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第二年有这笔分录第三年没有呢求
第一你年算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到第二年的时候,下一年就要兑现了,所以负债“应付债券”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少。数值已经是1000了,第三年再来这个分录的话应付就2000了,面值就1000啊
2.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帐务处理比较
持有至到期投资
"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投资成本”、“溢折价”、“
应计利息
”进行明细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
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取得该投资的
公允价值
与
交易费用
之和,借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贷记“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等科目。
购入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到付息期按面值和
票面利率
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的利息,借记“
应收利息
”科目,按
摊余成本
和
实际利率
计算确定的
利息收入
的金额,贷记“
投资收益
”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溢折价)。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内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的金额,借记本科目(
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收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合同支付的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本科目(应计利息)。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
债券利息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采用
实际利率法
计算确定的折价
摊销
额,借记本科目(溢折价),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溢价摊销额,做相反的
会计分录
。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科目,按其
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企业根据
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
的,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
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等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
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长期借款
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它属于
长期负债
。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通过设置“应付债券”科目,以及“债券面值”、“
债券溢价
”、“
债券折价
”、“
应付利息
”四个明细科目对应付债券进行核算。
当
发行债券
收到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面值或溢价)”科目;按期支付利息时,借记成本费用科目以及“应付债券——溢价”,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偿还债券本金时,借记“应付债券”,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若为
折价发行
,则在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折价”,计提的利息,贷记“应付债券——折价”等。
期末余额
反映
企业发行债券
数额。应付债券期末列于
资产负债表
的“长期负债”项目中。
3. 为什么应付债券是一年内到期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
反映企业各种非流动负债在一年之内到期的金额,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本项目应根据上述账户分析计算后填列。 计入流动负债中。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
反映企业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在一年内到期的金额,包括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和一年内可收回的长期应收款。本项目应根据上述账户分析计算后填列。 计入流动资产中。
希望采纳
4.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初始入账成本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有啥区别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
5. 合并财务报表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处理 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是如何形成的 同期期末,发行
二者均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如果发行金额和买入成本一致,两者应当始终保持一致(因为现值和终值均相同,折现率也应当一致),这是母子公司发行债券财务费用和持有债券一方的投资收益也应当是一致的(因为期初摊余成本相同,现金流量相同,折现率相同)。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发行方和持有方摊余成本和折现率可能存在差异。通常有两种情况:
发行费用或购入手续费用,这两项都会影响摊余成本,前者影响(减少)发行方的摊余成本,后者影响(增加)持有方的摊余成本。,因为持有期间的现金流量对于发行方和持有方均一致,因此计算出的折现率也会不同,由此产生财务费用不等于投资收益,二者差额不予抵消(投资收益金额较大仍保留为投资收益,财务费用较大仍保留为财务费用)。
债券为可转债。对于发行方而言,采用将债券拆分为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方法计量。而投资方却将其全部计入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和折现率均不同,也会产生上述差异。
6.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1、关于“差额“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是如何产生的?”的回答。
应该说,这个分录本身有误,导致你产生不理解的提问。
A 首先,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相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期末数*内部购买比例)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期末数)
B 其次,将内部投资收益(即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
因为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持有对方债券等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抵销内部发行的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部债权债务的同时,将内部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相互抵销。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购买方)
贷: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等)(发行方)
以上2个分录,请看明白,第2个分录是把购买方的债券收益(即投资收益)与发行方的债券利息支出(支出可能费用化,也可能资本化)相互抵销,而不是只抵销其中一方的投资收益或利息支出。
2、关于“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的回答。
C 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是指发行方当初发行给内部公司的应付债券用于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的利息全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以上分录中的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指的是本期末抵销购买方当初从内部公司购买的债券(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即当初的投资收益已在当年末结转到了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了),并且从“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这句话也清楚说明了是以前期间的资本化利息,即你所说的当初。
7.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帐务处理比较
持有至到期投资"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购入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到付息期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的金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溢折价)。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内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的金额,借记本科目( 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收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合同支付的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本科目(应计利息)。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折价摊销额,借记本科目(溢折价),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溢价摊销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 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等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它属于长期负债。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通过设置“应付债券”科目,以及“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付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对应付债券进行核算。
当发行债券收到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面值或溢价)”科目;按期支付利息时,借记成本费用科目以及“应付债券——溢价”,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偿还债券本金时,借记“应付债券”,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若为折价发行,则在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折价”,计提的利息,贷记“应付债券——折价”等。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发行债券数额。应付债券期末列于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负债”项目中。
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 -面值 票面价
-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9.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摊余成本和初始入账的区别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和应付债券——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资产。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它属于长期负债。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是企业的负债。
应付债券-面值是根据所发行债券票面标明的金额(也就是本金)记入应付债券-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