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投资和储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是怎样的可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参考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分册吧
② 分析消费、储蓄、投资之间关系平衡的重要性
在一国的经济中,消费,储蓄和投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投资是消费的基础和来源。投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加储蓄。而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新的消费又会对投资形成新的需求。所以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和储蓄会随之增加,同时投资也增加,而投资增加后,又带动就业增加以及居民储蓄增加,这样又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只有保持消费,储蓄和投资关系的平衡和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③ 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平稳、可持续的拉动作用,但消费增长需要一定规模的储蓄作为支撑,在储蓄不足情况下过度消费,必然损害经济的健康运行。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关经济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相对有关经济体,我国存在高储蓄和消费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最终消费率总体呈逐渐下降的态势,投资率从1992年的36.6%逐步提高到2008年的43.5%,消费率则从1992年的62.4%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48.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出口比重过高,消费比重偏低,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未来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贸易部门的投资。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或消费。由于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增大资源环境的压力,引起居民之间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行业还会出现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低于经济增长是我国消费率低和储蓄率高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低于经济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低于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低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从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构成的变化看,企业和政府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总体占比呈上升趋势,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住户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自1999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截止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0%,比199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保障状况不理想等因素,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56,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71,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且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高于高收入组。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我们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短期内可首先考虑针对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城镇低收入户的消费鼓励措施,如增加补贴提高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对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中期来看,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居民消费应是鼓励消费政策的着力点;长期来看,改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之路。
④ 宏观经济学:解释利率与消费,储蓄,投资的相互关系
利率即资金使用的成本。 朴素的经济观点认为,利率提高,对于同一笔资金,储蓄的意愿加强,消费和投资意愿降低,反之亦然。
⑤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三, 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公司给那些信用评级不高的居民贷款(次级贷款),使他们能顺利买房,并将此以证券的形式发放,但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利率的不断下调,很多居民无力还贷,而购买了大量次级债券的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美国的金融工具相当复杂,受牵涉的公司越来越多,亏损越来越严重。贝尔斯登,雷曼相继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JP摩根也转向了存贷业务,美国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金融危机实际已转化为金融海啸,因为它已波及到实体经济的诸多行业。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大爆发,美国人不再愿意多消费,宁愿将货币放在自己身边,投机动机大大减少,这样造成的结果当然是实体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人们不愿买奢侈品,不愿买车,不愿...可以看到,美国的汽车也已经濒临破产,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已是热锅上的蚂蚁。美国政府已采取7000亿美元的就市措施,给银行注入资金。并且采取降低利率等措施,但由于危机过于严重,效果并不显著。
⑥ 凯恩斯主义中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按照你的问题应该是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如果要说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按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来说,c表示消费与s是互补关系。Y=C+S即,消费+储蓄=收入。
⑦ 论述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⑧ 论述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民收入Y,消费C,储蓄S,投资I(两部门模型,不考虑政府)。
居民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所以,Y=C+S。
通过银行,储蓄被转化为投资,我们认为I=S。
当居民总消费=投资总产出时是理想的状态。
Y增加时,C和S随之增加,I也增加,投资增加后,同时也带动就业增加以及居民收入Y增加,这样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
⑨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现在的储蓄就是未来的投资。
储蓄是消费的延时推后,他可以转化为即时消费,也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是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投资则是资金不同于消费的一种运用,并主要用于资本货物、基本建设等生产领域。
在资金应用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
(9)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扩展阅读:
储蓄的特征:
1.储蓄行为的自主性
储蓄行为的自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储蓄对象是私有的,就是储蓄者所要储蓄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所有,储户自己有权支配,这是储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2.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
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3.储蓄价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储蓄的还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显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储户将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等储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积累财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