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包括風險控制措施包括風險規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1、避險 :避險是指投資者自願放棄風險行為,完全規避特定的損失風險。
2. 。風險保留:即風險承擔 就是指如果發生損失,經濟實體將使用當時可用的任何資金進行支付。 風險自留包括計劃外自留和有計劃的自我保險。
3、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合同將轉讓方的風險轉移給受讓方的行為。 通過風險轉移的過程,有時可以大大降低經濟實體的風險水平。 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4.損失控制:損失控制不是放棄風險,而是制定計劃和採取措施減少損失的可能性或減少實際損失
拓展資料
風險控制的目的
為制定風險和機會應對措施,明確風險應對措施、風險規避、風險降低和風險接受等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風險和機會管理措施和內部控制建設,增強抗風險能力,為應對風險提供依據。 這些措施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包含和應用以及對這些措施的評估為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導。
風險控製程序
風險識別:是經濟單位和個人對面臨的和潛在的風險進行判斷、分類和梳理,識別風險性質的過程。
風險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方法分為控制方法和財務方法兩種。第一個種旨在減少損失的頻率和程度,重點改變導致風險事故和擴大損失的因素上;後者是提前做好財務安排。
風險評估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收集到的大量詳細損失數據進行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進行估計和預測。風險評估主要包括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
風險管理效果評估
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對實施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差異性進行比較並分析原因,以判斷管理方案的適應性,科學性。並及時對方案進行該進和完善。
② 風險管理有4個步驟,分別是什麼內容
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調整。
1、 風險識別 風險的重要特徵是其不確定性和潛在性,不容易被人們感受或理解。因此,風險管理首先要做的是識別風險,即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來識別和區分風險。這些科學的方法通常包括:問卷調查、財務報表分析、組織相關數據和文件審查、設備設施自檢、企業內外專家咨詢等,可以同時使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時間。
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利用各種概率和數理統計方法,計算出風險發生的頻率並估計其損害程度,不僅包括直接損害程度、防範和應對風險所消耗的人員和財產,還包括間接損失。與直接損失相關的程度。其目的是針對帶來不同程度損失的風險採取不同的對策。
3. 風險控制 為了經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風險,必須針對不同的風險採取不同的手段或措施。
4. 風險調整 這是為了檢查和評估不同風險控制措施的結果,以便對原有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是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估,不斷完善整個風險管理體系,以獲得最佳的成本效益。
拓展資料: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不確定性的戰略規劃過程。考慮到風險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管理過程相對復雜。一般來說,整個管理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明確范圍,明確目標。明確管理對象的狀態范圍,明確管理活動要達到的目標。企業管理者要從資本運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入手,根據任務要求.
,確立資本運作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同時,還需要對目標風險進行分析,然後根據潛在的風險威脅調整目標架構,最終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目標體系。
(2)分析風險成因,識別風險類型。現階段應根據目標和要求,認真研究資本運作的內外部環境,找出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並據此劃分風險類型,為尋找防範措施提供思路。風險。
(3)判斷風險概率和風險強度。風險概率是指風險實際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強度是指風險的影響程度,即風險值。這兩個指標可以通過某種不規則數量的方法來計算。具體方法見本章第二節。
(4) 風險效用評估。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根據人們對風險的態度,確定各類資本運作主體對待風險的效用價值。通過風險效用評估確定資本管理主體的風險收益效用值後,即可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5)風險規避設計。風險規避設計是風險管理的核心。主要由預警、預防、控制、應急等子系統組成。預警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監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尤其是風險值較大的關鍵要素,及時靈敏地發現異常徵兆,准確預測風險。風險預警一般通過設置臨界值來實現。當企業資本運作的內外部條件變化在臨界值以內時,表明經營過程處於安全狀態。當變化超過臨界值時,說明情況異常,應及時報警。企業應准備一定的應急措施,以應對突發風險,將風險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6)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風險管理的效果一般用成本收益比法來評價和判斷,即比率=收益/成本。效益是達到風險管理目標後獲得的實際效果,通常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表示;費用是指風險管理活動的實際費用,分為貨幣性費用和非貨幣性費用。比率越大,風險管理活動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7)總結經驗,提高水平。企業經營者在完成整個風險管理活動後,應總結前一階段的風險管理運作情況,積累更多經驗,提高資本運作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③ 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三類
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兩類:一類是控制方法,另一類是財務處理方法。
(1)控制方法包括:
a.風險避免:即放棄和不進行可能帶來損失的活動和工作。
b.風險防止:即採取預防和抑制等手段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或降低損失的嚴重性。
c.風險分離:即將面臨損失的風險單位進行分離。
d.風險分散:指根據風險因素間的以及風險因素與其他因素間的負相關關系進行資產的有效組合,使企業的風險減至最小。
(2)財務處理方法包括:
a.風險自留:即經濟單位自行承擔部分和全部風險。
b.風險轉移:指經濟單位將自己的風險轉移給他人,包括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兩種方式。
拓展資料
一、簡介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對現代企業而言十分重要。
當企業面臨市場開放、法規解禁、產品創新,均使變化波動程度提高,連帶增加經營的風險性。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降低決策錯誤之幾率、避免損失之可能、相對提高企業本身之附加價值。
二、意義
有效地對各種風險進行管理有利於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有利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有利於實現企業的經營活動目標,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④ 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風險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有:
1、避免風險: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一般不採用。
