基金,或者向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团体年金保险。如果养老信托基金或人寿保险不能足额支付时,雇主需要补齐差额部分。
而企业雇主则多会选择另一种名为DC的养老计划:在雇员任职期间,雇主和雇员按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
这个账户在雇员换工作后是可以携带走的,与中国的“五险一金”中的养老金类似,但最大的区别在于:雇员需要自行决定个人账户里的钱如何投资。退休后,账户中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就是雇员的养老资金。

F.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利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

“国有资产”的提法本身就很有中国特色,用它们来充实社保基金,除了中国,目前欧美各国暂时没有太多的报道,第三世界就更不用说了

首先,早在五六十年代,欧美各国都大规模的开展了国企的私有化运动,目前那些国家直接控制的“国有资产”很少了

其次,人家基金的运营是有的是由专门的私营公司办理,有的是由政府成立的基金公司操办,但他们的政府不像我国,并不对其亏损负责,也不托底,只是对其加强监管而已,所以,也谈不上用国资来充实基金。

G. 2019年社保资金缺口18.3万亿,2019年将达到30万亿国家号召推迟退休,我告诉怎么解决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继续通过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做好准备(6月28日新华社)。
社保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期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话题又将社保资金缺口问题推向一个新的热点。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常悲观的态度,认为养老金缺口非常之大,此前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出到2013年我国养老金缺口竟然高达18.3万亿元之巨。另一种是较为乐观的思想,认为养老金缺口并不是那样骇人听闻,近期内也无需延迟退休年龄,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全可以补足未来养老金缺口。笔者持第二种态度。
从远期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但是,养老金缺口暴露期到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基础、经济实力以应对。从现在起可以开始重视和逐步采取措施应对是正确的,但过于慌乱甚至危言耸听只能是自己吓自己,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将影响到百姓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目前,养老金的现状是,2011年结余1.9万亿元,各省都在为结余巨额养老金如何保值增值而想出路。众所周知,出路之一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一句话,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特别是养老金无近忧但有远愁。远愁的“远”,人社部负责人的话语是指10年、15年以后的事情。
对于解决养老金缺口的“远愁”,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做到未雨绸缪。笔者对此持乐观态度。多策并举、多渠道筹集资金是解决社保资金缺口的有效措施。财政资金是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关键。欧美国家财政资金少则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用于社会保障资金。如果我国财政资金2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那么,每年至少在2万亿元以上。可以说解决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大头。
应该加大国有资产充实社保资金的力度。通过完善国有股减转持相关政策、做好国有上市公司追溯部分的国有股份划转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庞大的国有资产是解决社保资金不足的强大经济后盾。国企包括金融企业上缴红利充实到社保资金里是一个有效渠道。笔者初步计算,国企包括金融企业每年净利润在4万亿元以上,按照15%上缴红利,就可以每年至少充实社保资金6000亿元。
通过社会力量充实社保资金。开辟发行彩票公开募集社保资金,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捐款筹集社保资金,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公益性活动筹集社保资金等。社会力量和社会活动充实社保资金的潜力非常之大。
发挥专业机构投资增值作用充实社保资金。主力军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8688.20亿元。而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为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40%,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这部分增值是解决社保资金不足的生力军。发达国家社保资金很大一块是通过保值增值充实和解决的。
总之,对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问题从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和敏感,通过多渠道筹集和运作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H. 欧美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建立全民社保体系的

美国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即联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

(一)联邦退休金制度

联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国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1935年,以当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起点,以后经过不断补充、修订,基本条款沿用至今。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规定,职工退休年龄不分男、女都是65岁,同时必须纳税40个季度(具有10年缴费年限),才能享受待遇。养老保险费完全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不予负担。养老保险的费用,国家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由雇主和雇员按同一税率缴纳。雇员应缴纳的数额,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采取分段办法计算。年薪在5。5万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纳税,其中6。2%用于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1。45%用于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年薪在5。5~13万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于医疗保险)纳税;年薪在13万美元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纳税。雇主按其雇员应缴纳税率纳税。所得每一美元税金,其中73美人用于养老,19美人用于医疗,8美分用于伤残。

