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個人理財行業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
最有發展前景的是直銷,具體的網上自己搜政策了解,因為現在還沒立法,第一次轉型造就太多直銷難民,現在又第二次轉型走電子商務住家創業的模式
❷ 為什麼說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尚處於初級階段並對我國個人理財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國大部分人對於理財尚不精通,在余額寶推出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貨幣基金的存在(現在很多人也不清楚余額寶就是貨幣基金),而對於基金,股票,債券等投資者更少了。目前興起的P2P也是魚龍混雜,並不完善。個人的理財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我國大部分人只知道儲蓄和余額寶,這是很初級的階段。隨著現在的年輕人知識的增多,舊觀念的漸漸老去,以後的理方式會多起來,
❸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現狀外文文獻,要PDF形式的
親。、。我願意幫忙。
❹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的總結怎麼寫。
我國國有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都屬於職能分工型銀行,其基本特點是法律限定金融機構必須分門別類各有專司。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其他存款貨幣銀行的負債業務中,儲蓄的地位十分突出。在我國,商業銀行不得從事境內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因此,個人理財收益來源主要是政府債券和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銀行的代客買賣業務也對個人理財的發展有所影響,網上銀行的發展對個人理財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呀,比如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獨大,銀行業務也被限制在一個小的范圍之內,對策就是金融改革呀。最近余額寶和網路金融中心產品的出現引發的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就非常具有針對性。
❺ 國外學者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現狀!!!!!
http://english.cri.cn/3130/2008/01/15/[email protected]
你可以聽聽裡面那個聲頻,是個采訪,不是學者,不過應該也有一點用
❻ 目前國外研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是怎樣的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正逐步成為商業銀行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業務。如何找到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管理方法和發展模式,提出可操作性的發展建議,對商業銀行加快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作了個人理財的概述,闡述了其概念與種類;然後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必要性;接下來介紹了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將國內和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與措施。
❼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
第一,個人理財所募集的資金不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受存貸比限制,投資監管較少。第二,個人理財可以增加客戶對銀行的粘性,符合未來資產管理的發展趨勢。第三,理財資金成本和銀行的投資項目的報價存在一定價差,是銀行增加中間業務的重要手段
❽ 個人理財的我國狀況
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浪潮的沖擊之下,個人理財業務獲得了快速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的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年平均利潤率達到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約為12%-15%。從發達國家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看,個人理財業務具有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益穩定等優勢,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而在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貼身的個人理財服務也成為近年來銀行業競爭的主要焦點,花旗、匯豐、渣打、恆生、東亞等主要銀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理財套餐,針對不同收入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推動了港島整體個人理財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後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2004年11月,光大銀行推出了投資於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陽光理財B計劃」,開創了國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佔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006以來,隨著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面對存款市場激烈的同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持續加大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行力度,不斷豐富和延伸理財品牌及價值鏈上的子產品。以工商銀行為例,2005到2007年分別(發行)銷售個人銀行類理財產品190億元、755億元和1544億元,年均增速達185.3%;而2008年僅上半年即累計(發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5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倍。憑借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綜合實習優勢,國有商業銀行已經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唯有加快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步伐,通過負債結構與收益結構的轉變,形成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聯動效應,才能在同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並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此後,由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走低以及資本市場的走強,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新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一是藉助信託平台進入股票市場、產業投資市場。銀行通過與信託公司合作,將理財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則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和實業投資。在此種投資路徑打通以後,理財產品形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新股申購、信託受益權轉讓以及由債券、股票、信託融資等產品組合而成的資產配置產品等。二是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覆蓋全球市場的投資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幣海外投資的通道,擴大了資源配置的半徑,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產品。
反觀國內,自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在國內最早掛出「私人理財中心」的牌子至今,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個人理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不爭的現實。今年夏季,美林集團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內地百萬美元富翁約有23.6萬人,比上一年的21萬增長了12%,這些富豪所掌握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了9690億美元。若以人民幣計算,即將近24萬人成為了千萬級別的富翁。而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最新研究報告,在2003年亞洲理財市場(不包括日本)6.4萬億美元的管理資產中有3.29萬億來自大中華區。而該報告更預測到2008年北京舉辦下界奧運會時,大中華區的財富增長率將達到27%,為4.2萬億美元,且中國大陸將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理財市場成長趨勢中的領導力量。
而國內被廣泛引用的另一份調查結果則來自上海:該次抽樣調查表明,大多數上海市民認為未經專家指導的自發理財方案有很大風險;有87%的被訪問市民表示會接受銀行提出的理財建議,其中32%的市民最感興趣的是銀行的理財咨詢和理財方案設計;40%的人認為應增加代理客戶投資操作,提供專家服務,並希望能與銀行理財專家建立穩定和經常性的業務聯系。由以上調查結果可見,如何理好財,用好自己的錢,使之能夠不斷保值、增值,發揮更大的作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逐漸富裕起來的國人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時至今日,國內各家銀行拓展中高端個人理財業務的腳步一直未曾停滯。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外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個人理財品牌,並在個人高端客戶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上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