①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②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2、預防風險: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採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3、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①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②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佔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③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4、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採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風險管理過程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一連串排好優先次序的過程,使當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損失及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處理、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則押後處理。 現實情況里,優化的過程往往很難決定,因為風險和發生的可能性通常並不一致,所以要權衡兩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風險管理亦要面對有效資源運用的難題。這牽涉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資源用於風險管理,可能使能運用於有回報活動的資源減低;而理想的風險管理,正希望能夠花最少的資源去去盡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機。
「風險管理」曾經在1990年代西方商業界前往中國進行投資的行政人員必修科目。當年不少MBA課程都額外加入「風險管理」的環節。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在降低風險的收益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並決定採取何種措施的過程。
確定減少的成本收益權衡方案(trade-off)和決定採取的行動計劃(包括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的過程成為風險管理。
首先,風險管理必須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確定性的程度和每個風險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
其次,風險管理要著眼於風險控制,公司通常採用積極的措施來控制風險。通過降低其損失發生的概率?縮小其損失程度來達到控制目的。控制風險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案,編制多個備選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做好充分的准備。當風險發生後,按照預先的方案實施,可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風險管理要學會規避風險。在既定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方案的實施路徑,從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風險因素。例如設立現代激勵機制、培訓方案、做好人才備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識員工流失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各個步驟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各種風險發生後對資源及生產經營造成的消極影響,使生產能夠持續進行。可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2.1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本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託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分類
風險管理主要分為兩類:
經營管理型風險管理,主要研究政治、經濟、社會變革等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的管理。
保險型風險管理,主要以可保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對象,將保險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將安全管理作為補充手段。
⑥ 簡述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規則
簡述下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規則:
1、全面管理與重點監控相統一的原則。
保險公司應當建立覆蓋所有業務流程和操作環節,能夠對風險進行持續監控、定期評估和准確預警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同時要根據公司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重點風險監控,及時發現、防範和化解對公司經營有重要影響的風險。
2、獨立集中與分工協作相統一的原則。
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全面評估和集中管理風險的機制,保證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同時要強化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主體職責,在保證風險管理職能部門與業務單位分工明確、密切協作的基礎上,使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平行推進,實現對風險的過程式控制制。
3、充分有效與成本控制相統一的原則。
保險公司應當建立與自身經營目標、業務規模、資本實力、管理能力和風險狀況相適應的風險管理體系。
同時要合理權衡風險管理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合理配置風險管理資源,實現適當成本下的有效風險管理。
(6)保險的風險管理方法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保險公司可以設立由相關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綜合協調機構,由總經理或者總經理指定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負責,風險管理協調機構主要職責如下:
1、研究制定與保險公司發展戰略、整體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風險管理政策和制度。
2、研究制定重大事件、重大決策和重要業務流程的風險評估報告以及重大風險的解決方案。
3、向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管理層提交年度風險評估報告。
4、指導、協調和監督各職能部門和各業務單位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5、合理確定各類風險限額,組織協調風險管理日常工作,協助各業務部門在風險限額內開展業務,監控風險限額的遵守情況。
⑦ 風險管理都包括什麼內容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一連串排好優先次序的過程,使當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損失及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處理、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則押後處理。 現實情況里,優化的過程往往很難決定,因為風險和發生的可能性通常並不一致,所以要權衡兩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風險管理亦要面對有效資源運用的難題。這牽涉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資源用於風險管理,可能使能運用於有回報活動的資源減低;而理想的風險管理,正希望能夠花最少的資源去去盡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機。
「風險管理」曾經在1990年代西方商業界前往中國進行投資的行政人員必修科目。當年不少MBA課程都額外加入「風險管理」的環節。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在降低風險的收益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並決定採取何種措施的過程。
確定減少的成本收益權衡方案(trade-off)和決定採取的行動計劃(包括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的過程成為風險管理。
首先,風險管理必須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確定性的程度和每個風險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