联邦退休制度通过法规规定65岁可能享受全额养老金,同时,允许提前退休,但养老金减额发给,雇员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但每提前一个月退休,养老金减发0。56%;如62岁退休只能拿到相当65岁正常退休人员退休金的80%;63岁退休能拿到86%;64岁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满65岁后最多可再推迟5年退休,养老金增发0。25%。如66岁退休,可拿到相当65岁正常退休人员退休金的103%;67岁退休可享到106%……70岁退休可拿到130%,年满70岁以后退休者,养老金不再增加。联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约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计划

私人年金计划各企业自愿建立。美国政府向雇主提供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私人年金计划”。如企业从年营业额100万美元中提取10万美元作为雇员的“私人年金计划”,这10万美元可以免税。在这种税收优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计划”是美国联邦退休制度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员参加了私人年金计划。

“私人年金计划”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确定待遇方式,即雇主对雇员允诺雇员退休后给予多少退休金,并根据允诺由精算家计算确定每年储存金额。大分数企业采取这种办法。

第二是交费方式,即先确定交费多少,退休时按照累积金额(包括本金、利息、投资利润等)确定退休金额数,这类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担保公司担保。

(三)个人退休金计划即个人储蓄保险

个人退休金计划,自愿参加,储金一般个人出3/4,企业出1/4;联邦政府通过免征所得税予以扶持和鼓励。在储存时不纳税,在支取时再纳税,也是一种延期纳税办法。此项计划的最高存款额为每年2000美元,并且必须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项,连同利息在退休后即可领取,也可继续存入银行,但到达70岁时必须起用。对于年薪超过一定数额的,不能参加这项计划。具体标准是:未婚者年薪超过3。5万美元,已婚者年薪超过5万美元。

二、美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

美国的社会保险由联邦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办法统一,机构垂直领导。全国共有社会安全(保障)工作人员65000余名,分10个大地区设立社会安全(保障)局,下属13000个办公室,负责办理社会安全(保障)业务。各县、州(市)地方政府只负责附加保障计划。

全国设立了40个电话咨询中心,负责接受公民的查询、咨询电话。在因特网上使用11种文字、开发10000余页资料供居住在国内外公民查询。

全国每年征收社会保障税5684亿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费用38亿美元,提取比例约为7%。按全国6。5万名工作人员计算,每人每年管理费用近6万美元,为开展社会安全(保障)业务提供了保证。

三、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

(一)社会保障机制比较完善,管理高度统一,约束力强。

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障由联邦政府集中统一管理。联邦政府设立社会安全(保障)总署,负责全国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法律的制订和对全国政策业务的指导。全国划分为10个大地区,分设社会安全(保障)局,并在各县、州(市)分设办公室,具体承办社会养老保险事务。形成了一个社会保障网络,上下职责分明。各县、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担国家养老保险,只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补充养老计划。美国所有公民都有一个相互不重复的社会保障号,对从业人员和退休者实施社会保障关系的管理。社会安全(保障)机构的日常管理费用,从社会保障税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确保到位,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

(二)使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调控退休年龄,力度大,效果好

美国的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时,才能享受100%养老金;同样,如果年满65岁仍不领取养老金者,每延迟领取养老金一年,增加全额养老金的5%,直至年满70岁,开始领养老金时,每周可领取全额养老金的130%;对于有的企业为雇员在55岁62岁之间办理提前退休的,其养老金由企业全额交付。这一政策,既引导从业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护了希望晚退休、推迟领取养老金者的利益。这对于减轻基金支付压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养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多层次保障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总替代率为51%,净替代率为65%,分别低于法国(62%、77%)、德国(52%、72%)、意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国,略高于日本(49%、59%)和英国(47%、61%)。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调低,可能发挥第二支柱(企业补充保险)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的作用。美国的商业人寿保险十分活跃。企业老板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人才,推出企业年金计划等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使国家组织的养老保险在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体现了由国家、雇主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承担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

