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買基金風險小一些
小朋友,你先要決定買股票型、債券型還是貨幣型的。建議你目前先買貨幣型的,等股市回調時介入股票型的。因為貨幣型很靈活,隨時可贖回,3個工作日左右就到賬,進出都不用手續費,收益率和一年定期差不多。如果你覺得股市指數會一直往上跑,目前介入股票型也行,就看你如何判斷後市和是否有冒險精神了。我感覺好的公司有華夏、廣發、易方達、嘉實等。具體買那隻還要細選哦。先定買那類吧。目前不要買債券型的。
⑵ 為什麼說買基金比買股票風險小如題 謝謝了
現在老百姓都買基金,不少朋友問我,買基金好還是買股票好,一開始我還真說不準,上周四的暴跌突然給了我答案。 上周四上午,股指開始走弱,不少朋友都開始賣出股票避險,雖然現在看來上周四賣出股票未必正確,但是在當時,如果能夠在3500點之上出局還是令人滿意的。 就在大家都在紛紛出局的時候,一位朋友卻很郁悶,他說:「我要贖回基金,要按照收盤時候的凈值計算,如果下午真的跳水,那麼我的成交價就會更低。」事實表明,這位朋友最終按照很低的價格贖回了基金,這就是買基金不如買股票的第一個地方。 還有人著急,真想贖回基金,可是基金還在封閉期,不能贖,也不能賣,只能活生生地看著股指上演高台跳水,雖然有時候能陰差陽錯地躲過回調,但是當時的著急只有自己知道。這是買基金不如買股票的第二個地方。 也有精打細算的,基金持股就那幾個,與其買基金,不如自己配置股票,投資效果差不多,也能省下些申購費用,投資收益可能比買基金要好,這也是一個買股票好於買基金的地方。 有不服氣的,說買基金風險小,買股票風險大,買股票可能下跌一半,買基金最多虧損10%,1元的基金到9毛也就到頭了。我這人比較較真,仔細翻閱了基金的相關資料,也沒發現說跌到9毛就不會跌了。想想這應該是出於2005年的經驗,當時眾多開放式基金的凈值都在0.9元上方徘徊,還真沒有跌破0.9元,但是後來大盤也爭氣,跌到1000點就不跌了,所以給人們留下了基金只會跌10%的印象。 可是,歷史並不能代表將來,基金未來難保不會跌幅過半,在同樣一段時間里,基金的表現也未必就好過股票。我理解,買基金的人應該是熱衷於本職工作的白領,而不是正在投資普通股票的中小投資者,畢竟職業股民比白領有更多的操盤時間,完全沒有放棄股票的理由。 資本市場從來就沒有永遠正確的真理,肯定不會買基金就賺,買股票就虧。買股票應該是優於買基金的,只是更多原本存在銀行的資金看到的是基金的收益和股市的風險,忽視了基金的風險和股票的收益。
記得採納啊
⑶ 多少點買入基金無風險
市場調整以來,上證A股 指數 最大跌幅超過50%,而 股票 型 基金 平均最大跌幅也超過24%;全部A股市盈率下降,在封閉的市場里,投資價值凸顯;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也從81%左右降到74.6%,有些配置型基金的倉位甚至降到了契約規定的最低股票投資比例30%以下,使得基金市場經過調整有足夠廣的產品線可供我們選擇,如果投資者想風險小就買股票倉位比較低的基金,如果看好後市就買倉位重的基金。我們不能指望每次都抄底都抄到最低,如果是個低點,也仍然能分享投資帶來的收益增長。
當然目前是不是低點,還可以從政策面、基本面、供需面三個方面 分析 。
政策面,從限值大小非流通指導意見,到 降低印花稅 ,一周不到時間出台兩項重大政策,而市場積極回應暴漲9%以上,基本可以肯定本輪調整的最低點就是2991 點就是政策底。
基本面,在經過1季度CPI暴漲之後,2季度開始由於基數原因CPI 漲幅將有效放緩,真實GDP增長或將反彈。企業盈利,外貿企業漲價、新的利潤增長的培育、估值合理化,市場反應不應該比我們預計的更悲觀。
特別是資金面供需面,資金需求因大小非大大放緩,供給因基礎貨幣投放充足,似乎更沒有理由悲觀。
⑷ 請問各位:買基金會像股票那樣血本無歸嗎基金像股票一樣在多少點以下風險比較小嗎
1、股票型基金因為是非保本基金,所以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
2、就現在股市的情況來看,部分股價波動異常,大概可以達到50%左右,意味著股票型基金的跌幅也可能達到50%;
3、最大的風險就是因為股市崩盤或者股票退市而血本無歸;但是這種基本不可能,一來專業機構持有,安全性比較有保證,二來多隻股票對沖風險,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很多投資者看見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型基金一直下跌會手足無措,這也就是發出「股票型基金會虧光嗎?」的第三種心理。
其實回顧全世界各國股市的歷史走勢,所謂股票一直下跌都是有一個時間范圍的,從來沒有一隻股票會永遠下跌,只不過「漲久必跌,跌久必漲」。一般股票型基金在某一階段持續下跌的時候,也是對投資者心理的一個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