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S)和总需求(C 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1)国内储蓄等于国内投资扩展阅读:
凯恩斯(J M Keynes,1936)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并论证了著名的储蓄投资模型,即:
如果 所得=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所得—消费
那么 储蓄=投资 即S=I
上述模型表示,一旦储蓄与投资相等,即把储蓄全部用于投资,那么一国的经济就可以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在经济意义上,该模型是凯恩斯进行理论推演和提出需求管理政策建议的枢纽,是其社会投资理论的核心。
网络-凯恩斯
B.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2)国内储蓄等于国内投资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C. 投资和储蓄有什么关系,是投资越多国民收入越高么,如果是,中国何不取消银行利息,让人都拿钱去投资
二者的关系,土话说就是:都是一个娘养的孩子,走着不同的道路。票子都是政府印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的(包括外币,也是受政府调控的),但流动的方向、范围不同。个人或单位把钱存(储蓄)到银行,银行要支付利息。(有时是〇利率,有时是付利率)这部分钱数目及其巨大。银行要拿去投资,主要方向是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级重点项目等等。银行还有支持国家本身存在的重任。比如军队建设,比如政府部门的开支等等。这部分却实赔钱的。它是由税收转到银行,再由银行发钱,再通过市场消费然后循环的。现在国家富裕了,普通百姓手里有了不少钱,许多私营企业有了不少钱。这些钱如果存在银行,不能生值了。而许多大项目,目前中国也不可能由私人去做。这样,国家放开了政策,允许个人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投资。你所投资的方向,赚了钱,投资者就增加了财富。赔了,投资者就亏了钱。但是总体上说,投资越多,百业兴旺发达,国民收入就越高。因为百业兴旺发达了,市场活跃了,就业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也就增加了,加上国有企业的发展,整个国家就欣欣向荣了。总之,个人直接投资,银行用储户的钱投资,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有利手段。至于银行的利息,如果把每年物价上涨等因素计算进入,早就是付利率了。全民投资的时代早就到来了。需要提醒一下:个人投资是有风险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银行的投资也是有风险的。所以银行也加入了保险。如果银行倒闭,50万元以下,由保险公司保证本金不失。超过50万,就另外清算了。
D.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国民收入中的储蓄是等于投资的,即 I=S 。
是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总等于投资的恒等关系。这个恒等式是完全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Y=c+I),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Y= c+S),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这样就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S=I)的关系。在三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购买(Y= C+I+ G),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又把T—G看作为政府部门的储蓄,这样就有了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J)的关系。在四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Y=C+7+G+U—M)。国民总收入总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y = C+S+T)。国内生产总值又是总收入。同时,由于从本国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是这些国家获得的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的支出,因此(M—X)就等于是其他国家的收入减去支出的储蓄,这样就有了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恒等于投资(S+T—G+M—的关系。可见,不管在几部门经济中,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者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代表人们意愿的或者说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主体以及它们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储蓄的不一致,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说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和储蓄。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关系不是一回事。
E. 国内净储蓄等于经常项目顺差吗——关于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差距扩大的另一种解释
在宏观经济学上,认为贸易差额与储蓄关系有一个固定的公式,这个公式的演绎来源于这样的推导(政府采购和服务计算到消费中去,不另列):一个国家的收入=消费+投资+贸易差额(1)经过移项,可以得到:贸易差额=(收入-消费)-投资(2)贸易差额=储蓄-投资=净储蓄(3)储蓄大于投资的部分被认为是净储蓄,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净储蓄就是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一般推论,一个国家只要存在贸易顺差,就意味着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或者说,一个国家存在净储蓄,就是因为存在贸易顺差。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贸易顺差包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因此,也是经常项目顺差。看起来是一个正确的公式,其实不然。20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的跨境流动不多,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以贸易方式为主,一个国家的投资和储蓄基本是在内部发生的。因此,经济学上把“投资”界定为“私人国内投资”。但是,当允许资本流动以后,一个国家的投资和储蓄就不仅仅是其自身内部的事情了。
F. 国内储蓄等于顺差额加国内投资 在宏观经济学里。急~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顺差额)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收入
均衡的条件就是总需求=总供给
储蓄+政府收入=投资+政府支出+顺差额
储蓄=投资+顺差额+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如果政府支出=政府收入,也就是财政没有出现多余和赤字。
那么
储蓄=国内投资+顺差额成立。
G. 国际金融的问题:解释一下 CA=S-Id (经常账户余额=国内储蓄-对内投资)
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CA=If
S=Id+If
If =S- Id
CA= S-Id
Y=C+Id+G+X-M
E=C+ Id +G
Y=E+(X-M)
CA= X-M=Y-E
CA= If= S- Id=Y-E
根据这些等式,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投资净额是正的(即该国是其他国家的净贷款供给国或投资国);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该国的产出(收入)高于其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即吸收).相反,若一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则意味着该国是净对外借款国,该国国内储蓄少于投资,支出超过产出(或收入).
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加.官方储备是一国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对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量,汇率,利率,私人金融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形成,国内生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等产生重要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Ms)包括两个部分:国内创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部分(R).国内创造部分就是通过本国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来自国外部分是指经过国际收支获得的盈余(国际储备)所创造的货币.外国货币会转化为本国国际储备,形成高能货币.由于国际收支总差额意味着官方储备的增减,所以它的变动就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国际收支总差额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它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国际收支总差额又会进一步对其他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汇率,利率,私人资本的流动,国内投资,生产以及进出口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H. 投资等于储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和国民收入决定中的区别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I. 国民储蓄是国内投资的约束吗
国里对贵金属投资是大力支持的
J. 有关宏观经济学中储蓄与投资的问题
Y=C+S+T,这个公式有S,这是两个公式。
存起来的什么意思?
经济学中投资很狭义,炒股票买房子之类的不算
都不存钱就是消费了,算入C中,即消费增加
公式3不对,c+i+g+nx=c+s+t化简得s=i+nx+g-t
两边都可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