其次,風險管理要著眼於風險控制,公司通常採用積極的措施來控制風險。通過降低其損失發生的概率?縮小其損失程度來達到控制目的。控制風險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案,編制多個備選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做好充分的准備。當風險發生後,按照預先的方案實施,可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風險管理要學會規避風險。在既定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方案的實施路徑,從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風險因素。例如設立現代激勵機制、培訓方案、做好人才備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識員工流失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各個步驟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各種風險發生後對資源及生產經營造成的消極影響,使生產能夠持續進行。可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2.1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本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託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分類
風險管理主要分為兩類:
經營管理型風險管理,主要研究政治、經濟、社會變革等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的管理。
保險型風險管理,主要以可保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對象,將保險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將安全管理作為補充手段。
⑧ 保險屬於哪種風險管理方式
風險管理是指面臨風險才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以減少風險負面影響的決策及行動過程。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現實生活中的風險因素越來越多。無論企業或家庭,都日益認識到了進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們想出種種辦法來對付風險。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風險管理一條總的原則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保障。 對純風險的處理有迴避風險、預防風險、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等四種方法。
(一)迴避風險迴避風險是指主動避開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它適用於對付那些損失發生概率高且損失程度大的風險,如考慮到游泳時有溺水的危險就不去游泳。雖然迴避風險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但這種方法明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現在,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迴避或應該進行迴避。如人身意外傷害,無論如何小心翼翼,這類風險總是無法徹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車禍就拒絕乘車,車禍這類風險雖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二)預防風險預防風險是指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小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興修水利、建造防護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預防風險涉及到一個現時成本與潛在損失比較的問題:若潛在損失遠大於採取預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應採用預防風險手段。以興修堤壩為例,雖然施工成本很高,得考慮到洪水泛濫針造成的巨大災害,就極為必要了。
(三)自留風險自留風險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動承擔風險。「非理性」是指對損失發生存在僥幸心理或對潛在損失程度估計不足從而暴露於風險中;「理性」是指經正確分析,認為潛在損失在承受范圍之內,而且自己承擔全部或部分風險比購買保險列經濟合算。所以,在作出「理性」選擇時,自留風險一般適用於對付發生概率小,且損失程度低的風險。
(四)轉移風險轉移風險是指通過某種安排,把自己面臨的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另一方。通過轉移風險而得到保障,是應用范圍最廣、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就是轉移風險的風險管理手段之一。 風險管理和保險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中,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從理論起源上看,是先出現保險學,後出現風險管理學。保險學中關於保險性質的學說不得風險管理理論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且風險管理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保險研究的深入,但是,風險管理學後來的發展也在不斷促進保險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從實踐看,一方面保險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過提高風險識別水平,可更加准確地評估風險,同時風險管理的發展對促進保險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提高認識風險的水平。概率論的發展,為加深對風險的認識、風險的量化、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計算純保費的前提是要知道潛在損失的概率分布。實踐中就是以概率論為理論基礎,利用經驗數據來估計事故發生的概率分布。因此,概率論是保險的數理基礎。
「大數法則」是概率論中一個重要法則,它揭示了這樣一個規律:大量的、在一定條件下重復出現的隨機現象將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或穩定性。例如,我們知道擲一枚質量分布均勻的硬幣,其正面向上的概率為0.5,但如果做50次實驗,正面向上的次數很可能與期望值25次相左較大。換句話說,對該實驗進行統計得出的頻率(正面向上的次數除以實驗次數)與客觀的概率可能有較大的差距。但做一萬次或更多次實驗,其統計頻率與客觀概率相差將很小。由於「大數法則」的作用,大量隨機因素的總體作用必然導致某種不依賴於個別隨機事件的結果。這一法則對保險經營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知道,保險行為是將分散的不確定性集中起來,轉變為大致的確定性以分攤損失。根據「大數法則」,同質保險標的越多,實際損失結果會越接近預期損失結果。因此,保險公司可做到收取的保費與損失賠償及其他費用開支基本平衡。
⑨ 風險管理都包括什麼內容
一、市場風險: 市價波動對於企業營運或投資可能產生虧損之風險,如利率、匯率、股價等變動對相關部位損益的影響。
二、信用風險:交易對手無力償付貨款、或惡意倒閉致求償無門的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影響企業資金調度能力之風險,如負債管理、資產變現性、緊急流動應變能力。
四、作業風險:作業制度不良與操作疏失對企業造成之風險,如流程設計不良或矛盾、作業執行發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實。
五、法律風險:契約之完備與有效與否對企業可能產生之風險,如承作業務之適法性、外文契約及外國法令之認知。
六、會計風險:會計處理與稅務對企業盈虧可能產生之風險,如帳務處理之妥適性、合法性、稅務咨詢及處理是否完備。
七、資訊風險:資訊系統之安控、運作、備援失當導致企業之風險,如系統障礙、當機、資料消滅,安全防護或電腦病毒預防與處理等。
風險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義為,當企業面臨市場開放、法規解禁、產品創新,均使變化波動程度提高,連帶增加經營的風險性。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降低決策錯誤之幾率、避免損失之可能、相對提高企業本身之附加價值。
現在許多大學生將職業規劃的目光放在了風險管理領域,他們希望能夠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卻未必全然了解風險管理,或者對它的認知有所錯漏。
美國一位叫Phoebe的風險顧問是剛畢業沒多久的研究生,她這樣說道,「人們通常認為風險工作都是枯燥無味的,但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風險管理對企業的戰略方向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金融危機過後,有效的風險管理真正脫穎而出,而且會繼續成為企業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