(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社会化程度高

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是举世公认的。将其运用在社会保障系统的运作和管理上,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凡是持有社会保障号的美国公悄行之有效美国内的哪一地区流动就业,只要按规定在当地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障税,就能自动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同样,退休者在国内任何一地方死亡,医院将其死亡信息输入电脑,即可确保及时将其销户。

I. 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的投资,对于投资周期,本金流动性,投资回报率一般的要求是什么

投资渠道逐步放开 保险投资瓶颈难破

业界对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放开的疑虑,更多地来自对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担心

岁末年初,保监会依照惯例,往往会推出一些针对保险公司的利好消息。然而,诸多保险公司一直在期盼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保险机构投资者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并没有如预期出台。

2005年12月15日,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首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元”和“建元”的发行中,保险公司依然未获得官方的投资许可。此前颁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曾规定,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将有待保监会另行发文规范。

事实上,关于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对保险公司的放开事宜,保监会的有关文件草案早已上报高层,最终仍受制于这一产品自身的规范性。具体的症结在于,税务总局与人民银行在征税问题上争执不下;因此,尽管相关试点已经推开,但缴税方式仍未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的放开。

除了资产证券化,保险公司觊觎已久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亦未有实质进展。目前,《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保险机构投资者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均已上报高层部门进行审批。由于部门意见需要进一步协调,高层对于保险业扩大投资渠道亦有不同认识,因此仍需时间磨合。在保监会的极力撮合下,前者近期有可能先行一步推出。

渠道难开

自2004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放开投资渠道的努力可谓频繁。

以往,保险资金只允许银行存款、购买债券;2004年中便可以投资基金,而后又放开其间接进入股市;2005年还批准了保险资金可以独立席位直接进入股市。2005年,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余额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9月中旬,保监会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后,已允许保险资金在境外运用,并可适量投资红筹股。

即便如此,与成熟市场的保险企业相比较,中国保险业的投资渠道仍嫌偏窄。一家国内大型寿险公司有关人士抱怨,寿险公司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又要完成保值增值的任务,还要适时与高负债匹配;目前债市和股场普遍低迷,银行资金充裕,利率偏低,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保监会2005年10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1月到9月,全国保费收入达3778.76亿元,同比增长13.1%。截至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3071亿元,比年初增长了25.8%;其中,债券投资6690.4亿元,银行存款4994亿元,两项超过可用资金的60%;证券投资基金1062.4亿元,股票(股权)投资仅98.7亿元,小于保险业可用资金的1%。

相形之下,这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5年出版的《保险业统计年鉴1994-2003》上公布的欧美等国的保险投资状况相去甚远。以美国为例,2003年其保险业的投资分布为债券70%,股票11%,抵押贷款7%,无抵押贷款3%,房地产1%,其它投资8%,分布相当广泛。

不同投资结构直接反映到收益上。统计显示,2000年-2003年的四年中,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仅为3.54%。目前有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的收益率应该为略高于3%的额度,同样远低于欧美国家保险市场10%左右的收益水平。

“保险公司在做投资时,强调的是资产与负债相匹配。所以保险业注重优化投资,即在预测的投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投资收益,同时又保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年金产品发展部精算经理潘蔺对《财经》说,为了实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保险公司通常使用现金流匹配(Cash Flow Matching)或存续期间匹配(Duration Matching)两种办法;根据不同的险种,设置不同的投资。

“比如人寿险,保单的周期较长,产品受利率的影响较大,通常使用存续期间匹配方法,购买与之相匹配的是中长期债券;车险保单的周期较短,基本不受利率影响,可以考虑别的投资工具。”他说。

