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系。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閑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貳』 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入債券是怎麼導致准備金增加的
准備金分為: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都是商業銀行存在央行賬戶上的)
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叫做庫存現金(在美國,美聯儲認為庫存現金也是准備金)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在來理解就很容易了。
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這些債券時商業銀行的資產,需要用貨幣去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債券減少了,但是在央行不會把錢直接給商業銀行,而是存入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所以准備金增加。
如果從資產負載表的角度分析,商業銀行資產中的債券減少,准備金增加;央行資產中的債券增加,負債中的儲備貨幣增加。(一般來說是這個過程)
這里的商業銀行在現實世界中只要央行批準的金融機構、企業都可以參與進來。當然以金融機構為主。
有疑問區看貨幣當局的資產負載表,地址已經給出
『叄』 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為何會導致准備金的擴大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一項宏觀調控貨幣政策,以防止貨幣和信貸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進一步突出,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沒有減弱。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貨幣和信貸的快速增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再貼現起初不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它最初用於幫助商業銀行圍繞其資本運作。雖然商業銀行是為錢而經營的,但當他們缺錢的時候,他們也有時間。為了幫助現金短缺的銀行渡過難關,央行為它們打開了一個再貼現窗口,以提供財政援助。當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時,商業銀行發現從中央銀行借款更具成本效益,並將申請更多的再貼現。因此,央行的基礎貨幣供應量增加了,貨幣供應量自然會增加。此外,再貼現利率的降低最終將導致其他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資和增長。
『肆』 國債市場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國債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者公眾對政府的債權。〔1〕它是政府運用信用形式等籌集資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國債的發行,一方面能增加財政收入,影響財政收支,屬於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對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的擴張和緊縮,起著重要作用。國債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為社會經濟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其中有不同的經濟主體,有不同的經濟內容,有不同的經濟現象。因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一、國債對經濟影響
(一)國債對財政收支的影響
政府行使其職能,必須有一定的財政支出。一般來說,政府的主要收入來自稅收,當政府稅收剛好等於或者大於其財政支出時,政府無赤字或有盈餘;當稅收小於支出時,政府赤字就產生。因此,為了追加收入,彌補財政缺口,政府便發行國債。籌集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將其使用權轉移到國家手中。根據乘數效應,在今後年度,必將引至國民經濟的大幅度增長。
(二)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政府發行國債,當中央銀行承購國債,會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這部分存款用於政府各項支出,撥給社會上的部門企業和個人時,其賬戶所在的商業銀行的存款就會相應增加,其結果就是貨幣供給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擴張社會貨幣供給量。如果社會正好處於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的狀況,那麼很容易造成很嚴重的通貨膨脹,所以我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直接承購政府債券。在現代銀行制度下,這是中央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而商業銀行又具備擴張信用和創造派生存款的機制,它表明商業銀行雖然不能創造貨幣,卻能夠在中央銀行放出貨幣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張信用規模。於是中央銀行在承購國債時,擴大的貨幣供給不僅僅是國債本身,而可能是擴大的許多倍。按照存款准備金制度,當財政向社會有關方面進行撥款後,商業銀行的社會存款將會增加。於是,其中一部分作為准備金繳存中央銀行,另一部分可用來發放存款。存款的結果又使得社會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環進行,使得信用擴張。當商業銀行動用超額准備金購買債券,沒有減少社會存款,貨幣供給沒有減少,而銀行購買債券,政府運用資金,會擴張貨幣供給。國債的流通對貨幣供給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企業或者個人等非銀行部門把國債轉讓給商業銀行,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就會增加,即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投放出來,貨幣供給量增加。當商業銀行將手中的國債轉讓給中央銀行時,商業銀行在中央的超額准備金將增加,這筆資金隨時可以投放出去,擴大貨幣攻擊量。因此,中央銀行買賣債券可以控制貨幣供給。
『伍』 購買國債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嗎
國債的購買方式現在只有一種:在國債發行時去銀行購買。現在購買國債越來越困難。很多投資者因為消息不靈通,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購買國債,就算知道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行。大多數都是在別人買了過後才知道有國債發行的。為什麼?主要是現在國家發行的國債數量有限, 而很多缺乏投資渠道的人們只相信國債,造成了目前國債購買困難的局面。
基金購買方式主要是兩種:1在基金託管行購買。每個基金都有一個託管行,如果你缺乏消息渠道,可以直接跑道一個銀行櫃台前面問櫃員,最近是否有基金在發售。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去基金公司的直銷點,這個需要去你所要購買的基金公司的網站上查詢直銷點的地址。不過直銷點通常是針對機構客戶開設的,一般客戶直銷點由於成本太高,一般不予受理。
『陸』 請問如何理解「中央銀行通過購買或出售債券來改變經濟中的貨幣數量」
樓上的解釋太模糊。債券的買賣有兩個市場:一級市場又稱發行市場,顧名而思義不需要再進一步解釋了;二級市場成為流通市場,債券的持有人在一級市場上買到了債券後並不一定持有至到期領回本金利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優質的債券是一種良好的投資工具,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會持有很多優質債券以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風險。「中央銀行通過購買或出售債券來改變經濟中的貨幣數量」學名叫「公開市場操作」,是在二級市場上發生的。
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發生在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當央行認為經濟運行中的貨幣數量過多時,就會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自己持有的債券,商業銀行在買進這部分債券時,有一部分資金就流入了央行,並且由於貨幣創造乘數的存在,流通中的貨幣會成倍數的減少,這樣就起到了減少貨幣流通量的作用。如果央行認為經濟運行中的貨幣數量就會反其道而行之,買進債券,這樣貨幣就流回商業銀行,並成倍增加。
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債券理論上可以使任何經濟主體發行的債券,但實踐中常常是以國債為操作對象。這是基於以下四個原因:(1)國債規模比普通企業債券大很多,能為公開市場操作提供足夠的空間;(2)國債的安全性;(3)國債的流通性好與企業債券,能被廣泛接受;(4)國債不直接與某一微觀經濟主體發生聯系。
國債由財政部發行,各商業銀行代售。
『柒』 為什麼買進國債,是把資金放入市場,是增加貨幣供應量。我花錢買國債不應該是我的錢減少了么
你買進國債實際上就是得到了一個再見,你花的錢就進入了市場所以說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
『捌』 央行購買國債為什麼說會增加流動資金
因為央行在市場中買入國債,自然來源是商業銀行,這時商業銀行手裡的錢就多了,相應的,市場中的貨幣量就多了。
『玖』 如果中央銀行在公市場上買進國債,則導致的結果 為什麼是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
起初,是國債在發行的時候,商業銀行由於資金閑置,就買進國債了,目的是持有獲利。
然後,但出於貨幣政策的目的,中央銀行要通過市場來買進國債,這時候商業銀行由於資金短缺,就會將手裡的國債賣給央行,使得自己的准備金增加,從而可以放更多的貸款!
『拾』 購買國債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系。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閑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