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郭晋鲁对国内投资与资产的不匹配颇有感触,“比如,我们对客户承诺6%的回报率,但是目前在国内买到的五年期债券的回报率只有3%;又比如,我们对客户的负债是20年的负债,但是国内市场上,期限长达20年的债券很少。”至于外国保险公司为锁定风险进行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对于中国的保险公司而言,更远超出了其风险控制能力范围。

保监会有关官员对《财经》表示,在没有获得高层首肯、同时有关规定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在保监会的现有政策框架内,对于超过目前投资渠道范围的投资申请,保监会一律没有权限予以放行。

投资憧憬中国保险公司拓宽投资渠道的愿望素来十分强烈。事实上,坊间关于保险公司绕道投资房地产、路桥设施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

这种投资冲动与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不无关系。从保险产品的角度看,很多寿险公司的万能险比以往大幅增加,其一般情况下结算利率目前高于3%。此外,对于投资连结产品,客户的保险利益是与独立投资账户的投资业绩直接挂钩,因此,对投资运作的水平和资金的保值增值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保险公司普遍反映提高收益率的压力相当之大,保险业新增资金的大幅增加更令压力有增无减。
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也指出,部分保险公司尚背负大量利差损未能化解,保值增值压力尤甚。

从资产负债配比看,中国保险公司普遍资产平均期限较短,负债平均期限较长,结构不甚合理。

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一位负责资金运用的人士表示,如能适当增加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将有利于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因为目前的投资品种除银行存款和债券,期限都相对较短,而银行利率和债市的低迷则令收益率的提高大打折扣。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品种,其投资回报率虽算不上惊人,但一般风险较小,具有比较优势。

除此之外,随着国有银行的上市大热,保险公司对银行的投资冲动也与日俱增。

2005年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获准分别拿出100亿元资金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此举令保险业感到相当震动。事实上,在2005年11月工商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大会上,也不乏保险公司老总的身影。只不过,落花有意,大门也并未向其敞开。

据记者了解,此前数月,保监会便为此事向有关部门进行斡旋,结果是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有关部门认为,之所以接纳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主要是考虑其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特殊地位。

中国人寿幸运地搭上了建行上市的班车,不过,这只是决策基于其历史包袱给出的一个优惠政策而已。在中国人寿上市之前,为了化解历史上的巨额利差损,中国人寿与财政部建立了一个数千亿元的共管基金。考虑到这一笔战略资金的保值增值,在保监会的极力推动下,最终有关部门特批其参与了建行的IPO投资。

在金融企业之外,据记者了解,保监会也正在谋求促成保险公司投资工业企业和其它中小企业的有关事宜。

制度有待完善

尽管保险公司热望殷殷,但业界对于保险资金扩大投资渠道之举仍多持谨慎态度。保监会资金监管部门一位官员就向《财经》指出,虽然目前保险资金扩大投资渠道具备了一定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备制度,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尽可能规避投资的风险。

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徐建军也称,投资渠道虽然越开放越好,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因为这涉及监管体系、交易平台甚至一些基本认识问题。从长期来看,对于投资的比例控制、公司的信用评级、动态的管理跟踪等都需配套,才能防范风险。

目前,保监会在放开投资渠道的政策中,也体现了额度控制和资格限制的思路。据了解,《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限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资金上限,即按成本计价,投资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资产总值不得超过上一年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的一定比例。

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可投资的基础设施,被明确限定为水务、交通运输、能源、市政等项目。这与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基本吻合。

到目前为止,保险公司投资基础建设的投资方式初步确定为信托模式,“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采用信托或委托方式,以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有关信托资质问题、具体操作流程等问题,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铃还须系铃人。业界对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放开的疑虑,更多地来自对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担心。

近年来爆发的证券公司委托理财案件中,债权人中就不乏保险公司的身影。在当前中国尚不成熟的金融环境下,保险公司倘若不能尽快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监管部门倘不建立完备的监控体系,其飞速增长的保费收入正在成为其自身难以掌控的负担。

阅读全文

与欧美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